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蛋糕会有的
赵国志:“……”
我不是,我没有,别瞎说!
一时语塞,却被小月亮当作了默认。
下一秒,小姑娘的哭声响彻山林。
罪魁祸首手足无措,最终只能向儿子投去求救的眼神。
星星发呆,星星回神,星星叹气。
“爸爸,把小鱼给我吧。”星星摊开小手,接过爸爸手里“沉重”的担子。
星星想要养的是像妹妹一样活蹦乱跳的小鱼,而不是死掉的小鱼。
他把小鱼接到手里,转过身没让爸爸看到,把小船里剩下的水倒掉,又偷偷弄了差不多量的灵泉水给小鱼。
看着小鱼重新活跃起来,星星无声松了口气,细短白嫩的手指轻轻戳了戳水面,看着两尾小鱼受惊似的逃窜,开心地抿嘴,笑得眼眸弯弯。
然后,把活蹦乱跳的小鱼捧给哭得眼泪吧嗒的妹妹看。
小月亮的哭腔一收,变戏法一样笑出一口白净小米牙,看向哥哥的眼睛里装满了崇拜的亮光。
赵国志旁观这一幕,也忍不住跟着乐。
两个小家伙仿佛拥有独属于他们的一个小世界,所有的喜怒哀乐对方都能明白,做为双胞胎,他们会是这个世界上最亲密无间的兄妹。
只要两个孩子互相陪伴着长大,哪怕将来哪一天自己和媳妇儿都到了年纪,也不会带着满腔忧虑闭眼离开这个世界。
小鱼又活了。
星星用更宽厚的大树叶一层层把小鱼和灵泉水一起包住,坐在爸爸的自行车后座,一路被颠得屁股生疼,终于在天黑前赶上了回家吃晚饭。
一到家,两个小朋友连屁股都顾不上揉,赶忙找来小玻璃罐,装满水后把一路上同样被颠簸得焉了吧唧的小鱼们放了进去。
小月亮趴在桌沿边上,小手手背垫着肉肉的下巴,眼睛一眨不眨地专心盯着在玻璃罐里游动的小鱼。
星星坐在旁边,听球球科普这种小鱼的资料,最重要的是,小鱼要吃什么才能填饱肚子。
“哥哥~”小月亮突然偏过脑袋,好奇地问:“小鱼们也和我们一样,是双胞胎吗?”
两条小鱼并不相似,但小月亮觉得它们很像自己和哥哥。
星星也看着玻璃罐里悠闲游动的小鱼,闻言摇了摇头,“不是双胞胎,但是有一点点像。”
“哪里像呀?”小月亮挪挪屁股,非要紧挨着哥哥坐。
星星看着一浅一黑两条小鱼,思索着轻声回答:“它们都会一起长大,就和我们一样。”
小月亮若有所思。
等到吃饭的时候,小姑娘捏着勺子,先往哥哥碗里舀了一块香喷喷的肉,然后凑在哥哥耳边说悄悄话:“哥哥,小鱼好像不太一样,还有大哥哥和三姐姐,也会跟我们一起长大哟~”
小鱼有两条,但小朋友有四个,连爸爸买回来的猪肉,一家人都要数着分呢。
星星用手背贴贴妹妹的脸颊,没有回答。
吃完饭,农户人家也没有闲着的。
上两天刚掰回来的苞谷要撕皮剥粒,每家都有分到的指标,全家一起上阵,搬着小板凳在月色下用长锥戳玉米,戳好的玉米棒子就丢给小孩子们,虽然人小手小,但加起来也能替大人减轻不少负担。
这是这两天的日常。
可今天晚上好像不太一样。
有人打着精贵的手电筒,刺眼的光亮照在一家人脸上,星星偏头替妹妹挡住光,剥玉米粒剥得红红的小手挡住眼帘,眯眼去看走近的人。
“崽,是你们公社大队的大队长。”球球率先认出对方,语气微妙道:“这个世界好像有点好玩儿。”
总是喜欢搞一些冤家路窄的剧情。
中午才刚险些撞见大队长的女儿和知青谈情说爱,晚上就见到了很少上门的大队长。
缘分,果真妙不可言。
星星不知道哪里好玩,在对方收了手电筒走近和奶奶聊天的时候,星星同样收回小手,重新捡起晒干的玉米人工剥粒。
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一点都不带偷懒的。
小月亮靠在哥哥身上,手里捧着的玉米半天才捏下来几颗玉米粒,还全部收集起来,打算让妈妈用针线串起来,然后和哥哥玩抓籽籽。
因为太小只了,手手也小,所以别的大朋友都不带她玩,她偷偷学会,回来和哥哥玩!
她和哥哥可是从在妈妈肚子里就是最好的玩伴了喔!
另一边,大队长正在问何桂枝家里还能不能腾出点空房来接纳一两个知青。
“今年上面又分下来七八个知青,知青点的人都住满了也塞不下,您看您家……”
大队长话到嘴边,硬是被老人家没好气地堵了回去。
“平娃子,你自个儿睁大你的狗……眼睛打量打量,我这一大家子人都塞在一个破屋子里!老婆子我这么大年纪了,老胳膊老腿,为了能住得下,早都打算分家让他们自己去找地基修房子住了,结果我是好说歹说你都不肯开那尊口,递给你的申请条子到现在都没批下来,现在你这张金口倒是能张嘴了,结果合计着是想要逼死我们一大家子人,好给城里来的知青们腾地儿啊是吧?!”
一番话连讽刺带数落的,还没忘提一提自己的委屈和诉求,星星听得手里的玉米都忘了剥,认认真真跟着奶奶学习说话拒绝的艺术。
但同样的,处于不同角度,对这番话的看法认知也完全不一样。
赵圆圆就觉得气闷丢脸。
她实在是厌烦了老人的泼辣无赖,说话总是不能好好说,有商有量的话永远不存在,开口就是阴阳怪气,拼命下别人的脸面,一点儿面子情都不给留。
不就是仗着年纪大辈分大,所以欺负别人吗?
在赵圆圆眼中,此刻和大队长打机锋的奶奶简直又蠢又毒,丝毫不想着软和语气为自己谋好处,张口就跟泼妇一样大吵大闹,惹人厌烦。
就像她曾经在另一个年代里,那些没理也要仗着年龄说教欺负人甚至碰瓷的老人,满脸都是尖酸刻薄的精明相。
她死死低着头,浑身写满了抗拒和烦躁,她一点都不愿意去想此刻大队长心里,对自己奶奶和一家人产生了什么样的鄙夷不屑。
她觉得此刻的自己低人一等,在这个公社大队的一把手跟前,全家人的脸面都被奶奶一个人给丢尽了。
不过成年人的沟通不会因为她的抗拒而结束。
推来搡去许久,大队长嘴巴都说干了,也没让老太太松口答应收留一两位知青。
就在他一筹莫展之际,一道脆生生的嗓音突然响起。
“奶,让知青姐姐来我们家吧,可以和我住,我想跟知青姐姐学知识,以后去学校就能考一百分给您长脸。”
赵圆圆实在不愿意放过这个时机,她想接触知青,想从知青这里得到接触城里人的渠道,更想获得他们在这个时代学过的知识。
最重要的是,她实在厌烦了在一个小小的家里当牛做马,也讨厌有奶奶幺爸这样的人在外面耍横丢脸,以后走出去头都抬不起来。
她有金手指,也有后世的记忆,她知道未来会发生怎样翻天覆地的变化,也知道现在被下放住牛棚挨批--斗的人,一旦活到几年后被平反,全都能恢复从前的身份地位,一夕之间就能变成她再也高攀不起的存在。
所以她自觉时间紧迫,现在有知青下乡,借住在她家的话,赵圆圆就能抓住这个机会,像是藤蔓攀附一节树枝一样,迅速生长占领整棵大树,将自己的枝丫缠绕上去,争抢汲取原本属于大树的营养和生机。
第114章
然而为了将来满心算计的赵圆圆没有看到,晦暗月光下,奶奶陡然漆黑的脸色,还有她妈刘翠芬正在拼命给她挤过来的暗示眼神。
大队长没想到解救自己尴尬困境的是个小丫头,他眼睛一亮,紧跟着赵圆圆的话顺杆往上爬,苦口婆心地劝说道:
“三嬢,你看圆圆读了书就是不一样,她看得比你远多了,这城里来的知青们,个个都是拿笔杆子喝洋墨水长大的。
别看他们肩不能扛手不能提的样子,可他们全都是读了初中高中的,一肚子文化,随便漏点儿出来,都够你家娃娃们学得了。”
何桂枝冷笑,“你什么意思?就那些城里的读书人是读书人,我女儿儿子辛辛苦苦读完初中高中,那就还是乡下的泥腿子,连两个蠢货娃娃都教不好咯?!”
老人家一生气,连自己孙子孙女都一口贬低了下去。
当然,也有人清楚,老太太这是对赵圆圆插话拆台而心里不满,故意骂她发泄心火呢。
赵圆圆不知道。
赵圆圆听到大队长夸自己的话,终于能稍稍抬起头,神色里带了几分自得和自信。
她不觉得自己说错话做错事。
她只觉得家里人眼界窄看不深远,难怪就算读了书,也一辈子被困死在这重重大山里头,终其一生都走不出去。
她终于在此刻,体会到几分远超这个时代的认知所带来的骄傲。
她和这个家里的每一个人都不同。
这份不同,注定了他们不会理解自己的选择,所以即使听懂了奶奶口中的阴阳怪气,赵圆圆也不觉得生气,反而产生了几分怜悯。
没有自己的带领和帮衬,他们注定被巨变的时代所抛弃,更不可能抓住时机,乘风而起,变成黄金年代真正踩着风口一步登天的幸运儿。
大队长来了又走,他没有达成目的,却留下了满地的鸡毛蒜皮。
这一晚,注定不平静。
人一走,赵圆圆就被亲妈呵斥着让她跪下。
猝不及防的发难,让赵圆圆整个人都有点懵,扔下本就没剥几颗的玉米,起身愤怒地质问凭什么。
“快跪下!!”刘翠芬沉着脸,不顾女儿眼中的受伤委屈,转头讨好地对沉着脸一言不发的老太太解释道:“妈,圆圆还小,只想着学习,哪里懂您的苦心,您别跟她一般计较,实在气不过,就打她一顿出出气,我和国栋半个字的怨言都不会有!”
她也是被女儿刚才突然的话吓了一跳,当即就知道不太妙了,一直熬着等着大队长走远了,才满口苦涩地拽着女儿给婆婆解释道歉,只希望她老人家不要和孩子计较。
更不要收回那间原本属于老幺一家的屋子。
她也实在不明白,自己女儿最近到底在发什么病,为什么突然变得那么不长脑子,有什么事儿一点都不往心里藏,一有小情绪,就全漏在脸上被人看得一清二楚。
明明以前虽然年纪小,但也是个有心眼子的小丫头,现在怎么越长大越蠢笨了起来,性格更是轴得不行。
这次更是一张口就踩了个大雷。
刘翠芬心里惴惴不安,面前小心讨好,老人家却并不怎么买账。
她看了眼儿媳妇身侧满脸倔强不忿的三丫头,心沉了沉,冷声道:“老大家的,你看看你女儿,她可不觉得自己做错了什么。”
说完,不等刘翠芬板着脸教训女儿,就好像下了什么决心似的,环视了一圈坐在身边的一大家子人,突然开口道:“我刚才跟大队长说的不是假话,趁着今儿个人齐,我这个老不死的就做个主,明儿把老二喊回来,我们把家分了吧。”
话音一落,原本只以为老人教训孙女的一家人全都慌了。
赵国栋和赵国志更是惊疑不定地对视一眼,齐刷刷丢掉手里的活儿,去妈跟前问个清楚,顺便给老人家拍拍背顺气。
虽然老人家看起来冷静淡定,但分家这事儿都能拿出来说……心里绝对是气狠了,年纪大了,可千万别气出个什么好歹来!
原本只是想让女儿跪下认个错做做样子的刘翠芬也彻底慌了神,看看面无表情的婆婆,还有自家阴沉着脸的男人,咬咬牙,抬手毫不犹豫地往女儿脸上甩了格外脆响的一巴掌。
整个家都因此静了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