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小胖柑
“头疼啊!原材料涨价,上游在囤积,那些厂商缺料严重,而且几乎所有的客商都在调价,刚才我在跟意大利的供货商谈,他们坚持涨价5%,而且是包含了已经订购的货物。货品缺得很厉害。”
“这十年的滞胀,内热淤积,恶毒难消。石油危机导致的大宗商品涨价,传导到日常商品价格上,百货零售肯定受到冲击,我跟你大姐夫商量过,我们认为这只是开始,还得熬几年。”乔启明说,“等你大姐大姐夫和你大哥过来,咱们再商量。”
“知道这个道理。但是货源紧缺,难免就心里急躁。”叶应漪头疼。
乔家和给老婆夹了一块鱼肉:“吃鱼,补补元气。”
“君贤,你的风扇应该很好卖吧?”乔启明问。
“供不应求。也是幸亏买下了这家风扇厂,否则跟妈妈那里一样,德国那边因为原材料涨价的,电视机和电冰箱交不出货。代理生意,这两个月,有订单没货。运气好的是,这家电风扇厂,当时就是货物积压,材料积压,导致资金链断裂,现在局势反转,库存货,盘点了一下,幸好比较新的,就出欧美和东南亚市场,很老的那批型号给了国内的李国强。”乔君贤侧头看岳宁,“你还记得他吗?”
“记得,西安碰到的那个铁路职工?”
“对,他刚开始搞了一批收音机过去,很快就卖完了,这样不正规的操作我认为有风险。我找了鹏城招商办的人,联络了一家进出口公司,让他们长期合作,把那些老型号全部给他了。三千多台风扇。他一个批次一个批次来拿。他送钱到鹏城,穿得跟要饭似得,背了个打了补丁的麻袋,把一麻袋的钱,交给进出口公司。这些钱用来建鹏城工厂,乃至开业运营都绰绰有余。”
经济危机就是这样危中还有机。
一顿饭下来,岳宁听到了各种分析,感觉像是参加了一个财经论坛。
第87章 大赛邀请
岳宁把一盘录像带塞进录像机,电视机屏幕上出现一段画面。
这是一档新闻节目,主持人手里拿着一张报纸说:“这是一份《粤城晚报》,上面刊登了这样一条新闻,‘福运楼与港城宝华楼达成合作协议,港城宝华楼回哺福运楼,为福运楼培训厨师’,我们来看文章具体内容。”
这篇报道里说,建国后三十年,尤其是近十年像福运楼这样的老字号出现了人才凋敝的情况,很多技艺没有了传承。从福运楼出去的岳宝华先生得知了福运楼面临的境况,主动提出帮助福运楼培训厨师。
主持人放下报纸说:“从这份报纸上可以知道,宝华楼请来的所谓的大厨,实际上是福运楼里来培训的学徒。我们再来听听粤城的街头采访。”
记者在福运楼周边采访路人,问路人现在福运楼怎么样?
“吃不起呀!”
“又贵又不好吃,谁会来花这个冤枉钱?”
一个老爷子停住说:“福运楼早就不是十几年前的福运楼了,罗大厨还在的时候,福运楼在粤城,那是粤菜第一块牌子,罗大厨一走,他儿子接班了,福运楼就没落了……”
这个片段切掉,换成了宝华楼跟鸿安签约新闻发布会的画面,苏菲说是三位大厨抵港,进入宝华楼和宁宴,还有一段是岳宁在公开场合说福运楼来的三个厨子,都是很厉害的大厨。
切回主持人的画面:“宝华楼的岳宝华先生一直是以口味见长,宝华楼在旺角也是以价格适中,口味好而出名的一家酒楼,深受港城市民的喜欢。宝华楼遇到胶布事件后,市民也很惋惜。即便是宝华楼除了岳宝华先生外,主要的厨师全部流失,受到重创,宝华楼重开后依旧受到了追捧。然而,岳宝华先生的孙女岳宁小姐并不像岳宝华先生那样愿意沉下心来做菜,她有手艺,甚至手艺比岳宝华还好,但是好高骛远,在宝华楼还没有恢复元气的时候,就想要一步到位做高级餐厅。把内地一家没落的老牌餐厅的几个手艺一般的厨子捧成大厨。我想说,岳宁小姐,请珍惜羽毛,好自为之。”
新闻到此结束。
这段新闻是昨天出来的,以岳宁的热度,很快就成了街头巷尾议论的焦点,她现在有很多铁杆粉丝,看到这种新闻,粉丝根本不信岳宁是这样的人。
但是粤城的官方报纸,福运楼的真实口碑确实如此,这也算是铁证如山了。
岳宁啪嗒一声关掉了电视机,从桌上拿起一份邀请函递给阿明:“阿明叔,你看看。”
阿明低头看邀请函,岳宁从桌上拿起一根木头,用小刀刮着木头。
阿星见她这个样子,问:“宁宁,你这是干嘛?新闻这么说咱们,确实很气人,但不至于要杀人吧?”
岳宁笑:“我遵纪守法。这算个什么事?”
她把木头给阿星:“闻闻。”
“好香!”阿星闻了又闻,有种特殊的清香。
岳宁从桌上捻起木头上刮下来的碎屑,放在鼻前闻,这味道太迷人了,她说:“这是山胡椒根,是滇西米线的一种特殊调味料。”
进出口公司的人太给力了,听她说要招待曾经在滇缅公路上跑过运输的大姨和大姨夫,他们给她搞来了一大堆调料,包括几根山胡椒木,说让她做云南德宏的米线。
阿明看完了邀请函试探着问:“宁宁,这是邀请你去参加港澳厨王比赛的。你给我看,是要带我去做助手?”
邀请函是每年一度的港澳厨王大赛寄过来的。以前岳宝华对此一点兴趣都没有,反正做好自己的菜就好了。
这次倒也不是岳宁对这么一档节目感兴趣,实在是御龙轩像是打不死的小强,一直纠缠着她。
岳宁从阿明手里拿过邀请函,递给阿星,她告诉阿明:“楼家富去了御龙轩,御龙轩今年派他出来参赛。”
阿明大笑起来:“御龙轩的郭世杰有没有脑子?去年陆进勇输给荣哥,那只是败了一点点。今年让楼家富来跟你比,那死得会有多惨?”
岳宁从阿星手里抽过山胡椒木,敲了一下阿明的脑袋,气呼呼地说:“新闻白给你看了?”
阿明愣了:“这跟新闻有什么关系?我们只要烧好菜,只要客人觉得好吃就好了。”
岳宁转头跟杨志杰说:“阿杰,你分析给他听。”
杨志杰站了起来:“明哥,刚才新闻里,主持人说了三句话,第一,宝华楼原有主要厨师全部流失,第二,岳宁从内地请来的厨子没本事。第三,岳宁有本事,甚至比华叔还好。意思是说宝华楼除了华叔和岳宁,已经没人了。再配合这张邀请信,和他们放出来的消息楼家富加入御龙轩,还要参加比赛。如果是宁宁参赛,就是胜了,也没办法破除前面两条。想要破除前面两条,宝华楼派出来的人,就得是你、阿伟哥或者松哥,其中的一个,还有从粤城福运楼来的三个人里的一个。一得证明你们几个不比楼家富差,二证明内地来的厨子确实是大厨。”
阿明一双眼瞪大了,他这下算是意识到了:“宁宁,你不会是想让我去参加比赛吧?我跟楼家富不好比的,我比他差多了。我……”
“你比他差哪里?”
阿明脑袋摇得像是波浪鼓:“我除了煲仔饭比他烧得好,其他都不如他。而且厨王大赛,根本不是大家用拿手菜比,而是节目组随机提供食材,按照节目组提供的食材做菜。有很多稀奇古怪的食材,我可能都没遇到过,压根就不会做。我肯定不行的!要不,你让阿邦和阿星去吧!阿邦火候掌握地特别好,阿星的刀工,大概除了你,没人能跟他比了。”
岳宁微微叹了一口气:“阿明叔,你连阿松叔和阿伟叔都不敢提吗?”
“这是事实啊!宁宁,师兄弟六个,他们三个,荣哥最好,其他两个也不差。我们三个以前就跟在他们后面的啊!”阿明低下头,“而且,我还是最差的一个,除了煲仔饭做得好,其他的真不如他们。宁宁,你来了,我已经很努力了。但是我也知道自己几斤几两,去跟他比,那是必输无疑。”
“你对自己一点信心都没有。好歹对我有点信心吧?我像是拍脑袋让你去的吗?”岳宁跟他说,“只要你能到决赛,跟楼家富一比高下,哪怕是输了,也不算是丢面子了。”
阿明仰头看岳宁:“我输了你不会怪我?”
杨志杰站起来:“明哥,我跟你说,宁宁跟我讨论下来,阿邦和阿星搭档是最合适的。阿邦的灶台功夫已经炉火纯青,阿星切工是个什么水平,大家都知道。让你去参加,因为他们说华叔的徒弟只有三个有本事,宁宁希望你能为你们几个正名。她说,只要你跟楼家富比,输得不太惨,宝华楼还有华叔和宁宁,你不过是宝华楼排名第五的厨子,楼家富算是御龙轩排名第二的了。我们就不丢人。宁宁愿意给你机会,你自己倒是缩了。”
阿明低头不语,他如果说不去,那就是辜负宁宁对他的期望,他要是去了,输了,那不是丢宝华楼的脸,而且宝华楼有更好的组合。
“我也不是让你们去送人头的,阿星不是学徒,是天赋极高的厨子。你们俩凑在一起,赢面还是有的。”岳宁看向马耀星。
马耀星已经看完邀请函了,他有信心。
这两天跟岳宁一起,他以前也愿意学,只是没人教他,他死记硬背,菜谱可背了不少。
宁宁说起重庆的卤鸭,说不是烟熏的樟茶鸭,他立马就想起,之前有个重庆的大厨来福运楼交楼学习,做过重庆的白卤鸭子,跟他们潮汕卤水不同,别人没记下,他记得大致配方。
这两天跟宁宁反复调配卤水,今天试吃下来,已经跟记忆里的口味很接近了。
况且,宁宁说他一直被放在切墩上,被耽误了,烧菜的机会不够多。掌勺跟切墩一样,是要一直烧,一直烧慢慢地领悟出来。
这方面不行,他那些死记硬背,有标准的东西,他只要被点拨一下就会了。
在宝华楼这些天,他跟几个厨子都熟悉了,阿明火候的掌握不如阿邦,但是岳宝华又不是罗世昌,岳宝华对徒弟是认真教的,阿明的基本功还是有的。
马耀星跃跃欲试:“明哥,我给你做助手。我烧菜本事还不到家,但是菜谱记得多。当然,我和邦哥拍档也可以。宁宁这么安排,是因为,她希望你以后是宁宴或者宝华楼的总厨。”
岳宁说:“你真没信心,我可叫阿邦了。”
几个人都跟他这么说,阿明心里明白,岳宁对他有多看重,自己如果执意不去,真会让宁宁失望。他抬头,眼神坚定,“我去。”
岳宁看着他,她知道阿明还缺乏信心,岳宁不想给他太多压力:“只要你尽力了,输赢不是问题。”
“嗯。我一定尽力。再说了,我要能跟楼家富比到决赛,无论我和他谁赢,还不是证明师傅的手艺好?”
“这么想就对了。”岳宁跟杨志杰说,“阿杰,怎么回应就看你了。”
“我去找苏菲姐商量。”杨志杰点头。
“好!”岳宁跟马耀星说,“走了,我们去试傣家米线了。”
第88章 广告片
一直不打广告的宝华楼,突然在电视上投放了广告,甚至不能算是广告,而是长达二十分钟的短片,名为《宝华楼的一天》。
片子开头,清晨街道的街道没有了喧嚣,岳宁在三楼朗读英文就显得格外清晰,一辆送货的车子到达宝华楼的偏门口,偏门打开,一个人出现了,这个人边上出现几个字“宝华楼主厨陈良伟”
阿伟带着人一起点收肉类,宝华楼要求一看二验三记录,保证当日肉食可追溯。查收的货物,装入袋子,贴上进货日期,放进冷柜。
阿伟收完食材,带着徒弟巡视整个宝华楼,岳宝华在烧腊间,刷脆皮水,后边是六个大婶在摘菜洗菜,他们巡视到厨房,岳宁已经在厨房了,她在炒菜。
巡视完,小学徒打开了宝华楼的大门,街道上人渐渐多了起来,阿伟和岳宁、岳宝华坐在大厅里商量。
职员们陆续上班,几个人进厨房端东西出来,岳宁跟了出来。
他们今天吃的是米线,有人吃清汤,米线配生菜叶,夹一大筷切得薄薄的牛肉片,有人则是米线上盖了一大勺红油肉末,里面还飘着碧绿的韭菜段,岳宁拿起一根木头用小刀刮碎屑,有几个人也跟着这么来。
观众看得一头雾水,这是个什么吃法?广府人什么都吃,岳宁比他们吃得还杂,居然吃起了木头?
吃过早餐,职员们到一块白板前集合,岳宝华和岳宁也站在职员们当中,听阿伟在说。
镜头拉近白板,白板分成两边,一边写着“我们做对了什么”,另外一遍是“我们哪里需要改进”
早会开完,岳宁带着四个人离开,其他人准备午市。
镜头对准了圆脸的厨子,他边上也有注释“福运楼罗家传人”
这个罗家传人的切菜手艺大约只比家庭主妇好一点,和边上那个小学徒比,显得很笨拙。
岳宝华也上了灶台,他身边一边一个学徒,他自己炒菜的同时,还指点着两边的徒弟。
镜头对准长着香肠嘴的厨子,他也有注释“福运楼牛河第一人何运邦”,锅勺翻转之间,每一个姿势都娴熟到让人以为这锅和勺是他手的延伸,丝缎光泽的牛河出锅,隔着屏幕观众似乎都能闻到牛河的烟火气。
此刻宝华楼前厅已经满座,门口也已经在等位了,等位的人都有椅子可以坐,有甘蔗茅根水可以喝。
镜头切换到了浅水湾,金灿灿的“辉煌”已经改成了黑色手写字体“宁宴”,里面的装修没有改动多少,就像金色的辉煌改成黑色的“宁宴”,仅仅是一些细节的改动,让原本金碧辉煌的的辉煌,低调了许多,却又让人有种说不出的舒服。
宁宴还没有开业,后厨里几个人在忙碌,一块平整的圆盘玻璃下压着一张白色的稿纸,稿纸上黑线描绘了一只展翅的大鹏,一个左撇子厨子飞快地切着鱼片,这个厨子的注释“福运楼第一刀马星耀”,他切完鱼片,再把鱼片一片一片按照底稿拼接,透明的玻璃上出现了一只鱼肉拼成的大鹏鸟。
岳宁过来用酱汁写上“大展宏图”。
岳宁离开,阿星把炸芋丝、腌姜丝、紫苏丝、柠檬丝、洋葱等十几种配菜按照不同颜色搭配码放在大鹏鸟边上,
镜头又转向岳宁,岳宁站在一个厨师身边,这个厨子是“宝华楼主厨张骏明”,阿明打开了锅盖,里面用奇怪的器皿蒸着看上去像是梅干菜扣肉?厨师用夹子把这个器皿夹了出来,倒出蒸煮的汤汁,另外起锅在汤汁中倒入水淀粉,勾了个薄芡。
阿明拿了个白瓷盘把那个蒸肉器皿倒扣,宝塔形状的肉出现在瓷盘里。
阿明用卤制的鹌鹑蛋和西蓝花交叉围边,最后在肉上淋上酱汁。
岳宁过来端了菜出去,除了这两个菜,还有一个砂锅,砂锅开盖是鱼骨啫啫煲,一看就是做鱼生的副产品,它边上的凉拌鱼皮也是如此,另外配上一盘青菜、一盘白饭,每个位子上,还有一个天青色的炖盅。
一桌六个人,岳宁给大家倒了茶水。
胖墩墩的老爷子乐呵呵地在鱼生上撒盐,再浇上油,拿起筷子,瞬间一只漂亮的大鹏鸟没了,他夹起一筷鱼片放在自己的碟子里,混合了配菜,塞进他嘴里,那享受的表情,跟影视剧里的夸张不同。观众都看得出来,就是发自内心的满足。这人也有注释“宝华楼美食顾问周宣雄”
岳宁夹起宝塔肉的肉片,肥肉晶莹剔透,瘦肉浸泡了梅干菜的汤汁,变得红润。她拿起刀切了两下,宝塔如雷峰塔一样倒掉了,露出里面的梅干菜,几个人各自打了一碗饭,夹起梅干菜扣肉,放在饭上,吃了起来。
紧接着老爷子揭开了身前的炖盅,里面是一只完整的鸽子,躺在清澈的汤水中,筷子轻轻一戳,鸽子皮裂开,鸽腹中是鱼翅。
镜头再次转换,岳宁已经回到宝华楼,穿上了宝华楼的厨师服,带着五个人一起进了后厨,阿星站在前面,提起一只乳鸽,开始演示,如何整鸽脱骨,他手起刀落,看着就让人舒服。
上一篇:师父每天求我别破境了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