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爱小说的宅叶子
“……”
韩景和徐飞离谱的看着叶榆一本正经威胁一只鸡,让他们感觉更离谱的是,这只鸡似乎听懂了。
要知道,小鸡1号是三只鸡中最凶最有活力的一只,平时永远高高抬起它的脑袋,一言不合咕咕咕,用嘴巴叼敌人,尤其是那只飞来飞去的麻雀。
但此时此刻,这只骄傲的小黄鸡却低下它骄傲的头颅,去蹭叶榆的手心,叽叽叽,声音可嗲可甜了。
徐飞瞳孔震惊:“真的听懂了?”
“怎么可能?”叶榆像看地主傻儿子一样看他,这小黄鸡不过是野兽直觉更灵了,察觉到她对它释放的杀气而已,其他都是跟麻雀学的,指不定在它眼中,她也是一只小黄鸡,还是首领那种。
至于1号鸡越来越人性化的动作,也是跟人学的,小麻雀也一样,之前那个翅膀当手比划的动作,是不是特像花菲菲?
“哈哈哈,听起来挺有道理的。”徐飞挠挠后脑勺,给了使劲儿点头的韩景一巴掌,这个时候你咋还在捧哏。
烧水洗澡。
叶榆过年洗澡的频率并不低,但就没有洗过毛衣外套,大多时候都被叶保国叶卫国俩兄弟承包,但现在得自己洗。
主要是这个时代依旧有什么男女大防,雇佣村民们洗又是小资主意,全部堆给花菲菲好像有点残酷?大妞多久能长大来着?要不要多收几个女弟子。
果然,懒惰是人类罪恶之源,也是进步之源,因为一向懒得思考的她,也在思考洗衣机原理了,好像也不是很难?
躺在久违的柔软被窝,一声舒叹,想着想着便入了梦乡。
第二天睡到自然醒。
自然醒也没爬起来,在被窝里赖床打滚,直到徐飞做好饭叫他们起床,这才顶着呆毛从被窝里爬起来。
因有韩景和叶榆从家里带过来的东西,再加上徐飞又不是饭桶,知青点储存的那些东西,他一个人十几二十天并吃不完。
早餐相当丰盛。
腊肉香肠且不用说,还有豆腐小白菜、白胡椒煲鸡汤,以及偏甜的豆浆花生粥,和松松软软的玉米面馒头。
叶榆吃得很香,中间还抽空赞扬徐飞的手艺进步不少。
“和禾嫂子学的。”
禾嫂子就是大队长王志明的媳妇儿,徐飞抿嘴一笑,还说了他除夕夜和大年初一在大队长家蹭饭的事儿。
不止大年初一,正月里还有好多家请的,若是他真的愿意舍下脸皮,指不定春节知青点都不用开火。
叶榆白眼,若是有人请她上门,她一定家家户户吃个够。
徐飞无语,村里人不请叶榆难道是她人缘差吗?
当然不是。
在以艰苦奋斗为主的时代,或者说在任何时代,强者都更让人崇拜。
叶榆又是半个王家沟人,人缘与他比起来只高不低,村民们只是知道自己请不起叶榆,且一旦邀请,叶榆必然欣欣然前往,他们连客套话都不敢说。
除此以外,徐飞觉得,哪怕可以在大队长家过年,村民们对他也很热情,但春节一个人在知青点过多多少少有点寂寞,这也是他厨艺大幅度提升的原因。
“提升的不止厨艺。”讲到这个,徐飞得意洋洋看了韩景一眼。
韩景秒领悟:
“切磋一下?”
“好!切磋就切磋!”
年轻人的行动力就是快,两人大口大口把手里的东西吃完,放下饭碗,在院子里一拳一脚比划起来。
叶榆一边吃东西,一边看戏。
不得不说,徐飞在春节这段期间真没有浪费时间,习武一点都没落下,而且似乎还有领悟,他学的几个动作连贯比之前要好些。
但和韩景比还是差上一些的,而且韩景春节已经把108个动作学完,只是至今仍然未能连贯成套而已。
两人胜负不言而喻。
但韩景和徐飞都很有默契地没有短暂结束这场打斗,而是把时间拉长,主要是为了见招拆招,锻炼招数。
而在叶榆眼中,他们跟幼儿园小朋友干架没什么区别。
“菜鸡互啄。”
早饭后,由韩景与飞洗碗。
今天不需要开工,现在外面的雪还没完全融化,融雪又要冷一段时间,春耕的准备工作轮值进行即可。
因此,他们仍然很闲。
徐飞又告诉韩景和叶榆一个好消息,在他们的努力影响下,年末村社会议上,大队长询问关于建立村小学的事情,全村70%的人都同意了。
基本上定下了。
选址都敲定了,就在他们东山,下半坡一个平地处。
一来,根据口诀“西山竹林东山菇”,东山春夏山间的野菜野果,学生们放学后帮忙干活也方便,还能割猪草挣一点工分。
二来东山距离知青点近,村民们则认为,学问最好的老师在东山,希望山里娃娃也向知青学习,靠本事挣钱。
提到老师,对于徐飞和韩景的目光,叶榆拒绝:“瞅我干嘛?为了不教坏孩子,这个小学鸡教师我肯定是不干的。”
韩景也想不出自己当老师的模样,和小孩玩还差不多,教太费心了,他拍一拍徐飞肩膀:“哥们儿,交给你和菲菲了。”
老师这样在众人眼中轻松得满分工分的工作,肯定不能够全部由知青干,王家沟自己村也会挑两个人,才会双方均衡。
至于如何挑人,徐飞给出的建议是考试,大队长也觉得这很公平。
叶榆和韩景确认退出,代表着知青间不用竞争,明明是不下地不日晒雨淋的轻松活计,偏偏两人嫌弃得跟什么一样,避退不舍,让徐飞哭笑不得。
总而言之,大队长的计划是在春耕前把这个王家沟小学建立起来。
为此,徐飞亲自和大队长去镇上公社申请,社长一听是王家沟,同意了,公社社长也希望知青们多教出一些本地名人。
但有一个问题。
因为镇上没有砖厂,他们想要把这个小学教室修得好一些,需要以大队名义,向县城砖厂采购一批砖石来修建。
但春节正是一些事业单位、工厂,乃至于公社大队整修的好时间,县城的砖厂采购也需要预订时间。
烧制是其次,运输更不方便,砖厂卡车有限,优先提供给城镇大客单。
价格也不便宜,王家沟哪怕现在有拖拉机,也无法掩饰他的贫穷,村社一年忙到头也没挣多少钱。
叶榆:
“不可以自己烧吗?”
韩景和徐飞齐刷刷抬头看她,烧砖这个叶榆也会吗?
叶榆:
“……”
更复杂的建筑材料她懂得不算多,但像是就地取材的冰屋、土砖窑、水泥之类多多少少会一些,不止因刷到过杂七杂八的视频,曾还短暂参与过末世基地建设。
烧砖先选泥土,烧制土砖对泥土的要求比好工艺更高,把石头等杂物捡出来,泥土打碎,加水和泥,堆土堆重力踩踏,再用木制的砖模子制作砖坯。
上面这些都很简单,技术含量很低,正常人都能模仿出来,唯一需要技术的在于如何建设砖窑。
第76章 第一砖厂
不过建设砖窑对于叶榆来说也不过是多尝试几次的事情, 大不了去县城再偷一偷课。
更多难在于修建这个砖窑也需要成本,简单来说,还是要备一些土砖石和铁丝, 后续还有煤或柴火等损耗, 光是为了修建学校建砖窑, 好像有点不值。
韩景强调:
“平泉镇没有砖厂。”
他们王家沟可以建设平泉公社第一个砖厂,向平泉镇以及各生产队供砖。
叶榆:
“也不是不行。”
细算一下, 除了前期的砖石和钢丝消耗外, 后期的消耗主要在人力、泥土、柴火上,这些在时下都是不值钱的东西, 比手扶拖拉机的柴油成本更低。
听见叶榆的回答, 韩景和徐飞像是得到什么圣令,一下子从座位上弹了起来,击掌庆祝,又像风一样的少年,不约而同向大队长家飞奔而去。
路上,两人遇见其他村民, 大声打招呼:“王九叔好, 小花奶奶早!六婶子早!”
“你们也早啊……”村民们的回话还未说完,两个知青已不见人影, 不由发出感叹,“年轻人就是风风火火!”
也有小孩子跟在两人屁股后面追的,认定知青们有好玩的。
让山里娃娃有一点点惊讶的是,过去他们追上除了叶榆外的知青很轻松,但现在不行,他们的体力也越来越好,对于上上下下的山路也愈加熟悉。
尤其是韩景, 过了一个春节,能够把全部山里娃都丢在后面。
到了大队长家,也不喘气,对院子里的禾嫂子挥了挥手:“早,禾嫂子,大队长在家吗?”
禾嫂子与知青们打交道也越来越多,对于他们都不陌生,看着花菲菲、韩景、徐飞像是在看自己弟弟一样,眼里笑里全是亲近,她笑着回:“在呢,在呢,刚从地里回来呢。”
然后,对着屋子里吼一句:“孩儿他爹,阿景和阿飞来找你了!”
王队长从屋里走出来,脚上的橡胶筒靴边缘都是泥巴,防水层外湿漉漉的,看样子真的从地里回来,应该是去巡视大雪厚度,靠天气吃饭,对于春夏秋冬季节的把握一点都不敢掉以轻心。
他随口一问:“吃饭了没?我这里还有两个烤玉米。”
“吃了吃了。”
这个时候,徐飞和七、八个山里娃也赶到了,略微有点小喘。
山里娃完全不知道来队长家干嘛,他们其实有点怕大队长,禾嫂子一问,又一窝蜂地散开了,好像只是陪个跑。
韩景和徐飞也顾不上他们,和大队长说了这个砖窑的事情。
王队长又是一顿惊讶:“叶榆她还会这个?”
“有什么是叶榆不会的吗?”旁听的禾嫂子反问一句。
其他人:
“……”
的确,不管是吃,还是玩,还有下地,亦或者狩猎,就没叶榆不会的,一身的本事,而且懂得特别多,话不多,但偶尔蹦跶个词出来,总让人不觉明历。
禾嫂子和王队长有两个孩子,大儿子10岁,小女儿年后满5岁,他们夫妇俩听说叶榆这个冬天有在教孩子习武,扯着大儿子的耳朵,让他听知青哥哥姐姐的话。
偏偏儿子是个不定性的,也看不出这对他自个儿未来有多重要,再加上大队长过去外出当兵时间太长,对于孩子有亏欠,狠不下心来真强迫孩子,于是只能作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