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年代文中咸鱼 第33章

作者:爱小说的宅叶子 标签: 种田文 重生 女强 美食 爽文 年代文 穿越重生

  这主意还没打消呢。

  韩景这个愣头青也是什么都没听出来,憨憨附和读书好啊。

  可能是知青们压根没想到那里去,花菲菲、徐飞也没听出来。

  叶榆反省一秒自己是不是不太纯洁。

  不一会儿,四头猪被队里十几个青壮年赶了出来,为首的是几个彪形大汉,其中一个正是王老二。

  这大概也是王老二的高光时刻。

  他扬起脖子,走路脚也抬得老高,还在腿脚有伤的大队长面前转了一圈,刻意显摆,一副趾高气扬的小人行径。

  徐飞感觉很不适,问:“猪都是我们自己赶到镇上吗?”

  “王家沟在山里,有至少半截山路,拖拉机什么机根本进不来,只能这样;靠近镇上的几个大队地平坦,就有农副站的人亲自去收。”刘红梅说起这个来也是羡慕,靠镇公社的队有诸多便利,这只是其中之一,正因如此,那些大队也相对更富裕。

  叶榆:“想富裕,先修路。”

  “吃都吃不饱,哪里有钱修路啊?”另一位村民插.入进来,他的话得到更多人的赞同,“这山路也不是不能走,赶个猪能有多麻烦,不必那么费心费力。”

  “会有的。”叶榆记得烨国可是当了好长一段时间的基建狂魔。

  很快,十几个人撵或抬着猪走在最前面,赶集的队伍紧跟其后。

  村民们差不多是如履平地,闭着眼睛都能走,一路上都在磕磕叨叨,花菲菲、韩景、徐飞虽然已经走过两三次,仍旧不熟练,好在帮他们忙的人可多了。

  其他村里的知青可就没这么幸运。

  半路上,他们遇见两名正紧紧抓住地上杂草往半坡上爬的女知青,可能是不留神踩滑掉灌木丛里了,十分狼狈。

  花菲菲的人缘好人脉广,和她优秀的记忆力脱不开关系,隔老远就奋力挥手,“秀秀,春娇,这儿,这儿!”

  杨秀秀两人确定站稳后,才抬头望去,心脏吓了一大跳。

  这么大一群人!

  若不是蹦蹦跳跳的花菲菲笑容灿,她们一定倒头就跑。

  而当王家沟的村民们热心地将杨秀秀和赵春娇拉上坡,又把她们背篓挂在队里的驴车上,还有人扯了几片箸叶让她们擦手擦脸,两人却仿佛更懵了。

  她们是谁?

  她们在哪儿?

  他们在帮她们?

  “麻烦叔叔婶婶了,你们人真好,”花菲菲嘴甜道谢,又转过头问,“秀秀,春娇,你们也去镇上吗?其他人呢?怎么没看到。”

  杨秀秀二人终于回过神,看了眼好奇和热心的村民,欲言又止,止又欲言,反复多次,终于开口:“何哥他们在村里呢!”向队里请假,大队长没批。

  村民们不太能读懂空气,只觉得这些知青都和韩景他们一个样,还好奇打听:“你们哪个队的啊?你们队今天不去农副站交猪吗?你们猪有多少斤?”

  “红旗大队,”杨秀秀尴尬笑了笑,“大概一百多斤吧?”

  “哟红旗大队!”有村民惊呼。

  “红旗大队啊,咱们公社数一数二的大队,他们队自己有拖拉机吧?”

  山路十八弯,拖拉机肯定不能上山。

  但红旗大队地理位置有点特别,靠近山更靠近隔壁镇的一条公路,又是平泉公社数一数二的村庄。他们村距离平泉镇是不近,但可是自己有拖拉机的,猪只需要搭拖拉机绕一圈远路去平泉镇就行。

  比王家沟可方便多了。

  “这俩女同志和菲菲一样瘦弱,咋不去搭顺风车呢?”

  杨秀秀和赵春娇笑得尴尬。

  不少人已经猜出红旗队知青们相处得怕是很不咋地。

  花菲菲邀她们一起上路,吃瓜大概率是很多烨国人刻在骨子里的一种本能,不少人竖起耳朵偷听她们说话。

  杨秀秀性子内敛。

  赵春娇性子本来挺外向的,只是这些天吃足了苦头不得不沉默,但凡开了头,像开了闸的洪水一样,委屈汹涌而出。

  到红旗社的也是俩男俩女四位知青,他们一开始还挺高兴的,因为红旗社可是平泉队数一数二的公社。

  与花菲菲告别那天,赵春娇还说花菲菲吃不了王家沟的苦,可多去红旗社转一转,到时候一定热情迎接。

  谁知大队生活和他们想象的截然不同。

  哪怕红旗大队在平泉社有名,但到底也还是山村,下地干活的事情依旧不可能少,哪怕有轻审的活,也不可能一开始就属于他们,他们领那么多免费粮食呢!

  双方的矛盾至此开始,多次起口角,最厉害一次还上了手。

  知青们也曾偷跑去镇上告过一次状,但公社的人都觉得是他们知青在无理取闹,且有过偷跑之后,红旗社大队长也不会轻易同意他们请假不上工。

  若不是今天村里许多人请假,再加上杨秀秀和赵春娇都是女的,一直在他们队大队长面前哭,怕是也出不来。

  闹成这样,哪有可能坐搭村里的顺风车拖拉机呢!

  肯让她们出来都不错了,两名男知青今儿个还被分去挑粪沤肥呢!

  杨秀秀和赵春娇都很好奇,花菲菲他们是如何与王家沟村民相处得这么融洽的,有说有笑关系好像是一个村的人。

  “这个啊……”

  “下地的确苦,第一天我也哭了呢,我们也去过镇上,但不是公社,嘿嘿,主要是我想回家,韩景他们陪我一趟。”

  “口角也不是没有过,架也不是没干过,人都飞了十几米。”

  讲到某些故事的时候,村民们还像是被戳中梗一样哈哈大笑,甚至帮忙补充细节,小孩子又比划了第N次科学飞人的传说。

  杨秀秀赵春娇越听越迷糊,这发展和他们不是差不多,但看花菲菲他们与村民的相处,完全一点都看不出来。

  究竟为什么呢?

  不止花菲菲、韩景、徐飞,王家沟村人们也把目光看向某个角落。

  很是统一了。

  叶榆:

  “瞅我干嘛?”

  哎,可能是他们村里少了一个带飞大佬吧!

第39章 明星“猪”

  等杨秀秀和赵春娇终于把“真相”了解了七七八八, 看叶榆的目光也变了,不再是那个有点冷的漂亮女知青,而是她们急缺的那个同伴贵人啊。

  赵春娇再也忍不住, 邀请道:“叶榆同志, 欢迎您去我们村做客。”

  “叶榆同志, 你喜欢吃辣椒吗?我来自蜀地锦城,从家里带来了好些豆瓣酱干辣椒花椒粉, 花椒都是山上野生的, 我们那儿叫野山椒,这样的野山椒在我们那儿有很多, 吃完了还可以让我爸妈寄过来, 还有川枳壳、甘松、黄栀子等可以煮菜调味的,这些东西晒干了能存好久。”一直沉默的杨秀秀突然开口,能从一大串的话语中抓住重中之重,这位女知青同志看来也是个聪明人。

  毫无疑问,叶榆疯狂心动,脑子里自己开始自动回忆水煮鱼、麻辣香锅、泡椒凤爪等口味很重的蜀菜系菜谱。

  西南地区山多水多, 动植物丰富, 感觉自己真挑错公社了。

  “等等,等等, 叶榆可是咱们村的人,赵同志李同志,不许你们这么诱.惑她。”花菲菲这话有三分真,七分为了缓解沉闷气氛的假,神色夸张。

  刘杏花捂嘴笑附和:“对对对,而且有咱小榆的姥姥姥爷都在王家沟,否管你们肚子里有多少金刚钻, 她都舍不得离开王家沟,什么引诱啊都没用。”

  叶榆:……就以王家沟亲情来说,倒也不是不可能。

  花菲菲三人扯住她衣袖:“你可不能.命友谊。”

  “对对对,”韩景和徐飞也狠狠点头,“咱们是永远的同伴。”

  “深厚的革.命友谊?”叶榆掏了掏耳朵,“我们之间什么时候这么个玩意儿吗?”

  “有啊!”

  超大声。

  热闹吃瓜的大人们还懂知青分配和公社有关,不是那么容易调离的。

  哪怕真有人不懂,至少能读懂气氛,王家沟知青和红旗大队知青都是嘴角含笑,并不是真吵架而是在开玩笑呢。

  小孩子却不懂,着急叫着吵着“三海小溪的高手小姨是他们村的”、“不许不许,小姨不许离开”。

  大人们更可乐了。

  叶榆也不是很懂,她是什么时候这么受村里大人欢迎的?而且,为什么全村的孩子都开始叫她小姨?

  有了这一段情景喜剧,杨秀秀和赵春娇的心情也终于平静下来,从一开始的哭红了眼变成现在的笑出眼泪。

  当然,她们的邀请绝对是真的,不止邀请叶榆,也邀请了韩景、徐飞、花菲菲。

  杨秀秀口中与叶榆“换”调料的承诺自然也是真的,豆瓣酱、干辣椒、野山椒她真有,只是没带出来,川枳壳、甘松、黄栀子等调味品,得写信让家里人寄过来。

  花菲菲仨个也和杨秀秀她们交流关于知青如何下乡建设农村的话题,又把叶榆那天的话精简改编说了一些。

  杨秀秀她们看叶榆的小眼神更崇拜了,更遗憾没有与她一块儿下乡,叶榆的名声首次从王家沟撒向红旗大队。

  有人在一起磕着叨着笑着闹着,遇见坎儿或上下坡,有人伸手帮扶一把,去往平泉镇上的山路顿时轻松起来。

  还真有赶集的热闹。

  以至于杨秀秀和赵春花到了镇上,都不愿和叶榆四个分开,跟着王家沟的人去农副站上交年猪。

  叶榆也不明白自己为什么出现在这儿的必要性,她是被花菲菲强拉过来的,美其名曰见证她艰苦奋斗的个人成就。

  可寻思着花菲菲也没喂猪多少天,现在都还不是主力,怎么就跟她个人成就挂上钩?还艰苦奋斗呢?

  只知道瞎用词汇。

  农副站今天的人超多。

  平泉镇十二大队的猪基本上都在这两天上交,但凡自己从村里赶猪出来的,每个队伍少说也有三.四十人。

  明明是大队大事,出现的全是本地村民,知青们基本上都没来。

  也因此,和村民一起凑热闹的叶榆几个又成了显眼包。

  由于时间短暂,知青们的外表目前还没有因下地变糙,又有行为举止之差,部分知青还有明显的地方口音,他们本地村民非常好辨别,一眼能看出来。

  轮到王家沟称猪时,花菲菲挤到最前面,和两位婶婶一起屏住呼吸,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眼前的大秤。

  “141斤!”

  “好哇!”

  花菲菲、韩景、徐飞和村民们一起欢呼,甚至于在公众场所,他们更放得开,欢呼得更热烈更大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