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扮男装我拿到登基剧本 第179章

作者:半个水瓶 标签: 女扮男装 爽文 成长 穿越重生

  韩轸没了就没了,但还留下一个大窟窿,因盐政改革导致的亏空事件,使得江南盐课收入大减。

  国库的钱是不断流动的,从各地不停的进,也从国库不停的出,钱流通起来才是钱。

  李燧愁的就是这个,看似只是盐课少了几十万两的收入,但国库可是不等人的。

  各地驻军的军费要发、官员的俸禄要发,以及最重要的各种修建与维护的水利设施,道路、桥梁、运河等基础设施,至于资助学院、科举考试相关费用以及书记的印刷则是小头了。

  陈阁老叹口气,“历来出现亏空之事总要以国库为重,首行之事便是增加赋税,但今年年景不好,盐场出盐少,百姓只能购买高价盐,这已经是极大的负担。”

  李燧眉头拧紧,他下意识看向贺云昭的方向。

  贺云昭抬眼,她道:“增加国库收入的方法只有那几个,要么是增加赋税要么是清查土地,或者是发行货币。”

  还有一个举措,阁老们心中清楚,那就是减少皇室支出宗室支出,贺云昭没说,他们也不会没眼色的提。

  如今的皇室人少,满打满算加上皇帝的妃嫔也不会超过十五人。

  李燧与苗皇后都不是铺张浪费的人,对一些特别浪费银子的爱好也没什么兴趣,妃嫔们虽更活跃一些,但花销也不大。

  与其提起皇室的花销,倒不如将茅头指向宗室的花销。

  可贺云昭早就与父皇商量过,宗室遭遇了两波打击,一波是安王府与庆王府的倒台,一波是下狠手抓了一些挑事的人。

  这两次过去,宗室老实了很多,对贺云昭也是万分敬服。

  既如此就不能拿宗室开刀,泥人尚有三分火气,别把人逼到绝路上。

  贺云昭将几个措施一一分析了一遍,“清查土地是大工程,没个几年时间做不完,但盐政的亏空是火烧眉毛,远水解不了近渴。”

  “增加赋税对百姓而言太过沉重,易激起民愤。”

  梁阁老捋着胡子提议道:“何不铸造新币?”

  如今大晋使用的多为铜钱,一贯铜钱就是一两银子,而民间使用银子时商贩都有专门的小工具来剪银子。

  “铸造新币可减少黄铜的量,先将新币作为俸禄发给百官,令百官使用新币购买所需。”

  贺云昭蹙眉,她立即起身反对道:“此事万万不可,铸造新币过多易导致物贵钱轻,钱法大坏会使得物价飞升。”

  简言之,遇到事情一味的发行货币会导致通货膨胀。

  贺云昭沉思片刻,她环视四周,“提高商税如何?”

  细碎的声音响起,阁老们交头接耳的开始探讨此事。

  户部侍郎卢见宏忍不住起身,“殿下,增加商税会使得商人频繁走私,且商税过重将促使大量商人弃商。”

  商人少了,地方经济活力就会被削弱。

  贺云昭眨眨眼,笑着道:“不必提高全部商税,只要从一些昂贵的商品上收税就能解决亏空问题。”

  卢见宏有些犹疑,“这……”

  贺云昭看看几位阁老,“珠宝玉石、丝绸蜀锦、昂贵的皮子、黄金器皿、名贵香料、稀有的木材等,这些加税恰好合适。”

  闻听此言,有人便皱眉要反对,贺云昭却先一步开口:“这些东西普通百姓可不会购买,能买得起的富贵人家想必也不介意多出一点钱。”

  几人面面相觑,户部有人想要反对,但抬眼一看,几位阁老都心动了。

  扭头往上看去,陛下更是满脸笑意的撑着下巴望着太子殿下,仿佛他不是管事的一样。

  李燧的确有这种轻松之感,看着他的宝贝太子顷刻间就定下对策,这感觉……太爽了!

  贺云昭含笑道:“那就这么定了。”

  收一点奢侈品税来补盐政亏空这不是很好嘛。

  而从头到尾没开口说话的曲阁老蓦然抬眼看向贺云昭。

  他回府后叫来曲瞻,问:“太子有意组建的新衙门是做什么的?”

  曲瞻打着哈哈,真真假假的胡言乱语。

  曲阁老冷哼一声,摆手让孙子滚蛋。

  曲瞻麻溜转身跑了。

第116章

  体仁殿。

  一场大雪袭来, 京城正式进入了冬日,屋外虽冷,但殿内从来都是十分暖和。

  体仁殿的下方有火道连, 今年贺云昭住进来之后, 很快就有工匠将火道清理干净, 第一场雪降温后很快就烧的热热乎乎的。

  顾文淮进门时还穿了一件厚厚的棉衣, 清秀的脸上被风吹起了一层薄红,进门半刻钟了红色也不见褪去。

  贺云昭说着说着住了口, 问道:“你脸上是被风吹伤了吗?”

  顾文懵懵的抬起头, 他伸手摸摸脸颊, 看不见脸上的样子, 但一摸一能摸出来脸颊上几分不同寻常的粗糙。

  他点点头, “多谢殿下关心, 臣回去摸一摸油就好了。”

  “什么油?”贺云昭问。

  顾文淮:“獾子油。”

  贺云昭一顿,獾子油的确能用来治疗皮肤的损伤,但抬眼看看顾文淮通红的脸蛋,她无奈一笑,对着宫人吩咐道:“叫太医来给他瞧瞧。”

  羞涩的青年猛的抬起头,脸红的更加厉害, 眼眶湿润起来, “多谢殿下。”

  贺云昭不在意的一摆手,“谢什么,要想做成大事,身体最重要。”

  顾文淮点点头。

  贺云昭问顾文淮道:“百官对贵物加税怎么看, 你可知知道?”

  顾文淮略一回忆,他本就有过耳不忘之能,如今跟着太子他的地位水涨船高, 自然能听到更多的讨论。

  谁说了什么话他都记得清清楚楚,此刻挨个讲来也是条理分明。

  商量此事时仅有阁老与户部官员在场,众人虽有些犹豫但是仍然赞同了此举,亏空需要及时补回,即使不拿贵物开刀,也是要从其他地方下手的。

  对这些大官来说无关轻重,只要能把亏空补回来就好。

  但对其他官员来说则是完全不同,或者说贺云昭提出的贵物税针对的就是中层官员与大多数富裕人家,金银香料等物本就是富人才会购买的。

  这一层的人对此十分不满,税涨了,商户可不会自己傻傻承担,他们只会提高价格,将税款增加的这一部分转嫁给消费者。

  于是富人们的花用就会增加,别以为有钱人就会慷慨,有钱人才是最吝啬的。

  大多数人第一次听说这个,只是疑惑“贵物税是个什么东西?”

  “什么?香料的价格还要涨?”

  “什么?玉石的价格也要涨?”

  一时间陷入了混乱之中,面对提高价格的家养东西,先是排斥,心中暗暗抵制贵物税。

  但人本就是不会被团结的,很快就有人站出来炫耀自己新买的东西,暗戳戳的提醒其他人,即使东西涨价了对他们来说也不算什么。

  这股风气一开,很快就有其他人慢慢的接受了这些东西的新价格。

  这才是贺云昭选择拿贵重物品开刀的原因,因为针对的人群都是相对富裕的官商,即使他们对贵物税不满也做不了什么,能做出的最大反抗就是不买东西。

  不买就不买,反正总有其他人会买。

  贵物税的提高了两成,十二收上来的税款已经将盐政的亏空补上了三分之一。

  顾文淮笑道:“户部清点了税款,都高兴很,要不是有殿下的办法,可能就要提高赋税,百姓可就苦了。”

  贺云昭颔首,“没错,百姓已经很苦了,就不要再给他们增加负担。”

  她看向顾文淮问:“曲瞻提出要从江南盐商身上找补,令他们立刻补齐税款,你当时也很反对,说说怎么想的?”

  曲瞻的想想法与她不同,两人还争了半个多时辰,谁也说服不了谁。

  顾文淮将手臂搁在茶案上,道:“臣出身低微,见惯了百姓之苦,颇感同身受,而曲兄出身权贵之家,格局自然远胜于我。”

  “盐政改革乃转运使提出后在朝廷的支持下施行的,盐商并没有任何选择只能接受,若他们是故意不缴纳盐税收拾他们理所应当,但盐商本身却是因为盐场不出盐导致没办法卖盐回本,他们本身没有过错,若还要逼迫……有失道义。”

  贺云昭满意的看向顾文淮,她道:“说的好,还有一点至关重要,朝廷的信誉,信誉一旦被毁了,那么接下来盐课方面的任何事情都很难被盐商信任。”

  在有其他方法的情况下,要尽可能的保护朝廷的信誉,提升百姓对朝廷的信心。

  两人说话间谈起商税之事,贺云昭听了几句思考片刻后对着顾文淮吩咐道:“你看看我在翰林院时写好的文章,润色一二后以文社的名义发出去,一定要落在商税上,最好多强调从跨国税收降低。”

  她起身将翻出来的厚厚一叠文章递给顾文淮。

  改变需要一步步来,一口吃不成一个胖子。

  比如盐税,她也知道盐税高的不合理,导致百姓吃盐困难,但问题就在于,她目前没办法解决盐价高的问题。

  盐价高是由多个因素导致的,晒盐法一直是主要的制盐方式,要靠老天给面子,煮盐法不需要靠天气,但能源的获取问题更大,加上运输不遍以及朝廷非常需要这一份银子,导致了目前这个局面。

  她能做的是体高国库收入以便能有足够的银钱,但与此同时大晋此时的商业已经是建国起最发达的时期,在此时提高商税是最好的时机。

  就像北宋时期商业发达,在熙宁年间商税一度超过了田税收入。

  贺云昭准备一方面提高商税,规范商业发展,另一方面降低跨国商品的税,鼓励商人离开大晋带回来更多不同的商品。

  当然,在舶来品发展一段时间后,就可以组件官营的商行参与出海经商。

  不过是这是后面的计划,如今的首要任务是改变人们的认知。

  用密集的有关商税的文章提起文人的兴趣,集中在这一部分讨论,集思广益,计划就会完善,也会有更多的人意识到商业的发展是一个好机会。

  贺云昭笑着看向顾文淮,“文淮兄以为如何?”

  顾文淮两手握拳,他激动的站起来,“定不负殿下所托!”

  贺云昭示意他坐下,就在还要继续叮嘱几句的时候门外传来一声叩门声。

  翠玲进门,道:“殿下,裴世子来了。”

  贺云昭扭头看去,“叫他进来吧。”

  一股寒气顺着打开的门席进,几片雪花落在地毯上,一道黑色的身影迈步而来。

  吱呀一声,门被关上。

  裴泽渊单膝跪下,他垂头行礼。

  贺云昭还以为他进门就去挂裘衣了,没在意他的动作,继续和顾文淮说话。

上一篇:影后的嘴开过光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