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桃花白茶
不过,他也会尽到自己的责任。
目送纪大人离开,院长婆婆反驳道:“话不能这样说,你给门北县带来的变化,大家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新来的县令也看着纪霆的背影。
或许有什么,还是他不知道的。
纪霆现在的目标,绝对是朔州州城。
纪霆到州城第一时间,就去的吏司报道。
那吏司官员对他还算不错。
毕竟那事已经过去一年,他们知州都翻篇了,别人不会揪着不放。
再说,纪霆送了那么礼物过去,知州看在礼物的面子上,也不会亏待人家吧。
所以纪霆的第二站,便是知州家中。
更多礼物送了过来,看的赵知州脸都绿了。
偏偏纪霆还一脸认真。
好像是真心感谢知州帮忙。
纪霆甚至道:“下官还写信去了京城,相信我爹跟外祖他们,也会知道这件事的。”
他们都知道了,京城肯定会传开吧。
到时候皇上都知道他收礼了!
这纪霆到底是真聪明,还是假聪明,怎么可以做这种事。
纪霆才不管这么多,直接把赵知州架在火上烤。
就在所有人,包括庆林县岳县令,都以为纪霆肯定会在户司谋个好位置时。
吏司给的确切官职,让大家都傻眼了。
户司下的农司?
平日里只做些当地庄稼的调查。
既不管税收,也不管灾荒救济。
听说最开始设立这个部门,就是为了发展本地农业。
如今各地农业稳固,根本不需要他们啊。
要说各个部门,都有些“清闲”部门。
大概就是,不升,不降,不调,无功无过的边缘地方。
这农司正是如此
让纪霆这么年轻的官员过去,跟流放又有什么区别?!
吏司那边给的理由也简单。
“纪霆这几年不是看了很多农书吗,说不定肯定有他的想法。”
“天才嘛,肯定不一般。”
“是金子在哪都会发光的。”
这话简直可笑。
那户司下的农司,多少年都没有官员了。
就知道大家多想避开啊。
赵知州到底怎么想的。
这么看起来,他好像又是秉公办事?
那干嘛要收了人家的钱啊。
很快,就有关于赵知州的传言流出。
“他本来是想包庇纪霆的,前几年他对纪霆的欣赏,大家都知道。”
“不过最近这段时间,都说他做的太过分了,这才临时改了主意,把纪霆弄到农司。”
这不就是儿戏吗。
这般反复无常,更让下属,甚至同僚皱眉。
作为一个合格的官员。
这点定力都没有,而且做事没有规矩,是不会让人安心的。
赵知州的“左右摇摆”让他看起来很不可靠。
至于纪霆?
他倒是跟之前一样。
听说来了州城,直接住到郊外了,想要当值还要骑马过来。
好像是对这项安排很不满?
也是,让一个纨绔子弟,受这种委屈。
确实会表示不满。
经过纪霆这么一搅和。
朔州知州的位置也没那么稳了。
原
因就因为去年的事被影响,今年名声更差。
赵知州自己都怀疑,纪霆跟自己是不是八字犯冲。
以前有多喜欢这个天才,现在就有多讨厌。
但这事看起来,好像也不是纪霆故意为之。
如果强行报复的话,会显得他更不留情面,以前在官场上积累的那点名声,也就全没了。
纪霆对赵知州的想法,能猜个七七八八。
可他没那么多时间去想。
去农司甚至是意料之中的事。
趁机报复赵知州,也是顺手为之。
看着被送回来的礼物,纪霆挑挑眉:“放到库房里吧。”
“安置好佃户们,跟着咱们搬家,不能让他们吃苦头。”
还有青安青文的家人,还能帮着管庄子里的事。
剩下的时间里,就是雇人打理好这个几乎被荒废的农庄。
等到明年,还要继续培育种子。
不过这农庄,到底还是接待了一位客人。
去了工司的岳大人。
他之前是庆林县的县令,今年也调任了。
纪霆现在为户司下农司主事,为正六品官员。
岳大人在工司下库房主事,也是正六品。
在外人看来,哪个重要,不言而喻。
岳大人跟纪霆也算不打不相识。
他既佩服纪霆的性格本事,也唏嘘他这几年做的事,竟然没被上面重视。
听说,要是没有去年那个意外,或者说陷害。
他直接去盐务当钦差了。
如今看来,一天一地,云泥之别。
纪霆没那么多感悟,他现在要做的农活极多,哪有时间管这些。
倒是留了岳大人吃些热腾腾的锅子。
岳大人感叹:“我要是有你这好心态,那就好了。”
等岳大人离开。
纪霆这原本就偏僻的庄子,显得更加僻静。
基本上没有同僚过来。
纪霆手下等人,倒是自得其乐。
而且现在身上事情更少,都能过去研究怎么种地。
纪霆在州城过的依旧自在。
门北县的新县令,却发现不对劲。
他来之前,也没人告诉他,这个上县的情况这么好啊?
不是说门北县经过战乱,情况很不好吗?
这哪里不好了。
看看这税收,看看本地粮食产量。
还有纪霆堂弟一手扶持起来的印刷作坊,已然是北边一带重要的书籍来源地。
很多书商主动过来购买。
说是以前那些印刷作坊离他们太远,运到他们那,价格就会很贵。
自从门北县开了这作坊之后,他们各县终于能买便宜书了。
其中一个西域过来的书商还道:“我兄弟,认识他,在京城做买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