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年代文中咸鱼 第28章

作者:爱小说的宅叶子 标签: 种田文 重生 女强 美食 爽文 年代文 穿越重生

  干活也更卖劲了。

  或许这便是文艺作品的魅力。

  不止村民觉得下午这活儿干的贼带劲儿,体力差不多恢复出厂值的韩景和徐飞也觉得不像上午那样拼了老命, 事实上他们也挺拼命的, 但这是开心地拼命。

  下午他们竟然比上午更高了一分, 也就是说今天共拿七分,这其实是属于村子里平均水平以上的成绩, 因为能拿满分10分的还是那少部分人。

  累归累, 精力未减。

  两人兴奋击掌。

  下工路上,远远地见到隔壁组的叶榆, 韩景拽着徐飞小跑到他面前, 到两米左右又放慢速度,清了清嗓子,炫耀他们下午上工时的拉歌现场。

  徐飞说:“红梅赞这首歌可真好听啊,叶榆你挑的歌可真应景。”

  第三小组的村民也听到这首歌,也有人跟着唱,但很意外这首歌竟然是叶榆先唱的, 为什么她今天下午不唱?

  殊不知叶榆当时只想往耳朵里塞塞棉花:……队里竟有多个音痴不自知?要不是借空间异能遮挡一二, 更可怕!

  王家沟说大不大,说小不小, 花菲菲在的猪圈同样响起了歌声,且婶婶们的嗓子还不错,有人唱的比她还要好听。

  花菲菲的工作量不大,只是环境有些脏,但在歌声下,她脑补自己是在战场上与敌人战斗,一下子高燃。

  她可以!

  她没问题!

  干劲满满.jpg。

  下午花菲菲也有进步, 得了两工分,今天得了三工分。

  第四小组事少,通常下工的最早。

  当叶榆、韩景、徐飞回到知青点时,花菲菲已经先一步回来,洗了个澡,正在厨房里烧火煮饭。

  今天本该轮到徐飞,徐飞忙把东西放下,想去帮忙。

  “不用啦,你们先去洗澡或洗把脸,这里我一个人可以。”花菲菲在厨房里十分自信,又道,“我给你做一道简单但好吃的硬菜——油盐水浸鱼。”

  不管是油盐水浸鱼,还是盐水鱼,亦或是油浸咸鱼,最初的菜谱可能都与渔民为了保存多余的鱼相关。

  他们这四条鱼已经不是很新鲜,不是适合蒸,又用了盐来保存,过滤红烧鱼酸菜鱼,剩下还可以油炸。

  可油炸太费油。

  于是花菲菲想到油盐水浸鱼,虽然这道菜也有个油字,同样需要油,但消耗少很多,步骤简单,往锅里加上姜、葱等调料,加油煎一下,再添水煮沸,把处理后的鱼丢入。

  不一会儿,霸道的鱼香味一下子窜了出来,让闻到的人不由口水分泌加快。

  叶榆在张木匠那里定的木桌还未做好,院里摆了个从老乡那里借来的旧桌子,不是时下流行的八仙桌,有点小,还不平,需要用木块垫两个邻角才行。

  木桌正中用石头搭了个小型灶台,花菲菲一声下令,韩景将一大锅鱼从厨房里挪出来,这锅便充当一回大汤盘。

  饭盒、瓷碗、搪瓷杯、筷子、勺子各自备用,主粮也是,不管是杂粮饼,还是红薯土豆玉米以及其它。

  凳子暂时也无,但有木桩。

  叶榆砍柴时顺手咔咔咔砍的几截枯木,柴刀修一下毛边正好能坐。

  这算是知青点的第二次餐会,似乎比第一次餐会更正式。

  韩景觉得他们总要说些什么吧?三双眼睛齐刷刷看向叶榆,武力值决定地位,他们已经默契默认知青代表人。

  叶榆:

  “干饭不积极,思想有问题?”

  “……”

  好吧,忘记他们的知青代表人是个天大地大吃饭最大的吃货,面对眼前的好吃的,说出的只会与吃有关。

  干饭!

  叶榆夹了一大块鱼肉到嘴里,眼睛发亮,油盐水浸鱼真的非常好吃,可能因鱼在下锅前除了去腥外还用一点点面粉处理过,鱼肉吃起来香软滑嫩,带一点点咸香,并不比清蒸鲜鱼差不少。

  花菲菲平时觉得叶榆不近人情,但作为一个厨子,看见叶榆这样的食客,简直不要太有成就感!比自己吃还快乐,而且非常有对其一直投食的欲望。

  其实韩景徐飞也很捧场,但对上叶榆,总还是觉得差了一点。

  以时下人的饭量来说,四条鱼真不算多,何况多了一个干饭人叶榆,鱼肉不一会儿吃光光,花菲菲仨个怀疑叶榆把鱼骨头鱼刺都嚼碎吞到了肚子里。

  也不是没有这个可能。

  剩下鱼汤配着主食一点点吃,这个时候,大家也有精神聊天了。

  韩景、徐飞、花菲菲都各自说了今天的工作,以及未来并不是那么一片昏暗,但似乎也不太光明。

  “和我想象的很不一样。”韩景承认自己小瞧农村农活。

  徐飞:“我们就这样了吗?下乡只是为了学习干农活?”

  “不然呢?”花菲菲问这话并没有反讽的意思,因在家说被宠太过,又被同学一顿忽悠,她才有这次主动报名下乡的行为,好在因向往首都,她报名的地方绝对不是最差的,但现实的困境已经严重打击她的雄心壮志。

  徐飞无奈:“我们不止是学习干农活,还有帮忙建设祖国乡村。”

  “对哦。”

  韩景尴尬地笑了笑,他其实并不算一个志向远大的野心家,下乡主要是家里安排,但他的确也有建设祖国的红心。

  花菲菲:

  “可是我们能做什么呢?”

  三人再次把目光齐刷刷投向叶榆,正在啃玉米的叶榆:

  ……什么?

  花菲菲:“我有大白兔奶糖。”

  徐飞:“干辣椒。”

  韩景:“镇上买了江米条。”

  出出主意也不是不行。

  叶榆问:

  “队里缺什么呢?”

  “什么都缺,”韩景抢答,“钱缺票缺,衣服缺,卫生员缺,药缺,肉缺,粮食像是细粮类他们也是缺的,村里还有几家贫困户连粗粮都吃不上。”

  看得出来,他是打听过这些情况的,也算有心人。

  叶榆:

  “那你们擅长什么?”

  三人面面相觑,他们都是十几岁的青年,正在读高中或高中毕业的年纪,其实还没有学习深造过某种专业技能,既不能帮村民们增产粮食,也不能让猪长肉,连下地干活都需要本地人指点。

  “读书?”徐飞推了推眼镜,终于吐出一个词来。

  “对对对,读书,村里还没办小学,我们可以办学校,让村里的孩子都能读上书,学习课本上的知识。”韩景的声音激情飞扬,他真的是一个非常积极向上的人,很容易被鼓励也很容易被鼓动,非常具有感染力。

  花菲菲明显被感染了,她也觉得教导山里的孩子是一件特别有意义的事情,而且比起养猪,她当然是更乐意当老师。

  三人只差马上熬夜做计划了。

  “不愧是年轻人。”叶榆每日必有一叹,“行动力就是快。”

  “什么?”

  声音太轻,花菲菲他们没听清。

  “没什么,”叶榆十分欣赏他们的青春活力,但还是不得不为他们的理想泼一泼现实的冷水,她转而问,“村里没有小学难道是因为缺老师吗?”

  不是的,村里虽然读书的少,但初中生乃至于高中在读生也是有或有过的。

  “过去不建小学是前任大队长的原因,现在否决建小学的建议,不止因读书会影响学生们帮家里干农活,或者也能挣一两个工分,更因看不到读书给他们带来的好处,”叶榆把话说的很现实,“什么东西都要落地扎根,读书一样,知识也一样。”

  三人默。

  这下子韩景仨真的不知道做些什么,不要看他们兴奋地说建立小学,却绝口不提中学、高中,城里的混乱多多少少还是打击了文化人的脊梁,包括这些青年学生。

  “既然村民们不知读书的益处,你们便让他们明白啊!”叶榆不喜欢他们这样死气沉沉的模样,挑了下右眉,“你们不会以为读书真的一无是处吧?”

  “当然不是!”三人大声反驳,只是声音并不是全都坚定。

  “挺起胸膛,不要妄自菲薄!”

  花菲菲只觉得这一刻的叶榆比他们学校学长还有气势。

  “其他不说,读书写字你们会吧?你们可以向广播报纸出版社投稿,等你们能挣稿费,村民们指不定乐意让他们孩子上学了。”叶榆根据他们的回答随口抛出一个建议。

  徐飞和花菲菲还好,韩景顿时苦瓜脸:“我语文一般般。”

  “不会就学啊,你们下地都能学习,没道理写文章不行?”叶榆又言,“不止这个,生活的点点滴滴都可以分享,南北厨艺、歌曲文艺、卫生问题、肥皂制作,哪怕什么都没有,你们来自天南地北,有人脉有信息,现在建立人脉信息网也不迟,比如韩景可以为村里的少年咨询一下报名当兵注意事项……更远目标可以是为大队建立更多的创利性基础建设。”

  韩景、徐飞、花菲菲三人听得不觉明厉、热血澎湃。

  等叶榆拿着小零食去东屋探鸡蛋后,花菲菲由衷感叹:“她真是干什么都强。”当着面才不会这么说呢。

第34章 半夜跑酷

  夜深了。

  其实也没多深, 大概夜里九点钟左右,这个点村里很多人都睡了,知青点, 韩景、徐飞、花菲菲也早各自回屋。

  叶榆却不睡了, 来这么多天, 可算有时间探索新地图。

  她一眨眼便从房间闪到知青点院外,又几个眨眼, 瞬移至东坡小溪边。

  王家沟三面环山, 只有北面有一条通向村子里的路,通常来说的“王家沟”指的是三座中半山坡往下至山脚低洼处的聚居村落, 包括村民的房屋、几百亩土地、贯穿村落的两条溪、下山坡的几处林地。

  平日里村里人基本都在这些地方活动, 但等开了春,上山的次数便多了起来。

  为了方便村里人辨别这世世代代居住的青山,山里娃背的顺口溜是“西山竹林,东山菇,翻过南山有野猪。”

  即西山上山坡有一片不大不小的竹林,竹林会有竹笋, 竹子可编许多物件儿, 与村民们生活息息相关;东山菇,菇指蘑菇, 东边不止有蘑,春天野菜种类与数量也比西山多一些,林子也更密。

  南山是“三面环山”当中最高的山,比东山林子还密,蛇虫鸟等小动物也更多,翻过南山,依旧是连绵起伏的青山, 里面的动物就不止蛇鸟类简单,可能出现猛禽猛兽。

  南山山顶也是是村里护林员居住之地,离得近的对面那座山里有片野猪林,山与山夹缝间叫野猪坳,曾有过野猪跑来村里捣乱。

  事实上,老虎、狮子、狼这连绵起伏的山中也有,六十年代人们不懂生态环境,下捕杀令猎杀过一段时间,不管是野猪,还是其它野生动物,都在不断减少,它们很少会再出现在村里。

  叶榆对南山很馋,但没有马上去南山,知青点在东坡,先从东山慢慢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