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宋写小说养家 第121章

作者:李七郎 标签: 天作之合 爽文 市井生活 成长 逆袭 穿越重生

  书房里,曹七郎气的失去了读书人的君子风度,把手里的小报拍在桌子上,起身来来回回的疾走,一边走一边手咒骂书中的杨璇。

  作为《杨卿臣的随身师父》的忠实拥趸,曹七郎对于十七郎是十分的喜爱的,在他的心里,十七郎不单单是话本儿里的人物,更是他自己的在话本世界里的化身。

  原本看到十七郎考中榜首,众人震惊傻眼,家主还让他骑着自己的雪花骢前来,曹七郎就觉得特别的爽快,尤其是作为一个即将要参加科举考试的读书人,他的爽感和代入感,更是比普通人还要加倍,简直是发自内心的痛快,就好像三伏天喝了一大碗冰镇雪泡豆儿水一般,从头到脚的酣畅!

  但谁知才刚高兴了没一会儿,杨璇这个兔崽子又跳出来了!这个人的所作所为,曹七郎简直恨得牙根痒痒。他已经带入了十七郎,所以那杨璇污蔑十七郎,简直跟污蔑他自己一样,绝对无法忍耐。而且作为一个读书人,曹七郎对于杨璇这种污蔑别人作弊的行为,是尤其痛恨的,要知道读书人若是被人污蔑考试作弊,那是极为严重,甚至影响终生的事情,曹七郎看到这不光骂杨璇,简直恨不得钻进书里亲自揍他一顿了。

  不过,骂归骂,他到底还是不放心,担心十七郎真的被杨璇给陷害了,忍不住又坐回去拿起朱雀门小报继续往后看。

  不过,曹七郎的担心是不可能发生的。既然是装逼打脸爽文,杨蔓娘自然不会让反派得逞。

  书接上回。

  却说那杨璇在众目睽睽之下,没有证据便告发杨卿臣作弊,按说是不应该被采纳的。但是杨卿臣不是苏逸飞,他在汴京声明不显,还从未证明过自己的才华,所以,围观的众人便有些窃窃私语,觉得有些说的在理,包括山长慕一凡心里也有些怀疑。

  所以很快,慕一凡便给出了解决方案。

  “既然这位学子,你说榜首杨卿臣作弊,那么老夫和长公主就亲自试一试,看看他的学问到底如何,但你可要想清楚了,老夫有言在先,诬告可是要受罚的,若是杨卿臣的才华足以担得起榜首位置的话,你诬告别人,便是人品有瑕,那你将终生不得再考我天宸书院,可有异议?”

  杨璇已经豁出去了,而且他也不认为杨卿臣真的有才华,遂大声的回道:

  “我是为所有学子讨个公平,若真如此,甘愿受罚。”

  慕一凡没有理会杨璇的说辞,转身问另一位当事人。

  “杨卿臣,你可愿意?”

  “可以。”

  杨卿臣面色平静的道。

  “好!”

  慕一凡眼中闪过一抹赞赏,和身旁的长公主商议了片刻出题道:

  “既然是临时考教,那就作诗。也不必限韵了,我辈读书人酷爱松竹,那你便以松或竹为题,写一首诗或者词均可。”

  “当然,那位告发的学子也可写一首,两相对比,更能分出高下!”

  “呵呵,山长,依本宫看来,不如台上的三十五位学子同时写来,都比一比,如何?”

  “公主所言有理!”

  又到了喜闻乐见的赛诗环节。既然要让男主杨卿臣打脸,那么自然要给他选一首有说服力的诗,宋或者宋之前的自然都不行,毕竟一旦使用了,读者读罢就容易把男主带入到诗人本人,不利于话本儿的后续。

  所以,杨蔓娘必须要为男主选一首后世诗人的诗,并且还要足够经典,足够的有说服力,否则,不光男主这榜首的说法站不住脚,就连话本儿里设定的,崔三元这个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随身师父,都会变low了。

  杨蔓娘本打算让男主引用大才子纳兰性德的诗,后来巴拉了一下,自己记住的纳兰性德的诗,最出名的一句“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已经用在了《霸道王爷心悦我》的男配陆逸尘身上了,总不能这会子再给杨卿臣用,况且也不是写竹子和松的,不符合主题。

  选来选去,杨蔓娘最终还是决定引用清朝大诗人郑燮的《竹石》。

  这是一首非常经典的咏竹诗,也是一首经典的借物喻人,托物言志诗,甚至上了语文课本。用在这里可以说是非常的恰如其分,也符合男主此刻的心境。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好!”

  诗很短,杨卿臣写的时候,慕一凡就站在旁边,双眼发亮。

  待他全部写完,慕一凡再也忍不住,一脸赞叹的高声道:

  “好诗!好一个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有气魄!哈哈!不愧是我天宸书院的榜首!”

  杨卿臣的这首诗,表面上是赞美竹子的坚韧和顽强,实际上则是借着诗表明自己经得起千磨万击,受得住四面狂风,不怕杨璇的排挤和污蔑,用诗表明了自己的坚韧和勇气。

  这首诗,无论放在哪里,都是无可争议的出色!

  这一刻,山长慕一凡再也不理会什么作弊的传言,直接毫不含糊的肯定了杨卿臣榜首的位置,将其纳入了天宸书院!

  不光慕一凡读完这首诗大加赞叹,长公主也是一样,望着杨卿臣的眼中满是赞许之色。

  今日到此的所有学子,对于此诗,更是惊为天人,叹服不已。这个时候,关于杨卿臣作弊的说法,瞬间不攻自破,再也无人相信了,因为这首诗已经说明了一切。

  在场的众人,都一脸钦佩的对着杨卿臣道贺,而之前告杨卿臣作弊的杨璇,早已不知何时,趁人不备灰溜溜的逃走了。

  一场杨蔓娘精心设计的装逼打脸大戏,就此落下帷幕。

  不光老二杨士林笑了,曹七郎也满意了,还有很多很多追读的大宋读者,也都一脸畅快的哈哈大笑。

  “哈哈!痛快!实在是痛快!十七郎终于名正言顺,坐上了榜首的位置!”

  “那杨璇小人灰溜溜的逃走了,真他娘的爽快,看到这,我这憋着的一口气总算是散开了......”

  “哈哈,我也是,这几日一直为十七郎担心,这心里总是七上八下的!”

  “哎呀,这墨瑾公子了不得啊!写的可太好了!我还从来没对啥话本儿这么的,这么的.......”

  祝老三纠结了半天,也没想出一个合适的词儿来形容心里的感觉。要是有个现代人在一边的话,一定会告诉他,这种感觉叫“上头”。

  不得不说,无论古今中外,只要是男人,就无法逃脱装逼打脸套路的吸引,大宋男人自然也不例外。

  杨蔓娘不记得自己在哪里看过,说男频的两大爽点,第一,便是男主在人前展示绝对的实力装逼打脸,第二便是得到绝对的异性倾慕。

  如今看来,诚不欺我啊!

第79章

  汴京的秋来了!

  伴随着秋蝉衰弱的鸣叫声儿, 银杏的叶子由绿到黄,再到如今的金黄色。

  秋风轻拂,黄叶随风扑簌簌的落下枝头, 为大地铺上一层金黄的地毯。民间俗语说, 白露秋分夜, 一夜凉一夜。果然过了白露和秋分这两个节气, 汴京的气温开始下降,天气也逐渐凉爽,尤其是夜晚里, 当真是一夜凉过一夜。

  汴京家家户户都开始上房泥,糊窗户,囤冬菜, 做冬衣。

  所以, 这几日,家里的床上都换上了厚实的被褥, 杨蔓娘也换上了新做的秋襦裙,还专门去文绣院给老三杨盼娘送了一次厚衣裳,又去相熟的苏氏裁缝铺子做了三套冬天穿的新羊皮袄。

  前几日, 老二杨士林去观音桥行老那里, 找了几个泥瓦匠,把家里的所有房顶又重新上了一层麦草泥保暖。之后又去桥市那边,找卖炭翁送来五车炭存放到前院的耳房。今儿乘着中午天气好,杨蔓娘索性熬了一碗浆糊, 将买来的明纸裁好, 糊一糊前后院的窗户。

  可不要觉得这样准备夸张,如今的冬天,可不比现代。在大宋可没有暖冬一说, 冬天不光十分漫长,而且气温也比现代要低很多。杨蔓娘之前收集了这几年的朝廷邸报,才发现大宋之前还出现过非常可怕的极寒天气,究竟有多冷呢?这么说吧,不说北方,就连洞庭湖都结冰了,可想而知冷到什么程度。

  “叽叽......叽叽!”

  “喵呜~喵喵喵!”

  “白绾绾,孙大圣!不要吵架哦!”

  正在糊窗户的杨蔓闻声,放下手里儿到明纸,笑眯眯的道:

  “都是一家人!你们一个住在榕树上吃榕果,一个住猫窝吃小鱼干儿,没有利益冲突,可要相亲相爱呀!”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秋分之后,后院里大榕树的榕果也成熟了,陀螺一般拳头大小紫红果子,沉甸甸的挂在枝头,这种果子味道一般,对人来说没什么吸引力,但是对爱吃坚果的小动物来说确是不错的过冬口粮。三天前,姐弟二人把榕树下养金鱼的虎头盆搬到书房之后,后院的大榕树上便来了一只不速之客。

  一只拖着长长尾巴的小生灵,松鼠先生。还是巡视院子的白绾绾先发现的,当时的她便弓起身子对着这只新来的小家伙喵喵直叫,后来发现,主人不但给这个家伙取了个名字孙大圣,还送了一大捧栗子给它,似乎没有驱赶的意思。

  显然是要让这家伙登堂入室啊!这还了得!

  所以这两日,白绾绾便如临大敌,每天都要抽空爬上树,亲自和孙大圣干架,以维护自己岌岌可危的嫡长猫地位。

  住在小院儿里,看着小动物们的打闹玩耍,确实让人心情愉悦美好,但每天该完成的任务,还是要完成,杨蔓娘糊完窗户,给书房里的金鱼喂罢鱼食,便开始了每日的例行存稿。

  如今,《杨卿臣的随身师父》这本书,已经写到了中后期,杨卿臣的书院生活,也已经走入了正轨,认识了不少朋友,白天在天宸书院跟随大儒学习,晚上回到书院寝房,便打坐练习坐忘星元功。

  之前写的那首《竹石》,也传遍了话本里和话本外的汴京,被无数人夸赞和传诵,也让很多人都觉得不可思议,这样一首出众到参加赛诗会都能稳稳夺魁的诗,居然会是出自一本话本儿人物之口。

  加上后来,不同于一般的话本儿里对于男主科举都是一笔带过,杨蔓娘非常详细描写了杨卿臣的学习生活,以及之后通过县试、府试、院试的情景,并且最后都考中了案首,连中小三元,可以说全方位的展现了男主杨卿臣的才华,让读书的大宋读者爽到了极点!

  当然这也导致使得杨卿臣这个人物,越发的真实立体和完美,几乎就是一个教科书式的科举人生赢家,所以,其在汴京的人气也是居高不下,被无数的学子所喜爱,甚至被时人称为汴京第一才俊!

  甚至《向家小报》上,还有一篇评论这样说。

  “原本以为,墨瑾公子笔下的高人崔三元,和天资聪颖的十七郎,都是和以往的话本儿一般,是作者杜撰出来的,其才华也是虚无缥缈,只能靠看话本儿之人的想象。直到如今才发现是我狭隘了,这竟是真的,十七郎就是吾家十七郎!就凭这一首人人推崇的《竹石》,试问谁人还能质疑十七郎的才华!谁会不信他能中小三元?精才绝艳,汴京第一才子当如是!嗟乎!生子当如十七郎!”

  生子当如十七郎!

  这一句话,是对一个话本儿人物的最高赞美!也将汴京人对十七郎的喜爱表现得淋漓尽致!

  甚至,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汴京人家都希望生一个如十七郎一般才华横溢,文武双全的儿子。为此,很多人给家里的新生儿取名,都取了卿臣二字。

  当然,这些都是后话了。

  此刻,杨蔓娘正在为杨卿臣的终身大事操心,是的,终生大事,随着杨卿臣中了小三元之后,报房那边儿便突然收到了不少小娘子的来信,还有不少年长的女性读者来信,其中还讨论起杨卿臣的婚事,让杨蔓娘陡然发现,原来,不知不觉间,十七郎居然长大了,还有了许多姨母粉。

  是的,姨母粉!不得不说,杨蔓娘之前对话本儿的估计还是有误,她以为这本书的绝大多数读者都是男性,没想到她以女性的角度写的男性爽文,因为主角十七郎没有太多龙傲天式的不可一世和油腻,而总带着一种少年气的芝兰玉树般的质感,所以,不光许多小娘子喜欢,就连很多上了年纪的女性读者,也都是非常喜欢十七郎的,众人看着他一步步的,从一个受人欺负,一文不名的庶子,走到如今的名满京华的地步,就像看着自己精心养育的孩子一般,内心都是非常骄傲和自豪的。

  所以,很多姨母粉们才会关注十七郎的终生大事,就像是上了年纪的夫人们,总是会为自家亲近的后辈子侄的婚事操心一般。对此,杨蔓娘在感觉惊讶的同时,又有些受宠若惊,感觉自己责任重大。

  对于杨卿臣的终生大事,自然越发的慎重了。

  如今,杨卿臣已经十七岁了,刚中了小三元,正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现在离之后的乡试、会试和殿试还有一年的时间,这个时代,按着他的年纪,自然也要开始考虑终生大事了。

  男频的两大爽点,第一,便是男主在人前展示绝对的实力装逼打脸,第二便是得到绝对的异性倾慕。

  原本,杨蔓娘是考虑,既然是男性爽文,不如就按着男频种马文的套路,多设置几个工具人女性角色,让主角十七郎展现男性魅力,得到绝对的异性钦慕,和其他话本儿里的主角儿一样升官发财,左拥右抱,尽享齐人之福。

  但是,收到这些来信之后,她突然犹豫了。真的要这么写吗?

  若是这样设置,那么看书的男性读者自然是喜欢了爽快了,但是,爽快之后呢?

  十七郎还是那个与众不同,精才绝艳的,少年气的十七郎吗?不是了!

  还会有人记得他吗?不会了,他会迅速的褪去全身的光环,和其他话本儿里左拥右抱的大团圆男主一样,泯然众人矣。

  这绝不是自己想要的!

  所以,杨蔓娘想了很久,还是放弃了种马文的想法。这是他塑造的第一个男主,她不想毁了他。cp贵金不贵多,太多了书就烂了,还是只写一个女主就好。

  不过,这女主设置什么类型,才能配得上汴京男神十七郎呢!

  是活泼可爱的?温婉贤惠的?或者妩媚妖娆的?亦或者我见犹怜的?

  杨蔓娘都试着带入了一下,每一种似乎都很有cp 感,但又总感觉每一种都还是差点儿火候,似乎缺乏一种经典的,可以镇压一切的感觉。

  杨蔓娘迟迟无法下笔,纠结的在草稿纸上划拉了很久,直到天都黑了。

  才突然灵光一闪,想到了适合的女主类型。

  高冷的冰山美人!

  是的!冰山女主,当年可切切实实的在网文中占据了半壁江山,是男频文里最经典最受人喜爱的女主形象,几乎那些比较古早的男频小说里,每一本都必有一个一身白衣,绝世容颜,眉目清冷,高不可攀,对除了男主以外所有人都不屑一顾的冰山美人。

  其中,最经典的一位,便是金庸先生笔下的小龙女,那可是一代人心目中的女神啊!

  这一日是八月十五中秋节,合家团圆的日子,天宸书院也放假一日,很多家在汴京的学子都回家过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