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能听见我心声 第98章

作者:蒹葭是草 标签: 爽文 轻松 读心术 穿越重生

己所不欲,他便不想再将这个恐怖的学习任务加诸在儿子身上。

当然,仅限于聪明的儿子,那些不聪明的还是按老办法来。

也不怪鄂婉会这样想,宫里对皇子的教学模式基本在皇玛法执政时便固定下来,翰林院那些侍讲学士都是这么教,甚至他们自己都可能是这么学的。

想要突破很难,乾隆试用了几个人都不满意,这才将九十四从翰林院调到南书房来教永琛和永琪。

去年春闱,九十四高中探花,之后通过庶吉士的考试入翰林院做了编修。

同年娶大学士高斌的小女儿高妙宜为妻,婚后夫妻和睦,家宅安宁。

牛痘疫苗在南直隶临床试用成功,很快在江南推广开来,但由于注射器和针头造价昂贵,牛痘脓液提纯也需要大量人工,导致疫苗价格高昂,普通百姓家负担不起。

就在鄂婉给内务府造办处施压,企图降低制造成本,把注射器和针头价格打下来的时候,前朝冒出一个大聪明,说为了方便朝廷统治,不建议将牛痘疫苗在民间普及。

这个大聪明不是别*人,正是皇上的好弟弟和亲王。

“京城在北边,北方相对安定,南边又是天.地.会又是白.莲.教,还有罗.教和斋.教,皆由贼首煽动百姓作乱,不得不防。”

按照和亲王的逻辑,南边的天花不用管,否则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

“太后怎么说?”鄂婉问明玉。

这两年鄂婉有子万事足,很少过问前朝政事,这次和亲王的表态还是明玉在寿康宫听裕贵太妃对太后说起的。

因事涉牛痘疫苗,明玉才留了心眼,把裕贵太妃与太后的对话听了一个齐全。

“太后说佛祖都只度有缘人。”

明玉想了想回答:“倒是裕贵太妃心中不忍,说这话不该由和亲王来讲,有伤天和。”

心疼也是心疼自己儿子,与百姓无关。

这时门外响起脚步声,敢在翊坤宫跑动的,只有她生的那三小只了。

门帘掀开,永琦和永瑞手拉手跑进来,身后跟着一长串保姆、宫女和内侍。

“额娘,什么时候用膳?”永瑞抢先说。

这对双生子一奶同胞,性格却大相径庭。

永琦,人如其名,温润如玉,模样像鄂婉,性情却像皇上登基之前。

永瑞,也是人如其名,活宝一个,模样也像鄂婉,性格却不像。他的性格不像鄂婉,也不像皇上,慎春和靖秋她们私下都说永瑞的性格像极了七阿哥永琮。

七阿哥早夭,没人敢当着鄂婉的面说,可是鄂婉早看出来了,只当是七阿哥投胎回来找她了,想要当一回她的儿子。

永琛长得像皇上,性格也像,不像温润如玉的宝亲王,而是像乾纲独断的乾隆帝。

他最得皇上疼爱,日日被皇上带在身边,几乎成了挂件,就连早朝时龙椅旁边都给他放了一把交椅,许他旁听。

永琦性格宽容温厚,像极了御极前的皇上,更招太后喜欢,一个月有半个月住在寿康宫,满周岁便跟着太后去永安寺礼佛。

只有幺儿永瑞活宝似的哪儿也不去,只守在鄂婉身边,也更得鄂婉偏爱。

“你又饿了?”鄂婉抱起永瑞,总会不自觉地想起永琮,眼圈发热,声音不自觉变得温柔。

相比安静的永琦,永瑞最喜欢被人摆弄。他坐在鄂婉怀里也不老实,侧过身用小手抱着鄂婉的腰,将小脸贴上来,娇憨地说:“玩一会儿就饿了。”

永琦早被明玉抱了,斯斯文文对鄂婉说:“额娘,到用膳的时辰了。”

鄂婉留了明玉,吩咐摆膳。

永瑞生下来就比永琛和永琦更依赖眷恋鄂婉,用膳的时候习惯性坐在鄂婉身边,紧紧贴着。

鄂婉索性将他抱在怀中,亲自喂饭。

此时怀里抱着两岁大的永瑞,鄂婉忽然想到了一个普及牛痘疫苗的法子。

这一日,她带着双生子去寿康宫给太后请安,太后轻车熟路接过永琦抱在怀里哄着,抬眼看永瑞时眉心渐渐蹙起。

“皇贵妃,你今日给永瑞穿的这身衣裳……哀家瞧着有些眼熟。”

鄂婉抱起永瑞,低头亲他小脸,永瑞咯咯笑起来,笑声顿时充满整间屋子。

此情此景,仿佛昨日重现,不必鄂婉回答,太后自己也想起来了。

永瑞身上穿的这件缂丝袍服明显有些窄小,是永琮一岁半时太后赏的。当时永琮试穿宽松许多,太后说是特意做大了的,等两周岁穿上正合适。

只可惜那孩子没福,一岁多便去了,到底没穿上这套合身的袍服。

忆起往事,太后低头垂泪,慌得永琦用小手去擦,嘴里糯糯喊着:“皇玛姆不哭。”

鄂婉抱紧永瑞,眼泪滚落。永瑞看了永琦一眼,笑着仰起头,张开嘴巴去接泪水,滑稽的样子逗笑了永琦,却看哭了屋中所有人。

“太后,是七阿哥回来了!”乌嬷嬷看见这样熟悉的一幕,老泪纵横,再也顾不得规矩和忌讳,哽咽着说。

鄂婉借着拭泪的机会,朝明玉递去一个眼神。明玉会意,含泪说:“当年若不是和亲王舍不得自己的儿子,七阿哥也不会那么早被送去种痘……”

乌嬷嬷的儿子、孙子都在内务府当差,最近被总管内务府的和亲王查出贪了银子,二话不说就打,半点面子都不给。

在内务府当差的,哪个不贪银子,和亲王也照样贪。和亲王吃肉,连口汤都不给底下人喝,也忒可恶了。

“是啊,当年圣祖爷在旗人中间推广人痘,老裕亲王立刻站出来支持,让世子第一个接种。”

乌嬷嬷适时接话:“皇上待和亲王如一奶同胞的亲弟弟,轮到和亲王支持皇上的时候,他说他舍不得儿子。皇上也是没办法了,这才和先皇后商量,让七阿哥去种痘。”

说着说着呜咽起来:“可怜七阿哥身子骨弱——在除夕夜就走了——他还那么小——黄泉路上要一个人走——”

她的儿子、孙子都挨了打,找太后也不中用,最后还是皇贵妃说动了皇上才保住了两个人的差事。

今日见皇贵妃有意针对和亲王,乌嬷嬷瞅准机会,说什么也要踩上两脚。

经过乌嬷嬷这一番连说带唱,太后果然动怒了,掐着佛珠的手微微发抖。

“朕过去给太后请安的时候,太后忽然与朕说起了推广牛痘疫苗的事。”

中午,乾隆带着永琛、永琪到翊坤宫来用膳,与鄂婉说起此事:“太后谨守祖训,从来不肯干预朝政,今日还是第一次。”

鄂婉给永琛和永琪夹菜,垂着眼说:“太后信佛,信佛的人都心善,最见不得黎民百姓受苦。”

“说完疫苗的事,太后翻旧账,又数落起了弘昼的不是。”乾隆觉得很反常,问过才知道上午只有鄂婉带着孩子们去请过安。

不等鄂婉接话,永琪已然道:“皇阿玛忘了,五叔上个月打了乌嬷嬷儿子和孙子板子。乌嬷嬷最疼她孙子,想来是在皇玛姆面前告状了。”

永琪今年十二岁,除了陪永琛读书,已经开始在内务府历练,跟着和亲王办一些简单的差事。

乾隆闻言点点头:“亏得你提醒,倒是把这事忘了。”

永琛本来在默默吃饭,听到这里忽然放下碗筷说:“皇阿玛,儿子觉得皇玛姆所言不错。今日先生讲了《孟子.离娄章句上》第九节,其文有云,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

乾隆挑眉,没想到一个四岁的孩子能用《孟子》来劝谏他,故意板起脸说:“得民心者得天下,不过是老生常谈。在民间推广牛痘疫苗要花很多银子,朕也很为难。”

早朝上议起这件事的时候,永琛也在场,把和亲王的话听了一个齐全,当时他就觉得很不妥。

奈何他只是观政,并不许开口,便忍下了。

回到南书房与五哥说起,五哥让他专心读书不要管。

他问小舅舅:“为什么书里讲的,和朝堂上的不一样?为什么五叔反对推广牛痘疫苗,救百姓于水火?为什么朝廷要防着百姓?”

小舅舅告诉他:“朝廷以少数的旗人统治多数的汉人,这便是症结所在。而四书五经本来就是汉人的经典,以汉人制汉人,自然与以旗人治汉人不一样。”

他当时陷入沉思,却在今日的饭桌上忽然想明白了,斟酌道:“书里讲的都是以汉人制汉人的法子,并没提到以旗人治汉人,以少数治多数的方法。儿臣认为,若朝廷以为自己是旗人的朝廷,那么百姓也会以为朝廷是旗人的朝廷。反之,若朝廷以为自己是天下的朝廷,那么百姓也会以为朝廷是天下的朝廷。”

乾隆心中一震,眯眼看向永琛:“这些话是谁教你的?”

永琛摇头,认真说:“都是儿臣自己想出来的。”

乾隆又看永琪:“你怎么说?”

永琪垂下头,似乎有些羞愧,半天才抬起来,像是下了很大的决心:“闻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饭桌上这两个孩子,小的四岁,大的也才十二,如何能经得住皇上的审视。

而且看皇上的脸色,明显晴转阴,即将转暴雨。

永琛刚刚那一番话,听起来并不复杂,却狠狠戳痛了皇上这个旗人统治者的软肋。

如果说汉人统治汉人,不过是阶层的划分,那么旗人统治汉人,在阶层划分之上,还有一层种族划分。

殊不知统治者与百姓之间的划分越多,政权越不稳固。

元朝便是最好的例子。

乾隆被迫听完鄂婉的心声,内心震动更甚。

几日后,有御史弹劾和亲王贪墨。经查属实,乾隆把弘昼叫到面前狠狠训了一顿,让他回家面壁思过。

和亲王被赶回家之后,官场人人自危,生怕自己被牵连。结果皇上只骂了和亲王,并没让人彻查,而是在某个不起眼的早朝,忽然宣布要在全国推广牛痘疫苗,不分旗人、汉人。

对于皇上的决定,傅恒第一个站出来支持,并且自掏腰包捐出万两白银。

其他官员一看还有什么不明白,和亲王反对被申斥,傅恒是皇上心腹中的心腹,自掏腰包支持,谁再敢反对就是傻子了。

汉籍官员感激涕零,五体投地跪下,高呼:“皇上圣明,万岁,万万岁!”

纷纷解囊捐款。

还有那些曾经跟着和亲王贪墨的,自以为这是皇上给的机会,赶紧把贪污的银子捐出来,生怕被查。

南直隶的百姓感受过牛痘疫苗的好,推广起来并不费力。免费打一针可保这辈子不得天花,做梦都要笑醒。

可在消息闭塞的时代,牛痘疫苗推广不出意外地在北边受阻。

为了尽可能压缩成本,疫苗成批生产,做出来也放不久,再推广不下去恐怕要糟蹋了,白白浪费了国库的银子。

和亲王被放出来之后才知道自己为什么丢了内务府的肥差,气得暗中找人散播谣言,说南直隶疫区使用牛痘疫苗死了好多人,都被瞒下了。

学着南直隶传唱的童谣,也在坊间找了一个落榜的穷书生写下一篇诋毁牛痘疫苗和皇贵妃的顺口溜。

“西林花,开得恶。牛痘针,藏阎罗。扎一扎,花上头。孩儿脸,黄如秋。都说好,能避灾。坑得人,哭起来。针尖尖,扎得深。冤死鬼,绕城门。”

乾隆将顺天府尹递上来的奏折摔在地上,冷笑连连,吩咐上虞备用处去查,到底是谁在跟他唱对台戏。

调查结果全都指向和亲王。

第79章

皇上大怒,可也只是将人叫进宫又骂了一顿。

和亲王摸准了皇上的脉,越发肆无忌惮,甚至赴宴醉酒之后亲自证实了童谣的可信度。

乾隆气得一佛出世,二佛升天,却拿弘昼没办法,谁让先帝只给他留下这一个亲弟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