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当县令 第68章

作者:桃花白茶 标签: 平步青云 种田文 朝堂之上 轻松 穿越重生

  就在马典吏要按照路径依赖做事时,就听纪大人道:“户司主事说得没错,十八万亩,确实不对劲。”

  “此事要查。”

  如何查?

  要查什么?

  纪楚并不是卖关子的人,直接道:“查大户们的隐田。”

  纪振,马典吏,桥老吏,人都已经麻了。

  他们这才意识到,就算跟着大人做事,也跟不上思路啊。

  桥老吏眼神微睁。

  纪大人看到田地数字,以及田地归属时,就提过大多百姓都是沾桥县大户家的佃户,还表达过不满。

  所以那时候,纪大人就想查大户人家手中的隐田?

  如果说各地虚报开荒数字,是官员们想要开荒的政绩,算是管理不严时常见的弊病。

  那大户人家手中的隐田,便是另一种弊病。

  隐田很好理解,各家隐瞒的田地。

  就是开荒了,但不承认。

  这样报给官府的时候,便不用纳税,是古代世家大户逃税的惯用手段。

  他们若没有隐田,根本不需要雇佣那么多佃户。

  在这种模式下,沾桥县大户人家简直在通吃。

  首先官府谎报田地,以至于普通农户田税过重,重到负担不起,就会卖地成为地主家的佃户。

  而地主家多了人力,便能多多开荒,并且利益输送瞒报田地,以至于家产越来越多。

  大户势大,自然而然欺压百姓。

  在这个环节里,受伤的依旧是普通百姓的。

  纪楚不仅要把虚账直接平了,还要从这些大户人家里清出隐田,分给普通百姓。

  让下无立锥之地的佃户,从此有自己的田地。

  本来这事也不好办。

  可他现在有了户司的命令。

  户司说了,我们不信你们沾桥县只有十八万亩田地。

  分明应该有二十五万亩才是。

  那好吧,他就好好查查,剩下的七万亩田地,到底在谁家里,在谁手中。

  不服管?

  那就去问问州城的户司,看看他们怎么说。

  纪县令一招清创之计,不仅挖掉表面的腐肉,还要对内里的坏死的血块下手。

  桥老吏已经有些站不住了,纪楚看了看他道:“也不知道本地六家大户,愿不愿意主动配合。”

  如果不主动配合,会怎么样?

  桥老吏整个人一抖。

  纪县令的手段,不是他们能对付的。

  没错,是他们。

  桥老吏众目睽睽下,朝纪楚行礼道:“大人,小人家中有事,还要出去一趟。”

  纪楚点头:“去吧,不用着急。”

  等对方一走,马典吏跟纪振都看过来。

  而纪楚却看了看其他官吏。

  三班捕快对视一眼,主动上前:“大人明察秋毫。”

  桥老吏桥文锋是大户人家安排在衙门的眼线。

  这也是他在衙门时,其他人不敢冒头的原因。

  纪楚之前就奇怪。

  既然自己的名声在沾桥县人尽皆知,那为何衙门上下四五十人,只有一个桥老吏主动请缨?

  按理说他们的消息最是灵通,难道不知道自己身边的马典吏,以及已经成为主簿的谢书吏,都是当时主动站出来,所以才有今日的官职。

  既然这样,为何没人想做官。

  这在衙门来说,并不符合常理。

  原因并不难查,就在桥老吏身上。

  县里大户估计害怕纪楚多用其他人,所以不让除桥老吏之外的人站出来。

  今日他直接挑破,桥老吏离开,剩下的人也就不受胁迫了。

  最先站出来的,便是三班捕快。

  以沾桥县的情况,三班捕快加起来应该有三十人左右,现在只有十二人,其他基本被清理出去。

  留下的人没有犯什么大事。

  以捕头成耿为首,众人拜服纪县令。

  六房则推出一个三十出头的文弱书生傅康出来,他说话有些结巴,但眼神明亮,看纪县令的眼神尤为崇拜。

  六房原本也该有五十多人,如今只剩二十一。

  他们原本都是衙门边缘人物,现在恶吏清除,这些人成为中流砥柱。

  “诸位吃着沾桥县百姓种的粮,用着百姓们织的布,莫要做不该做的事。”纪楚虽是在笑,大家却知道他口中的分量。

  而剩下的人,也愿意跟着他做事。

  因为知道,纪大人会为他们考虑,也会为百姓考虑,他就是这么做的。

  至于离开的桥老吏桥文锋,他知道自己暴露,更知道纪县令给了六家大户机会。

  主动凑齐七万亩隐田,纪大人不会理他们。

  但要是不凑应有的份额,那可就不好过了。

  纪楚既有知州那边的赏识,甚至还跟常备军有关联。

  若无关联,那常备军会派人出来,训练各地乡兵?

  看那军中出来的黄总旗,对纪县令都是毕恭毕敬。

  还有纪县令本身的手段,等他出手,大家都会完蛋。

  桥老吏苦口婆心劝这六家吐出七万亩隐田,可各家互相看看,谁都不愿意拿出来。

  夺人钱财如杀人父母,他们跟纪楚接触少,又不明白他的手段,明显觉得此事有周旋的余地。

  “让沾桥县开耕啊,他不是最会了。”

  “对啊,再买点好农具,那安丘县的农具特别好用。”

  “不过七万亩,他能做到的,能者多劳。”

  叫喊声音最大的,就是本地姓氏最多的乔家,这家人手里隐田近两万亩,让他拿出一万多,跟割他的肉有什么区别。

  大户内部吵吵嚷嚷的,其他各家百姓听到今年的秋税,直接松口气。

  按照往年来说,无论男女老幼,一个人要交二十文,一家六口就是一百二十文。

  不仅如此,家中十六岁以上,六十岁以下的男丁,更要做四个月劳役。

  今年纪县令来了,直接定下新规。

  首先是人头税,十二岁以上到五十五以下的人交,每个人十文钱。

  若年龄之中,身有残疾,寡居在家者,都可以减免。

  不少人算算,自家只用交往年的三分之一!

  这点钱还是能凑出来的。

  毕竟他们去隔壁县收油菜做短工,还有前阵子修水渠,手里不至于一分钱没有。

  再说劳役,规定二十二以上,五十以下需要服役,若做了乡兵,则可以抵消。

  这条一出,各家再去算,更为惊喜。

  各地征调乡兵,大家还是比较积极的,虽然没有银钱,却是保卫自己村子,还有军中来人教真本事。

  所以虽是五户抽一人,可训练时,许多人都去了。

  既然这样那他们肯定愿意做乡兵啊。

  各地训练官听了,都要暗叹一声纪大人爱惜民力。

  按照正常来说,就算做乡兵不抵消劳役,村民们也会踊跃参加,如今更是了。

  话又说回了今年的人头税。

  下来收税的官员竟然不强行要钱,若是家中有病人,有老人孩童的,说是可以明年再给,又或者抽出一人去衙门做事。

  或扫洗地面,或做饭烧火,总之并不强迫。

  各家总算知道,当纪县令底下的百姓是什么感觉。

  他宽以待民,爱惜民力,知道他们的苦楚,也愿意帮助他们。

  往年愁眉苦脸的秋税,竟然不再哭天抢地。

  只让他们休养生息,好好耕种。

  不仅如此,当年安丘县百姓学习的化肥知识,也由书吏傅康带着众人过去教学的,还有不少差役是纪楚临时拨过来的。

  总之那边怎么种田,沾桥县就怎么种。

  农户们的高兴,与大户家愁云惨淡形成鲜明对比。

上一篇:八零香江大美人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