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县令庶女 第183章

作者:苏西坡喵 标签: 宅斗 市井生活 日常 先婚后爱 HE 穿越重生

  许栀和:“你试过吗?”

  潘光:“……没有,但是我父亲是这么告诉我。”

  许栀和说:“你父亲不会是你祖父告诉的吧?”

  “那又怎样?”潘光没否认,“反正他们赚的银子也少,别到时候入不敷出,你哭都来不及。”

  “不管怎么样,我想试试,”许栀和说,“令尊和祖父的看法还停留在三四十年前,那时候大宋也刚平定没多少年,现在外城你见过吗?从其他州府过来谋生的自然有,但大头还是那些早早搬迁至汴京的人,他们在那片土地休养生息了三四十年,两代人过去,当真还是他们口中混乱的景象吗?”

  潘光一时间哑口无言。

  常庆妤听着两人你不让我我不让你,弱弱地开口,“曹门大街暂且搁置,还是先说说潘楼街这个吧。”她看向许栀和,语气诚挚,“许姐姐若是有与人合作的打算,请一定不要忘记常家。”

  “常家又不做饮食营生,记得又有什么用?”

  潘光跟着喝温开水,他惯爱喝高山香茗,偶然尝一次温开水,倒有一种别样的感觉。

  常庆妤想了想,旁边帐房先生宠溺地看着她,“这有何难?常家有钱。”

  潘光:“……”无法反驳。

  趁着常家帐房先生和潘光说话期间,许栀和压低声音和方梨与良吉道:“开店铺做生意,有钱、有设备,便是合作的第一步。”

  良吉:“就像是羊毛手衣。”

  “对,当时我们既没有铺面也没有钱,只能靠着技术,所以让渡了很多,”许栀和用他们能听得懂的方式解释了一番,接着道,“现在虽然和常、潘两家依然不能比,但也算有了点底气。”

  方梨反应过来:“所以姑娘是准备将主要部分抓在自己手里?”

  许栀和:“对,在此基础上,庆妤有钱,潘郎君有经验,和两人合作,事半功倍。”

  良吉补充:“还能省去一部分管理事宜。”

  “咱们小声点。”许栀和看他们俩眼睛越来越明亮,用眼神示意他们沉住气。

  两人连连点头,示意自己明白了。

  这一边,潘光和常庆妤初步达成共识,潘楼的经营数年不变,常庆妤更是准备涉足常家之前没经验的领域,他们都想做出点改变和新东西,眼下正是机会离得最近的一次。

  来的路上风调还在说这件事,说潘家有人觉得潘光太过于偏信许娘子,他闻言只是冷冷一笑,只说了羊毛手衣,便让众人哑口无言。

  羊毛手衣不仅是在大宋火,甚至在与邻边的贸易往来中也很畅销,常家布坊去年一整年,靠着羊毛手衣便赚得盆满钵满。

  手衣已经错过,这次他定要抓住机会。

第133章

  许栀和看着两人眼巴巴的眼神,双手交叉挡在自己脸上,“都好说,等你们见到了东西再商量。”

  潘光说:“也对。你放心,等那管事来了,我立刻派人去喊你。”

  这一点常庆妤没和潘光争,她看向潘光,“潘光哥哥,也叫上我。”

  潘光有些牙酸,他轻啧了一声:“这会儿又喊上潘光哥哥,你啊你。”

  座上达成了一种短暂的平和,两人重归于好。许栀和想起今日见到那管事震惊不已的脸,心底默默和他说了声抱歉。

  她也不想把排面弄得那么大,但无奈这两个人像是认准了她一样,跟在后面。

  完事后,潘光做东,爽快地将潘楼的招牌菜都点了一遍,许栀和见他今日异常的亢奋,主动出声道:“金燕乳鸽、八宝葫芦鸭这两道不要,换成火腿冬笋,木犀菘菜和橙黄南瓜盅。”

  潘楼的伙计询问地看向潘光,见后者微微颔首,笑着应了一声。

  今日燥闷,又心头积压了事情,本就心神不宁,饶大鱼大肉再香,也不比爽口绿叶菜更叫人心生喜欢。常家两位先生年迈,南瓜盅滋补味甘,很合适。

  潘光暗自责备自己犯了这样的错。

  午时已至,正是潘楼最热闹的时候。垂花门里涌入一群身着彩衣、肩披飘带的舞姬,她们描金点面,鱼贯而入,裙裾翩跹。

  经过时,许栀和闻到了一阵香风。

  舞姬们走到了潘楼的乐台,丝竹声起,她们舒展双臂,翩翩起舞。

  人来人往间,许栀和忽然看到了一抹熟悉的身影,王维熙走了进来,眼神局促地左顾右盼,寻找着什么,然后眼睛一亮,急匆匆就朝着许栀和走了过来。

  “姑娘,可算找到你了!”王维熙气喘吁吁,“家里来了官吏,你快去瞧瞧吧。”

  许栀和怔了一下,才反应过来是什么事情,立刻叫起方梨和良吉,然后对着潘光和常庆妤道:“家中有事,我们就先告辞了。”

  潘光面带微笑:“好。”

  常庆妤不明所以,“嗯?许姐姐不在这儿吃了吗?”

  潘光看着许栀和差点左脚绊右脚地出门,笑着对旁边的常庆妤说,“你许姐姐家的喜事儿,能让人亲自送到家,进士及第没跑了。”

  一甲前三名,才能称为进士及第。二甲进士出身,三甲至五甲是同进士出身。常庆妤年纪小,但也是亲眼见过兄长考中进士的经过,心中有数。

  顿时,她伸手捂住自己的嘴角,低低惊呼一声。

  ……

  许栀和一行人用最快的速度赶到了家中。

  巷口小院外面,站着四个内监,脸上一派喜气洋洋,见到许栀和,眼睛一亮,连忙走到她身边,“你便是许娘子吧,恭喜娘子,贺喜娘子。”

  许栀和俯身回了半礼,然后问:“劳烦公公走这一趟,敢问我家官人……?”

  为首的內监听着她有些颤抖的声线,十分理解,他声如洪钟,一字一句道:“陈进士是榜眼。”

  话音刚落下,后面站着的方梨和良吉等人再也按捺不住自己内心的激动,惊呼出声。

  许栀和重复念叨了好几遍“榜眼”,而后露出一个如释重负的笑容。她猜到他的名次不会太差,但听到内监的确认,心中还是忍不住泛起一阵波澜。

  她想到了自己和陈允渡的初见,那时候少年青涩真挚,晨露未晞时步行六七里路,孤身静候书斋开门。

  想到了十岁出头的少年心疼自己的家人,赌气将书丢入水渠,说着州府不缺他一人为官,但家中缺他一人做事。

  想到了来汴京后,他来反梅府踏过的每一轮弯月和跨过的水洼,沿途的灯笼次第亮起,照亮他回家啊的路,晨起的云霞未散,他已经出门。

  画面在脑海中轮番变换,曾青涩的少年变得高大,站在那儿自成松风朗月,清隽无双,秀润天成。

  许栀和的鼻尖忽然有一点酸,她停下了自己重复的念叨。

  内监道:“今日走过来的时候,越走越觉得熟悉。后来才想起来,金明池诗会那次我来给陈小郎君送过御赐的纸笔,许娘子还记得吗?当时你在家中。”

  许栀和:“怎么会不记得,这可真是巧了。”

  “可不是,”内监说,“也让我沾沾榜眼的福气。”

  他说完,看向身后端着东西的三人,道:“不过今儿我过来,送的不是笔墨纸砚,而是榜眼的服饰。”

  许栀和顺着他指的方向看过去,小黄门的手中端着托盘,里面放着一套干净整洁的衣服,旁边放着一盏金翅羽冠,和一双鞋履。

  “这些都已经熏过香了,明日打马游街时请让他换上,”内监见良吉和王维熙将捧着衣裳端起来,接着道,“对了,今日集英殿唱名,榜眼可能会在殿中多留一段时间,许娘子请别担心。”

  许栀和说:“我知道了,多谢告知。”

  “既然榜眼的服制已经送到,咱家就不打扰了。”内宦客客气气俯身行礼,和身后的三个小黄门一道离开。

  良吉:“姑娘,这些东西……”

  “放在桌上,你们看顾好了,”许栀和想的很快,“这两日国子监休沐,我去一趟梅府,方梨跟着我去。”

  这样大的喜事,应当和梅尧臣说一声。

  方梨应了,她拉住许栀和的衣袖,“姑娘稍后,我帮姑娘重新整理妆发。”

  等收拾完毕,许栀和重新换了一身衣裳。虽然今日在潘楼的时间不长,但身上不可避免地沾染了饭菜的香味。

  梅府外面,守门的小厮和许栀和已经很面熟了,见她过来,立刻笑着说:“好久不见许娘子过来,今日老爷也在家中,正在与刁娘子在亭中对弈。娘子直接去就可以了。”

  亭子是称称出生后梅尧臣在书房旁边竹林新修建的凉亭,准备到时候让她们坐在旁边跟着一道读书,许栀和去过,也还有印象,“好。我这就去找他们。”

  梅府的凉亭中,梅尧臣正在和梅静宁坐在棋盘两侧,一旁的刁娘子抱着怀中的称称,站在梅静宁的身边低声说着什么。

  梅尧臣执白棋,他摩挲着手中的棋子,哼声道:“观棋不语真君子,你在旁边说话,终究不对。”

  刁娘子:“没说棋盘上面的事情。”

  梅静宁也附和道:“对呀,母亲没说棋盘,她说过些日子蒸桃花酥,要教我。”

  梅尧臣看着站在一边,表情如出一辙的母女两人,心中更憋屈了,“和我下棋还不专心,竟还想着旁的事情。”

  “还那不是官人心中记挂着旁的事情,心思不定,从上午到现在,已经连输好几局了,”刁娘子伸手轻轻拍着怀中的称称,“静姐儿分心,都能赢你。”

  梅尧臣讪讪不说话。

  梅丰羽正在孝期,郑柏景另投师门,他只剩下陈允渡这么一根独苗苗,自然十分上心。

  他看了一眼外面的天色,咂摸道:“这个时辰,集英殿大抵快唱名了。今年是在紫宸殿封赏,也不知道允渡站在哪儿。”

  新生的嫩绿色竹叶之间多了一抹杏粉色的身影,梅尧臣定了定眼,才看清来人,“栀和?”

  他将手中犹豫半响的白棋丢在了一旁,迫不及待地走到了她的身边,“你怎么来了?现在你身子重,也没叫辆马车?”

  许栀和:“从小院到梅府这几步路,不累。对了,我这次过来,是为了说允渡的事。”

  梅尧臣紧张地搓了搓手,他观察着许栀和的面色,见她眼眶微红,一时间拿不准她是喜极而泣,还是伤心。

  “怎么说?”

  刁娘子抱着称称和梅静宁一道走过来,认真地看着许栀和。

  许栀和一开口,才发现自己的嗓子干涩沙哑,她咽了一口口水,一字一句道:“是榜眼。”

  一瞬间,连浮动的春风都止歇了脚步,盛开在枝头的桃花簌簌自颤,蜂蝶尽安。阳光落在梅尧臣的脸上,给他脸上镀上一层如梦如幻的色彩。

  刁娘子亦然,轻轻摇着怀中孩子的动作都停下了。

  梅静宁最先反应过来,她上前一步,将许栀和抱在了怀中。似乎是察觉到了许栀和内心的颤动,她细细的两只胳膊收得更紧了些。

  十二岁的梅静宁,个子已经快到许栀和的脖颈,这两年她长高了很多,再想像之前那样伸手抚摸她的头顶,已经很难做到。许栀和伸手将她的肩膀搂在怀中。

  “榜眼,榜眼……”梅尧臣脸上的笑容越来越大,他来回踱步,忽地一击掌,大笑出声。

  笑声爽朗,触及人心。

  “这小子,真争气,”梅尧臣下颌的胡子都在轻轻颤动,朗声说,“亏得我没白教他这么多年。”

  刁娘子脸上带着笑,嗔道:“那也不能免了允渡自己肯学。栀和,允渡是榜眼,八成要留在紫宸殿和官家说说话,今日你留在这儿用晚饭,等允渡回来,叫他来接你。”

  许栀和很想见到陈允渡,但他有要事在身,能与像她一样牵挂着陈允渡的人呆在一起,会让她没那么孤单。

  听她这么说,许栀和立刻应下:“一切都听刁娘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