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县令庶女 第215章

作者:苏西坡喵 标签: 宅斗 市井生活 日常 先婚后爱 HE 穿越重生

  雨顺煞有其事地点点头:“嗯嗯,那刁娘子,我先回去了。姑娘这个点估计正在给大家发赏钱。”

  刁娘子哑然失笑,目送他离开后,回到家中。

  梅尧臣正在书房中看书,听到门口响动,披了件外套就出来了,见到刁娘子身后大大小小三四个木盒,啧啧道:“你这是……”

  刁娘子:“我不信你一点儿风声都没收到。”

  一瞬间被识破,梅尧臣摸了摸鼻子,觑了一眼地上鲜红靓丽的赤罗暖氅,“栀和送的?”

  刁娘子矜持地点了点头,“嗯,官家今儿才赏赐下来的,听说一年都得不了十件,有也是都供给了宫里。栀和二话不说就将其送给我了,我说不要不要,她这孩子非要给我。她记挂着我的身体,我也不好太过推脱,反而伤了孩子的心意。”

  梅尧臣自然能听出自己妻子语气的欢愉,听她这么讲,笑道,“可把你高兴的。”

  “还有一些旁的东西,不过我们身为长辈,怎么好意思拿许多,”刁娘子道,“栀和也给你准备了两件斗篷,比你身上这件厚实。”

  梅尧臣身上这件穿了有些年头,缝缝补补后里面填充的绒絮和鹅毛都结块了,保暖效果大打折扣。

  “我觉着还行,少说还能穿三五年。”梅尧臣摸了摸身上的斗篷,踟蹰片刻,小声道:“在哪儿,我瞧瞧合不合身。”

第169章

  刁娘子:“不是说自己身上这件缝缝补补还能穿吗?我觉得官人说的对,明明我让人拿到绣坊去找人再补补,咱们接着穿三年。”

  梅尧臣道:“……怎么说那也是栀和的一番心意,不穿岂不是浪费了。”

  他觑着刁娘子的脸色,见她默许,主动蹲下去拿起了斗篷,摸了摸面料后,眉眼的笑意更甚。

  “你那件看着比我好些,”梅尧臣探出手摸了摸她手里的赤罗氅,“穿起来也更暖和吧。”

  “这是栀和特意给我的,”刁娘子说,“你可少碰。”

  梅尧臣见她护犊子一样抱着暖氅,哼了一声,装作不在意的样子道:“……我有这两件就够了。”

  另一边,许栀和将方梨整理完的册子看完后,才后知后觉地一拍脑门,“今日张公公过来,我忘记询问陈允渡的近况了。”

  方梨等了半响,没成想等来这一句话,顿时略显无语:“过段日子姑娘就能带上悦姐儿一道去找姑爷了,现在问有差?”

  许栀和:“有自然是有的。”

  方梨:“那怎么办,现在这个点儿宫门都落锁了,你现在赶过去也不能见到张公公。”

  “那倒是也没有很好奇,”许栀和摇了摇头,“对了,雨顺回来没有?”

  “还没有,刚刚院子里在分赏钱,他不在,便将他的那一份给缺剩下来了,”方梨说,“不过为了保险起见,我还是准备一个红封让他自己拆开。”

  许栀和在均等赏钱、进阶赏钱后又弄出了个新东西,将写着二十到三十的纸装入红封,数十个红封投入木盒,每人可以在在箱子里摸取一次,全凭运气看多少。这算是赏钱之外的添头,府上的丫鬟小厮对此乐此不疲,雨顺更是其中狂热喜好者。

  他第一次运气好,拿到了最大的数字三十,后面基本二十几随机波动,但他深信自己肯定还能抽中三十。

  许栀和微微颔首。

  说曹操,曹操到。雨顺紧赶慢赶回来,还是错过了最热闹的一部分,亮晶晶的眼睛一瞬间变得黯淡。方梨于心不忍,从袖中拿出一张红封,“呐,按照你习惯抽的第七张。”

  雨顺垂头丧气的表情一瞬间消失无影,兴致勃勃地打开红封,看见里面的数字后,喜出望外,“是三十,是三十。”

  许栀和:“雨顺运气一如既往。”

  雨顺耸了耸鼻尖,颇为自得,“那是自然。”

  许栀和说:“先别急着开心,刚刚我与方梨顺了顺,自打张公公送来圣旨后,一些之前从未接触过的达官贵人都上门送了贺礼,其中几位在金明池见过两面,有些更是闻所未闻。今晚我与方梨准备回礼,你和维熙挨家挨户跑一趟。”

  雨顺道:“大娘子不设宴吗?”

  “现在北地尚且灾情,且官人未归,不宜此时宣扬,”许栀和道,“先将礼数回周全,以后也不用担心忘了这桩事。”

  雨顺接过许栀和递过来的宾客名单。

  好家伙,短短一下午功夫,门房竟然收到了二十三封帖子。

  最开始的便是孟夫人的名字,雨顺还有印象,这位夫人是孟太傅的发妻,母家也出身煊赫,向来瞧不上小门小户出身的女子,遑论庶女,在宴会上向来没用正眼瞧过自己娘子。

  雨顺啧了一声。

  官家的封赏当真好使,能叫这位眼高于第的孟夫人也纾尊降贵,主动将贺礼送到她曾经瞧不上眼的小门户面前。

  再往后面看去,名字陌生的居多,熟悉的占比不大,其中有一个格外显眼,正是他的老东家——潘光。

  看到这里,他猛地抬头看向许栀和:“郎君也来送礼了?”

  许栀和说:“刚走,你兄长风调特意走的这一趟,我留他在家中多待一会儿,但他听说你送刁娘子回府后摆了摆手就走了。”

  雨顺:“……很符合我兄长的个性。”

  他小声嘀咕完,看向许栀和,“大娘子,我出门一趟。”

  “去吧去吧,”许栀和浅笑盈盈,“他估计还没走远。”

  快到潘府的风调不能以常理推断,他回到府上,却没有直接进去,而是站在门口。

  值夜的门房眼巴巴看着他的身影,倒是有心搭话,可两人之间平素无交集,且职位相差甚远,主动上前攀谈,难免给人留下攀附巴结的坏印象。

  门房犹豫期间,另一道熟悉的身影出现在视野中。

  总算等到人的风调掀起眼皮朝着一路蹦蹦跳跳的雨顺看了一眼,轻嘶了一声。

  也不知道许大娘子怎么养的,自家这傻弟弟原先还只是不灵光,现在可谓是傻的出气冒烟。

  雨顺浑然不觉风调落在自己身上的眼神带着隐晦的同情和关爱,他沉浸在今晚的好运气中,说话也带上清脆脆的笑意:“兄长,既然来了,为什么不见一见我?”

  风调:“……说话就说话,笑什么,郎君教的规矩都忘到脑后了?”

  雨顺理直气壮,“我又没跟在他身后做事。”

  当初只打算在许栀和身后体验生活的雨顺彻底忘记自己的初衷,将自己完完全全当成了陈家的一份子。

  随着雨顺越来越频繁提及许大娘子的事情、以及回避潘郎君问何日归来的时候,风调差不多就猜到了自家弟弟的意思……他说不上来失望多还是庆幸多,不过总归,他在许大娘子身边过的并不差。

  风调:“说不过你。”

  “那还不是因为兄长没理?”雨顺不以为意,说完后,他收敛了几分脸上灿烂的笑意,“对了,今日大娘子得到封赏,怎么郎君也跟着一道送东西来了。”

  他喋喋不休,嘟囔抱怨道:“你知不知道今日送礼的大多是那些平素无往来的官员,郎君跟着凑这个热闹,跟上赶着巴结,生怕人家忘记咱这号人似的。”

  风调:“原来是为了这件事找我理论。”

  雨顺反问:“我说的不对?”

  风调想了想,道:“平心而论,郎君和许大娘子算深交?”

  雨顺想起潘光在许栀和面前除了第一次还算占据点优势,后面全程被压着调侃的样子,默默闭上嘴。

  “这礼,郎君该送。”

  风调看着他自己将自己开解,嘴角轻微向上扬了扬,“还行,能想明白,还不算太笨。”

  雨顺不服气,“我一直都不笨的好吧?是兄长你和郎君一直说一直说,导致我以为自己很笨,大娘子说了,她很少见到比我还聪明伶俐的。”

  “讨论你的智商毫无意义,”风调像看傻子一样怜爱地看了他一眼,“行了,时辰不早了。你早些回去,晚上早点休息,别熬太晚,也别夜里躲在被窝里偷偷看话本子,伤眼睛以前修习过的武术记得常温……不说还没发现,你怎么看着咳咳、壮了一圈?”

  雨顺:“兄长你是不是想说胖?”

  风调看了一眼他无能狂怒的脸,淡声道:“你心底知道就好,何必点破,扎的还不是自己的心?”

  雨顺伸手捂住了自己耳朵,企图隔离亲生兄长冷酷无情的话语。

  “许大娘子说了,能吃是福,人生在世三万天,说起来也就九万餐,吃饱喝足比什么都实在。”

  这话听着十分不着调,可仔细想想,不正是这个道理。

  风调道:“你倒是真听她的话。”

  “那是自然。”雨顺自豪地挺起胸膛,“大娘子说我做事可靠。还将今晚要回礼宾客的名单交予我和维熙大哥,明日让我们挨家挨户回礼。”

  风调看着雨顺侃侃而谈,一脸自豪的表情,浅浅笑了笑。

  或许这样才是最好的。在潘光身边服侍的时候,雨顺可不见得这般无忧无虑。

  他天生适合开开心心地过完一辈子,那些阳光下的另一面与他格格不入。

  风调说服了自己。

  从前他也许还能用雨顺放弃了大好前程鞭策他几句,可现在看来,小陈大人步步高升,许大娘子亦不遑多让,谁才是好去处,哪里说得准。

  今晚许大娘子将回礼宾客的事情交给了他,便是真正打算将他介绍给京城同僚圈子,让人知道他是陈家的管事人之一。

  风调:“既然许大娘子给你派了重任,还不快些回去养足精神?”

  被打断的雨顺鼓着腮帮子,“兄长果然一如既往地扫兴。”他抱怨了一句,挥了挥手,“我走了。”

  他说走就走,说完,就只给风调留下背影。

  风调没说什么,也转过身,夜里的风吹在自己身上,但门框边挂着一件外袍,他伸手拿起,朝着门房方向道了声“多谢”。

  ……

  许娘子不靠夫君、子嗣得封诰命的事情在京城掀起了一股热议,但身为话题主角的她却不见踪影。

  一连数日,许栀和深切体验了一把成名的感受,早起用膳之后,便有两三个采买丫鬟走到她身边,分享着自己在市井酒楼的见闻。

  酒楼里的说书先生将许栀和的事迹美化编排成了一折故事,取名为《许妙手织就暖阳冬》,为了加入代入感,编了一个受羊毛制品恩惠的黄髫稚子在风雪夜中活虾下来的励志故事。

  许栀和一开始还能听一听,见后面越传越玄乎,甚至有人说她是上天特意派来拯救雪灾的菩萨时,就不敢再听了,并且让雨顺带话给潘光,这样神神怪怪的说话少编。

  毕竟能形成如此广泛的传播力,没有潘光在背后的推波助澜,许栀和是万万不信的。

  潘光收到口信后,拍着胸脯回了一句:“原来许娘子不喜欢被称为活菩萨,早说嘛,我这就让人不再传了。”

  后面几日果然清净了,许栀和很满意。

  满意了还不到三日,没了专门说书先生的笔札,坊市中的书生用笔着墨更加大胆,运用《太平广记》和《酉阳杂俎》的笔锋,将雪灾描述成妖魔作祟,危难之际,不世出的世外高人横空出世,解决劫难……

  她就是坊间说书人口中的世外高人。

  许栀和不敢再听下去,掐着日子算着点儿,立春刚过没多久,就收拾包袱带上陈问渔,向着相州去了。

第170章

  早春伊始,新绿萌芽。

  自出汴京,抬头可见官道两侧野杏灼灼,粉白花苞映照碧蓝如洗的长空之际,倏然间蔓延无边春意。马车蹄下新泥微润,车辙痕里钻出荠菜嫩紫的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