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桃花白茶
等消息送到纪伯章这里时,整个户部都知道,纪伯章的儿子得了会试第一!
天啊。
又是第一。
看看人家的儿子。
自己怎么没这运气。
纪伯章当年是会试第五,已经足以令人称道。
他儿子纪霆,直接是第一!
“说明他策论写得也好?”
不仅锦绣文章写得好,还有真本事。
这才是朝廷需要的人才吧。
纪伯章反复确认,确定此事无误,才有些愣神。
知道儿子是天才,却未曾想如此厉害。
不过他更多感慨的,还是纪霆这些年的努力。
他们当爹娘并不在身边,他自己一个人读书,该有多辛苦。
卓夫人在家听到喜报时,直接落泪。
别人都觉得霆儿得第一厉害,可她只觉得辛苦。
那可是科举啊。
想要得第一,要付出多少努力。
肯定是日日苦读。
想到这,她就觉得心疼。
等周边邻居,以及娘家人登门恭喜的时候,卓夫人
又收敛神情,满脸那些骄傲。
她儿子!
就是厉害!
而纪霆他们还在榜下。
“田俊,一甲第三。”
今年二十岁的田俊得了全国第三,称得上年少有为。
“宁进才,一甲第四。”
在国子监时,他俩成绩就不相上下,如今更是如此。
袁秉亮一甲第八。
万岑一甲第九。
其实从这就能看出来。
国子监当年选的监生,确实既是天才,又真正勤奋。
也是,都从全国找好苗子了,如果还不能“霸榜”,那国子监的教育堪称失败啊。
“李三枝,二甲十二。”
一甲最后一名,却是全国第十。
不愧是白台州的亚元。
李三枝欣喜道:“成绩竟然还可以。”
等他们的成绩看完。
周围人都盯着这六个人看,眼神跟看怪物没区别。
这叫还可以吗?!
这很厉害啊。
参加会试的举人一千五百多。
只有一百二十个名额。
你们还都是一甲的成绩,这能差吗?!
说起来,我们能不能也当朋友啊!
我也想加入!
尤其是跟纪霆做朋友,感觉成绩会直接提高啊。
纪霆看完了榜单之后,发现白台州的郑平也上榜了,就在一甲第十,成绩也不错的。
他们老家另一个凌宝良则不在名单之内。
倒是另外两个白台州老乡在上面,他们两个也挤到跟前,跟今年的会元纪霆见礼。
认识的其他人,阚文彦在二甲二十八,那朱家墨竟然比前者好一些,在二甲十五。
再往后面,国子监不少同窗都在上面。
估计祭酒要高兴了。
看完之后,纪霆只觉得身边人越来越多。
不少人都涌上来,却不是冲着他,而是冲着身边好友。
“听说袁进士还未娶亲?我家女儿年方二八。”
“别看他家,还有我家呢。”
“你们几个是不是都没娶亲,也没定亲吧。”
纪霆硬是被挤出去了。
有人低声道:“榜下捉婿,也该找会元啊。”
“你不知道?人家早就定了亲事,而且重情义,那家出去做官了也不退婚呢。”
“再说,以这位的相貌才华,天子赐婚都赐得,咱们还是别去丢人了。”
已经退到马车上的纪霆心道。
你们说归说,声音能不能别那么大啊!
我都听到了。
纪霆也没想到,那事还帮他免了麻烦,看着好友们被围着,还挺好玩的。
等大家逃一样回到马车上,还大喊:“走!快走!”
他们要跑路了!
马车一路回到纪家,众人欢声笑语不断。
总算考完了!
总算中进士了!
虽说还有一场殿试,但他们已经是进士了!
那殿试虽要紧,却不会淘汰人,只是排名而已。
总之心里最大的问题,终于解决。
读了这么多年书,终于有了成果。
纪家在为此庆贺,皇上已经把纪伯章召到跟前,一起看纪霆的三篇时务策了。
要说这三个问题,每一个都很重要。
也是朝廷大家都知道的难题。
就算是程首辅也有些难办。
重点不是事情难办,而是各种关系,以及利益纠葛太多。
想要完美坚决,几乎不可能。
比如第一题,文举发展的不平衡怎么办。
纪霆并未像其他人那样,说派去夫子,让本地官员劝学等等。
他写的竟然是,发展本地的经济,经济条件上去,就会仓廪实而知礼节。
以及创造更多就业岗位,让识字成为有用的事,读书的基数大了,那就更容易出人才。
而且还说,占天下一小半人口的女子,同样要接受教育。
女子识字,那她的儿女识字概率会更大云云。
总之各个方面说明,当地经济,以及女子受教育,带来的教育发展。
人家纪霆并不是所谓的解决办法,而是找到事情的根源,从头开始解决。
文章里面还拿读书人多的江南一带举例,来论证他的观点。
再拿之前出过战事的雁门关一带举例,说明当地战争带来的经济影响,以及对读书的破坏云云。
“就算放在朝廷上,也是好策了。”皇上感慨道,“以前只知道他读书好,却不知道他看问题的方向如此透彻。”
总结起来,就是改善民生,提高大家的生活条件。
这就不是一个官员需要努力的事,而是大家一起要做的差事。
今年刚四十的皇帝,看着策论的眼神格外明亮。
正是年富力强的年纪,哪个皇帝不想干出一番事业。
第二个策论跟武举有关。
纪霆要说的,是武举的选拔制度,以及培养南正国的风气。
整肃军风,强调军纪,以及晋升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