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个朝堂皆是我弟子 第65章

作者:月月捣药 标签: 情有独钟 系统 爽文 科举 穿越重生

  别说什么书院了,即便是已经入了朝的官员,又能如何?

  最后决定站位的,不是出身,也不是师承,归根结底,皆是利益罢了。

  更何况,一个文官走到朝堂需要多久

  从童生到一路考入京,花费的时间与银两,不可估计。只怕圣上都殡天了,那什么书院还一个人都进不了朝堂呢,龙胜不就是如此吗?

  只一个许翰林,便宝贝的跟什么似的。

  呵,目光之短浅,就如同井底之蛙一般,不足挂齿。

  京都的舆论向来更新换代的快,三皇子亲自参加某某书院蹴鞠大赛的事情,就如同凭白在水中投下一子,泛起涟漪,但很快又重回平静般。

  不到一两周,便迅速被其他事情所挤占,重新被大众抛之脑后。

  反倒是谢家的嫡长子谢文斌回家多问了几句,道。

  “父亲,那华夏……是不是就是清虚子曾点名说过的书院?如今庶弟就读的那家。”

  应该不会这么巧吧?

  谢家家主沉吟两下,拿起收集起来的书信查阅了一番,没想到还真的是同一家,颇感疑惑。

  “确实是同一家。这便怪了,这清虚子,向来是最清楚咱们家的,怎么会贸贸然,让咱们派人去那三皇子旗下的书院呢?”

  他们自家可还有妃子也在宫里呢!

  与三皇子和贵妃可都是同属于竞争者,哪里有不扶持自家的小皇子,转去扶持其他皇子的?

  简直莫名其妙。

  难不成清虚子也叛变了?

  谢家家主茫然了两瞬,摆摆手,“罢了,他既然属意于三皇子,那便是看不上咱们家的关系了,就当是随手扔的一道废棋吧,看来你那蠢弟弟是靠不住了。明年的会试,你可有打算了?谢家的未来,终究还是靠你才是。”

  “父亲莫担忧,国子监祭酒已经允了我明年下场,想来金榜题名,应是无碍。”

  “好好好。”

  谢家家主问了一下学习的进度,趁机考较了一番,这才满意的放自己家儿子离开。

  直到退出主堂,看不见人,谢文斌这才算松了一口气,彻底安下了心。

  身为谢家长子,他最是防范的便是这些底下的庶弟们。

  比起外人,这些人更像是藏在暗处的蛇,稍有不慎,便会冲上来咬他一口,从他身上硬生生撕扯下一部分利益来,因此比起自己,他更在意这些兄弟们的未来,在听到庶弟没有指望后,这才算如愿以偿,回去继续温习起自己的书来。

第53章 原作上门

  而华夏书院内部,关于是否站位三皇子的事情,童启同样有话要讲。

  “三皇子?我没说要支持他争储啊。”

  童启理直气壮的坐在办公室内,看着一脸茫然的潘阆和清虚子等人,回答道。

  “我只是邀请他来观看咱们的蹴鞠赛而已,再说咱们也无法保证每个学生到最后都能够官途平坦,若有那实在是考不上,又想要去官场就业的,这也是一条路径罢了。可并不代表咱们书院

  中出来的所有学生,都属于他的旗下。”

  笑话,我为什么要冒着风险去站位皇子啊?

  他们开的是书院,本就是培养人才的地方!

  至于人才毕业了,想去哪个“公司”工作,那又不归他们管。

  鬼谷子的徒弟尚有站位不一样的呢,他一个山长,又如何能保证所有学生想法和他一致呢?

  “只要能够成才,走哪条路不是走?不管将来选择和谁合作,那都是他们自己的想法,我们做老师的不必干涉太多,充其量也就只能影响他们一部分的认知罢了。而为孩子们创造更多路径,供他们自由选择才是我们应尽的义务。”

  大家来上学图什么,不就图个好出路吗?

  若是有一日,连饭都吃不起了,还管得着什么其他?

  更遑论站位问题!

  各人有各人的缘法,不管他们将来站在谁身后,只要不忘初心,不丢了他们华夏书院的名声即可。

  如此,他便算是满足了。

  办公室内的先生们都被这番“厚脸皮”言论所惊到了。

  他们似乎从未想过,竟然还能有受到皇子邀请,答应了,却不履行的可能!这不就是纯吊着吗?

  三皇子会允许?

  童启拿起和对方聊天的信件,笑得无辜又可爱,“我觉得他似乎看不出来这两种的区别,而且,应该还挺喜欢咱们书院的。”

  众先生们:……

  见童启毫无拉帮结派、创立自己门风的意思,潘阆实在是难以理解,不禁问道,“那你呢?若有一日,你和他们一起站在了朝堂之上,意见起了分歧,那应该听谁的?”

  总不能先生还得顺着学生的意见吧?

  大家早习惯了门阀制度,谁是老师,谁便是领头羊,为师者可以轻易的号令一众弟子追随跟从,不然培养学生还有什么意义?不就是令他们传播自己的所思所想,共同攻坚所谓的敌人么?

  可童启不这么认为。

  他觉得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有自己不被干涉的人生。

  “如果我说的对,大家自然听我的,可若是我说的是错的呢?”童启不假思索道,“每个人的想法都会有一定的局限性,我不敢保证自己就永远是对的,相比起所有人都听我号令,我更希望看到学生们遍地开花,各找各的道路。”

  一味固化,并不就代表着进步。

  与他不同,也并不代表着忤逆,很可能是寻到了更好的适合自己的方式。

  每个天才不都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的吗?

  而为师者,更多的便是担当起那个肩膀,承托着学生们往上走,去寻找更多的可能。

  “但今后若是你的学生们反因此互相攻坚,各自为政呢?”温叶辞同样忍不住开口道。

  童启挑了挑眉,想起了前不久刚刚完成的拉帮结派任务。

  他相信,有着那一次狠狠的“预防针”,这种事应该以后都不太可能会发生了。

  可若是真的发生了……

  说实话,那也不是他能够阻止的。

  “大道为公,只要是为了百姓,为了天下,有不同的想法也是正常,我们无法干预,更无法做那个公平的评判者。唯一能做的,只是尽量在那些事情发生之前,为大家定下底线和规则罢了。”

  比如在哪个范围之内,竞争,是正常的。

  可一旦越过哪个范围之内,便是过分,需要阻止的。

  这些,都需要做老师的去一一告知给学生才行。

  许多人都没注意到,其实规则的制定,才是真正的思想渗透。

  要想让一群天生就讲阶级的人,逐渐抛弃原本的一套认知,改为华夏书院的想法,这本身就很难。

  而华夏书院天生就具备这种条件,封闭、新式、规律、平等。

  一天两天的,也许看不出来,可一年两年,三年四年,这种影响是潜移默化的,等真正渗透进入的时候,大部分人其实已经遵循起新的一套规则了。

  很难再重新换回去。

  童启便是一直这样做的,和风细雨,将规则隐匿于平日里的课堂、生活之中。

  再三褒贬、规范。

  但凡有明眼人注意到一开始学生们入学时的样子,再注意到如今学生们的模样,便能够清楚童启的影响力改变之大。

  而这也是为什么整个书院里的学生们看似不算亲昵,却能够保持上下一心,认知一致的原因。

  简单和先生们互通了一下认知,童启继续琢磨起他的博士引进任务来。

  可不同于前两个来的那么巧合,第三位能够担当的起华夏书院医学博士一职的,实在是少的可怜。

  且不说大部分好的医者都是可遇而不可求,即便是能力达到了,人家基本也都是秘不可传,很少愿意分享出来,给这么多人的。

  眼看着两周即将要过去,系统也不由的急了起来。

  “要不你先随便招一个人,把综合教学楼给解锁了,不然回头时间紧急,万一失败了,你可是真的会死的!”

  童启瞄了一眼桌子上的老黄历,摆了摆手,“不急,反正还有两周,我再找找吧。毕竟学医的,还是要慎重一些,不然教错了,那可不是一两个人的问题,先招学生吧,等招完学生们,也不迟。”

  这一次的医科招生不同于以往,童启基本上一个人都没见,直接全部放权给了张小娘子和邢御医负责。

  毕竟今后主要带课的还是这俩人。

  他们用了一大堆的药材来考验学生的记忆和认知,一忙便是三日之久。

  小花全程在旁边帮忙,来回递着东西。

  作为医科第一个正式进入的学生,她身上实在是背负着太多的视线,不仅有着山长的器重,还有着作为一个女子考入华夏书院的特殊感。

  童启也不回避,直接大剌剌将其点为了班长,负责整个西医课程的一应准备事宜。

  他将一些基础的简单知识一股脑教给了她,连同医务室也暂时交给了她负责。

  “这是酒精,之前咱们提纯过的,你应该知道,主要用来消毒,这是纱布,这是夹板,所有的东西都必须清洁消毒之后,才能用。这两张贴着的人体解剖图以及人体穴位图,你要尽量去背会。其他的药品我暂时没有,可能需要后期你自己带着学生们一起去研发,等人多了,你们可以向账房那里申请研究资金,我会让人直接批钱给你。”

  小花连忙点头,乖巧不已,手里拿着小本本一字一句的按照山长所说的记下。

  她如今已经穿上了华夏书院正式的校服了,除了在胸口处单独锈着一个红色的鸽子图案,能够一眼区别他们的学院外,和隔壁的科举班并无区别。

  这个机会有多难得,她十分清楚。

  因此即便山长有很多东西都讲的极其晦涩,闻所未闻,她也尽力去记录理解,先一股脑背下来再说,回头再慢慢整理。

  对于两位医学博士,她更是分外恭敬,令邢御医和张小娘子非常满意,同时也清楚了童山长那句适合学医,到底是什么意思。

  小花似乎是天生的医者,对于很多药材的辨别,都有着极强的敏锐性,常常听了一遍便能够迅速记下来,甚至连带着它的使用方式,剂量、味道都能够一清二楚。

  用药更是大胆心细,令人偶有意外之感。

  即便邢御医一开始并不认可女学生,几日下来,也不得不感叹童山长的识人功夫,确实厉害。

  这一次报考的学生依旧很多。

  甚至不同于上一次来的都是小有资产的人家,这一次,大部分人都是赤脚走上山的。

  带着各种铺盖卷,往山上山下一滚,便由此排起了队来,吓得沧澜山下的村子里怕他们半夜出事,特意带了不少人昼夜巡视,这才勉强将所有人都给面试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