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爱小说的宅叶子
王老爷子很是好奇:“你当初学这套动作学了多久?”
叶榆:
“一天。”
末世人们学习技能全是为了保命,自然是拼了命往死了学习,不管是武术,还是射.击,逼迫到极端环境人人的速度都上升,没有人学这个会超过七天的。
基地教官也没有那么多耐性,超过了会直接被剔除出去。
当然,高强度学这么快肯定会伤身体。
可末世人们不怕影响寿命,因为在末世能活到正终寿寝都是一个笑话,何况异能者还有身体自愈机制。
王老爷子作为小半个内行人,也能看出这些动作真的很不简单,难度性很高,很难想象一个人一天能够学会全部,他叹:“也难怪你说他们达不到你的位置,你的天赋简直千万中挑一,绝世稀有。”
叶榆知道他是误会了些什么,但关于她习武的事情很难解释,毕竟这个时代,她的教官甘琳肯定是还没出身的,捏造这么一个人出来已经很不容易。
坚持十分钟后,花菲菲瘫在地上,眼泪哗啦啦掉,一根手指都抬不起来。
韩景、徐飞还在继续和第一个动作死磕,第二个学会的是韩景,韩景学会后,徐飞又过五十多分钟才掌握,这个时间说明他的身体是最僵硬化的。
像他们单独学习第一个动作都这么难,108个动作越往后越难,而且把他们连贯起来,当中的动作斜接更是难中之难。
叶榆也让徐飞在地上躺半个小时,让习武的余热在他身体流转。
再帮三人简单按摩恢复。
其实若非他们仨等下要下山,叶榆按摩这一步也省了的,等他们自己恢复,末尾再泡一个热水澡疏通经络。
若是他们能搞来什么人参、黄芪、鹿茸、麝香、冬虫夏草、石斛、雪莲等大补中药材,那就算得上药浴。
王老爷子一向觉得自己是个严师,年轻时教村里的学生,教的大队长几个见到他像是老鼠见到猫,堪称能小儿止啼。
但和叶榆比起来,他竟然也算是心软那一波,真该让大队长他们看看,什么才是真正的“心狠手辣”。
至少他在临时告别前,还记得给韩景、徐飞、花菲菲一人灌一碗姜汤。
叶榆蹭着老爷子的姜汤,走之前不忘说:“等他们能连贯十个动作以上,便可以上山和老爷子学习外功,或者切磋外功。”
末世武学多种多样,但她学主要是为了杀异兽,更多是杀招,学习外功还真不如和王老爷子学更适应时下。
这一点王老爷子有隐隐琢磨出点什么,叶榆每个动作都过于干净利落,习的武学明明与道学息息相关,使出来又不那么道学,细品又处处皆道家的逍遥自在。
叶榆学的过于高深,反而不适合初学者,像是大学教授不一定能交好小学生一样,只要花菲菲几个体质有所改变,护林员的教学可能更适合他们。
王老爷子并没有拒绝,但还是十分嫌弃地白了叶榆一个眼球。
冷哼一声,关上了门。
“不止社恐,还有亿点点傲娇哦。”叶榆耸了耸肩道。
花菲菲:
“傲娇是什么?骄傲?”
叶榆上下打量她一眼:“你这样的。”
总感觉不是什么好词,花菲菲对自己实在没有自信。
俗话有一句:
“上山容易下山难。”
接下来,花菲菲、韩景、徐飞三人深深明白这句话的含义。
上山时,人身体重力重心向下,自身的作用力向上,两力方向相反,达成平衡,更容易被掌控,而下山时重力重心向下,自身的作用力同样也向下,非常容易失衡,尤其是山高坡度大,一不小心变成滚下去。
虽然他们三个恨不得自己能够真正滚下去,光是控制自己身体平衡便需要运用多处肌肉,尤其是腿部。
而当一个人能够掌控身体重心时,便能够把重力重心向下当作加速度的一种,下前下坡变得更加轻松。
叶榆是当中的典型。
上山在树林间跳跃已经像山野间的轻盈精灵,尤其是他肩膀上还经常立着一只小麻雀,下山更是仿佛在飞,再加上茫茫大雪世界,更像是从天而降的仙女。
只是这个仙女实在狠心,含着糖看他们辛苦挣扎,若是一不留神失衡,迎接地必然是毒舌的讽刺。
举例一句:
“你们看起来像大脑发育不完全,小脑发育不完全。”[1]
“……”
什么大脑小脑,听不全懂,但发育不全总归不是什么好话。
当然,他们也很感激真遇见危险时,叶榆会抓住他们,或者伸出一只手,把他们从雪坑里拉出来。
到了山下,天已黑透,时间竟然比昨天从红旗大队回来十还晚,人也比昨天折腾得更累更狼狈。
山下聚集迎接他们的人也比昨天更多。
只不过昨天村民们是担心他们外出遇见什么事儿,今天他们又没出村,在南山顶上叫得比谁都大声比谁都惨,他们可好奇了,这些知青究竟在山顶干什么。
还有人科普护林员曾经的辉煌事迹,把村里小孩子吓得一愣一愣的,当即表示好好听话,不要把他们送南山上去。
是的,一代又一代,王老爷子现在竟也能止小儿啼。
叶榆摸了摸鼻子,她似乎把一部分自己的锅扣在了老爷子头上。
总之,简单一句话,这些人都是来围观热闹的,竟然连大队长夫妇都在其中,只能说乡下的娱乐着实太少。
第58章 读书计划
雪不知不觉停了, 但也没放晴,全世界依旧白茫茫一片。
次日照常上工。
只是今天上工的已经完全不见老人,队里的活也是越来越少。
队员们干得最多的竟然是蹲在避风口, 询问花菲菲或韩景或徐飞他们昨天的事情, 三人对于丢脸出糗的事能避则避, 花菲菲和韩景转而说起了文章上报的事儿。
什么?上报?
报纸那个报吗?
也是这个时候,村人们才知道这个消息, 这可是一个大消息, 那可是传说中的报纸,怕是只有文曲星才能上报。
多荣耀的事情啊, 一下子把知青们昨天的鬼虎狼嚎给遮掩了过去。
应村民们的要求, 韩景和花菲菲大声念报纸上的故事,有徐飞或花菲菲的,当然也有其他优秀作者的。
当然,村民们最关注的还是“王家沟”三个字出现在报纸上。
其次,便是文章中出现与王家沟相关的人与事,虽然都没有使用全名, 但有些人物形象一听就知道是谁, 被写的人除了王老三一家外都感到既开心又骄傲。
连村会计都发出感叹:“我们王家沟生产队真的被全国人民都看到了呢,指不定还有什么不得了大领导。”
“大领导啊。”
听得村民一阵心热。
识字的人都要凑个热闹上手摸一摸, 不识字的也要请知识的人,或者知青,帮他们指出来,也跟着蹭一蹭。
还有人建议把文曲星写的这几张报纸贴在村社展览的。
甚至有人小声嘀咕,若不是王氏祠堂已推倒,在过去这可是要烧一份给老祖宗的,这可是光宗耀祖的大事啊, 但这话也只能小声嘀咕,现在可不兴搞四旧。
“嘿嘿嘿,哪里有那么好。”花菲菲被夸的乐开了花儿,她说,“这次的报纸没有多买,下次去镇上邮局重新买几张再贴,而且指不定我们新投递的文章又上报了。”
就是这么迷之自信。
“你们上报纸咋这么容易呢?”一个村民忍不住问。
“不容易啊!”韩景笑着指了指自个儿,说,“你们看我写了上万字,投了好些报社,但一家慧眼识英雄的都没有。”
花菲菲吐槽:“还慧眼识英雄呢,你也不羞,先把开头结尾练一练再说。”
徐飞趁机说:“上报纸还有稿费拿,多写多投多得。”
“稿费?”村民们又学会一个新鲜词汇,忙问徐飞得了多少稿费。
得知他领到十来块时,更是惊凸了眼睛,这写文登报咋还有钱拿呢?零散这么多,他们辛辛苦苦干一年也存不了几十块,知青随随便便动一动手指就有这么多。
要么能干活儿,要么能动笔竿,难怪知青都很有钱!
看来这读书识字儿也是有点用处的,能够挣钱呐。
“当然有用!”韩景趁热打铁强调,一系列例子张口就来,“读书不仅能开阔视野,让我们懂得更多,还可以和徐飞他们一样写字赚钱,有了更高的文凭,才可能被城镇工厂录用,哪怕去当兵这不识字的和识字的也有差,远的不说,就咱们的日常生活中,学好语文可以读报纸读红书看公告,学好算术供销社花钱买东西也更方便,不怕被糊弄。”
有人听着心动,也有人犹豫,他们的犹豫点都差不多:“读书太贵了,又要学费又要口粮的,我们怎么承担得起。”
徐飞抓住韩景递过来接力棒:“咱可以在村里先建一个小学啊,我们这些高中生知青且不说,村里读过初中小学的也不是没有,不费口粮不费钱,用工分换算也不是不行,学生们省去来回路上浪费的时间,上学完后还能帮家里多多少少干点家务活,遇见双抢这样忙碌的季节也能统一放假。”
“对啊,对啊,”花菲菲狂点头,“大学也没有完全被取缔,这不还有靠推荐上的工农兵大学嘛,被推荐的人有知青有工人也有农民子弟,但总归不会是打字不识的,若是真幸运被推荐入学,出来可是干部级。”
一套组合拳下来,村民们不心动都难,大队长也说针对王家沟建设小学的事情,明年开春会征集全村人的意见。
他是出村当过兵的人,也知道知识是很重要的,他明白这些知青一开始炫耀登报事情的目的,这对王家沟来说不是坏处。
大队长本来还打算把自家小孩到了年龄送去红旗大队读书,现在倒是有更好的选择,他相信能登过报的知青学识应该都不错,教小学生肯定没有问题。
韩景他们见几个村民还在商讨着这小学要不要建立的事儿,相视一笑,他们这宣扬教育的这第一步算是达到了。
感激出这主意的人。
叶榆:
……闲人勿扰。
今天下工也很早。
除了轮值岗位外,上午工作结束,其他人下午便不用来了。
今天的午餐异常丰富。
其他人即便不像是叶榆一样,有水煮鱼与鲜锅兔,从镇上和红旗村的收获足够他们做一道麻婆豆腐或干煸四季豆,这次知青点不仅有辣,还有花椒的麻香。
香飘四溢。
知青点顿时摇身一变川菜馆。
现在信息传播落后,村民们并不知道什么是八大菜系之一,辣椒他们知道,当地种的并不多,主要因丰富的麻辣菜肴真没有。
这辣子闻起来可真带劲,搭不管是馍或红薯都是绝配,少数人被激发某些隐藏口味基因,寻思着也不知道这辣椒还有什么花椒种起来麻烦吗?明年要不要也在自留地种上一圈?关于这个知青他们了解吗?
知青们带来的不同信息也在逐渐侵入人们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