穿越当县令 第66章

作者:桃花白茶 标签: 平步青云 种田文 朝堂之上 轻松 穿越重生

  黄总旗带来的人,练兵很有一套,这点不用担心了。

  不过黄总旗看了看纪楚,明显有话要说。

  纪楚道:“安丘县那边也做好准备,放心吧。”

  毕竟沾桥县抢不了,肯定会打其他县的主意。

  桥老吏知道这些军汉来的目的, 惊讶得说不出话。

  他还在想怎么解决呢, 纪大人已经带来了最好的处理方法。

  别说桥老吏了, 其他官吏同样诧异。

  纪大人走这半个月,不仅处理安丘县的事, 还顺手解决他们沾桥县的麻烦?

  众人看向纪县令的时候, 更多了几分认可。

  大家还怕大人偏心安丘县, 没想到他不偏不倚, 对于底下两个县都很看重。

  等黄总旗带着人离开, 纪楚坐到公堂上,看向下面的官吏。

  沾桥县的官吏革职了大半,剩下的人要么胆子小, 要么容易被欺负。

  至今也就出来一个桥老吏主动做事。

  纪楚干脆道:“马典吏,你跟三班捕快多接触,看看需不需要补充人手,接管沾桥县乡兵一事。”

  “还有今年的秋税,清查人口等事,你也兼管着。”

  马典吏在安丘县,就帮范县丞管着征税一事,现在突然从二把手变为一把手?

  马典吏惊喜万分,他可以的!

  至于本地的账目,纪楚直接看向桥老吏:“人口户籍,账簿钱粮,你来暂管。”

  差不多等于衙门主簿的位置。

  快速整顿沾桥县人事,该做事就要做事了。

  除了防御匪盗之外,沾桥县目前还有个难题。

  可别忘记,马上既要收秋税。

  平临国每年两税。

  夏税收粮食跟麻布。

  秋税则是一部分粮税,今年的人头税,以及征调劳役。

  这两税从前朝前前朝开始,就从未改过。

  对于现在的安丘县来说,交齐两税并不艰难。

  但对沾桥县百姓,则是一种灾难。

  所以方才还在高兴的马典吏,见手底下三班捕快们一脸尴尬,开口道:“怎么了?不是例行公事吗?”

  说完之后,马典吏自己都打嘴巴。

  他忘了,这不是很好收税的安丘县,而是经历过大劫难的沾桥县。

  旁的不说,四个被抢的村子,那里的人家拿什么来交税?

  先被抢,再被逼着交税。

  这日子还是人过的吗。

  马典吏下意识看向纪大人,他肯定有办法!

  纪楚确实有些想法,他道:“先不提秋税的事,做好各村人数的统计。”

  “孤寡残疾军眷等等,全都登记在册。”

  没错,纪楚要做的第二件事,是清点沾桥县的人口,户数,田地,账目。

  趁着上任官员死了没多久,赶紧核实本地人口,清理本地账目,以及本地实际的田地。

  只有知道本地的实际情况,才能对症下药。

  纪楚道:“去查,查清楚沾桥县一城两镇十五村,到底有多少户数,多少人口,多少田地。”

  马典吏拱手:“是,属下听命。”

  “乔书吏配合马典吏,务必账实相符,本官会一一查问。”

  桥老吏同时领命。

  一批批人派出去,纪楚身边就剩纪振在。

  纪振对自己四叔钦佩不已,打着手语夸他四叔。

  纪楚好笑道:“你也别闲着,帮忙做做文书工作。”

  沾桥县衙门人手不足,识字的人也不多。

  纪振识字,懂公文,帮着处理这些文书再合适不过。

  纪振立刻点头,他十七岁跟着四叔来曲夏州做随从,两年过去,人也变得活泼。

  说起来,做县令随从这种好事,本不应轮到一个哑巴。

  但全家商议过后,还是让他同来,就是为了给他谋个前程。

  纪振却觉得,前程不前程的倒是其次。

  跟着四叔做事,总有种不同的感觉。

  他可是眼看着安丘县百姓日子过得越来越好。

  所以他比任何人都相信,沾桥县会同样如此。

  纪楚带着人在衙门清查账目。

  从这些年的烂账,再到抄家之后充公的份额。

  以及库房剩余的银钱物资。

  各项收支算下来,以及把该赔偿的赔偿到位,那死了的王县令留下沾桥县一个烂摊子。

  留下最有用的东西,大概就是强征劳役们盖的一百多间精舍房屋。

  想来盖着房屋也不是为了住,就是为了贪墨钱财,所以库房银子所剩无几,总共算下来,还不到五千两银子。

  一个好好的上县,成了如此模样。

  如果说库房的银钱让纪楚无语。

  那账面上的户数,人口,田地,才是最让人头疼的。

  当年安丘县人口户数没问题,虚田多报了十五万亩,让当地百姓交七成田税,压得人喘不过气。

  沾桥县的情况更为离谱,百姓交九成田税的地方,情况自然更恶劣。

  之前说过平临国建国初期定下的县级标准。

  七千到一万户,田税十万石到十五万之间,为上县。

  经过一百多年发展,很多中县,甚至下县都能达到这个标准。

  只看沾桥县账面上的数字,确实也在行列之内。

  按照账面来看,沾桥县应该有一万七千户,人口共计八万五千六百九十一人。

  各种田地加起来,在八十九万亩。

  看这个数字,纪楚都已经气笑了,熟悉政务的人都能看出不对劲。

  一共才八万五千多人。

  田地就有八十九万亩?

  无论男女老少,人均十亩地?

  这不是开玩笑吗。

  一岁的奶娃娃都能下地犁十亩地?

  单看数据就这样离谱,实际情况只会更吓人。

  毕竟按照账面上的田地来看,一年要交的田税,差不多五十八万石,也就是近七千万斤的粮食。

  这再均摊到百姓头上,实在可怕。

  只看这个账面,

  由此也能看出来,死人王县令等人,圈钱有多丧心病狂。

  说句不好听的,一边是盘盘剥削,一边是恶贼环伺。

  当地百姓没有造反,已经是万幸了。

  这样的情况持续下去,造反也是分分钟的事。

  只能说,幸好这些年还算丰收,给当地百姓留了一线生机。

  否则这边关小县,肯定会起事的。

  纪楚把这些账面数字整理好,只等马典吏,桥老吏他们把实际情况送过来。

  这期间纪楚也没闲着,骑着马去十几个村子转转,随机调查各地情况,确定统计的数据没有问题。

  之前各村的整修水渠,修整田地,这些活已经陆陆续续停了。

  既因官府没有银子,也因九月份要准备种冬小麦,播种不能耽搁。

  无论贫家富家,不约而同地做同一件事。

  原本混乱的沾桥县也因为耕种渐渐安定下来。

  但巡查当中,另一个问题引起他的注意。

  那就是沾桥县农户家的房子,十屋九破,根本扛不住冬日严寒。

  破就算了,其中一部分人家的房子,只是茅草跟黄泥砌成,根本没有梁柱支撑。

  大风一吹,大雪一压,绝对会塌。

  平临国极大,各地气候各有不同。

上一篇:八零香江大美人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