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蒙小茶
“这么说来!我应该喊你爸老班长啊!我以前也是在部队的,退下来之后给分配了单位,但单位不是在市里,我又不想和老婆孩子分居,就干脆出来干了。”
果然苏元正很快调整好了情绪:
“陈师傅真是顾家啊,我觉得也是,孩子还是要多陪陪的,就像我,原本是在宁县的,孩子来市里上学,我就跟来了,以后她上了大学,也还让我跟着。”
“我知道我知道!你家妹崽叫渺渺吧,我们小潘总经常说她聪明得要命,要是有机会要认她做干妹妹,以后她考上了状元,小潘总脸上就有光了。”
两个顾家的男人话匣子就这么给打开了,聊了好一会儿,不过学车是个漫长的过程,也急不来,交朋友还是挺重要的。
第366章
再过两天就是元旦了,苏元正和苏渺去定制炖盅做好了,父女俩中午去老师傅作坊里把炖盅都拉回来。
到了作坊,那崭新的陶瓷炖盅整齐地排列着,第一批是80个,因为老师傅要帮朋友做一个急单,所以第二批炖盅得半个月之后才能交货。
新炖盅雪白的底色如同冬日的初雪,纯净而洁白,青蓝色的商标印记恰到好处地点缀在炖盅上,使得整个炖盅显得精致又高档。
苏元正和苏渺小心翼翼地将包好的炖盅一一搬上车子,如同对待易碎珍宝一般,生怕有丝毫的磕碰。
回到店里,苏渺在店门口提前挂出了新品即将上市的预告,引得食客们纷纷问询。
一位常客好奇地问道:“老板,你们的炖品要元旦才上啊,还是每天限量的?”
苏元正微笑着点头道:
“是的,我们的炖品是一份一盅,原盅炖制,每一盅都得花三个小时以上,只能是限量出品。午餐时间出40份,晚餐时间出40份。”
一个带孩子来吃饭的妈妈也凑过来问:“我看了一下,每种炖品价格都不一样啊,最便宜的也得两块一份,最贵的要两块八,这个分量大不大啊?”
苏元正热情地从柜台下拿出一个炖盅,展示给大家看,说道:“一份是这么一盅,汤是满的,料最起码占一半的。”
那位妈妈满意地点点头,笑着说:
“这个炖盅不小啊,我和孩子吃一份就够了,这么算起来不贵!以后要是想喝汤,就带孩子和他爸来,我就不用自己炖汤了,在家每次都要搞好久。”
另一位食客附和着:“是啊是啊,还是得喝炖汤人才有力气,但是弄一次得看火几小时,上哪有这么多时间?忙的时候只能随便煮点清汤解馋,但终究不是那么回事嘛。”
特别爱喝汤的王大叔着急的说:“小苏,一个饭点怎么才40份啊?我觉得不够卖,可不可以预定啊?我怕自己抢不到。”
苏元正耐心地解释道:“因为我们的炖盅都是去新定制的,时间太急,一下子做不了这么多,所以现在一灶炉一次就出40盅,要是大家都喜欢,等新炖盅做到了,可以一个饭点出80盅。”
“那行,我觉得没有人不爱喝炖品的,看来明天肯定是竞争激烈的,我得早点来排队才行,这炖盅几点出啊?”
“炖盅是午餐十一点半,晚餐五点半开始出,后天是元旦嘛,渺渺说为了庆祝节日还要搞抽奖活动,这次还搞了个新花样,欢迎大家明天都来参加!”
终于到了元旦的这天,午餐时间苏记炖盅终于新鲜出炉了,王大叔从一开门就盯紧了的,果然抢到了头一份汤。
他又点了一份猪杂饭,美滋滋的坐在靠近门口的位置大快朵颐起来,陆续来店的客人们,都被那精美的炖盅和诱人的香味所吸引。
即使价格并不便宜,炖盅也依旧受到追捧,40份炖品,在一个小时内一抢而空了。
而这次的抽奖活动,也格外引人注目,从以前的传统式抽奖箱形式变成了大转盘的形式。
活动连开三天,只要点了炖品的客人就能参加,买一份炖品就能转一起转盘。
在店门口,一个用架子架起的硬纸做的大转盘格外醒目,箭头固定指向 12 点方向,转盘上写着不同的礼品,抽奖人转动大转盘,当转盘停止转动时,箭头指向哪个空格,即是抽中了对应的奖品。
这个新颖的抽奖方式比抽奖箱更直观,更刺激,每次客人抽奖都引得其他人跑出来围观,不管大奖小奖,都引得群众赞叹连连。
不止是抽奖形式,这次在奖品上也有了一定的创新,不再是单纯的实物奖项,增加了优惠券和免单券。
优惠券从8折到5折不等,只能使用一次。
一二等奖都是炖品免单券,二等奖是猪肺雪梨,一等奖是莲藕筒骨汤。
不过因为这三天都是限量销售,所以抽到免单券的客人的兑奖日期要从三天后开始,两个月内有效。
店里点了炖品的客人们,在尝过之后也是无一不赞美的。
“哦哟!这鸡汤里还有一整个的香菇呢!怪不得这么香呢!” 一位食客惊喜地喊道。
“这汤真是鲜甜!大大的盅还有这么多的肉!” 另一位食客也赞不绝口。
……
苏记炖品一经推出就持续热卖,无论春夏秋冬,冷天热天,大家对于喝汤吃肉的热情从无消减。
而莲藕筒骨汤渐渐成为了炖品的人气王,进店喝汤的客人,有一半都会点它!
用巴掌大的一整块筒骨,搭配红枣、枸杞、花生、莲藕等配炖,健骨益气又美容养颜。
莲藕和筒骨在陶瓷炖盅里熬过3小时之后,味道变得温润又清甜,还能大大口的吃到炖得软烂的肉和丰润的骨髓。
后来,食客们自己总结出了吃莲藕炖筒骨的三部曲,即是喝汤、吃肉、吸骨髓。
炖盅端上来,先喝一口汤回回魂,那温热的汤顺着喉咙流下,瞬间让味蕾苏醒,仿佛全身的细胞都被激活了。
然后就开始大口的吃肉,那已经炖到软烂的筒骨肉,只需将骨头轻松一提就整个脱骨而出,直接一大块肉塞进嘴里,超级满足。
原本汤里的调味是刚刚好的,可以完全展现食材原有的鲜美,但是如果食客想增加一些调味也是可以的。
和生滚粥一样,可以配上一个小小的味碟,放酱油和辣椒,又或者是醋,怎么喜欢怎么来,总之在自己碗里就是自己说了算。
边吃肉边喝汤,等肉吃完骨头里面已经没有这么烫了,这时到了汲取精华的时候。
对着中空的筒骨一吸,满满的骨髓就立刻涌入嘴里,炖得软烂的筒骨髓,甘甜醇香,那浓郁的滋味,令人回味无穷。
至此以后,炖品又成为了“苏记食铺”一个王牌板块,苏记也坚持用真材实料炖汤,让好汤暖人心,令客人喝下一盅满满的温情。
第367章
在高三紧张而又充实的时光里,同学们都沉浸在闷头学习的快感中,日子仿佛被按下了快进键,不知不觉就来到了一月中旬。
大街小巷已经渐渐有了年节将至的氛围,大家心里都清楚,再过大半个月,热热闹闹的春节就要来临了。
然而,对于学生们而言,这也意味着那至关重要的期末考,也越来越近了。
在此之前,按照传统,学校从高三众多学生中评选出了20位优秀学生,给予他们这个学期的校级奖学金。
这一奖项,是一高依据自身标准进行评定的。
在评选标准方面,学习成绩无疑是重中之重,毕竟对于学生来说,成绩在很大程度上代表着他们的学习成果与付出。
在名单没有出来之前,大家在课间都纷纷议论了起来。
林国栋疑惑的说:
“既然这奖学金是要奖励成绩优异的同学,那为啥不等期末考成绩出来之后,直接奖励总分排名前 20 名的同学呢?这样一来,人选不就一目了然,清清楚楚了吗?”
素有 “情报组组长” 之称的胡小蝶,不紧不慢地解释道:“每年都是在期末考之前评选的,这可是我们学校多年来的传统。
这个奖学金的评定可不是只看某一次考试的成绩,而是要综合考量同学们平时的整体表现。
这样做就是为了避免一些确实有实力的同学,仅仅因为一次考试发挥失常,就与奖学金失之交臂。”
林国栋若有所思地继续说道:“原来是这样啊,可是很多时候大家的成绩排名都是有起伏的。
只有20个名额,如果有和截止到的那位同学成绩差不多的,平时名次是互相交替的,岂不是会很不服气?又会引起争议了。”
周围的同学听了,都觉得他说得挺有道理。
毕竟,大家心里都明白,如果评选标准不够明确,那整个评选过程就显得不够明朗,尤其是当大家成绩相差无几的时候,没评上的同学心里肯定会有情绪。
一直静静思考的苏渺想了想,缓缓开口说道:“也许学校要的就是这个效果。”
“啊?要大家吵起来的效果?”
大家瞪大了眼睛,脸上皆是不解。
苏渺笑了笑,说出了自己的想法:“这个奖学金是学校自评的,一切选择权和解释权在学校。
经过了一个学期夜以继日的复习,可能一些同学已经产生了麻木和懈怠的情绪,学校可能就是想要通过这种方式刺激一下大家,让大家重新找回那种拼搏的状态。
你们想想,20 名以后的同学成绩都是比较接近的,看到自己就差那么一点点,就能拿到奖学金,肯定就会激发出拼一把的心态。
而且在这个时候评选,又快接近寒假了,大约也是要让大家在假期的时候不要太过放松,否则很容易就被假期努力学习的同学超过去。”
听了苏渺的分析,大家觉得有道理但很烦。
“啊……学校想得可真多,我现在只期盼着假期赶紧来啊!我真的不想每天天没亮就起床了……我要睡懒觉啊!”
林旺伸了个大大的懒腰,满脸期待地说道。
一个刚才是没参与他们讨论的同学,听到这一句也忍不住转来说:“是啊是啊,天大地大,吃饭睡觉一样大,即使要复习也得是让我睡饱再说。”
林旺这下是来了精神:“我跟你们说,自从上了高三,我在家里差不多是横着走了,都不敢和我高声说话,我想吃什么我妈就做什么。
以前我还去我爸单位帮忙干活儿,上了高三都不叫我去了。”
“你可赶紧享受吧,也就这一年好日子可以过了,等考完之后不管上没上,估计这辈子都不会有这么好的脸色了。”旁边的同学调侃道。
“话说回来,按苏渺的成绩,这奖学金得拿头一份,这回没人敢再说了吧,毕竟实力摆在这呢!”
这话说得不错,苏渺断崖式领先的分数拿到奖学金是实至名归的,看着大红榜上的名字,这回真没人再对她唧唧歪歪的。
不止是她,基本上前15名都让人很服气,同学们最多就是感叹一下他们的脑子到底是怎么长的,都一样的努力,可别人就能超过一大截。
苏渺这回看榜的时候,特意去关注了一下榜上其他同学的名字,果然,之前黄艳芳和她说的王凯,名字紧跟在自己后面,确实是很有实力。
又将整张表看了一遍,有好几个和她相熟的同学也上了榜,孟佳佳在榜单最后一位,也是评上了。
但是和他们之前讨论的一样,争议肯定是有的。
在公布栏前,一个女生双手叉腰,满脸不满地说:“张乐?他为什么也评上了?上次月考他排在我后面啊。”
另一个男生见有人开 了头,也连忙附和道:“对啊,他平时的名次也是和我不相上下,有时候比我高点,有时候比我低点。
我和他还是同一个寝室的呢,也没觉得他比我刻苦很多,要是他能评上,我也应该能上。”
一些名次够不着的同学,觉得反正自己也评不上,出来打圆场:“学校这么定肯定有学校的道理嘛。”
“我也觉得,虽然平时总分差不多,但有可能他的分数比较平均呢,不偏科什么的,这也算优点啊。”
张乐的舍友还是有些不服气,涨红了脸说道::“高考要看总分,平均又有什么用,我就是有一科特别厉害,能把短板补上,这也是长处啊。”
“算了吧,名单都出来了,下学期高考前还会再评一次的,那时候的奖学金比现在的高。
要我说,你还不如抓紧时间去看书,把短板补上来,这样不就能超过他拿到奖学金了。”
他张张口还想再说什么,然后又觉得这同学说得也不无道理,现在名单都已经出来了,他再嘴犟也没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