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九紫
这让许明月想起爷爷奶奶说起过的三年大旱。
她经历过洪灾,却没经历过旱灾,从小在河边长大的她,很难以理解为什么会没有水:“去河里挑水啊!这么大个河,总不能一点水都没有吧?”
爷爷当时说:“河都干了嘛!刚开始还有水,干太久,都从河里挑水,水位退太狠,就要去别的村河里挑,那别的村能同意吗?为了抢水,都打破了脑子!别的地方没有水的人,就到我们这里来讨饭吃,一个竹子河的莲藕,养活了方圆百里的人!”
竹子河很大很大,是她们这里最大的淡水河,不光有深水区,还有很大的一片浅水区。
深水区不长莲藕,浅水区的河圩里,一到夏季,一望无际的莲花飘荡。
可即使如此,还是饿死了很多人。
*
到三九寒天的时候,河边挑堤坝的活也停了,河边的温度比村里还要低,没有很厚的衣服御寒的话,很容易感冒,村里又没有医生,大家都生不起病。
不用去挑河堤,也不代表就可以闲着了,村里的壮劳力们,又去炭山钻碳洞,挣点辛苦钱。
往年许凤台也是要和村里的壮劳力们一起去炭山钻碳洞的,今年他难得的没去,因为许明月提前给他买了砖瓦、水泥,要是再不动工,她怕这些砖瓦水泥又要被人惦记上,到时候东西丢了还是其次,她也会有危险。
许凤台被她说的没话说,点头同意建房。
宅基地就是许明月小时候家的地址,老屋的对面。
不过他还是固执的留下了很多砖和水泥,先把给她挖好的地窖,用砖给砌了一圈,又抹上了水泥。
原本给他的砖和水泥,起码能建一米五高度的墙,现在一米都不够,只能用石头顶上。
有许凤翔三兄弟给许凤台帮忙,房子建的也很快,不需要像荒山那样挖树根,因为地势够高,也不用做防水台。
许家村很大,很多嫌被休离回家的许明月晦气的人,其实都没有去荒山看过,不知道她多买了许多砖瓦水泥,直到许凤台的房子地基用石头和水泥打好了,他们才知道,许明月居然多买了那么多水泥砖瓦,现在在给许凤台建房子呢!
“要不说大兰子聪明呢?她被离了婚回了娘家,还不是要靠她大哥,她哥哥好了,她才好,自己建房子还给哥哥一起买了砖瓦,手里不留钱。”
“凤台也算是苦尽甘来了,养大弟弟妹妹,自己连个媳妇都娶不到,现在有个房子,也能娶上媳妇了。”
也有人酸那精穷的一家,现在也能盖上砖瓦房了,他们都还住的土屋呢。
不过想偷许凤台家砖瓦的人,是偷不到的,因为村里不是荒山,荒山上杳无人烟,许凤台家四周都是人,宅基地又在他家对面,旁边还有他大伯一家,即使白天许凤莲一家都在山上砍柴,白天还有许凤翔带着人在干活呢,晚上就更不用说了,许凤台三个堂兄弟也不是吃素的,哪个敢去偷?
等宅基地的水泥干透了,后面建房子就快了,一天就把砖块给用完了,砖主要都用来建炕了,外面的墙体下面是砖,中间是石头和水泥,上面是土砖。
饶是如此,也让不少人看的眼热不已。
许凤台建房,最高兴的莫过于许凤莲了。
她眼热大姐的火炕好久了,但大姐嫌她头上有虱子,不让她上炕。
许凤莲委屈巴巴。
现在,她也能睡热炕啦!q(≧▽≦q)
第22章 【双更合一】 可这一刻,……
他们这边其实是没有炕的, 至少许明月小时候没见过炕,冷就硬熬着,河边湿气重怎么办?睡高床。
她是到城里生活后, 才知道床原来可以只到膝盖那么高,下面可以储存东西, 从床上摔下来是不疼的。
她甚至都不知道, 南方还有地暖。
也正是知道了这些, 体验过这些东西在冬季会有多么的舒适,许明月才无法忍受这里的潮湿和寒冷,才有的火墙和火炕。
火墙和火炕的原理其实很简单, 当地的泥瓦匠们也会建火炕。
这里的人少建火炕的原因,不是因为这里冬季不够冷,而是因为贫穷。
就像她, 在自己没有住过地暖之前,一直以为地暖是北方才有的东西。
现在还在用石头和土砖盖房子, 有些连瓦片都没有的人家,哪来的钱去建火墙?
而体验过长姐温暖房子和温暖火炕的许凤莲, 才会对自己的火炕那样期待。
如果她没有体验过温暖,或许她还能忍受寒冷。
没有来过这个年代的人,也很难想象, 这个年代的人冬季闲下来后, 有一大爱好, 就是相互为对方在头上捉虱子。
许明月就经常看到一个大点的孩子, 在另一个孩子头上扒拉着,刚开始她还没反应过来,他们在扒拉什么,许凤莲也在小阿锦的头上扒拉, 然后扒拉出来一只虱子,十分熟练的将虱子放在两个大拇指指甲盖中间,用力一按压,发出‘咔嚓’一声清脆的响声,她才意识到她看到的场景是什么。
那一瞬间,她头皮都竖了起来,浑身都仿佛痒了起来,觉得头上、衣服上,甚至她看不见的地方,都有虱子。
更可怕的是,这不是她的错觉,而是事实!
其实除虱这事,并不是她洗了头,洗了床单,虱子就能立刻没了的。
她虽洗了床单,实际上床单下面的稻草上,和盖着的棉被上,依旧残留着虱子卵,她总不能连上面盖得棉被一起洗了,只能勤晒,用竹拍拍打被子,将上面的虱子卵拍掉下来,而这种方法并不能尽全功。
她没有除虱药!
纯靠洗头,是无法将紧紧粘在头发密密麻麻的虱子卵给洗下来的,尤其是长头发,为此,许明月不光剪去了小阿锦的头发,还将她自己的长发也给剪了,在没有可用工具的情况下,用儿童剪刀一点一点,头发剪的狗啃的一样,为的就是冬季洗头后,可以快点干,这样就可以勤洗头。
不然哪怕有火墙和火炕,冬季洗头也依然是一件奢侈的事情,一不留神就会感冒。
这也是许凤莲情愿头上痒着,也不在冬季洗头发的原因。
她们并不在意头上有没有虱子,甚至觉得,虱子多了头皮就不痒了。
就算头发好洗,在没有洗衣机的前提下,洗床单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首先一点,就是没有足够多的肥皂。
她就只有一块羊脂皂,兼之洗手、洗衣服、洗澡等洗一系列的东西,床单那么大的东西,一块羊脂皂根本经不起几次消耗。
也幸亏她还有洗面奶、洗发水和沐浴露的旅行装,不然一块羊脂皂根本不够用。
在这样的前提下,许明月好不容易将头发上的虱子除完,炕上也干干净净的没有了虱子,许凤莲想上她的炕,她怎么可能同意?
许凤莲其实是有些伤心和委屈的,尤其是她想往热炕上躺一下的时候,许明月吃惊的伸出尔康手大喊了一声:“别!”
把她吓了一跳,手足无措的站在炕边不知道发生了什么。
然后她就听到也被她的行为动作吓了一跳的许明月,直言不讳的那句:“我可刚除完虱子,你要是再给我床上染上虱子,我就完了!”
她不光嘴上这样说,她还用行动,将许凤莲刚刚坐的地方,用手拍了又拍,生怕她头上虱子掉到她的床上,又给她染上虱子!
不是许明月想伤害她,这完全是许明月当时的下意识反应!
床真的是她最后的底线!
她在现代时,小阿锦从外面玩回来,如果不换睡衣或者居家服,她都是不让小阿锦上床的,她会觉得她在外面玩,身上沾染到各种细菌,会被她带上床,这使得她完全无法克服自己的心理,在床上睡觉。
或许有人会问,你刚来到这里时,许凤台和许凤发的床你不也睡了吗?矫情!
是的,她睡了。
可享受睡觉,和痛苦睡觉之间,它是不一样的!
在没有条件的情况下,她除了忍受能怎么办呢?
现在有条件给自己一个更舒适的睡眠环境,不要干净的,香喷喷的睡眠环境,只因你在有虱子的床上睡过,你就把你今后睡觉的床上都弄得有虱子、有味道吗?
其实许明月十分理解许凤莲和许凤台,包括这个时代的所有人。
因为资源匮乏!
没有条件每日洗澡,没有条件经常洗床单、换衣服,没有条件换被褥,更没有条件和精力经常洗头洗澡。
尤其是他们这些生活在河边的人,天晴时还好,还能晒晒被子,要是遇到连绵不绝的雨季,家里衣服、被子永远都是潮的,潮湿,它不是一种感受,而是实实在在的会生霉斑,会长白毛、绿毛、蓝毛。
没有以上的各种资源和条件,一个女孩子,哪怕天天洗澡,她头上也永远有虱子。
男子还好一些,短头发,洗脸的时候,顺手就把头发洗了,头上虱子反而不多,但是臭啊!
冬季不常洗澡的汗臭,劳累过后懒得洗脚的脚臭,混合在一起,形成了一股难以言喻的味道。
在许明月刚来到这个世界,没有任何落脚地的时候,她只能忍受。
她是真的很怕床上再有虱子,尤其是在她刚换了新棉褥子的情况下。
这棉褥子可是一个月才刷新一次,要是掉了虱子在上面,她前面各种洗头、洗衣服、洗床单,全部白干了!
你以为冬天洗床单容易啊?床单沾了水沉重不说,光是那冰冷刺骨的水,就让许明月一下子回忆起了小时候所经历过的艰苦岁月。
说实话,要不是见许凤莲衣衫单薄,又每日辛辛苦苦给她砍柴,她真的连卧室都不想让她进。
许明月有许明月的理由,可许凤莲当时没说,被许明月当时的态度伤到也是事实。
这时代的农村人不讲究,活着就已经用尽他们全部的力气了,也没有人教过许凤莲,不应该随便往别人的床上坐。
况且许明月不是别人,是她大姐。
好在,她是个心大的,委屈了一下,难过了一下,现在见到大哥的房子也建了火炕,她以后也能睡在温暖干燥的炕上了,心里又雀跃起来。
许凤台的房子并不太大,毕竟砖瓦有限,为了避免以后许凤台娶了媳妇,家里住不开,房子主要分为三部分,左右两个大房间,堂屋中间隔断,一分为二,后面是房间,前面是堂屋,三个房间共用一条大炕。
这样许凤莲和老太太两人,就有了属于自己的房间,哪怕是两个人一间房,对许凤莲来说,那是属于她的空间。
她的房间呢。
光是这个说起这句话,就让她有种说不出来的期待和喜悦。
不再是老屋里草帘子隔开的不方便的灰暗,不再是没有窗户,冬冷夏热黑咕隆咚的稻仓。
其实……其实只要堂屋隔开的后面那个小房间,她就已经很满足了,有暖炕,有窗户,有光。
可是,大姐说,大哥和小弟一个房间,她和妈一个房间,后面还有个小房间,以后大哥要是结婚了,小弟就可以搬到堂屋后面的小房间去。
她的语气那么理所当然,就好像,让她和妈睡大房间,让小弟睡小房间是应该的。
老太太当时嗫喏了一下,见许明月说话时,那么理所当然的态度,突然就说不出,右边的大房间今后给凤发结婚用,她和小女儿住堂屋后面的小房间。
许明月在某种时候是迟钝的,她完全没有察觉到老太太和许凤莲心里的想法,就很自然的吩咐指挥安排完,心底还想着,炕大,屋子里就暖和,湿气也少,爷爷的腿疼也能缓和一些,也许到了老年,他就不会疼的那么厉害。
许明月不知道爷爷的腿,是不是从现在就开始疼了,她只想用这样的方式,尽量让爷爷、小姑奶奶、小爷爷、老太太晚上睡觉都能舒服一些。
许明月觉得房子不大,可在这个年代,这样的房子已经是顶好的了。
和许明月需要将墙体抹上黄泥,越低调越好不同,许凤台翻过年就二十四岁了,他需要崭新的砖瓦房,来为他在婚姻市场上增加筹码,不然许家上面有小脚婆婆干不了外面的活,中有被离了婚的大姑子独居荒山,下有未出嫁的小姑子和年龄还小,将来结婚估计还要许凤台出钱出力建房的小叔子。
这样的家庭,谁敢嫁?
所以村里很多人都在观望,看许家那被休离回家的大姑子,给许凤台建的房子到底怎么样,要是姑娘嫁过去,住进去,能不能住的下。
看完的结果,自然是满意的,和老太太和许凤莲想的一样,很多人都觉得,姑娘要是嫁进许家,小叔子先搬到小房间去睡,左边房间就是许凤台和新娘子的婚房,以后有了孩子,可以和后面的许凤发睡一起,也可以在左边的大房间,用草帘子隔出一个小房间,生了孩子也有的睡。
想的更多一点的,许凤莲过两年就嫁出去了,小叔子结婚就住右边房间,都不用重新建房了。
再说了,下面不是还有一个土屋吗?等孩子多了,老太太就睡下面的土屋,堂屋后面的小屋就腾出来给小孩子们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