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爱小说的宅叶子
前院正有几个大爷大叔在聊昨晚的事情, 躲在后院墙角偷听一耳朵, 发现居然是“年兽”的事情。
消息竟然蔓延得如此快?
有的还挺准确,从哪里到哪里,叶年兽榆的路线都摸得透透的;有的则非常夸张,比如年兽长了十只眼睛十只爪子,还有一对飞天翅膀,谁谁谁亲眼目睹。
“……”
嗯, 挺夸张的。
有些东西是无法禁止的, 否则不会到了末世,全世界玄学都以不同的形式存在, 明面上再怎么封口,也封不了私下。
叶榆不知道年兽恶作剧有没有用,哪怕明年为了调查,再多过一年春节,这也是赚啊,指不定这玩意儿年年有呢。
正月初二又叫姑爷节,即出嫁的女儿领着女婿和儿女一起回娘家的日子。
王来娣属于远嫁女, 今年不打算回娘家了,计划今年年末春节时再回一趟王家沟,主要是为了看一下叶榆的生活及生活环境,拜托娘家人照顾一下女儿。
计划虽然已经做在那里,到时候还是得看厂里工作时间安排。
像王来娣这样的远嫁女儿,在交通不便的年代,辛酸苦辣往往只能一个人扛着。
叶兰今年也回不来,好在叶杏嫁的近,几乎从来不缺姑爷节。
“瞅我干嘛?”叶榆伸手往下巴摸了摸,也没摸出一粒饭啊。
王来娣:
“你说我瞅你干嘛?”
今年叶榆也满十八了,她两个姐姐基本上都在这个年龄阶段嫁人,可偏偏叶榆作为下乡知青,王来娣还真不想她那么早嫁出去,嫁给乡下泥腿子或者其他省知青,那以后能够见到这个女儿的面就更少了。
俗话说,“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这不止是重男轻女思想作祟,更多的是有闺女人家对于女儿未来的无可奈何,女儿嫁的近一些,至少能看顾一点。
“妈,你想多那么多干嘛!”叶榆却满不在乎,还在夹菜往嘴里塞,不急不慢吞下去才回,“我未来要么寻十个八个好看帅气的上门女婿,要么自己养活自己……别别别,您别瞪眼,大过年的不吉利,什么?养老问题?你去看看护林员,七、八十岁健壮如飞,等真老了不是还有保国卫国他们不孝儿孙吗?指不定还能去国家免费养老机构混一口饭吃。”
叶卫国听话只听一半:“我儿孙很孝顺,我现在就可以挣钱养三姐!”
大姐叶杏出嫁时,他年纪还小不觉得,二姐二嫁和三姐下乡轮着来,他不止一次想过,要是姐姐不嫁就好啦。
叶保国挣不了钱,但还是承诺:“我以后可以工资交一半。”
首先,他也舍不得几个姐姐出嫁;其次,三姐很厉害,她在哪儿,哪儿就会过得好像比过去更好,就像他们家现在。
叶榆:“哇。”
叶红军王来娣:“……”
得,话题作罢。
不管如何,兄弟姐妹几个关系好,他们看着也舒心。
早饭过后,王来娣夫妇就开始倒腾自己,重视程度不比昨个儿大年初一少,甚至于在面子工程上更胜一筹,
连仨姐弟也不放过。
十点钟左右,叶杏抱着还走不稳当小儿子上门拜年,后面跟着刘大海,他左手牵着大儿子,右手提着年礼。
刘家是一个讲究人情世故的人家,拜年礼很多都是刘主任爱人准备,他们哪怕因身份地位对
两个儿子亲家备的东西有区别,但也会比普通家庭强上一些。
今年年礼又增加了两成,两斤猪肉、两斤红糖、两斤饼干、两斤柿饼,都是好事成双,光是这两斤猪肉,哪怕看着没什么肥肉,全是精瘦肉,也绝对不能说差了。
此外,叶杏还亲自给父母各织了一双毛手套和一双袜子,给叶兰叶榆备了一盒雪花膏和两张工业票,叶保国、叶卫国则是蓝墨水和笔记本,家里还在读书的只有他们。
这些才是她本人的精心挑选。
当着女婿的面,王来娣先接过刘大海的东西,只说哪里用得着这么多东西,刘大海本来也不是多会做人的人,彼此你来我往客套到头发丝都写着“尴尬”两个字。
直到大外孙叫了“姥姥姥爷”,小外孙噗噗了“姥”一字,叶红军王来娣才露出真正的舒心笑容,赶紧把红包递上。
每个红包都是1块钱,比叶保国叶卫国的还多,也不算少了。
叶榆姐弟三个虽然是长辈,但还未成家立业,属于小长辈,哪怕准备红包也只是角分红包意思意思一下。
他们被叮嘱接待一下俩侄子,尤其是会跑会跳的大侄子刘文林,小名文哥儿。
叶保国叶卫国当长辈很过瘾,把昨晚玩的玩具都拿出来,小孩子就没有不喜欢玩的,三人很快玩到一块儿去了,其实主要是叶卫国,叶保国属于添头。
完全不需要叶榆帮忙。
叶榆也不想和这个年纪的小朋友一起玩,主要是逗哭不能还回去不说,还得自己去哄,更受不了叶红军和刘大海两个大男人间的尬聊,起身去了厨房。
厨房里,母女俩可亲密多了,王来娣正在小声问叶杏最近过得怎样。
“挺好的。”
“挺好的。”
叶杏话一出口,发现是两声重音,另外一声从身后传来。
“我这算不算姐你肚子里的蛔虫?”叶榆对她眨了眨眼睛。
“我真过挺好的,”叶杏无奈笑了,“说起来你上次寄回来的野猪肉可吓了爸妈一大跳,这野猪肉可是能随随便便打的吗?你以后可不许这样冒险,让爸妈再替你担忧。”
这野猪肉让岳父岳母乃至于妯娌都很满意,她们还说这乡下日子虽苦些,但物种丰富,甚至问能不能多得一些野猪肉来送人情?城里现在猪肉实在难得。
他们说是可以高价换。
叶杏当然是寻借口拒绝,且不说这东西可能会涉及投机倒把,光是狩猎野猪的危险性也绝无可能,她决口不说这野猪肉是三妹打的,只说三妹和人换的,得碰运气。
第二次王来娣再给的时候,她甚至婉拒推回来。
这次回娘家除了嘱咐叶榆不要冒险外,还有凡事过犹不及。
叶榆:
“……”
王来娣还担心叶兰这样拒绝会不会不太好,叶兰说不会,事实上自叶兰嫁给军官,叶保国被体训队选中,她婆婆对她也比过去好了一些,从今年年礼可看出来。
至于男人刘大海,她对于他没有什么要求,只要不跟厂里某些男人一样几杯黄汤下肚打媳妇就行,而且男人怕公公婆婆,有他们看着,这种事情不会发生。
当然,叶杏不可能把这些全说出来,只选择讲了部分。
叶榆听着心累,不由叹若是生活处处皆心眼,也未免太辛苦。
叶杏轻柔一笑:“辛苦什么?不愁吃不愁喝,不下地不打铁,天天坐办公室,也不忙,回家里带孩子婆婆也会搭两把手,这日子过得可比大多数人轻松多了。”
“行,你觉得开心就好,有什么事儿,电报或写信吱一声,相信我,你妹可是保国卫国他们眼中的大魔王。”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过法,不是所有人都和末世人一样把每天放最后一天,叶榆也不强求。
叶杏突然笑着说:“现在就有一件事麻烦你帮忙。”
当叶杏把小儿子武哥儿塞叶榆怀里时,叶榆大魔王如临大敌看着这个白白胖胖毛毛虫幼崽,差点儿投降。
大眼对大眼:
“……”
太软了,都没长骨头吗?这种软趴趴的生物真得存在吗?
见此,王来娣和叶杏都笑了,别的不说,这姨侄长得还有两三分像,又都白白嫩嫩,真有点像大孩子抱小孩子,挺可乐的。
见武哥儿扁嘴,叶榆赶紧把他塞回他妈怀里,这家伙并不是要哭,只是吧唧吧唧嘴巴而已,还好奇头转过来,看着叶榆,露了一个甜甜的微笑。
这么一看,长得挺像叶杏的。
以往年初二午饭,王来娣肯定会把女婿送上门的猪肉都用上,并且费尽心思,煮出一桌子好菜好饭来招待。
今天也这样,但不必费尽心思,有的食材还在叶杏建议下收起来呢。
光是羊肉汤养骨头汤已经足够体面,再加上南瓜、土豆、萝卜、豆腐等素菜一起煮在里面,还有叶兰夫妇寄回来的南边特产,各色海味与咸鱼。
让人遗憾的是,刘大海好像不喜羊腥味,也不喜海腥味,夹羊肉还没夹素菜的频率高,海味更是能不碰就不碰,吃得很一般。
但尽管如此,他也说不出口,这样的招待不够好,毕竟有菜有肉,肉还一大锅。
叶榆表示喜闻乐见,可能幸灾乐祸过于明显,被王来娣狠狠踩了一脚。
叶杏的口味倒是和王来娣他们差不多,吃得喝的都特香,他儿子也是,连最小的那个闻着羊肉汤味,小胳膊小脚别提蹦得多有劲了,还真让他蹭着沾了点乳白色的羊肉汤尝一尝,没问题后又喝小半口。
然后见人就笑。
羊肉汤驱寒补阳的效果非常显著,下午返回路上,虽然因天晴化雪,不时有冷风迎面吹来,叶杏整个人都是暖的,文哥儿还一直在问什么时候还来姥姥家。
第68章 挖坑填土
从初二到元宵节, 属于亲友们彼此拜年的时间。
这个时间并不长,在这个多生多育儿女成群的年代,每家每户亲戚都不见得少。
叶家也一样。
远的且不说, 大伯叶长城那里肯定得去一趟, 叶长城家每年初三开始接待儿女外的亲友, 叶翠花也会在这个时间点去,相当于叶红军这一辈兄弟姐妹的齐聚。
也因此, 叶红军他们往往先与叶翠花那一大家子汇合, 碰面先一句“新年快乐”,然后长辈再给晚辈们一一发红包。
因叶翠花家里的晚辈更多, 叶红军夫妇往往也出血最多。
叶家几个小辈同样得到来自姑姑叶翠花的红包, 叶榆没想到自己也有,还比叶保国叶卫国多两块,一共有四块。
这可真不容易,搁到以前,叶榆姐妹仨收到的红包都比弟弟们少。
叶翠花今年对叶榆如此大方,第一因家庭条件的确不错, 每年都能存下不小钱, 她对于娘家兄弟以及兄弟的儿女们一直都比自己孙女还大方,虎妞才是得她红包最少的那个;二因叶翠花觉得叶榆被迫下乡多可怜啊, 尤其是听说谁谁谁知青闹着跳着要回来,还有的水土不服生了重病被送回来。
由第二点衍生出的一个原因,叶翠花得益于自己的明智选择,觉得叶榆肯定后悔没有听她话嫁到城里。
以上纯属于个人脑补。
在见了叶榆以后,叶翠花但凡不眼瞎都说不出任何关于叶榆下乡吃苦的话。
叶榆这个子长得,自己这个长辈都需要仰头和她说话;外貌也和记忆中黝黑淳朴的农民迥然不同,比以前似乎还更标致了, 一路上好些个年轻男女在瞅她,哪怕洗得发白的旧衣裳也照样挡不住。
更主要的,叶榆不见一丝一毫抑郁悲伤情绪,给人的感觉更多是随性平和,气场又比好多城里姑娘们更强大。
不说其他,叶翠花引以为傲的儿子在叶榆面前,全都比不下去不说,在叶榆小小惩治她家哭闹小孙子时,他们竟然先露了怯,让对方完全占了上风。
“乡下这么养人吗?”
叶翠花愣愣地把备好的红包递过去,得到一声“谢谢姑姑”,仍没回过神来,王来娣送叶榆下乡竟然真不是去扶持娘家的,她弟媳娘家把叶家外孙女照顾得也很好。
“有山有水,人杰地灵,王家沟挺好的。”叶榆这么回答。
来到叶长城家,正巧遇见大年初一就收拾包袱回娘家直到现在姑爷还没来接的叶宝丫,更迷糊了。
按照叶翠花说的,叶宝丫嫁给高干子弟,理应过上荣华富贵的生活,私下形容的是“像旧社会少奶奶”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