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江大厨 第61章

作者:小胖柑 标签: 豪门世家 美食 爽文 年代文 穿越重生

  岳宁端了一个水果拼盘上楼来,推开门,她有些抱歉地说:“我想来想去,东平鸡饭还是不上了,要不然你们真吃不完了。还有,洋芋饼饼用的是普通的辣椒,不是我们西北的秦椒,辣椒的香气有点不对。也只能请乔爷爷多包涵了。”

  “味道很好了。哪儿能完全一模一样?”乔启明笑着说,“我很喜欢。东平鸡饭不急在一时,以后来吃吗!”

  “好的。”

  乔老太太看着岳宁说:“囡囡啊!你的这个熏鱼做得地道,我和你乔爷爷已经很久没有吃到过,真正经过烟熏再炸的熏鱼,是老底子的味道。”

  “是的,很地道。不输当年的成兴菜馆里的熏鱼。”乔启明应和。

  听到经历过那个年代,而且确实是吃客的人这么说,岳宁觉得自己受到了莫大的肯定。

  “这个黄焖河鳗,做得更好。就是苏州老底子的味道。我知道了,这么多年吃来吃去,吃不到那个味道,是里面的一小块糖猪油。”乔老太太总算是找到了症结。只有糖渍的猪油,才让这道菜有了甜香。

  “是的,按照以前的做法,就要放这块糖猪油。”

  乔君慎轻笑一声:“你这个河鳗做得太好了。”

  “君慎哥哥也喜欢吗?”岳宁更开心了,“我还以为君慎哥哥在港城长大,不一定能吃得惯苏帮菜呢?”

  乔君慎一直认为岳宁这个小姑娘特别聪明,现在他知道了,什么叫物以类聚?她跟自家这个傻小子还真是天造地设的一对。

  他笑着重强调:“真的是太好了。”

  这下岳宁总算是回味过来,君慎哥哥这是话里有话。她用眼神询问乔君贤……

第56章 改良方便面

  午市结束,岳宁去换掉厨师服。

  脑子里全是的乔君贤悄悄跟她说的话,她怎么知道乔爷爷是这样的人?

  乔君贤跟她说,因为她的黄焖河鳗做得太过于正宗,导致乔奶奶拿出了切实的证据,乔奶奶并没有第一次见乔爷爷就喜欢上乔爷爷。

  乔老太太真的只是觉得那块河鳗很好吃,好吃到值得心心念念到现在。

  这么多年,乔爷爷一直认为乔奶奶不好意思承认,她对他一见钟情,而且一直沾沾自喜,自我沉迷于老婆对他一见钟情。

  我的天!岳宁听见这话目瞪口呆,乔爷爷这么个大佬也会恋爱脑,且这么自恋吗?

  乔君贤还说,这个毛病他们家遗传,他爸总是认为是他妈先喜欢上他的,只是不肯说而已。实际上他爸追他妈,追到南洋。父子俩就享受这种感觉,婆媳俩一直以来,懒得跟他们计较。

  还会有这样的遗传?岳宁就问乔君贤:“你会吗?”

  乔君贤摇头:“我不会。”

  岳宁心里愧疚,自己终究是戳破了乔爷爷那件皇帝的新装。难怪君慎哥哥说“太”好了。

  岳宁换了衣服,拿了手提包往外走,崔慧仪已经等着了,今天她要去立德食品。

  前两天她把岭南豉油鸡捞面的调料样品和调味方子给了崔慧仪,岳宁对圆仔的面条过于柔软,给了些意见。

  岳宁记得上辈子港式茶餐厅的豉油皇炒面,原本用竹升面,后来方便面厂商推出了带调味料的方便面,特别合适需要快速出餐的茶餐厅,渐渐地简便且容易存放的方便面取代了竹升面,被广大的茶餐厅接受。

  岳宁就想着面条上面想想办法改进一下,让它更适合茶餐厅。

  这两天崔慧仪一直在工厂里试,调味料就是按照岳宁标准做,面饼却是厂里做了好几款,要让岳宁去亲自试试。

  两人上车,崔慧仪刚发动,车载收音机通电了,里面传出声音。

  “我觉得很暖心,没想到在宝华楼能吃到家乡菜。我一开始只是说我是湖南人,能不能放点辣椒?上一次我在一家餐厅这么问,被嘲笑过。这次,宝华楼的侍应生进去问了之后,来问我想不想吃农家一碗香?”

  “是啊!是啊!我进去说不想吃肉片炒胜瓜,想吃肉筋炒胜瓜,我老婆在世的时候,会在我生日的时候给我炒这个菜。我知道我很过分,肉筋是猪排外面的一层筋膜。他们让我等了半个小时,给我炒了一盘的肉筋炒胜瓜,还端了一碗荷包蛋面。祝我生日快乐!”

  “我有小朋友的,出来吃饭很麻烦。宝华楼有儿童座椅呢!”

  声音切换成了主持人:“这是我们两天来对宝华楼食客的采访。这几天宝华楼重开,我们发现重开了之后的宝华楼已经不是以前的宝华楼。宝华楼的岳宁,刚刚抵港就火爆港城,后来她通过用比试的办法,揭穿了胜华楼低价竞争下的种种问题。她也在大球场收拾垃圾,第一次让港城人,对一个来自大陆西北贫困地区的女孩子有了非常好的印象。这再一次证明了,我们港城人并不排外,只是排低素质的人。”

  岳宁微微笑了笑,加了这么多限定语,其实骨子里还是有优越感。不过作为来港讨生活的外乡人,她也没必要这么敏感。

  主持人还请来了两个嘉宾,其中一位是陆大厨。

  “这人成天电视、电台说是传播中华饮食文化,实际上就是到处混了脸熟,不过也有用,他们的云和楼生意还不错,里面还有好几个厨子是从辉煌过去的。包括烧腊师傅。用的烧腊方子还不是你爷爷的。”崔慧仪不以为然地说,“要不是我姐退出了辉煌的经营,他的云和楼会起来吗?”

  “对了,辉煌现在的经营如何?”岳宁颇感兴趣地问。

  崔慧仪摇头苦笑:“举步维艰,上次从内地回来,我爸已经有意要转让。这几天都在洽谈,不过谈了几家,几家都对接手辉煌有顾虑。高端餐饮难做,高质素的菜品,高素质服务人员,都很难找。而且每年开销都不菲。”

  电台里一位嘉宾对宝华楼目前的改变做出了正面的表扬,希望宝华楼的这些改变能是长期坚持下去。

  现在是那位陆大厨在说:“宝华楼的服务不是最好的,港城比他们服务好的酒楼有很多。但是,大部分酒楼的厨子没有岳宁这么出名,也没有她这种背景可以依靠。她出名了之后,很懂怎么博得大家的好感。短期内宝华楼也就是提升服务这一条比较快,招聘侍应生毕竟比较容易。但是宝华楼后厨走了那么多的人,现在他们每天的接待量不足以前的一半,以后接待量上去了,宝华楼还可以接受现在的特殊点单要求吗?在我看来,这些都不是长期能继续的。我倒是建议,岳宁能收起她的小聪明,能沉下心来,当务之急,她需要解决后厨人员缺少的问题。长期来说,宝华楼是粤菜馆,那就做好粤菜,而不是搞一些花里胡哨的东西出来。你一家粤菜馆给顾客炒一道湘菜,这算什么事?”

  另外一位嘉宾说:“但是,根据食客的反馈,她炒的菜味道非常好。”

  陆进勇微微一笑:“宝华楼的菜缺的从来不是口感,而是格调。如果她一直转在这些小打小闹上,宝华楼可能不会关,但是三十年后还是这样一家宝华楼。但是她的雄心应该不止于此吧?上次我跟她面对面的时候,提议给她找个人,带她入门餐饮美学,已经过去有一周了吧?也没见她来联系我。当然,也可能是她比较忙。”

  原来他还在等自己上门去求着做他的徒孙,他有面子,还能蹭她现在的流量,端着,还什么好处都想要?

  崔慧仪听见这样的说法,脾气上来:“他是不是有病啊?他以为他是谁?跟你比格调?他配吗?”

  宝华楼所处的街区实在太杂乱,港城有些大佬喜欢去这些老店也正常,但是商务宴请,那个街区连车子都没地方停,确实很难发展。

  “辉煌现在还有多少厨子?”岳宁原本真不想跟这个谁计较。毕竟自己忙得要命。

  “现在厨子比客人多。”崔慧仪说道,“宁宁,你不是想要拿下辉煌吧?”

  岳宁笑:“想卖萝卜开会,一来陆大厨说得对,宝华楼自己都缺厨子,不要说再加上辉煌了。还有一个是,我刚来,还没钱。”

  “我跟你说,我爸现在跟鸿安大酒店谈,鸿安大酒店是乔君贤舅舅家的,你知道的吧?他们对此有兴趣,却迟迟没有回复,也就是缺好的酒店经营者。他们买下,给你管理?不就行了?”崔慧仪想了想,“我去找乔太说?有鸿安的背景,在港城招聘有本事的厨师,问题不大。你的能力,应该能经营起来?”

  “你这是拐弯抹角了,如果你直接跟你爸说,我想经营辉煌。估计他就不想卖了。”

  崔慧仪笑出声:“如果这是崔家的产业,不是指归属于我们姊妹俩的立德,你会帮我爸赚钱吗?”

  “不会。”岳宁说。

  说着说着,车子已经到了厂门口,厂门口墙上刷着圆仔方便面的广告,门口排着长队,岳宁问:“这是干嘛?”

  “招工,应聘。”崔慧仪说,“你的几个方子出来,销售量肯定会上去。和内地合资还在谈,两家厂的话,每家厂,要抽调领班、主管等管理人员出去,我初步估计下来,大概要三十多号人。我得从现在就开始储备起来。”

  崔慧仪到底是让立德起死回生的人,她一步步规划还是很清晰的。

  两人下车往里走,崔慧仪说:“宁宁,你真的考虑一下接手辉煌,辉煌的地理位子,去年俞婉媚那个女人,认为是辉煌的设施老旧导致的客流下降,还重新装修了,接手过去就能用的。”

  “至少我得先去看看?”岳宁说。

  两人一起进了工厂,崔慧仪让人送来了全套工作制服。

  岳宁按照厂里的规定穿上了立德的工作服,立德的安全主管给岳宁发了一个小册子,再跟她宣讲了立德工厂的一些标识和主意事项,以及发生危险时候的逃生通道。

  岳宁感慨内地和港城管理的代差太大了,这里的管理理念基本上和自己上辈子的食品公司没什么区别。

  “崔记就不这么管理,还是老一套。我也懒得跟我爸说。我这一套是全套照搬日本的食品厂的。日本企业的管理,你知道的呀!”崔慧仪边走边说,说到这里,她打住,“下次带你去看了,你就知道了,我们需要向他们学习的地方太多了。”

  “是。”岳宁非常认可崔慧仪包容开放的心态。人家优秀,就学吗?

  进入立德的厂区,里面干净整洁,每一个区域都有相应的标识。崔慧仪按照速食面的制作流程带着岳宁看,工厂不算大,半个小时就参观完了。

  岳宁脱掉了身上的工作服,和崔慧仪一起去办公楼西侧的测试厨房。测试厨房,也是立德食品的研发部,研发部的经理端来了,他们按照岳宁方子调配的调味包,和新制作的面饼。

  “这两个面饼是多加了1%的谷朊粉,粗细不同,这款则是添加了……”一共有六款面饼。

  “那行,我们全部炒一遍,调出最合适的面条?”

  岳宁接过崔慧仪递过来的围裙,开始做茶餐厅的豉油皇炒面。

第57章 食品安全

  岳宁先用开水泡了一块面饼,听研发那位说加了谷朊粉,这其实就是小麦中提取的蛋白,俗称面筋,添加之后能增加面的劲道。

  面泡散了,岳宁捞了一根起来放在碟子里尝了一下:“还是差了一点,这个配方还是太软,炒的时候容易散,吃的时候没有那种干爽弹牙的感觉。”

  这样同配方的另外一款宽面也不行了。

  另外一个配方是像竹升面一样加了全蛋,泡了之后,还挺滑爽,岳宁沥出面条,说:“另外一块面饼也泡上。”

  岳宁站在灶台前,这个灶台不是酒楼的大火力灶,就是家庭的那种燃气灶台。

  既然叫方便面了,泡着也能吃,煮了也能吃,炒着也能吃。

  按照茶餐厅的标准,这个炒面里要加豆芽和韭菜,他们只是测试面条,就没有这些步骤了。

  岳宁热锅,撕开第一个油包,油包是的鸡油、猪油和葱油调制,呈半凝固状态,油入锅立马化开,香气飘出,倒入面条,用筷子拨动,像干炒牛河一样,煎出干香气,焙干面条表面水分,炒面才好吃。

  大约半分钟,她用筷子翻动面条,两边都煎过,再打开调味包。

  调味包里,配上了干炒牛河用的滴珠油,还有鸡肉和猪肉炒过的酱料,这就是为什么这个方便面叫豉油鸡捞面了。

  这个调料下去,面条上色,油光红润,好像是酒楼里炒菜,炒出来的锅气。这实际上是滴珠油里红糖熬过之后的焦糖香气。跟酒楼大厨炒的没法比,但是用在方便面的调味上绰绰有余了。

  两份面炒好,岳宁尝了一下,她说:“我觉得细一点的更好。”

  “但是,加了鸡蛋之后成本太高了。”研发部经理说,“所以我们又试制了这个配方。您试试!”

  “好!”

  岳宁炒了最后两块面饼,面条劲道有弹性,除了没有第二份的鸡蛋香味,没什么毛病。

  如果有这么好的面条,为什么不第一个拿出来?

  岳宁从橱窗里拿出一款,现在在售的面条,反过来看包装,她倒是一直没有在意这个年代食品的包装,配料表这么干净?

  岳宁转身问崔慧仪:“慧仪姐,我能看一下配方吗?”

  崔慧仪跟那个经理说:“把配方给岳小姐。”

  那个经理有些为难,岳宁笑了一下:“慧仪姐,如果为难的话就算了。这个速食面,方子你们用。但是宝华楼就不来沾光了。还有配方授权费,和以后的使用费,我也不要。”

  “宁宁,你这是什么意思?”崔慧仪着急了。

  “我自己做面条,加糊化淀粉加谷朊粉加鸡蛋,甚至加一些东西,增加面条的稳定性,让面条更加爽滑。但是如果你们用硼砂增加面条的劲道,如果你们用环氧乙烷杀菌?”岳宁笑了一声,“那我还是不要参与了,免得哪一天一把火烧到自己身上。”

  崔慧仪看了这个经理一眼,跟岳宁说:“去我的办公室。”

  说着崔慧仪沉着一张脸带着岳宁走出了测试厨房,上了二楼进了办公室,她跟秘书说:“让库房把最近车间的配料领用清单给我拿过来,另外把测试厨房,自行外购的材料清单和领用清单也全拿上来。”

  崔慧仪拿出了手帕压了压额头的汗,她这才想起什么来,说:“宁宁,喝咖啡还是茶。”

  “喝茶。”

  还没等崔慧仪给岳宁泡茶,一个六十来岁的男人走了进来:“二小姐,出什么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