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九紫
江天旺笑骂道:“你们自己不会写?全让小许主任写,不要墨的?”
江建军立刻笑着说:“纸墨大队部出,是要多写一点,我们也要!”
施、胡、万三个村子的村长兼队长说:“书记哎,就我写的那字能叫字吗?再说,我们哪有小许主任脑子活?她随口就能说出好些个对联,我们就是想破了脑袋也想不出来啊!”
扫盲班没开前,他们连字都认不全,还是扫盲班开始后,他们也跟着认字,这才把字认全了,让他们写春联,他们哪里会?
许明月这一代人从小就有‘大字课’,也就是写毛笔字,她的书法老师还是书法协会的,在千禧年的时候,一副画都能卖五六千块钱,可惜这个书法老师教了她不到两年就去世了,她的毛笔字不说登大雅之堂,但写写春联还是不在话下的,过去她家的春联都是她和她爸写。
许明月干脆地点头说:“行,大队部的春联交给我,其它的可以喊学校的知青们来写。”她眼睛一转,主意就上来,继续说:“村里不是有石灰吗?回头大队部的外墙也都别闲着,全都写上口号!”
许红桦笑着说:“这主意好,这些知识青年全都在闲着猫冬,把他们都喊出来写春联,这刷外墙口号的事刚好都交给他们,知识青年干知识青年的事!”
第二天一早,许红桦就把在临河小学宿舍里猫冬的知青们都喊了出来。
知青们还以为是要考试了,都紧张了一下,出来问是不是要考试了。
江建军肩上、帽子上都是雪,笑着说:“这大雪天的考什么试?等雪停了再考不迟,这马上就过年了,你们到大队部,把春联写一下。”他问:“你们谁会写毛笔字?”
罗喻义和一个男生举手说:“我会写!”
女生那边,李欣也起身说:“我会!”
叶甜没写过春联,但写春联这么长脸的事,真要干好了,肯定能在大队书记和大队主任面前长脸,她的机灵劲一下子就范了,举着手忙说:“我也会我也会!”
不就是是写毛笔字吗?有多难?
其他人见他们四个露了脸,也急了,忙说:“我也会!”
反正都是写字,会不会的,先去了再说。
江建军笑着对罗喻义几人说:“那就你们几个吧,剩下的人也有任务,这学校的外墙,大队部的外墙,都要用石灰写上响应上面号召的口号,就照着小许主任给你们的对联来写!”
叶甜本身就是南方人,她当初来的时候就带了两大包行李,后面陆陆续续家里又寄来了一些,把自己包裹的严严实实的,踩着厚厚的雪往大队部走。
闫春香有许明月借给她的瑕疵布和棉花,给自己做了一件棉袄和棉裤,勉强也能抵挡住冬日的风雪。
有几个北方来的,当初行李在原大队和五公山公社大院里丢了,家里寄来的棉袄又不那么保暖的知青,刚下了温暖的大炕,走到宿舍外面,就被这里湿寒的魔法攻击和河边如刀刮在脸上的寒风给冻的直打了个哆嗦,脸上、手上、耳朵上,更是针扎一样的疼!
第224章 这是他们第一次感受到……
这是他们第一次感受到南边的冬天, 他们下乡的这个地方很尴尬,南不南,北不北, 又多山多河,又湿又冷, 那是和他们过去在家乡经历的冬天完全不一样的冷, 像是有一股不详的阴湿之气在往他们骨头缝里面钻, 冻的他们一个个的缩着脖子,双手揣袖,往大队部里跑。
他们今天的任务主要是在学校的四面外墙上刷上宣传标语。
许明月拿着写好的宣传标语递给他们, 在墙上比划这字要写多大,要怎么写:“字一顶要写大,不能潦草, 字体最好全部都统一,要让人一眼就能认出来!”她问会议室的所有知青们:“宋体你们会吗?”
大队部的其他人全都站在会议室里看着许明月, 他们啥体都不知道,干脆地说:“小许主任, 怎么写你教一下子,你说怎么写就怎么写!”
许明月从初中到大学,干过语文课代表、通讯员、宣传委员, 后面黑板的板报一直都是她负责的, 写字画画她全能, 什么艺术字、花体字, 为了让后面黑板报美观,她都是各种自学,现在终于派上了用场,在黑板上一笔一划的教他们写这种宣传字体的技巧。
许凤台学的最认真!
他个子高, 大队部的外墙和别的建筑不一样,非常的高,需要他这样的大个子来写,那些知青们就先负责临河小学的外墙。
等字教会了他们,大队部就留下了罗喻义、李欣、叶甜等四个人,其他人都拿着许明月刚刚在黑板上写的各种对联和口号出去挖石灰浆去了。
石灰就在临河小学不远处的稻场边上一个挖好的四方形坑里,雪白的石灰在里面用水泡着,此时上面覆盖着一层厚厚的雪,让人分不清究竟是雪白,还是石灰更白。
这是之前临河小学建好后,用来刷所有教室和外墙的墙体用剩下的,许凤台拿着凹锹将石灰铲到木桶里,让他们先拎着一桶到临河小学大门口进门地方的空地上搅拌石灰浆。
这里有楼梯上面的房屋遮挡,淋不到大雪,但外面的风雪吹进来,依然冷的叫人直打哆嗦,有人提议将石灰浆拿到宿舍里去搅拌,宿舍里一直烧着炕,温度要比外面要高一些,没那么冷。
又有人反对说:“拿到屋子里搅拌,睡觉走路怎么办?”
他们的宿舍现在都打上了炕柜,十个女生九个男生,每个人都有单独的柜子,角落里还放着个盆架,靠墙的窗户旁还打了一排长桌和几条长凳,长桌上面是几层长长的置物架,置物架的形式有些像现代厨房的顶柜,每个顶柜都有单独的柜门,柜门上有锁扣,总共十个柜门,可以当做书架,也可以放一些日常用品,宿舍门口还给他们用竹子打了一个简单的鞋架,可以说是将宿舍不大的空间利用到极致了。
有了这些炕柜、书桌、置物架,放置他们的衣物、行李、书籍,整个宿舍看起来都干净整齐了不少,但也因为有这些家具的加入,导致宿舍内能够自由使用的空间越发的狭小,要是拎石灰浆进去搅拌的话,那真是踏脚的地方都没有了。
他们冷的实在是有些受不了,两个人拎着木桶中的石灰浆就往宿舍里跑,进了宿舍关上门,感受到宿舍内的温暖,他们才呼了口气。
他们的宿舍也都刷了石灰的大白墙,虽是冬天,又关着窗户和门,但看着还算亮,眼睛在适应了一阵屋内昏黄的环境后,就能看得见了,此时他们都将手伸到火炕上的被子里捂着手,看着放在地上的石灰浆,这才哀嚎出声:“这大冷天的,刷什么标语……”
话还没说完,就被宿舍内的另一名男生重重的咳嗽了一声,眼睛警惕的看着如今宿舍内唯一的外人沈志明。
他们自己之前就是红小兵,在那几个月中学会了上纲上线,抠字眼批斗,从去年6月1号的社论《横扫一切牛鬼蛇神》发表在《人报》上后,就连名字取得不对都要拉去批斗,就更别说说错话了。
这些标语可都是小许主任写出来响应国家号召的积极口号,刚刚那男生那样说,就是犯了大忌,这要是沈志明说的,他们拉他去批斗都不为过。
可惜沈志明是个铁憨憨,自下乡到这里后,又没有离开过临河大队,完全没有反应过来那个男生说的话有什么不对,见他们看着他,以为是等他干活,接过木桶就开始搅拌了起来。
这些刚从石灰池子里挖出来的石灰浆还处于原始的石膏状态,还敲碎了搅拌成泥浆才能用。
其实写这些标语最好的方式,是先将墙刷白了,再在白墙上用红色颜料写宣传标语才最显眼,可惜现在临河大队只有石灰,红墨水倒也有,但这样的墨水都是用来写字的,哪里舍得拿来刷墙?况且一瓶墨水才五十毫升,这么大的墙,得用多少用墨水啊!
许凤台也在搅拌石灰浆,不过他不是在临河小学,而是在大队部。
大队部没有火墙火炕,同样很冷,许明月就在他身边放了两个火盆,许凤台看着妹妹脸上全是满足的笑:“不用,不冷,热乎着呢!”
他如今的眼睛很温暖明亮,里面再没有了过去一丝的麻木。
许凤台如今是大队部的小队长了,正式的三十级干部,昨天大队部开会他也在,他个子高,今天也被叫到大队部来刷墙,写标语。
他戴着一顶狼皮雷锋帽,两边的帽檐被放了下来,将他过去冬日里总是冻的裂开流血的耳朵紧紧的包裹在狼皮里,一直包裹到下巴那里,用两根布带子系了起来,只留前面眉毛一下的正脸露出在外面。
他眉毛眼睛上都是雪,鼻子冻的通红,但他脸上表情是笑着的,很认真的拿着木刀在一个破旧的缸底搅拌着石灰浆。拿木刀的手上戴着一副狼皮手套,只有前面的手指头露在外面,过去这个时候总是冻的肿胀开裂的,伤口缝里总是有着仿佛永远都洗不干净的黑色煤灰,如今已经我正常的肤色,手指粗糙却干净,手也很稳。
他脸上带着笑,如今幸福安宁的生活,让他过去被压抑的活泼开朗的底色给稍稍的显现出来,虽然他依旧很少说话,总是沉默的带着笑容看着你。
外表看,已经三十岁的他,居然比许明月刚过来时二十三岁的他还显得年轻些。
他快速的搅拌好了石灰浆后,就去厨房拿了个猪鬃刷子,搬着破缸底里的石灰浆,就去大队部大门右边的外墙了。
左边的外墙是个大黑板,平时用来写通告的。
他动作很利索,用刷子写字的时候也很认真。
他本就是老黄牛一样的性格,认准一件事宛如一头牛般拉不回来,这导致他日常生活中学什么也特别专注认真,就好比跟着阿锦学写字。
阿锦前世一个三年级小朋友,写字启蒙都是跟着硬笔书法老师学的,从大班开始到三年级,一直就没停过,基础非常好,他跟着阿锦学写字,也是一板一眼,很认真,就如同他此时唇角含笑的用大刷子在墙上写字。
这些标语都是许明月写的,让他们照着抄就行,许凤台写的非常认真,在垫着脚往墙上写字时,他原本有些微坨的背不自觉的就挺直了起来。
不远处,许明月站在他身后安静的看着,眼里同样蕴着温柔的笑意。
许凤台一回头,见她傻笑着站在风雪中,看他写字,他不由皱眉说:“这大雪天的,你在外头傻站着做什么?快到里面火桶里坐着去!”
见她还含笑站在那里看着他,他忙过来用胳膊赶她进屋,一直确定她回到会议室内的火桶里,他才拿着刷子又出来。
他是真的不冷,里面的鹅毛袄子暖和着呢!
罗喻义四个人已经在写对联了,四个人中,就属罗喻义字写的最好,李欣的字也很秀气,就和她的人一样,文文静静的,一看就是女孩子写的。
叶甜拿着毛笔坐在会议室桌边的火桶里,看看罗喻义,又看看叶甜,再看看对面的张树民,看到许明月进来,忙像上课开小差看到班主任的学生一样,赶紧做好,拿着毛笔开始在红纸上写对联,只是写出来的字,和另外三个人比,实在差得太远。
她也不尴尬,反而美滋滋的欣赏自己的大字,觉得自己还挺有写毛笔字的天赋,这不是写的挺好的吗?
想到其它十五个人冒着风雪在外面的外墙上写字,自己坐在会议室的火桶里,心里不由为自己的机智感到高兴。
原本他们是没有火桶的,可这么冷的天,许明月来大队部给他们写对联,他们哪里敢什么都不准备,一大早就从大队部附近的人家家里的灶台底下,铲了一盆盆的火盆过来,又搬了火桶过来,他们主要是给许明月准备的,这几个知青都是沾了许明月的光,顺带的,毕竟小许主任的火桶都准备了,多几个火盆又不费事,小许主任在写对联,他们偶尔也要过来看一下的,这么冷的天,多几个火桶,他们来的时候也能坐到火桶里烤烤火。
贴在门上的对联,和外墙刷的口号有些不一样。
比如外墙的口号大多是‘破四旧,立四新’,然后就是‘新思想、新文化、新风俗、新习惯’‘打倒一切牛鬼蛇神’‘大领导是我们的红太阳’,还有一些大领导语录等等。
原本这些口号只在大队部的外墙和学校的外墙上写的,结果还在临河大队的江天旺看到这样的口号,认为写的非常的好,让那些好不容易把外墙刷完的知青们,将内里刷新的大白墙上,也都写上宣传标语,要不是许明月拦着,他都要也像外墙一样,写那么大的字了。
最终许明月按照前世学校里挂的那些名人名言一样,每隔两三米,就在教室门口的墙上都写上大领导的语录或是大领导的诗词,除了这些,啥都不敢瞎写。
由于今年春节不放假,江天旺也没在临河大队多待,走的时候还把许明月和几个知青写的春联,以及几个男知青给带走了,让他们去水埠公社,将公社大院的外墙内墙,全都刷一遍主席语录和宣传口号。
许明月到了蒲河口,也在监狱外面的外墙上,刷上了‘破四旧、立四新’这些,由于蒲河口是监狱,大领导的语录都不敢瞎写,怕被人看到后上纲上线,说把大领导语录写在监狱的墙上大不敬之类的,主打就是抓生产,体现勤劳、努力干活之类的标语。
等这些全都搞完,连续下了好几日的大雪终于停了,赶在除夕夜之前,大队部也终于将除了打架被开除名额的六个女生之外的十八个知青和三个大队的所有上过学的人都召集起来,到大队部的会议室里来参加考试。
除了临河大队现有的十四个知青外,还有建设大队的两个男知青,和平大队的一男两女三个知青。
这五个知青是所有人中,最后得到年底临河小学招聘老师这件事的。
临河大队又要挑堤坝,又要修水电站,又要建学校,临河小学的建校时人手不够,除了从大山里招了一些泥瓦匠和壮劳力外,还有就是从建设大队和和平大队招了些泥瓦匠,临河大队要建学校年底考试招老师的事,自然也被两个大队的人都带了回去。
只是这些人一是和五个知青语言不通,二是防着这五个知青,怕知青们占的名额太多,让本大队的人少了竞争的机会,毕竟本大队的人很多都只是念了扫盲班,很多连小学都没读过,哪里竞争的过这些城里来的知识青年?这五个知识青年都被困在本大队,本地人不跟他们说招老师的事,哪怕偶尔在他们面前说漏了嘴,他们都听不懂,自然不知道临河大队招老师的事。
当时建学校的事在整个大河以南都传开了,许明月就以为这五个知青都知晓了,还是后来她路过吴家村,去看望奶奶吴四姐,顺便看看那两个女知青在和平大队的情况时,才晓得这三个知青居然完全不知道临河大队年底考试招老师的事,在许明月告知了她们这个消息后,在农村被繁重的农活折腾的小脸蜡黄骨瘦如柴的几个人,差点热泪都流出来,忙找吴四姐租船到水埠公社的书店里买了书回来复习。
她们很幸运,去的时候吴城因为闹的凶,所有学校都停课了,因为‘破四旧’要破除‘旧文化’的事,所有的古籍、古画、教材、书籍,都被□□、烧了,垃圾场里堆了许多破碎的书、画,吴城书店的教材滞销,也不敢留,见水埠书店要教材,全都一车给拉到水埠书店了,她们去买书的时候,刚好有书。
之后许明月又去了建设大队,建设大队的汪家村距离许家村只有一条大河沟之隔,许家村村尾的高地上,轰轰烈烈的建校的事,隔壁汪家村的两个男知青刚开始知道隔壁大队要建校,但不知道要招老师的消息,还是他们来临河大队看热闹,才向临河大队的知青们打听,临河大队的知青又不认识他们,怕自己又多两个竞争对手,居然没告诉他们临河小学招聘老师是面向整个大河以南,而不是只有临河大队,还是两个男知青遇到叶甜,向叶甜打听时,叶甜告诉他们年底考试的事,他们才知道他们也能参加临河小学的老师考试。
这个五个知青虽比临河大队的知青们晚了一个月知道这事,好在当时还是秋天,到年底还有几个月时间,他们当时还来得及,赶忙买了书回来看了。
现在收到通知,哪怕路上雪深两尺,哪怕和平大队走到临河大队要一个半小时,路上河风凛冽如刀,他们还是踏着厚厚的风雪,赶到临河大队,生怕迟了,属于他们的机会就没了。
赵丽娟几个被取消了考试资格的人,看着他们带着书,走到临河大队的大队部去考试,心里是又嫉又悔,却只能眼睁睁的看着他们去考试,自己却一点办法也没有。
这次来考试的人不少,十八个知青,二十多个来自临河、建设、和平三个大队的上过扫盲班的人,大多数都是年轻人,也有少数两个三十岁的一男一女。
考虑到本地人和知识青年们的差距,这次的卷子出的并不难,出卷子的人是许金虎的小女儿许红荷和江家村的两个初中生记工员,出的题目有一半小学的内容,一半初中的内容,高中的知识几乎没有。
整个大河以南,就只有许红荷一个高中生,她自己都没怎么学明白,更别说出考题了。
考试主要考三门,语文、数学、政治。
语文、数学这两门课就不说了,政治内容主要是从《做革命的接班人》和红色宝贝书、《大领导语录》里截取一些内容,以填空题居多,毕竟现在是特殊时期,思想政治课还是很重要的,未来还有九年,《大领导语录》和《红色宝贝书》不说背的滚瓜烂熟,该会的还是要会的。
临河大队的一些考生,语文、数学不怎么样,考到政治的时候,可把他们给乐坏了,从去年开始,临河大队就每天开始雷打不动的学半个小时的《大领导语录》和《红色宝贝书》,这都持续了一整年了,就算他们字的写丑,可政治考试,除去《做革命的接班人》这本书里的内容,就属他们分数考的高。
几个高中生知青中,有读书时成绩好的,也有读书时成绩不好的,不论成绩好的还是不好的,这段时间的复习,全都是以高中课本为主,他们在北边学的课本,还与吴城这边的课本教材不同,虽然大致内容相似,但到底不同,读书时成绩好的还好,读书时成绩差的,看到上面陌生的题目,都傻眼了,他们复习了几个月的知识点,一个都没考到!
好在他们到底是高中生,比起当地很多小学都没有读过的泥腿子底子还是强了很多,不管怎么样,卷子还是写完了。
闫春香以为这次考试,自己肯定是考不上的,她毕竟只是初中学历,初中还没读完,上初中的时候她都十三岁了,已经是家里半个劳力,家里所有的家务活都是她全包的,每日里还要糊大量的火柴盒补贴家里,初中知识学的并不好。
她完全没想到,这次教师考试,居然是以小学和初中的知识为主,全都是她这段时间在初中课本上学过的内容。
第225章 等到考试成绩出来,她……
等到考试成绩出来, 她的总考分在大队部外面的黑板墙上第四名的位置时,她都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她忍不住笑了一下,又笑了一下, 眼眶不自觉的红了,转头不由的看向左右的人群, 似乎是想找人分享自己的快乐, 又不知是在找谁, 直到看到站在人群中朝她露出笑容的沉默青年,脸上的笑忍不住一下子绽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