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个朝堂皆是我弟子 第51章

作者:月月捣药 标签: 情有独钟 系统 爽文 科举 穿越重生

  童启的生活,显然要更舒适自由些。

  明明只是教个书,却能建起如此宽阔闪亮的操场,容纳上万人,柏弓良简直醋得要死,东摸摸,西蹭蹭,眼睛里的羡慕不加掩饰。

  自回到京城后,别说去军营了,他连带着在自家后院里练练拳脚,都要有人参上一口,说他蓄意谋反,不忘边疆,搞得他束手束脚,连动也不敢多动。

  若不是老爹劝着他不让他退,他才不想再在这破朝廷里待着呢。

  烦死了!

  好不容易出来松快松快,又怎么肯愿意离开?

  听闻华夏书院里也有安保部门,且还是从战场上退下来的后,当即便想带着人,比划比划。

  幸而继本叔学过几招,这才能勉强对上,不算太落下风。

  见到其手下训练的安保队员令行禁止,就连走路姿势都是一致成排后,柏弓良颇觉神奇,一把环上童继本的肩膀,打听道。

  “你们这训练方式……看起来有点东西啊,谁教的?”

  童继本看了一眼山长,见他并不阻拦,只得犹豫说道,“是山长指点,我又结合了一些军队里常用的方法……”

  柏将军细细问下去,越听眼睛越亮,越想越觉得有意思,不由心内感叹,这玩意儿倒不太像是训练安保部门、打手之类的?反倒更像是训练一支悍勇无畏的军队……

  若整个柏家军都能如此,那么到了战场上,岂不是……

  想到这里,他猛地眼皮一跳,锐利的视线如鹰隼一般霎时看向了童启处。

  童启:???

  他无辜的眨眨眼,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

  柏将军眯起眼睛,不动声色,道,“的确是个好方法,不知我能不能也偷点师,等回去好操练一下手底的士兵们,看看效果如何?”

  “自然可以,柏将军随意便是。”童启不假思索道。

  柏弓良见他半点没往其他的方向里联想,更没有任何防备之色,不由放下心来,估摸着又是文人误打误撞琢磨出来的训练方式,确实没有什么其他含义。

  可也忍不住暗自吐槽着,陛下的外行。

  瞅瞅,这到底谁才是最有可能造反成功的啊?

  文人随随便便出个主意,这杀伤力,顶他们武夫们干个几年!

  究竟谁才可怕?谁才是更应该防备的啊!你清醒一点!

  华夏书院内部,蹴鞠大赛准备的轰轰烈烈,而邀请函也基本上发到了河南府所有知名人士的手中,就连学生家长们,都送出去了五十多家,占据了大半个月的话题榜单。

  如今整个河南府上上下下,均知道华夏书院要举办蹴鞠大赛的事情。

  提前好几日,便有不少周边的百姓们卷着铺盖,成群结队往沧澜山走。

  他们未必就懂得什么蹴鞠,但是凑热闹嘛,只用知道有免费的比赛可以看,便行了!

  整个伊川县顿时人流量大增,光是每日的马车,便挤得城门口水泄不通,章县令吓得连忙派衙役们出去维持秩序

  ,就连书簿都不得不撸起袖子,亲自上场,这才勉强疏通。

  见搞出如此大的阵仗,章县令心内忐忑,忍不住向童启问道。

  “你确定已经向知府大人报备过了吧?他就没有再说什么其他的事?”

  “没有啊?我上个月亲自写信给的木知府,对方说办就办吧,反正是书院联合举办,热闹一下也好。”童启将当时的回信拿出来,递给章县令查阅着。

  对方一目三行,见确实如此,这才稍稍放下了心,“那知府大人可有说会来参加?”

  “不知道,请是请了,可他估摸着升职,今年正好最后一年,不确定什么时候离开,若事忙的话,只怕无暇分身。”

  去年年底救灾一事结束后,柏大将军护着三皇子回朝,对方将木知府管理有加的事情大书特书,以此来遮掩被围困沧州的事。

  木奎盛也由此误打误撞升到了中央,担任新的提点刑狱公事,马上就要离职升迁去了。

  “也不知新的知府大人会是何人……”

  章县令长叹一口气,祈求着这次的上司千万不要又像是木奎盛一般,贪财迷信。

  不然整个河南府,只怕又得被掘个三尺,稍稍富裕一点,又重归原状。

  听到两人的谈话,旁边的柏老忍不住笑着上前道。

  “放心,这一次的新知府还算是个牢靠的,听闻原本是开封府的府尹,如今算是平调,出来刷刷功绩,只待三年任期一满,便能够回朝进入内阁了。”

  “豁,背景这般大吗?”章县令感叹道。

  “叫什么啊?哪方势力的人?”童启也跟着好奇的打听。

  通常这种人,背后都是有金大腿可以抱的,不然哪里来的这么好的运气,一路上有人保驾护航?

  “新知府名为顾信之,南方人,据说是胡丞相手下,你可听闻过?”

  童启想了想,摇摇头,“从未听过。”

  但自从上个月发布调令,到这个月还没到达,想来,对方应该也没那么满意河南府吧?

  反正不管换谁,跟他这小小的书院,应该都没什么关系。

  暂时将此事抛诸脑后,童启继续筹备起蹴鞠大赛来。书院门口新的门锁被放置上去,每一位进出的人员,都必须严格检查,不准携带任何危险物品,才允许进入。

  还没开始,整个操场早已经是座无虚席。

  沧澜山脚下,光是马匹车辆便绵延了几公里,浩浩荡荡,看不到尽头。

  比赛一共进行三日。

  第一日,五个队伍开始抽签,两两比拼,一队轮空。

  胜者,参加第二日的三队竞选,获胜方共同进入第三天,正式角逐出最后的冠军。

  一连找了好几个说书先生,都没有找到童启想要的那种感觉,没办法,他只能亲自操刀,坐上了解说员的位置。

  而柏大人、章县令、安庆侯、万商商会会长等人也纷纷出席,位列颁奖台的前侧,明晃晃占据了最好的视野。

  当日,一共来了快有上万人之多,整个操场上,有坐着的,也有站着的,每个货架旁几乎都挤满了人,反正等着也是等着,便有人逛起这几个摊位来,消磨时间。

  还未开始,几家店铺已经赚回了好几日的营收,顿时笑的眼不见眼,牙不见牙,别提有多满意了。

  百鹤楼的少东家更是得意自己的好眼光,幸亏当时强占了一个名额,不然今日,哪里有如此的风光?

  而当日早早离去的那几家店铺,便别提有多后悔了。

  尤其是冯家绣坊的东家,更是恨不得当场抽自己两耳光,清醒清醒。

  “尊敬的来宾,亲爱的朋友们,大家好!今天,我们齐聚在这里,共同见证第一届华夏书院和龙胜书院联合举办的蹴鞠大赛……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开启这场蹴鞠盛宴,祝愿所有参赛队伍赛出风格,赛出水平,享受比赛,收获快乐!下面,有请我们的蹴鞠队员各自入场……”

  “妈呀,什么声音?从哪儿发出来的?”

  “打雷了打雷了!”

  ……

  不少百姓从未听过这震耳的广播声,被吓得连声称奇,幸好有沧澜村的村民们司空见惯,忙拉着解释了一番,这才勉强将人给安慰了下来,重新将注意力,放置在了比赛上。

  童启拿着话筒,坐在解说席内,尴尬的笑了笑。

  几个队伍的领队穿着相应的队服,静候在操场一侧,听到提示,顿时按照排练好的入场顺序,走进入了场馆之中。

  伴随着一列列队旗映入眼帘,百姓们的欢呼声也霎时填满了整个场馆。

  “啊啊啊啊那是我儿子,那里面是我儿子!”

  “胜开,胜开,我们在这里!”

  “三变!三变看这儿!”

  “对,我家孩子,那领头的就是我家孩子!”

  ……

  家长们面色激动,看着自家孩子斗志昂扬,均是一脸的骄傲。

  童启等待着众人呼喊过后,正式开启了他的讲解。

  “首先向我们走来的是东部龙胜书院的学生们,看他们统一身着玉色长衫,手里的旗帜绣着麒麟的标志,个个气宇轩昂,整齐划一,其内参赛选手有着南阳柳家的柳川,湖州的冯琦……”

  每一个童启念到的学生,均随着点名,高高的昂起自己的头颅,向众人展示着,露出背后的奇怪数字编号。

  这是童启硬让人统一加上去的,不然隔那么远,谁知道是谁踢进去了啊?

  百姓们刚开始还不懂其意,可随着解说的流程,一点点趋近,每当那背后刺有对应数字的成员入球时,他们便能迅速区分到底是哪一方踢进去的球,便顿时明白了这份意图。

  “再看另一边,华夏书院的队员们正朝着我们走来,这是一队的队员们,其内有着小侯爷沈亦、汪家汪启元,琅琊谢氏谢君仪……二队则是今年的府案首吴韧打头,其后包括柳家柳三变、童庆安、常仕进……”

  不少家长听到报名,连忙在人群中寻找着自家的孩子,使劲儿挥舞着手,打着招呼。

  安庆侯一脸得意,“我家的,那位领头后面第二个便是我家的。”

  郭胜开母女坐在观看席上也不由惊呼道,“哥哥,那个是哥哥!”

  刚开始百姓们还不解为什么华夏书院被分成了两支队伍,可随着名单被念完,顿觉哪里不对。

  这怎么……一队都是商户、权宦,另一队都是平民啊?

  就连柏老先生和章县令也觉察到了不妥,他们刚想询问,解说席上的童启已经率先撕开了遮羞布。

  “据说啊,小道消息,为什么华夏书院的学生们都被分成了两队呢?因为他们互相看不起对方,趁着山长不在时,打架斗殴,认为出身不同,所以获得的权利和待遇也应该不一致,为了让他们彻底的决出胜负,山长便遂了他们的心愿,让他们各自为营,看看能比出个什么水平……”

  话音一落,整个观看席均是一片哗然。

  方才还骄傲无比的家长们,此时顿时脸上讪讪,失去了所有言语。

  就连学生们也不自觉脸红心跳,齐齐避开了视线,不敢再抬头。

  阶级之争,从来都只敢放在台下,谁敢拎到明面上,跟老百姓们讲这话啊?

  但因着学生们年纪小,童启又是以戏谑的口吻说出来的,不少人倒也不觉得冒犯,反倒认真的站在学生们的角度,对比了起来,替他们争辩道。

  “有这种想法也很正常吧?听说人家小侯爷跟一个小乞丐同窗,要是我,也会觉得有点委屈。”

  “哪里委屈了,这是书院,学生们本就是念书的,不想上可以不上嘛,人家又没逼着你来。”

  “你这话就未免太刻薄了些……”

  观众席上小声的争吵起来,童启连忙将话题拉回正道。

  “当然,友谊第一,比赛第二,希望他们可以借这次的竞争,拼尽全力,拿到自己想要的名次,化戾气为能量,征服对手,也征服自我,与其暗地里争权夺势,不如光明正大,赛场上见真章!”

  “好!好一个见真章!”

  听到这话,不少人大声起立鼓掌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