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春未绿
“我和姐姐一样。”舍娘笑道。
可能方才舍娘的回答不那么中规中矩,庆王妃这样的上位者就更想知晓她的底细:“既然你说你在学理学心学,不知道近来看什么文章?”
舍娘道:“最近在看《传习录》。”
也不知庆王妃知不知道,舍娘也不会过于显示自己的才能,她说这话就点到为止。
庆王妃“唔”了一下。
接着姐妹二人入座,又听老太妃说起近来听什么戏云云,庾氏则说了她们之前在京里听戏如何,闽中听戏如何。
大人说话的时候,姑娘们都在一旁听着。
又有王府管事请众人前去听戏,舍娘扶着庾氏一道过去听戏,过寿听的戏无非就是那几出,满床笏、麻姑拜寿。
席上,舍娘还看到了庆王妃的女儿江都郡主,江都郡主约莫十岁的样子,生的玉雪可爱,正卧在老太妃身畔看戏。
等到戏听完,又要宴饮,舍娘提醒庾氏:“娘,您有身子,可千万别吃酒,等会儿别人饮酒的时候,你就装个样子。”
庾氏心里一暖,又对女儿道:“这些上了年纪的妇人,都喜欢笨口拙舌温顺些的。”
“多谢娘提点,女儿自有分寸。”她就是怕自己也被选成一个什么侧妃就完蛋了,所以索性有点个性些。
况且她的性情原本也不大讨婆母喜欢,前世她婆婆就不喜欢她。晋王妃褚氏任劳任怨,甚至晋王母生病,她都衣不解带的照顾,然而中途还不是抬举生了长子的柳贵妃,褚氏过世之后,晋王母还想要晋王娶她娘家的侄女儿。
那个时候,晋王对她十分上心,自然不肯,还是把她扶正了。
所以说她又不打算嫁到庆王府来,自然就更不用那般表现的贤良了,还十三岁的姑娘有些锐气也很正常,至少能真的让人记住。
就像朝堂有人卖直沽名,有人清廉,有人会迎合,这都是能够在上位者眼里留下印象的方式。
果然,就在老太妃寿辰的一个月后,布政使杨大人的长孙女杨芝和自己去王府读书。
丽娘看向舍娘:“为什么是你?”
这次她倒不是嫉妒,是觉得那次去的人不少,怎么就选了舍娘。丽娘还觉得上次舍娘还没有她表现的好呢?
舍娘摇头:“这我哪里知道,我可不愿意陪什么郡主读书,我现在替娘管家,我这么一走,家里怎么办?”
外面,王府的嬷嬷正和庾氏说话:“我们郡主家里就她一个女儿,千娇百宠的,巴不得有姐妹们陪着说话。上回老太妃见你们家姑娘品貌好,才学也好,就让我送一张帖子来,让你们家五姑娘一道过去。”
庾氏只是有些担心女儿:“蒙王妃垂爱,我们家无有不应的,只是怕她太率性,得罪了贵人,可就不好了。”
那嬷嬷便劝慰了几句。
殊不知,这事儿是庆王妃决定的,她只生了一儿一女,儿子很小就被选进宫做伴读,唯独有女儿陪在身边,但是偌大的王府也只有女儿一个,她难免觉得孤单。尤其是上次老太妃寿辰,她见到那么多的姑娘,布政使的长孙女据说极其擅长书法,琵琶也弹的很好,她又长的甜,俗话说相由心生,人的心有多善良,脸上自然就有多甜美。
当然,其实陶雅也还可以,但是她相貌不行,郡主身边的人,就不能选看起来普通的。
至于褚姑娘,她姐姐是晋王妃,他们家投靠了晋王,如今当然不宜多接触。
倒是选裴家五姑娘,那次见她虽然有些有才外显,但不得不说,正是她表现自己,自己记忆深刻,觉得她品貌双全。
第34章 第34章双章合一
庆王府当然也很大方,送给她们一匹大缎子,一匹上等绸,上等文房四宝一套,两套衣裳,一对金锞子。
舍娘把缎子给丽娘裁了三尺,把绸子裁了三尺送给庾氏,又把文房四宝中的雪浪笺分给她爹和哥哥。
别的就让冬梅收了起来,现在她的小金库还是很丰厚的。这也正常,一来是提前分家,六房分的多,,二来,庾氏的嫁妆没让人瓜分,每年收益颇为可观。
再有,裴以清升了官,俸禄常例钱不少,故而现在六房手头颇为宽裕。
庾氏见舍娘这样,不免道:“你小孩儿家,给你就是给你的,分给我们做什么。”
“娘,话不是这么说,都是一家人,何须分你我。”舍娘笑道。
裴以清在旁道:“那伴读可不好做,若是遇到的人好倒是罢了,若不好,你是个受不得气的性子。不如你先去,过段时候就称病,如此一来也不得罪庆王府。”
舍娘不得不佩服她爹,真不愧做官的人,鬼点子就是多,她立马点头:“就照爹的办。”
在一旁的庾氏摸着肚子道:“你住在王府里,平日不要多言语,咱们也不求王府什么,你只管陪着江都郡主读书,不必管旁的。”
“是。”舍娘应道。
真正心疼孩子的爹娘,都希望女儿能够嫁得门当户对的人家,最好就在爹娘跟前,能够时刻照顾到,对方不要地位多么显赫,但是一定得有才干,又爱护女儿。
所以,对于女儿去庆王府,她们更担心女儿被欺负。
而不是想着多么荣耀。
过了两天,庆王妃派人接舍娘过去,舍娘带了些衣裳首饰和平日常看的书,再有
一包银子过去,还把冬梅、兰若带去伺候。
至于家中她就交给丽娘了,还嘱咐道:“娘没几个月就要临盆了,你要好生照顾一番。”
丽娘抿嘴:“知道了,我会好好的把家管好的。”
舍娘也希望丽娘能够立起来,前世她还有自己这个皇后妹妹能够扯虎皮做大旗,但是这辈子恐怕是不能了,都要靠她自己了。
等她到了庆王府的时候,由王府的嬷嬷先带过去给老太妃请安,老太妃那里正在听戏,她又去了庆王妃那里。
庆王妃那日见舍娘不过匆匆一瞥,今日再细看,暗道果然是一幅极好的相貌,甚至有些宝相庄严,身量也高挑,双目炯炯,慧眼如炬,一看就是极其聪明的姑娘。
这次她倒是看起来很和蔼:“你不要担心,你们住的地方都已然安排好了,我还拨了两个丫头伺候你们,若有缺什么的,只管和她们说。”
“王妃垂爱,民女不胜感激。”舍娘道。
庆王妃放下茶盏看着她:“上回我听说你读书很多,就想着请你们过来,一并陪着郡主读书,她是个顽皮的,你们多劝着些。”
似这样的话,就不要真的老实说郡主顽皮我们会勖助的云云,而是道:“王妃哪里话,民女虽然蠢笨,但见王妃行事这般有章法,行止有度,明明身份高贵,却又没有半点架子,俗话说龙生龙凤生凤,郡主定然不一般。”
“咳,这孩子本事还是有的,就是贪玩。”庆王妃笑道。
舍娘立马点头赞同,“可不是。”
庆王妃同天下所有的爹娘一样,都觉得自家儿女是最好的,舍娘陪着说了几句,庆王妃愈发喜笑颜开,无她,不管她说什么,舍娘都不会让话落地。但她也不会叭叭叭一直说,自己说的时候会很认真的听。
不似那等扭捏做作的女子,年纪这般小,见识却不短。
到了结束谈话后,舍娘还特地点了一盏茶给她喝,庆王妃让自己的心腹嬷嬷陪着舍娘过去。
原本以为王府会分几间屋子算好的,不曾想人家直接分了一个院子,院名也很好听,叫折花院。
“裴姑娘,我就送您到这儿了。”宫嬷嬷道。
舍娘连忙道:“多谢嬷嬷,辛苦您了,冬梅,打赏。”
冬梅连忙上前递了个荷包给宫嬷嬷,宫嬷嬷连忙推辞,舍娘笑道:“我知道嬷嬷可是王妃身边的红人,您这样的人物,平日我们恐怕想见也难得见一面,今日却还劳烦嬷嬷为我领路,我也没什么好的,这荷包是我亲自绣的,里面押的一些钱,嬷嬷买盏饮子吃,解解渴罢了。”
在一旁的冬梅和兰若,平日在家只觉得四姑娘会说话,五姑娘是个直爽人,没想到今日一见,五姑娘哪里是不会说话,反而是很会说话,只要她想便是,端看她愿不愿意。
宫嬷嬷心满意足的离开了,说等会儿王府的丫头就过来。
舍娘先带着自己的两个丫头过去,兰若一进去就笑道:“真没想到王府给咱们分了一个院子,姑娘还没单独住过一个院子呢。”
“可不是,我也很诧异,但我想人家王府,肯定是要排场的,这大抵就是礼贤下士吧。”舍娘也很满意。
这折花院正厅是一个大厅堂,大抵是招待客人用的,西边是卧室,东边是书房。西厢房三间屋子都打通了,这里是用饭的地方,东厢房则是浴房一间,另有两间屋子摆着床,应该是给客人住的。
舍娘迫不及待的进去卧房看了看,正厅和卧房是被方胜锦月洞的落地罩隔开的,进门之后,长案、博古架、五足圆香高几、浮雕花卉屏风都是黄花梨做的,和落地罩是一套的,唯独最里面的床却是黑漆螺钿花蝶纹的拔步床。
她承认,富贵真好啊,这些家具看着都让人心动。
但无论如何,短暂拥有过也好,她先坐下吩咐冬梅和兰若道:“你们先把我的行李归置好,王府虽然给咱们派丫头来,到底咱们也不好真的支应人家干活。”
自然,王府说派两个丫头过来,实际上还有粗使的婆子一起过来的。
舍娘先问那两个丫头:“你们原先是在何处伺候的?”
这两个丫头来历也不凡,一位是庆王世子的丫头,一位是庆王妃身边的丫头,当然这两位现在也不是大丫头,都是三等的丫头。
这次舍娘没有直接打赏,而是先问她们:“我们初来乍到,就怕不懂这些,你们王府是如何赏人的?我就怕出丑是小,到时候让别人说王府请来的伴读都是这样的,反倒是不好。”
庆王世子的丫头名叫珊瑚,她原本是小时候就被老太太拨到世子房里伺候,没想到世子不过一年就上京了,她们成日守着空院子,正好来了这位裴姑娘,她就被打发过来伺候了。
她本是个伶俐的,自然愿意卖弄一番:“姑娘赏赐多少,谁也不敢争,只是我们倒好,就是底下的婆子们,不好打发。”
庆王妃身边的丫头芙蓉听她这般说,并不反驳。
“你们过去的陈例是多少?”舍娘看向她们两人,并不寒暄,单刀直入。
珊瑚见她问到重点,乖乖道:“婆子们通常二十个大钱到八十个钱不等,似大丫头们,有吃食衣裳可以打赏,若是钱的话,有几十文,也有一钱的。”
舍娘则对冬梅道:“你给珊瑚和玲珑都赏钱二钱,来的四个粗使婆子,每人八十文。”
要知道不管哪里的下人都苦,都不富裕,舍娘家里虽然说算不上豪富,但她毕竟是小姐,自己手里有体己,来王府时,庾氏给了她二十两银子。
得了赏钱之后,珊瑚和芙蓉彼此都觉得离舍娘更近一些了。
舍娘也介绍她的丫头和她们认识,几人互相厮见一番。
倒是方才不言不语的芙蓉道:“裴姑娘,晚饭时,王妃请您和杨姑娘都要一起过去。不如我先伺候您梳洗一番,等会儿再过去。”
“好啊,正好你们也同我多说说王府的规矩,我也怕失仪。”舍娘笑道。
芙蓉连忙应是。
粗使婆子们得了赏钱,倒也没什么抱怨,很快就挑了热水来,舍娘沐浴梳洗一番,又换上王府给她们的新衣裳,她已然对庆王府有个基本的了解了。
老庆王原配生了两个儿子,长子就藩河南开封,次子早亡,有位夫人生了第三子,第四子,这两位都封了辅国公,老三因钱塘江修堤坝的差事被罢了爵位,如今的庆王排行第五,现下是庆王府主支。
庆王妃汪氏是原大将军左都督的女儿,庆王原本还有长子,是庆王侧室所出,十五岁刚娶妻室便夭折了,汪氏生了次子,六岁就要请封世子,不曾想夭折了,现在的庆王世子其实是庆王第三年子,也是庆王唯一的嫡子。
汪氏在生了庆王世子李琚之后,又生了江都郡主。
李琚年纪比她还小点,但很早就被选进宫做皇太孙的伴读,庆王妃身边就只有一个女儿陪伴,故而视若珍宝。
“等会儿我们就能够见到江都郡主了吗?”舍娘问道。
珊瑚和芙蓉都点头:“是的。”
舍娘道:“只要郡主不讨厌我就好了,不管了,还有杨姑娘在呢。”
这世上伺候主子的,就没有不希望主
子出头的,因为主子吃到肉了,还能剩点汤给下人吃。尤其是舍娘这种比较慷慨大方的主子,下人们都盼着她出头了,自己能得好。
但是现在谁也不会说出来,毕竟头一次见面,交浅言深。她们能够说的,也只是一些众所周知的事情。
虽然庆王妃上午是在一个地方接见她们的,但是用饭并不在一个院子里,而是在老太妃那里。听说是老太妃嫌太冷清了,所以晚饭都把孙女带着一处吃饭,当然,现在也不只是江都郡主一位,还有被罢了爵位的三爷,原辅国公的女儿,自然,因为她父亲没了爵位,她也是没有任何封诰的,人家只含糊称她为二姑娘。再有四爷辅国公的女儿,人称荣河乡君。
二姑娘据说是庶出,她约莫将笄之年,模样不肥不瘦,一袭浅色袄裙,很是温柔的样子。荣河乡君却是一袭玫瑰红的比甲,头上戴着金凤步摇,整个人神采飞扬的正和江都郡主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