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溜溜猪
“厂子效益不好呗,我仔细问了一下,人家要不避讳我,这几年厂子里少招不少人,退下去也不接班了,厂里一下少了好多人,以前二厂好的时候,厂里食堂都有三个,现在用不着那么多,觉得空着浪费,就租掉一个,现在租出去的这个是最小的,最大的比这还大三倍。”
棉纺二厂可是个大厂,最多的时候职工都有上万,加上家属有几万人,占了好大的一个厂区。
这个年代的人心里都有一张地图,张明卿是老京市人了,自然知道棉纺二厂,这也是京市的老牌好单位之一了,她小时候就很羡慕棉纺厂的朋友,家里总能搞到碎布头,没想到这样的厂子,居然也要开始出租食堂。
“其他的,有些我打电话问情况,别人都不想跟我多说几句,我想着这么拽,那以后也是不好打交道,这些就首先排除了。”
“你做的没错,先在电话里问问,也不跑空路。”也是这段时间太忙了,张明卿早就该想到的。
早知道徐梦这孩子脑子里有划算,不知道原来她这么有成算,早就该叫她帮忙了,毕竟是小年轻脑子也灵活,待在家里就把事情干了个大半。
这样想着*,张明卿就说:“团团最近也在你妈妈那边上课呢,你带着她多玩玩。”
冯燕文当初一开班,张明卿就首先报名支持她,从寒假班到暑假班,一个都没落下,这孩子其实平常比较内向,结果在外面还挺放得开的,还交了不少朋友,上个学期张明卿就没怎么管她,尽把孩子丢冯燕文那了,结果期末考试成绩一出来,人家还进步了十几名。
“团团还小呢,跟我玩不到一起。”
团团跟黄晓莹倒是玩的来,还给黄晓莹排的那个小品做指导!
两人在电话里约了下次见面的时间。
负责联络的是棉纺二厂的办公室副主任,在电话里听着有些年纪了,徐梦对他恭敬一点,他语气也会更温和几分,尤其听出来是个极为年轻的小姑娘,语气就更温和一些,两人很快就把时间敲定好了。
这头约好了马上就叫来张明卿过来看,两人到了棉纺厂,说明来意,门卫很快放行。
果然,廖主任是个六十来岁的小老头,长得慈眉善目的,个子有点矮,带着一副近视眼镜,看人的时候喜欢眯着眼。
“廖主任你好,我就是在电话里跟你联系的徐梦,这是我们老板张老板,这位是廖主任,棉纺厂办公室副主任。”
“廖主任你好。”
“张老板你好。”
张明卿眼尖,一眼就认出来了廖主任:“廖主任,廖红旗是您什么人?”
廖主任怔愣片刻,然后恍然大悟:“你是红旗的同学?”
又说:“红旗是我儿子,也在厂里上班,可我看你的年纪也不大啊。”
张明卿保养得当,看上去也就三十出头。
廖主任的儿子中专毕业以后也是进了棉纺厂,虽然也是坐办公室,但男的不注意管理体型,后期一发福,人就老了十岁不止,所以廖主任看着张明卿,也觉得跟他儿子不是同龄人了。
张明卿很熟络的讲了几个廖红旗小时候的趣事,跟对方对上了暗号。
这年头有熟人就好办事些。
第141章
既然是熟人,后续也就好聊一些,廖主任未免就放的开了些,开启了吐槽模式:“咱们厂子啊,也是不容易,以前厂里多好,上万职工,现在被南方的那些小厂子压的喘不过气来了,本来也不想出租食堂的,但能给厂里增加点收入,还是想多想想办法,但其实三千块钱一个月,对我们这么大的厂子而言,也干不了什么。”
言下之意就是,虽然咱们认识,但价格是不太好压的。
张明卿只是笑笑,一个月三千其实也不多,如果地方确实够大,这个价格是很划算的。
一千平方的食堂,能容纳下上百人的操作车间,虽然她暂时没有这么多的员工,但地方易租大却不容易租小了,但确实比她之前想的要大了点。
两人交换了一个颜色,张明卿就把话咽进肚子里。
“我们现在的员工其实也没有那么多,恰好看到您这里的厂房要租,就过来看一看。”张明卿说。
廖主任主任就带着两人去看场地。
这个厂子是建国初期创办的,是一家老国企了,建筑也是五六十年代比较常见的红砖苏式建筑,当年苏联援建的,食堂盖的顶特别高,最高的地方足足有五六米,这么高的建筑物,哪怕夏天走进去,都感觉到很凉爽了。
厨房就在整个食堂的最东边,一到下午那边也很凉快,张明卿一走进去就很满意了,这里要拿来做厨房,冬天冷倒没什么,但夏天热就很要命了。
“你们租这个房子是打算干嘛的,我之前听小徐说,好像还要能用明火?”
“是要搭灶台,炒火锅料,应该是可以的吧。”冯燕文看了一下,现有的灶台都有十几个,还都是大灶,她在心里暗暗点头,觉得徐梦这孩子靠谱,第一家来这里简直是来对了。
廖主任说:“能能能,我们这里以前就是食堂呢,而且最方便的就是,这边跟我们厂区不连通,看到这扇门没,进食堂的那扇门一堵上,咱们就各自干各自的事情,互相都不会打扰,你们在这边建你们的工厂,我们在那边干我们的活儿,我们厂里人多也复杂,以后就算是租出去了,也是不允许别人随便进厂子里去的。”
这样也好,互相不打扰最好。
张明卿又在心里暗暗点了个头:“有给人休息的地方吗?”
“有有有,在这边。”廖主任又把人往外面拉:“这边以前有个出纳办公室,一间单独的房间,另外这边是个仓库,这边还有窗户,您要是嫌弃闷,窗户是可以从里面推开的,这边还有一间房是给当初那些厨师们休息的地方。”
这会儿的房间格局都不好,每一间都是隔出来的,都很大。
出纳办公室足足有十五六平,徐梦觉得这间房朝向格局都最好,以后可以拿来做一间办公室。
仓库稍微陈旧一些,一看平常也没人打理,也是老鼠光顾的最多的地方,现在墙面上还有一些不明觉厉的污渍,看的让人眉头一皱,这间房墙皮基本都脱落了,留有不少岁月的痕迹。
这间屋子要好好装修一下才能用。
隔壁的休息室居然是保护的最好的一间了,这间屋子也最大,里面大概是放过高低架子床,地上还有床架子长期放在这里的痕迹,其实这里就做一个休息室,员工可以在这里午休也不错。
整个格局两人都喜欢,甚至觉得一个月三千的房租都不贵了。
趁着廖主任走开了一些,张明卿压低了声音讲:“租这么大的厂房,上百人干活我都不用另外找地方了。”
这样看,三千也不会很贵。
张明卿笑着问:“你们这个厂房,最多能租多少年,我们也是要对里面做改造的,厨房要扩大一些,烟道也要重新做,能不能等一等,我们把相关证件办下来,再跟你签订租约。”
廖主任有些为难:“张老板,我们打开门做生意的,不能一直等着你啊,万一有被人也想租怎么办?”
张明卿想了想:“我给你三千的押金,你等我半个月。”
廖主任想了想,大概是这间食堂没那么好租,所以点头同意了。
徐梦却是兴奋的不行,这房子的格局不好,厨房对着外面的大马路,进出都要经过厨房,以前这样设计,是因为工人们吃饭要从厂里进来,但他们不一样,以后厂区跟这边是完全隔离的,这边是一个独立的厂房。
那么厨房的方向就要改,以后朝着外面做大厅。
徐梦比划了一下:“这里这里,以后这边做加工的厨房,这里做打包车间,靠着马路这里做个门店出来,这么大的地方可劲儿能给咱们折腾。”
国营厂的人都是吃铁饭碗,不操那份多余的心。
其实这个地方,改造成餐馆餐厅也很好。
等送别了廖主任,张明卿啧啧几声:“也不知道空了多久了,也不租出去吗?”
八十年代开始破墙开店,好多厂子都把用不着的地方租出去了。
徐梦说:“我也打听过了,这地方原来好几个关系户都想租,后来都没谈拢,不然咱们也捡不到这个漏了。”
张明卿显得特别高兴,揽着徐梦的肩膀说:“这件事情办成了,你是个功臣一个,走我请你吃个饭去。”
这件事情一搞定,心里的那块石头就算落下来了一大半。
这一段时间徐梦东跑跑西跑跑的,中间还去了趟区里表演了小品,选拔赛过后,黄晓莹有些激动的说:“咱们这个节目上了市里面的节目了,到时候京市电视台都要全程播放,咱们是区里唯一一个非歌舞类的节目,拍在第二个呢。”
也就是大合唱以后。
徐梦虽然表演的很生硬,但她一站上去就是个台柱子,区里面好几个领导都问这是谁。
刘大姐笑着夸黄晓莹:“真是不错啊,区里面好几个领导都夸你剧本写得好,你有没有想过去投稿?”
黄晓莹一个激灵:“投什么稿啊。”
刘大姐兴致勃勃:“杂志,报纸,豆腐块文章,我们那个年代很流行投稿的,我年轻时候还写过不少稿子,赚不少钱呢,你文笔不错,可以试试。”
黄晓莹听了就很感兴趣,找刘大姐打听起投稿的事情来。
黄晓莹现在只负责炒料,下面还管了六个员工,算是个小主管,有些活儿她也不必亲手去做,技术上指导指导就行了,空闲下来的时间也比较的多,有空的时候她会看看书,也会自己写一点东西,是有过投稿的想法的。
但第一次有人摆上台面,问她要不要投稿,这还是第一次。
“可以吗,我也可以投稿吗?”
“你这孩子,有什么不好投稿的,回头我给你几个杂志和报纸的联系方式,只是每一家的风格不一样,你记得不要一稿多投,这家没给你信儿,你再去投下一家。”
徐梦见黄晓莹也总算是找到了自己想做的事情,也放宽心起来。
就这样到了市里面表演的日子,黄晓莹的节目第二个出场,获得了不少好评,一下舞台就有人给徐梦递小卡片:“姑娘,你想做模特吗……”
黄晓莹也收获了很多称赞声,晚上的晚会结束时,黄晓莹导演的节目还获得了晚会的一等奖。
这次是市里面的选拔,并不是全程录像,而是作为新闻节目的一部分做了报道,获得奖项的节目,才可以参加市里面的“庆祝国庆文艺大汇演”,到时候就是现场直播了。
黄晓莹的这个节目获得的关注最多,电视台决定要当做明星节目打造,还专门请了排小品的师傅,指导她修改细节,得知这是一个十六岁的小姑娘自己写的剧本,师傅扫了黄晓莹好几眼,连连比大拇指。
“表姐,刚才那个师傅还夸我是个可造之材,你说我是不是真的行啊。”从电视台回来的路上,黄晓莹一直都在兴奋着:“我都没想过这个节目会拿奖。”
小孩儿里面表演的最好的其实是老二,他模仿的老太太惟妙惟肖。
为了演好这个角色,老二在长春巷,专门找那几个刁钻的老太太蹲守,盯着老太太们看了好几天,表情跟动作都模仿的惟妙惟肖,刚才化了妆登场,旁人还真没发现这是个小孩子而不是老太太。
下台的时候,还听到有人讨论,这老太太真是可恶,还有几个特别共情的,当场就骂起人来了。
说起这些来黄晓莹笑得肚子疼:“还真有好几个人没认出老二是个男孩子,特别特别像老太太呢。”
徐梦的眼睛里也有光,看向老二:“咱们老二也长高了呢。”
这一年蹿的飞快,长的快到她耳朵边上了,以后肯定是个大高个!
老二得意洋洋:“刚才有几个人还在讨论老太太,居然没认出我来,怎么样我演的好吧。”
黄晓莹就连连称赞他:“中午要吃什么,我请客。”
三个孩子对视一眼,不约而同:“雪糕、北冰洋、方便面!”
还真是孩子,最好的东西就是方便面了。
不过黄晓莹现在说到做到,出手也大方,五个人一起,对着三个孩子说:“想吃什么自己买,姐姐我出钱请客。”
徐梦在一旁呵呵笑着,伸手拿了一瓶冷藏过的健力宝,三个孩子撒欢一样,跟商量好了似的,一人伸手拿了一块冰砖出来,又拿了一瓶北冰洋,三袋方便面,黄晓莹又额外买了辣条跳跳糖大大泡泡糖等实物,五个个高高兴兴的就回去了。
冯燕文待在家里,一回来就听到了他们获得第一名的消息。
徐梦说:“晚上新闻上肯定会放。”
冯燕文大手一挥:“阿姨请你们吃好吃的,徐梦去小卖部卖一箱方便面,再买一箱北冰洋,就当阿姨请你们的。”
几个孩子先是一愣,然后爆发出剧烈的欢呼声,大家抱在一起互相庆祝,比刚才拿到第一名还兴奋呢,冯燕文还说等正式汇演,怎么样都要搞到票去看几个孩子的比赛。
这一天小院里的气氛前所未有的热烈起来。
好事频频到来,第二天一大清早,邮递员骑着自行车,叮叮当当的响声传了过来,外面有人喊了一声:“徐梦住在这里吗,有你的汇款单,过来签收一下。”
众人齐齐一怔,徐梦赶紧跑出去拿汇款单,看到汇款人那一栏,她就高兴的跳了起来:“黄晓莹,你的稿费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