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月照前墀
道今夜花前月下,二人独处,丫鬟们跟进去,叫什么事。
画舫内,张月盈步入其中,只觉差点儿被晃瞎了眼。目之所及皆是盏盏高悬的灯笼,这些灯无一部奇巧万分。兔子灯外边披了层细绒,宛若真的一般;波斯的琉璃灯以各色琉璃碎片拼凑而成,金丝连缀,上面的图案有些抽象;六角纱灯上绘各类人物故事,最令人啧啧称奇的是其中一盏灯面上绘得竟是《金钗记》里的场景。
张月盈低头瞧了眼手里的帖子,观这笔触,和帖子上的绘画多半出自同一人之手。
上百盏华灯如昼,少女在船舱内来回游走,几乎迷失在了这片灯海之中,满目无不流光溢彩。
张月盈在船舱角落寻到了一个滚灯,莹莹的灯火自薄如蝉翼的糊纸透了出来。她知晓这种灯,里面有个小机关,把蜡烛放在上面,无论怎么摆弄,都只会一圈一圈地转,不会掉下来,烧到纸质外壳。
摆弄了滚灯半晌,张月盈玩心大起,轻盈地往前一抛,滚灯落在地板上,骨碌骨碌地滚去,撞开了一道刺绣门帘。
夜风骤起,船舱内的烛火均晃动了一下。
张月盈朝外望去,瞧见的是一个有些熟悉的身影,银白发带在风中轻轻飘浮,沈鸿影一袭白色襕袍,半束着头发,手提一盏走马灯,伫立在船头的甲板上。
滚灯兜兜转转停在了他脚下,青年俯身捡起,随后朝着张月盈行来。
“好玩吗?”他柔声问。
看灯、玩灯欢了,竟然把请客的主人都给忘了,张月盈难免有些汗颜,但还是诚实道:“花灯类目繁复,可在这画舫上便可观尽,十个人里有九个都会流连忘返。”
“那就好。”
沈鸿影仅扔下这一句,弄得张月盈有些摸不着头脑,索性和不去琢磨里面有什么含义。
正是玩乐的时候,何必为难自个儿。
沈鸿影没有把滚灯送还到张月盈手中,反而将他拎着的那盏走马灯递给了她。
张月盈顿了顿,垂眸扫视了一番,却看出了这盏灯与其他花灯的不同之处。
少顷,她惊喜道:“这是之前大表哥送的、后来被雨给淋坏了的那盏走马灯!”
灯的骨架都一模一样,只是外面多涂了层清漆。
“你把它修好了!”
“不。”沈鸿影语气认真,“是重新画了。”
旧纸已揭,新纸已换,改头换面后,岂能称为旧物。
张月盈这才端详起走马灯上的绘画,上面的绘画更加写意,旋转了一圈才知是一幅长卷,画里苍山暮远,山寺悬铃悠悠,寺中人同局对弈,倏尔拨云见雾后,便是浪浸斜阳,楚天开阔,然大雁却不曾孤飞。
画里的元素过多,张月盈有些看不懂是什么意思。
她沉吟片刻,开口问:“不知这些都是那位大师的杰作?”
走马灯上的笔触与其他花灯上的一模一样。
“我画的。”
灯火照映下,沈鸿影回望着张月盈,眸中似有淡淡水色。
张月盈咬住了下唇,眼珠转了几圈,想了好些话来掩饰尴尬,“殿下的画技真是出人意料。”
沈鸿影笑笑:“儿时同老师学过一点儿,也只能画到如此,不及那些书画大家远矣。”
话说得谦虚,可张月盈只从里面听出了满满的凡尔赛。
这画工比徐向南的不差了,还一点儿,骗鬼呢。
特别是这个走马灯,黑白笔墨间有一种说不清的韵味,远胜过其他。
突然,沈鸿影道:“那阿盈可还满意?”
张月盈一时间恍了神,有些反应不过来。
他刚刚叫她什么?
阿盈?
谁准他那样唤她了?
“殿下……”张月盈顿了顿,“你刚刚唤我……?”
沈鸿影习以为常说道:“阿盈啊,我听何大姑娘、冯二姑娘均如此唤你,难道就我唤不得吗?”
说着,青年眼底微黯,难掩失落。
“没有。”看他这个可怜样,张月盈实在不忍心。
得了准许,沈鸿影嘴角勾出清浅的笑,又唤了她一声阿盈。
“对了。”沈鸿影又道,“你也别叫我殿下了,去岁蒙老师赐字——渺真。”
第78章 仓皇而逃不知不觉,两张脸越靠越近,……
“渺真?”这个表字在张月盈唇齿间过了一次,她有些迷惑究竟是何意思。
鬼使神差间,张月盈无意问出了口。
沈鸿影看着她的侧脸,略微有些出神。
关于他的表字,除了老师赐字之时详细解释过当中含义,也就唯有小舅舅特意问了问。至于其他人,都不够格称呼他的字,自然也无从问起。
“你这样看着我干嘛?”张月盈撅了撅嘴,“不能问吗?无论是名字还是表字,都是世上之人对你的期许,既然示于人前,那就当令人知其所意,晓其所表。”
“没有。”青年移开视线,然后沉默了一会儿。
半晌后,沈鸿影答得很认真:“鸿似雁飞,大而盛,可承万物。总的寓意旧日韶光,但影却如幻梦,一触即碎。”
不过一场盛大而又虚幻的旧梦。
“至于表字——”
“小而存真。”
“盛而虚幻,小而存真,正好是相对的。”张月盈抬眸见到沈鸿影如玉的一张脸上表情变幻莫测,唯独一丝丝的幽怨格外明显,有些后悔自己的多言。
看模样,名字和表字显然又勾起了他的伤心事。
心里生出了一丝愧疚。
“唉——”张月盈轻叹一声,自然地转移了话题,“月盈月盈,月满则盈,任谁听到了都会说这是个好名字,可过于圆满,便只能走下坡路了。”
“你……”触到张月盈忽而染上了些许萧然的秋瞳,沈鸿影下意识嚅嗫着唇欲说些什么,却不知所终。
张月盈随意地趴在船头的栏杆上,眺望着汴河对岸红灯绿酒、人影绰绰、喧闹声不断的酒家,语气感慨:“月是长兴伯府这一辈女孩名字里的中间字,但我听祖母说起过,我父母在我未出世前便取好了月盈这个名字,意思是惟愿吾女无病无灾,一世圆满。可我从来都不知道他们究竟长什么样,连画像都没见过,那轮月亮从来没有真正圆过。”
说到这里,她扯起嘴角,捧着脸笑了笑。
“但是,换个角度想想,有时候不知道亦何尝不是一种仁慈,关于他们的模样,我可以尽情想象。我娘的鼻子是不是同我一般翘?我爹的是不是被衙门里的事务烦扰得眉头紧锁?”
“沈渺真,名字不能导致一个人所经历的的坎坷与波折,也不能决定日后是否顺遂。一个人是谁,只取决于他自己。更幸运一点,从父母所取的名字里,我只要知道那时候他们是爱着我的就足够了。”
张月盈头一次这样唤他,沈鸿影用清冷的双眸端详了她半晌。
张月盈大大方方回视,伸手在他面前晃了晃。
“轰隆——”
一声巨响,把张月盈吓了一跳 ,她猛地捂住耳朵。
又是“砰砰”几声过后,霎时,一束接着一束花焰从南至北、沿着汴河两岸射向高空,零星火星随之迸溅,掺杂于渺渺烟雾中,飘散在河面。花焰炸开之际,其声赫赫喧豗,九霄之上爆裂出恰似霞云的瑰丽烟花,照亮的少女的面庞。
张月盈仰头高望,身侧的沈鸿影略略侧头,便瞧见少女清亮的眼眸里倒映着绚烂花海,他仿佛能听见它们一朵一朵绽开的声音。
少顷,张月盈余光里瞟见,白袍青年衣袂飘飘,再往上,万顷嫣红照在了他脸上,令人莫名心悸。
一人抬头,一人低头,一红一白的两根发带在风中纠缠,就构成了一个有些暧昧的角度。
又是一阵烟火升空,银白的光从漆黑的云层里冒了出来,忽而散发,无数银花向四面飞散。
不知不觉,两张脸越靠越近,越靠越近,近到张月盈可以清楚地看清沈鸿影浓密细长的睫毛、耳下的一颗红痣……
青年富有侵略性的呼吸喷散在脸畔,线条分明的薄唇近在咫尺,张月盈意识到了什么,猛地伸手推开沈鸿影,转身仓皇而逃。
火花流泻而下,轻盈如蝶,划过一道道绮丽光痕,宛若星辰坠水。
沈鸿影痴痴伫立原地,茕茕一人,甲板倒映着长长的影子,身后团团烟雾弥散,片刻璀璨后,四野归于沉寂。
张月盈奔出画舫,如风般穿过缀满灯笼的回廊,一头扎入了热闹的市井。
剧烈的跑动后,她肘间的银色披帛飘浮,蝴蝶步摇的流苏杂乱地摇晃。
她稍微停驻了脚步,靠着街边的柱子,微微喘了口气。她捂住自己的胸口,从没觉得心跳得那样快过,两颊的温度更是烫的惊人,近乎快要燃烧。
自己刚才究竟怎么了?
竟险些做出那样的举动。
张月盈的眼神透露出深深的迷茫和慌乱,好像一头受到惊吓的小鹿,在不确定前,只能选择逃离。
耳畔传来喧闹的丝竹锣鼓声,她蓦然抬首,眼前结彩悬灯,红色旌旗飘扬,上书“鸣珂坊”三个金色大字。
张月盈反应过来自己到了哪儿,这里是京城最有名的瓦子之一,凝波会馆的皮影戏班便是从此处聘走的。
如今无事可做,她索性顺着人流走进了鸣珂坊,一条长长的彩缚长廊后,灯烛晃晃,宛如青天白日,一道竹帘后,两个女力士正在台上比试相扑,战至激烈处,一人将另一人压在身下,瓦子内爆发出一阵热烈的欢呼。
胜者头戴花环鞠躬致谢后,幕布落下,仅过了片刻,再升起后,台上的装饰大变,布置得如同寻常人家的卧房一般。
两个女子粉墨登台,咿咿呀呀唱了起来。
见张月盈衣着打扮不凡,瓦子的伙计特意将她引到了前排落座。
“成日难寐心自乱,我有疑问,请阿瑶相解。”
“你我有金兰之谊,必竭然相助,阮君请说。”
“这演的是什么戏?”张月盈没看过这一出戏,有些不解。
“这是《金钗记》的头一本。”旁边席位的蓝衣女子向她解释,“这个还在鸣珂坊瞧的见,扶桑散人的其他书都只有去凝波会馆方能一观,可惜我排了许久的队还是没抢到席位,只能望之兴叹。”
蓝衣女子对于凝波会馆的怨念颇深,几乎就要溢出。
凝波会馆的幕后主人张月盈默默不语。
她记得何想蓉似乎只签了后两本书,最初的一本还是交给了别的戏班在演,想来便是鸣珂坊了。
“近日我总心绪难耐,何解?”台上扮演《金钗记》女主角刘阮君的女角唱道,嗓音柔柔却暗藏苦恼。
“见何事、何人恼?”刘阮君的手帕交徐瑶问。
“恰似春花烂漫后,亭柳堆烟,我放纸鸢,回首探看……”一阵冗长的唱词后,刘阮君轻叹一句,“只见夫君玉郎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