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娘 第13章

作者:春未绿 标签: 宅斗 重生 爽文 逆袭 穿越重生

  现在大家都不认识,也不过是说一些闲话,什么读过什么书,爱吃些什么云云。

  彼此叙话不过一盏茶的功夫,二老夫人就告辞了,裴老夫人也叫散了。舍娘和丽娘跟着庾氏又一道回来,姐妹二人说着话,庾氏温柔的笑着,走在她们身后的宜娘眯了眯眼。

  “常妈妈,你是说我母亲临死之前还找过六婶吗?”宜娘道。

  常妈妈点头:“可不是。”

  宜娘颔首:“此事我迟早会弄清楚的。”

  裴家一路扶灵回来,在家中还要做七七四十九天的法事,请了不少僧人道人过来做法事。回程一路用冰,裴老太爷的尸身并未腐化,舍娘过来哭灵时,见四周香火缭绕,家里的男人们都铺着草席守灵。

  鲁氏正在安排僧道做法之地,却心悸难耐,晕倒过去。

  裴老夫人现场点兵点将:“这也不能把担子都放在一个人的肩膀上,这样人人都累。老大媳妇,你素来身子虚弱,也不让你做别的,你就负责诰命们来往,莫亏了礼数,老四媳妇,你也跟着帮忙。再有老六媳妇,你素来谦和大方,家里的人事你也要开始管起来了,否则将来夫君做官,难道你也要一问三不知吗?”

  推掉的管家的任务,还是落在了庾氏身上。

  舍娘素来临大事反而不畏惧,她道:“娘,既然您接下管家的事情,那女儿也跟着您一道,一来我也能学些管事的手段,二来,所谓人多势众,到底给您做个伴儿。”

  “好。”庾氏见舍娘担心自己,虽然是孩子话,但她还是很感动。

  她哪里知晓舍娘是想跟着她弄清楚庾氏到底这中间出了什么问题?

  有裴老夫人发话,对牌很快就拿了过来,鲁氏心想着家给庾氏管,反而比曹氏好,庾氏脾性温和,权欲也不是很重。

  倒是曹氏原本小月子已经坐完,不曾想被裴老夫人觉得她太爱闹事了,故而根本不考虑她。她深恨宜娘把事情闹出来,以至于她颜面扫地,愈发恨这个继女。

  且不说曹氏这边如何,庾氏拿到对牌,头一件事情就是先要安排僧道念经的地点。

  陈妈妈和夏妈妈都各自说了几个地方,庾氏都觉得不妥。

  舍娘则道:“母亲,你让管事拿来样式雷来,按照样式雷,再请人看哪个地方好,勘测好了,就开始做法会。”

  “是这个理儿,陈妈妈,你去让人把样式雷拿来。”庾氏觉得非常难的问题,在女儿这里往往片刻便有了办法。

  等陈妈妈离开,舍娘又上前道:“娘,僧道的羹饭,念的经文,里面的香火,法器,这些都要拨两拨人过去看着,一拨专门负责和尚,一拨专门负责道士,您可想好了人选?若没想好,可以去问问二伯母和五伯母,让她们荐几个她们得用的人来。”

  庾氏转念一想,此计甚妙,可以交好两房,至少明面上她们不会发难,再把她们得用的人都全部弄到一个地方,这样若是缺人,就直接让自己的人上。

  翠兰立马去传话,鲁氏见庾氏如此尊重自己,不似曹氏那般还没开始就棒喝,倒是笑道:“你主子倒是谨慎的很。”

  “二太太不知道,我们太太说她是赶鸭子上架,只想着把老太爷出殡了,将来把管事权还回来,她已然焦头烂额,故而让奴婢请您的示下。”翠兰很会说话。

  鲁氏听了之后,倒是给出几个人的名单,翠兰记下了,又去曹氏那里如法炮制的说了一回。

  此时,庾氏已然选定了在灵堂的大厅让僧众念《大悲咒》,又定在听琴阁里打醮。

  中午,舍娘和丽娘陪庾氏一起用饭,丽娘不愿意吹冷风,也不愿意操心,自是不会跟舍娘一般陪着庾氏办枯燥无味的家事,但舍娘不怪姐姐。

  到底这些日子相处以来,丽娘还能时常关心自己,比想象中要好,更何况,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个人本因虽然很重要,但前世丽娘和她姐妹二人分别由不同的人抚养,外因也是相当重要。

  况且,这个时候,也不是内斗的时候,应该一致对外才是。

  庾氏管家,饭菜也很丰盛,但也不敢大鱼大肉被人看见,路上驿馆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罢了,现下人来人往的,都是茹素,等七七之后,才能吃荤。

  只不过庾氏刚吃没几口,就有人上前说事,说是康平县主还有郡守夫人来访,让她吩咐厨下准备茶饭。

  裴老太爷一度是入阁的热门人选,现下虽然是猝然去世,但河东裴氏亦是大族。

  舍娘却知道这也算是裴家最后的荣光了。庾氏放下碗筷,亲自去安排茶饭,舍娘则继续和丽娘用饭。

  用完饭后,舍娘还是有些放心不下母亲,准备出去找庾氏。

  却见丽娘道:“这个时候你出去做什么?”

  “我这么出去自有我的道理,你要不要和我同去?”她问。

  丽娘摇头:“不去,外头乱糟糟的,还是屋子里舒服。”

  舍娘心不在焉的点头,又带着两个丫头出去,先去了厨房附近,却听说娘往东边去了,她又快步往前,还是没见娘的身影。

  倒是有个聋婆子见着她,手舞足蹈的,舍娘对秋菊道:“她必定是饿了,你去厨房拿两个黄米窝头给她。”

  聋婆子据说是花老姨太身边伺候的,据说也是十分能干的,后来花老姨太被赶了出去,她又聋又哑,亏得有一双巧手,很会修首饰,故而才留了下来。

  不过,她也只是留在老宅,头发乱糟糟的,众人只当她好欺负,让她倒夜香。

  聋婆子见秋菊不一会儿拿了黄米窝窝头来,狼吞虎咽的吃了起来,舍娘先带着两个丫头往前,不免问她们:“你们可知晓花老姨太的事情?”

  秋菊连忙摇头:“奴婢虽说是家生子,但是年纪太小,不知道这些。”

  冬梅却有些迟疑,“奴婢倒是影影绰绰的听过一些,可是也未必是真的。”

  “那你听到的是什么?罢了,回去后咱们再说这个。”舍娘笑道。

  倏地,她走到前面的偏厢,见常妈妈和翠袖都守在此处,忙上前去。

  翠袖和常妈妈连忙请安,都说三姑娘和六太太在里面说话,让她们在外守着。

  舍娘心突了一下,难不成变数在这儿?

第18章 探听探听

  宜娘说的很客气:“六婶,我从我们太太那里听说了一件事,找您求证一下。”

  “有什么事儿你说吧。”庾氏神态平和。

  原本她还有许多事情要办,但是宜娘说一定要同她说分明,她以为是曹氏的事情来找自己哭诉,想了想还是同意了,否则,到时候她们母女闹大了,自己这个管家的又被喊过去,就不好收拾了。

  谁知宜娘道:“据说我母亲生前常和您去玄都观求子,后来玄都观被人捣毁,说那里所谓的送子都是迷晕了女子,再派那些不正经的道士与之苟合,女人们回去后,都不敢声张,若是有了身孕,自当不提。我母亲是去了那里怀上了我,却因为玄都观事情爆发,自缢而亡,我只是想跟您求证一下,这是不是真的?”

  舍娘听到这里,只想这千百年来女子为了在夫家站稳脚跟,不得不生子,这些神棍们仗着这些心里有恃无恐,受罪的还是女子。

  三姐姐找母亲原来问的是这,也不知娘会如何说起?

  她悄悄伸头,看向里面,狭窄的偏厢站着两个人,庾氏站在明里,人愣愣的,暗里站着的宜娘脸上却沉沉的,满脸不忿,似乎在暗

  暗诘责庾氏。

  屋子里安静极了,似乎掉下一根针都能听到,好一会儿,庾氏才道:“你这丫头哪里听的闲话,你母亲是病死的,我们只不过白日去上香罢了,不止是我们,这府里的妇人谁没去的。”

  “可这是我们太太说的。”宜娘很肯定的道,她一开始就觉得曹氏的态度有些怪,总觉得曹氏不会随便编造这个话。

  庾氏听了,只是道:“我不知道你在说什么,我先走了。”

  “六婶,我听我乳母说,当年我母亲死前,就见过您,那您能不能说说她和您说什么了?”宜娘眼见庾氏眼神躲闪,早已知晓她并非城府深的人,越发觉得自己占了上风,言语间还有些咄咄逼人。

  庾氏张了张口,终究还是道:“都十几年前的事情了,我那里还记得。”

  宜娘还要说什么,只听外面一记脆声喊来:“娘,您还和三姐姐说什么呢?家里下人都有事找您呢。”

  原来是舍娘的声音,庾氏立马出去了,连一声告辞也没和宜娘说。

  且说那庾氏见到女儿,舒了一口气,舍娘则牵着庾氏的手道:“娘,咱们快些回去吧,那车马络子没了,还等您回去拿对牌呢。”

  “好好好,我这就回去。”庾氏赶紧往外走。

  等庾氏母女离开之后,宜娘才从里间出来,常妈妈忙上前问起:“姑娘,不知六太太怎么说?”

  “她虽然是一推三不知,但我看的出来,她是知情人,只不过为了自己不肯说罢了,或许我母亲的死就是有她的份。”宜娘都怀疑她娘不准备自缢的,可能就是庾氏说了什么话,才害死了她娘。

  若不然庾氏怎地那般心虚。

  能够为真正的宜娘做的事情不多了,若真是庾氏害死的她娘,她肯定不会放过。她还可以去问鲁氏,难得她在老太太那里站稳脚跟,鲁氏这几日正跟她套近乎呢,病中都不闲着。

  再说舍娘和庾氏一起走着,庾氏道:“那边下人要东西要的急吗?”

  “娘,我不这么说,怎么把您救出来。您和三姐姐说的话,我偷偷往后头的窗廊下听见了,故而,又立马拔腿往前面来,寻了个由头。”舍娘道。

  庾氏怎么也没想到舍娘竟然知道这些,她连忙道:“这些事儿你就别和你爹说了。”

  舍娘看向庾氏,心中怀疑难道母亲也中招了,但她还是要清楚的问出来,若是真的有,她也得帮母亲圆过去才是,这毕竟不是她娘的错。

  故而,舍娘一言不发,等到了正房,她才道:“娘,我有事和您说。”

  哪里知晓庾氏并不愿意提起此事,故而道:“你小孩子家家的,就别想这些事情了,娘会处理好的。”

  “娘……”舍娘正欲劝说。

  外头又说莫姑太太带着儿女过来吊唁,准备在家里住几日,让庾氏安排好住处。女儿二人只好又一起过去,这也不是说那件事情的时候。

  莫姑太太虽然是庶出,但是裴家上一辈唯一的姑娘,故而嫁的很不错,丈夫还前几年还做到五品官,只可惜死在了任上,这位姑母遂带着儿女们在婆家住着。

  当然,这位莫姑太太如今丧夫,也颇得裴老夫人疼惜,留她在裴家住下。按照裴老夫人一贯怜贫惜老,这也很正常。

  只不过,莫姑太太自己生的平常,倒是儿子莫昀生的一表人才,文武双全,裴老夫人见他才学还好,还让他跟着大伯父和爹读书,莫姑太太关系极了,见庾氏管着家,又来这里说了好些话。

  又说夜里,鲁氏在房里养病,见玥娘进来时,脸色微红,她耳目通天,全没好气:“你祖母收到你姐姐的来信,说王参将的儿子已然同南京礼部尚书的女儿定了亲,咱们的事情已经没有结果了。老太太对莫家那个小子那么好,怕是想着把你说给她。”

  王参将是升平侯的弟弟,其子也中了武举,这本是一桩极好的亲事。

  偏老太爷死的太不是时候了,他这么一死,亲事又没有定下,甚至连相看都算不上,只不过见了一面,人家定亲了,自家自然也不好说什么。

  可是莫家又算什么东西,家底子又薄,将来还要靠自家,女儿嫁过去还要受苦。

  玥娘原本是有些伤心的,倒是见了那莫家表兄一面,心中却有几分首肯了,只是她一个姑娘家不好说什么,听母亲如此瞧不起莫家,她不由得道:“娘,姑母不是说表兄打理着庄子生意,日子过的很殷实么?”

  “那些算什么,真是好的,她怎么不让舜娘嫁?”鲁氏对裴老夫人也有些不满起来。

  这就是升米仇斗米恩了,玥娘期期艾艾的道:“我听说他已经进了学了(秀才)。”

  鲁氏冷哼一声:“你这蹄子还真的动了心?你真傻。自古女人下嫁就没几个过的好的,莫说他现在是秀才,就是他是举人,我也未必动心。你看你姐姐往来的都是什么人家,再有四丫头日后要嫁入定北侯府的,都是京中一流的人物。俗话说,大树底下好乘凉,莫说是公侯府邸,就是咱们这样的人家,你父亲那样平庸的人,因为靠着裴家,日子比外头普通做官的人家好十倍。你身上穿的这素花白绫袄,腰间佩戴的玉佩,底下弹丝棉的裙子,就这些一套就三十两,你六叔一年的俸禄也不过这么些,那还是正六品的官呢。”

  “这姓莫的一看就是会在女人身上下功夫的,要不然老的少的都被哄了,却骗不了我。他便是年轻中了进士,又没人提携,也没有许多钱打通关系,恐怕二十年的仕途都才做到一府知府。”

  玥娘抹着眼泪,越听越打退堂鼓,可是她又道:“娘,您说的道理,女儿明白。可是那又怎么样?到底王家的事儿黄了。”

  “那样随风倒的人家,我们还不要呢。罢了,也是我身子不中用,若是能够应酬一二,帮你再寻一门好亲并不难。”鲁氏话是这么说,其实她哪里有许多人脉的。

  如今结亲讲究门当户对,嫁妆多寡,普通官家门第还可以,若是那等拔尖儿的,却是很难。

  玥娘原本对那莫表兄有一丝情愫,但她又是个爱掐尖的人,想着将来自己要低人一等,多少情愫便也散了。

  想着让她娘帮她说一门好亲,等出孝了,欢欢喜喜的嫁出去,也好扬眉吐气。

  “娘,您好生歇息,女儿就先回去了。”玥娘还真的以为鲁氏有法子,竟然一脸冀望的出去了。

  女儿一走,鲁氏就长吁短叹起来。

  这个时候外头说三姑娘来了,鲁氏又恢复了她平日的精明,往后一躺,心道这个时候巴巴的来,怕是有事求人,但想着那宜娘会讨好巴结人,连裴老夫人那样的人都逐渐器重她,自己到底年纪大了,一个玥娘只知道平日在姐妹们中间拔尖,也不惹老太太喜欢。

  三姑娘横竖和她继母不亲,自己不过刻意笼络,让老太太知道她的慈爱,日后说话行事也方便。

  于是道:“请三姑娘进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