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肉西施她,干活比杀猪还丝滑! 第368章

作者:三十六楼看风景 标签: 穿越重生

  中心思想,甘将军在关西九卫是一个最厉害的存在,关军们有今天的好日子全仰仗甘将军。

  听得黄御医全家星星眼。

  老黄御医拉着几个儿孙嘀咕:

  熊总兵所在的哈密城咱不去了!那个生出神仙掌的火焰山,迟早能见着。就冲着女将军对医者的态度和对病患的重视,就值得咱全家去投奔!

  于是乎。

  他们也不跟着移民们一块行动了。

  到了瓜州卫就对登记移民的关军说,他们家是甘将军的旧故,是奔着甘将军才来关西的。

  “哦哦,是甘将军家的亲戚啊,那你们得再往西北走上一千里地,甘将军现在带着先锋镇驻扎在了甘露川。”

  人家关军很热情。

  甘将军亲戚的身份显然在这里很好使,不仅给提供了热腾腾的饭菜,还让人架了驼车领着他们往甘露川去。

  至于和黄御医一家分道扬镳的三万移民们,关军们也很是欢迎。

  春耕嘛。

  来多少人,就能消化多少人。

  瓜州卫千夫长不请自来。

  他对着这些新移民们,喜笑颜开:“只要愿意留在咱们瓜州卫的,登记完户籍就给你们分地。”

  移民们一颗悬着的心,当即落到了肚子里。

  大伙儿最关心的问题是:“不知关西这里能分多少地,地税又是怎么算的?”

  怎么算的?

  熊总兵过年前就与各卫所的将领们开会商议过了。

  不管是军户还是移民,在垦荒屯田这事上都要给予优惠政策。

  千夫长就给众人宣扬了起来:

  “每户可分地二十亩,由卫所供给耕马、种子、农具。三年之后再交纳赋税,每亩征两斗(邶

国的计量单位一斗为十八斤)。”

  移民们关注的重点在二十亩上。

  就有上了年纪的老爷子搓着衣角,忐忑的问:

  “一户只给二十亩吗?我家有五个儿子一个闺女,三个娶了媳妇儿,又生了八个孙辈,二十亩地种出来的粮食,真不够全家嚼用的。”

  人家千夫长对他客气得不得了,还鼓励道:

  “老人家,老话都说树大分枝,儿大分家。你家五个儿子就给分成五个户头嘛,一户二十亩,五个户头就是一百亩,一百亩地还不够养活你们家这些人的?”

  老爷子吭哧了半晌,一脸的为难。

  千夫长恍然:

  “老人家莫要怕分户,咱们关西的军户和农户分得很明白的,军户要不是死绝了轻易不会对外征兵的。且咱要是修什么水渠,铺什么路的,只会雇佣劳力,给工钱的那一种!”

  “真是这样吗?”

  “那还能有假?你们和先来的那些移民打听打听,他们去年也是空着手来的,一来就遇到了哈密要建新城,十几万人都找到了活儿干呢。

  也就这两个月都在忙着修水渠垦荒,再过两月,哈密新城的工程又要开工了。到时候,你们这些人中,有手艺的也能去工地上挣点家用。”

  所以。

  关西真和关内不一样,除了鼓励你们垦荒种地,多余的活计你们要愿意干,都是能挣到工钱的。

  工钱不工钱的另说。

  咱就是农人,除了关心到手的地有多少亩,地税的征收比例也至关重要。

  都是地里刨食大半辈子的。

  你问一亩两斗的税高不高?

  就有人说:

  “一路过来看到的都是沙地,这种地没甚肥力,就是用三年时间给养熟了,一亩地的收成,顶多也就六七斗。”

  你们一亩就要收两斗税,万一有个天灾什么的,说不定到手的麦子都不够缴税的。

  瓜州卫千夫长好脾气道:

  “我们卫所下发的种子最适宜的就是沙地,这些种子在熟地里种,最低都能收四石!”

  那你们算算。

  二十亩地,三年不纳税!

  给种子、农具、耕马,哪怕荒地只有熟地三成的产量,也都能吃饱饭的。

  即使三年后要纳税,人家也说了,熟地的产量能提高到亩产四石的。

  帐这么一算,还有什么好犹豫的?

  当即就有人拍着胸脯表示:

  “瓜州卫给咱这些逃难的这么好的条件,那咱得为卫所做贡献呐。我们家男丁多,成家的儿子就给他们单独分户。”

  “是啊,是啊!我们五个户头能垦荒一百亩呢,种出来的粮食要是吃不完,到时候还可以卖给卫所嘛。”

  “支持卫所垦荒屯田......”

  瓜州卫千夫长扬起的嘴角,压都压不下去。

第377章 截胡

  登记造册的关军得了自家千夫长的示意,马上就开始催促起来:

  “想分户的,赶紧来登记,分完户头,就让人领着你们去看地。先分的就能先挑位置......”

  哎哟哟。

  地就是农人的命。

  为了争夺优先选择权,三万人差点没为谁先来挤破脑袋。

  分户。

  只要儿子成亲的,统统被分了家。

  没成亲的,今晚就找媒婆说媒去!

  甚至还有那些个上了五十岁的老头子,都恨不得和自家老婆子单独分一个户头出来。

  最后还是被登记的关军给劝住了。

  “划给你的地可不能荒着,弃耕一年地税翻倍!奉劝各位一定要量力而行!一个四五口人的户头,种二十亩地真不算轻松的。”

  移民们纷纷摆手:

  “咱都有种地经验的!种旱地麦子嘛,也就垦荒和收麦的季节比较费劳力,平时真的不算多累。在有耕马的助力下,二十亩地真不算多。”

  好吧。

  你们要觉得二十亩地容易种,还能给咱军户的囤田帮帮工。

  别的卫所春耕进行得如何不知道。

  反正瓜州卫划出去的面积,比所有卫所都要广。

  瓜州卫千夫长心里暗自得意:反正熊总兵又没给出明确指令,让新来的移民在各个卫所平均分配。

  这些移民可都是自愿留在瓜州卫的!

  他还让人找了第一代移民,让这些人现身说法。

  萌新的移民们真到了这些人的头上。

  人家就回答了:

  “你问关西九卫哪个卫所最好?自然是咱们瓜州卫了!我们来得早,把这些卫所的情况摸得清清楚楚。

  想要我详细说说哪里好?

  你就看,瓜州卫离和平关有多近?一旦胡人有个什么风吹草动,咱就是撤离都比其它卫所的人跑得快。

  而且,哈密卫和火州卫的本地人多,那些畏兀尔人和咱汉人可不是同一条心的,他们说话咱都听不懂。

  你们再看看周围。

  咱瓜州卫满街的商铺,真是卖啥的都有!去年年底来了好些个大商家,他们能从关内不断的运商品回来,甚至还有人打算和番商们做买卖......”

  是啊。

  瓜州卫是西出和平关的第一个卫所,地理位置来说也是关西九卫里最安全的。

  论规模,和关内中等规模的州府差不多。

  于是。

  除了黄御医全家,三万移民,全都自愿留在了瓜州卫。

  等到其他卫所的千夫长们听到,新移民全被瓜州卫截胡的消息,春耕都已经进行到后半段了。

  三万人都换成了瓜州卫户籍了,还能怎么办?!

  只能见天的骂瓜州卫千夫长鸡贼。

  还有人动起了小心思,派了自家卫所的关军三两天跑一趟瓜州卫采买。

  买东西是假。

  留在那儿等着新移民是真。

  抢人嘛。

  用什么样的手段都不为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