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回八五,自助粥火爆了 第150章

作者:蒙小茶 标签: 穿越重生

二伯也指着上边的一段说:“50厘米就能开始坐果了?这么厉害,不等长到高高大大就能结果子!”

“苏组长,这个品种好耶!我们这里适不适合种植呢?”

“适合呀,现在琼省和羊城地区很多农户都在种植了,我们邕城的气候环境是差不多的,如果你们看上这个品种,我可以帮你们联系要种苗,再向他们的技术员要更详细的种植报告过来,如果能成,那今后我们这里也能开始推广这个品种的种植了。”

苏渺真是心动极了,但是从零开始的种植业投产必须要慎重再慎重,她说:“苏组长,这个品种看起来很不错,但毕竟我们是第一次接触,我想更详细的看这份资料,也许会花比较长的时间,希望你不要介意。”

“没关系,你慢慢看,慎重是应该的,我们这里还没有这个品种的种植,即使是我,真要去种,也得再好好研究一番。”

于是苏渺将资料从头到尾,认认真真的看了一遍,在她的记忆中,这个品种的木瓜在80年代末至90年代确实进行了大量推广,当时在邕城市面上买的木瓜,有大半是这个品种的,品质确实能抗。

一个小时后,她舒了一口气,放下手中的材料,向父亲和二伯父投去询问的眼神。

苏元正说:“渺渺,你直接拿主意。”

二伯也点头:“对!你拿主意,你说种,二伯就去种!”

苏渺很感动长辈对自己的信任转头对正好奇的观察他们相处方式的苏组长说:“苏组长,我们打算种植这个品种的木瓜,接下来就拜托您多多指教了。”

第286章

苏组长对此也挺高兴,若是他们真能把木瓜种成功,那证明这个品种在他们地区种植可行性强,可以进行推广立项。

想到这,苏组长热情的表示:“关于这个,我先去帮你们具体咨询一下,尽量能弄一些样品回来试试。主要我想看看他们已经育好的种苗,如果可以直接拿苗来种就比较好的选择,成活率和成本都可以优化。”

“好的,苏组长,那就拜托你费心了。”

既然还没有到能落实的时候,也不知道还要等多久,那苏渺和父亲就没有必要回苏家村了,告别了二伯,他们回家住了一晚就回邕城了。

苏组长是把这件事挂在心上的,才过了一周多的时间就给他们打来了电话。

原来他联系到了专门进行“穗中红”推广的部门,拿到了详尽的种植资料和样品。

他满心欢喜地嘱咐苏渺他们说:“要是你们最近手头不忙、有空余时间的话,就赶快过来农科站一趟吧!”

因为样品寄过来,在路上就经历好几天了,要是再等几天他怕会影响口感。

于是,第二天苏渺就拉着爸爸回了宁县,二伯得了他们的通知也来了,比他们还早到呢。

那边寄过来的选品也是用了心的,算好了时间,有几个寄到的时候刚好熟了,有几个还比较青涩,这样便于他们掌握这个品种不同成熟阶段的风味。

一大箱子的木瓜,终于到了要开的时候,几个办公室的都围过来了,一大群人吃得可欢了。

“这个熟了的真甜,我之前在街上买到了苦的,那个不行,得淘汰。”

“欸!这个青的我开两个啊,先啃两块,一会儿我弄成酸的吃。”

“多撒点辣椒粉啊!”

……

苏渺一家细细品尝了木瓜,觉得口感和香味都很优秀,用来做木瓜丝是绰绰有余的。

“几位,你们来看,这个是穗中红成树的照片,每亩约植180―200株,单株留果20-25个,是真正意义上的丰产了。”

拿过照片一看,矮矮的木瓜树上结满了果实,二伯惊呼:“这树才这么矮就能有这么多的木瓜?是这棵最厉害,还是每一棵都是这样?”

苏组长又找了几张试验基地的照片给他们看:“每一株都是这样的,这个品种的高度就是只有1.5米-1.8米,所以前面的营养生长期短,收获早,而且收果的时候也方便,不用爬这么高,现在新的培育品种都是往这个方向发展的。”

二伯赞叹道:“我滴天,这就是科学啊,村里种的那些又高果又少的哪能和这个比,拔去算了。”

苏渺又详细的问了一些种植的数据。

苏组长都一一给了解答:“目前基本可以实现亩产2500-3000公斤,高产者也有达到5000公斤的。而且我帮你们打听过了,基地里有推广用的幼苗,如果能买到幼苗过来种,可以省去前面育苗的3、4个月时间,目前的月份定植也还可以,温度和阳光都够,只要保证湿度,半年之后就能收第一批了。”

“苏组长,我们能不能买到幼苗呢?需要什么手续,价钱又是多少?”苏渺急切的问。

“这个幼苗目前没有私人园区培育,是研究院基地出产的,得本地的农科站帮忙申请去购买。一棵苗是一块钱,这个只是幼苗的价格,要让他们打包妥当找车运过来,还要再加运费。

运费就不按苗数了,一辆车100块,即使没装满也要按100块来算,这个成本还是挺高的,不知道你们能不能接受。”

苏渺内心里算了算,一亩按200株来算,二伯说那块地有4亩,那就是800块钱加上100块钱的运费总共900块钱,再加上土地成本和人工成本,其实也是个合理的投入。

“二伯,爸爸,你们觉得呢?”

苏元正低声说:“我觉得这笔钱不算大,还没个电视机贵,可以试试,如果真做起来了,对作坊的发展好处多多。”

二伯自从看了成品树挂过的照片,兴奋得满面红光:“渺渺!这个树是真好啊,现在即使你不想种了,二伯我呀都想自己来试试咧!”

“苏组长,对于这个成本我们可以接受的,请问农科站能不能帮我们申请购买一批木瓜苗?”

苏组长找了纸和笔,给他们大致算了一下:“你们有4亩地,按理每一亩种200株,但是木瓜苗在运输和之后定植都会有损耗了,不一定全都能活,所以我建议每亩多订20株,若是有了损耗可以进行补种。

那么就一共是880株,再加上运费一共就是980,如果你们觉得没有问题我就去帮你们打申请,到时候你们得把款项给他们先汇过去,他们才会安排发货的。

不过你们放心,是正规单位,不会卷钱跑的。

对了!你们一会儿是不是要回村去?我跟着你们一起去吧,看看那块地。趁着现在空挡时间把地整理好,到时候苗一到越早定植是越好的。”

苏组长打报告的速度和苏元正吃饭的速度一样快,一下子就给提交上去了,然后骑着自行车和苏家人进村看地。

这块地之前是种菜去卖的,上星期才全都空出来,苏组长过去仔仔细细的看土,看阳光,看周围水源,满意的点头。

“很好!非常不错,向阳光线足,背面有山丘可以防风,那边有小溪,到时候淋起来也方便。”

他拿出自己的笔记本,问苏渺:“到时候是哪位负责种植和管理呀?我整理了不少种植要求,得学一学才行。”

苏渺拉了拉二伯的衣袖,说道:“是我二伯负责管理的。”

“老同志,一会儿我上你家里去,把这个笔记给你抄一抄,上面写的这些定植前的园地准备,种植行距,土壤管理什么的,都得按科学的来,我们一起努力实现丰产!”

“啊!抄……抄笔记啊?行!我能行!我一定可以!”

第287章

看好了地,苏组长跟着他们来到二伯家,然后从定植前的准备工作、如何栽种、如何施肥、田间管理到最后的采收,每个步骤都详细的和他们说了一遍。

“定植之前要提前挖好畦面,放入腐熟基肥……采用宽行密植,株行距1.5米2.5米……定植时整杯植下,剥除营养袋的时候一定要小心,尽量做到不伤根、不露根……”

二伯虽然也识字,但是常年的不写,骤然在好几个人的围观下拿起笔来,紧张得不行,即使照着抄都一直写错字,急得一头的汗,最终还是认输了。

“渺渺,你有文化,还是你来抄吧,二伯手粗,不合适拿笔。”

“好的,二伯我来抄,您仔细听苏组长介绍。”

苏渺抄着笔记,遇到不明白的专业用语时还要向苏组长请教,然后将详细的解析记在一旁,这样也方便二伯查阅。

她刚停下笔,二伯母用扁簸箕端着几碗凉粉就进来了。

“来来来,休息一下,天气热吃点凉粉解解暑。”

端起了凉粉,苏组长这时才有空打量这家农户,他问道:“苏渺同学,你在邕城的木瓜丝作坊大不大?平时都是你二伯帮你收木瓜?”

苏渺回答:“嗯嗯,平时都是二伯帮我在几个村子里收,作坊不大的,不过最近很多人爱吃,一天需要500斤木瓜,所以二伯收得很辛苦。”

“噗!咳咳咳!夺……多少?500斤,一天?”

苏组长之前听他们说平时都是收散户的,以为一天就百来斤的需求,苏渺开口就是500斤,惊得他嘴里的凉粉“刺溜”直接滑进肚子里了。

他咳了好几声才平复下来,再看向苏渺和苏元正,就像销售员看消费大户似的神情。

唔如!不得了啊!这是收果大户啊!怪不得舍得投钱自己种,单靠和散户收,天冷的时候确实很被动。

苏组长搓了搓手,兴奋的笑道:“嘿嘿,苏同学……苏同志……”

“额……苏组长,你直接喊我渺渺就可以,我爸叫苏元正。”

“好嘞,元正哥,渺渺,你们家这个需求量,光这4亩地怕是不够哟!这也只能满足你们两个月的需要而已。”

苏渺点点头说:“是的,所以今年还是以收购为主,如果可以,我们想把自种的这一批留在冬天采摘,这样可以弥补冬天货源的短缺。这批木瓜树种植得顺利的话,我们再考虑扩大种植规模。”

说到这,二伯也是头痛:“现在跟好几个村子收才收得够的,冬天果子长得慢,要是自己手上没有货,到时候得去更远的地方收,之前我也打听过外地有大量种的,但是运过来的成本就上去了。”

苏组长连忙说:“可以!可以实现冬天采摘!我有件事想征求一下你们的意见,能不能和我们农科站结成一对一推广研究关系。

因为这个新品种木瓜的种植对我们这里有比较强的推广意义,我们希望可以跟踪本地规模种植案例,当然种植和管理都由你们全权做主,我们每隔一段时间派技术员下来对木瓜树的成长进行记录,给你们相应的建议。

平时你们要是有任何问题,都可以随时给站里打电话,我们啊,随叫随到。”

苏组长确实对这个项目很感兴趣,之前他已经将这个事情跟上头说了,上头说只要他能说服农户结对,那么科里的人手他都能够调配。

苏渺觉得这简直是互利互惠的大好事,在目前专业知识信息还没能广泛传播的年代,能有技术人员来保驾护航可是千载难逢的,于是她征求了二伯和父亲的意见后,同意了苏组长的提议。

“是十叔和渺渺回来了吗?”

院外传来杨大妞的声音,随后就见着杨大妞和苏祥进来了。

没想到苏组长竟然认识杨大妞,好奇的问:“咦?杨大妞?你来苏家村办事吗?”

“哦!是苏组长啊,我已经嫁到这边来了,这是我二伯家。”

苏渺挠挠头问道:“苏组长,你认识我祥嫂子?”

“原来她是嫁到你们家了啊,认识的,她可是种地的好手,前几年我们推广的新种子,就属她们家种得最好。”

大家又聊了好一会儿,苏组长就要回去了,几人将他送到村口,他对苏渺说:“申请大概一周时间可以批复,到时候你们过来,我带你们去汇款,可能再一周苗就要到了。

在此之前要把地弄好,这个工作量是很大的,我建议你们抓紧时间招工,树苗过来不能等太久。”

听了苏组长的话,几人回去后就开始商量起招兵买马的事情来。

苏渺的目光看向还在院子里的杨大妞和苏祥,说道:“祥哥,嫂子,你们地里的活儿干完之后,还有空不?来帮种树,待遇从优哦~”

苏祥直接开口:“有空,我来帮忙,不要钱!”

“那不行!必须得开钱,要不然我就成了剥削农民的地主老财了,而且我还想让你们做固定员工呢,我给你们开城里的工资,一个月90块钱好不好,比种地赚得多。”

苏祥见她回绝,在那着急得抓耳挠腮的不知道怎么办是好,怎么能拿妹妹的钱呢?以前他帮亲戚们种地都不要钱的啊。

杨大妞拍了拍他的手臂安抚了一下,对苏渺说:“渺渺,能来给你做活自然是顶好的营生,90块一个月真是太高了,但我们是农民,自家地荒了就不像话了。

你看这样好不好,我来帮你做事做固定员工,农忙的时候让你祥哥做地里的活儿,地里闲着的时候让你祥哥也来帮手,我们家只领一份工钱就行。”

苏元正连连摆手:“不行不行,只要干了活儿就得领钱,一码归一码。”

苏祥委屈的嘟起了嘴,他觉得渺渺和十叔把他当外人了。

最后商量下来,杨大妞加入果园的固定班底,苏祥和之后要找的工人一样,需要时过来做活,按天结算工钱,一天2.5块钱,这和县里的临时装卸工开的工资一样。

上一篇:乾隆能听见我心声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