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蒙小茶
第411章
这时,苏惠和江锋毅坐在冒烟的大锅前聊天。
苏渺下了车问道:“毅哥,你还没回家呀?”
明亮的火光照在他的脸上,衬得有些红红的。
江锋毅回答道:“刚才帮阿惠包粽子了,你裕哥包完就跑去看电视了,我就陪着阿惠看火,这锅很重的,一会儿她自己可搬不动。”
苏惠把柴火往里推了推,说:“毅哥自己包也麻烦,还不如就在这了,一会儿煲好了直接提回去就行。”
苏元正已经推着车进了院子里,然后探头出来说:
“哦~那就麻烦阿毅帮忙了。哎呀,今天出了汗,我得赶紧洗澡去了。”
“元叔,你去休息吧,这里有我就行了。”
苏渺从厨房拿了几个番薯出来,说:“顺便烤番薯吃呗!你们要不!”
江锋毅接过番薯,说:“行呀,正好当夜宵了。”
苏渺坐到小板凳上,也想和他们聊聊天:“裕哥看什么电视剧呢?这么着迷?”
“是《射雕英雄传》,我之前看过了他没得看,现在有重播,天天晚上都守着。”
“我看过原版的小说,确实……”
苏渺话还没说完,就听见父亲叫她:“渺渺!我帮你烧好热水了,快来洗澡吧,明天还要上学呢。”
“可是我还想吃烤番薯呢。”
“让惠姐和毅哥给你烤,洗完澡你就可以吃了。”
“……好吧”
苏渺站起身,听话的进院子里去了,她怎么有种父亲故意把自己叫进来的感觉呢?
洗完澡之后,苏渺顶着半干的头发,出来吃烤番薯,口袋里还顺手拿了一小罐软姜糖当零嘴。
十点半的时候,粽子终于好了,江锋毅又帮忙着收拾清楚了,才提着几个大粽子要回去。
“阿惠,你要回作坊那边了吗?都这么晚了,我顺路送你回去吧。”
“行,那渺渺你快关院门回去睡觉了。”
“我知道啦,你们先走吧,我这就关门回去。”
苏渺目送他们进了小巷子,正要回去时,一辆三轮车停在了隔壁院子门口。
住在隔壁院子的一对年轻夫妻,抱着四岁大的女儿下了车。
男人向蹬三轮的大叔付了一块钱,正在等着找钱的时候,女人抱着女儿站在一旁。
小女孩儿有些无精打采的趴在妈妈肩头,在看到苏渺手里的软姜糖时,眼神亮了亮,然后就挪不开眼睛了。
不过她很乖巧的没有吭声,只是吸着食指,一眼不错的看着她……手里的糖罐子。
苏渺在这住了几年,和邻居们都是熟悉的,这个小姑娘很少出来和小朋友一起玩,虽然认识但是很少说话。
她看了看手里还剩一小半的糖罐子,走过去说:“妹妹是想吃糖吗?”
小女儿用软软的声音说:“雅雅想吃糖。”
“方阿姨,这是姜糖,妹妹可以吃吗?”
苏渺转头问雅雅的妈妈,毕竟给小朋友吃东西还是要问一下家长比较好。
方阿姨是一位保育员,声音很轻柔的回答:“可以吃一些的。”
苏渺将手里的罐子递给雅雅,说:“那这些糖就给雅雅吃吧,吃完晚上要刷牙哦。”
“雅雅要一颗就好了,吃不了这么多的。”
“没关系的,可以分着几天吃。”
“那真是谢谢了,雅雅,快和渺渺姐姐说谢谢。”
雅雅抱着糖罐子,笑得露出小白牙:“谢谢渺渺姐姐!我好爱吃!”
这时雅雅的爸爸也付好了车钱,转身和苏渺再说了几句,一家三口就回家去了。
和他们住同一个院子的吴婶婆看着他们的背影,惋惜的叹了口气,说:
“多可爱的孩子啊,可惜啊,总是要跑医院。”
苏渺好奇的蹲到她旁边,问道:“婶婆,刚才陆叔叔手上好像是拿着药袋子,雅雅是生病了吗?”
“是啊,打娘胎里带的病,从出生开始,隔三差五的就要去医院,你没看她都四岁了,比同龄人要矮一头呢。”
苏渺对小朋友的身高没有什么概念,但是现在想起来,巷子里好几个叫雅雅姐姐的小朋友,身高要比她还高一些,脸色也红润好多。
“姨婆,方不方便问一下雅雅是患了什么病呢?”
“也没什么不方便,很多老邻居都知道了,叫那么什么地中海贫血!
就是血里头带的,难治得很!别人贫血吃点药吃点肉,慢慢就好了,这个不行啊,越补越亏啊!”
啊!竟然是地中海贫血,确实是比较棘手的疾病。
地中海贫血又称海洋性贫血,,是一种遗传性溶血性贫血,是最常见的单基因疾病之一。
这种疾病多见于地中海沿岸国家、中东、印度以及东南亚各国,以及我们的西南地区。
而桂区就是疾病高发地之一,传言地贫基因携带率到达20%,也就是说每5个桂区人民就有一个携带有地贫基因的。
携带基因并不代表一定是病人,轻型地贫一般无症状或轻度贫血,基本不影响生活。
中间型地贫一般在1到3岁左右,开始出现面色苍白、易疲劳等贫血症状,还可出现脾脏肿大、黄疸等,干预治疗的效果比较好。
重型地贫会在3到12个月左右开始出现明显症状,并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加重。
很多人因为本身并没有明显的症状,只有在检查中才能发现,而老一辈的大多数人,压根就不知道有这回事,这也导致了疾病的难控性。
携带同型地贫基因的夫妻,会有比较高的概率生下重型地贫宝宝,而现在很少有婚检和孕检,往往都是宝宝确诊的同时间,夫妻双方进行检查才会发现。
而这个时候,重型宝宝就遭罪了,治疗是长期性,有条件的可以一遍一遍的跑医院,而没有条件的……
桂区医科大作为区地中海贫血防治中心单位,自上世纪50年代起就致力于地中海贫血的防治工作,开展大规模人群防治。
苏渺叹了口气,这样的遗传性疾病,防治工作任重且道远,在她回来的97年,相对于现在,人们对这个疾病确实有了更多的认知,但是出生的重型宝宝仍不在少数。
第412章
另一个阿姆也凑了过来,说:“听说有这病的孩子活不过成年,还不如不要了,再生一个好的呢。”
她脸上的神情带着几分不以为然,仿佛这只是一件无关紧要的小事。
“嘿!别瞎说!”吴姨婆一听这话,立刻拍了她一掌,眼神里满是责备。
她急忙转头看向院门,见没有什么动静,这才松了口气,转头过来说:
“自己身上掉下来的肉,怎么可能放弃啊。再说了,雅雅多乖啊,打针吃药从来不要人哄,希望菩萨保佑,让她早点好起来!”
吴姨婆双手合十,轻轻晃了晃,眼里满是对雅雅的疼惜和祝福。
那个阿姆撇了撇嘴,把目光转向苏渺,脸上挤出一丝笑容:“渺渺,你有文化,你说这病到底能不能治。”
苏渺认真地点点头,神色笃定的说:
“现在医科大有专门的研究组在进行这个病的研治工作,这些年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科技日新月异,将来医学发展起来,一定也能有更有效的治疗办法。”
阿姆见和两人聊不起来,尴尬的笑了笑,讪讪地退回去烧火了,嘴里还嘟囔着什么。
而苏渺说的确实没错,桂区十分注重地贫的防治。
在之后的岁月里,相关部门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逐渐建立起了完善的产前筛查和治疗体系。
而从2019年起,桂区推进了免费地贫初筛、免费基因诊断和免费产前诊断基础。
将地贫血红蛋白分析复筛、重症地贫胎儿医学干预纳入免费服务范畴。
为婚育人群提供“五免服务”,实施全程免费服务惠民政策,实现惠民政策全覆盖。
经过几十年两代人的不懈努力,降低了出生缺陷,避免了重型地中海贫血胎儿出生,并提高了患者生存质量乃至治愈,大大减轻了家庭和社会的巨大负担,取得了显著成效。
不过这个发展成果,现在的苏渺是不晓得的,她只觉得雅雅很可怜,这么乖巧可爱的小妹妹,要遭这么大的罪。
第二天吃饭的时候,苏渺想起这件事,认真地问父亲:
“爸,你有测过地贫吗?就是地中海贫血,你以前有没有测过?”
苏元正一边吃饭,一边回答道:
“测过啊,以前你爷爷有优待,我和你妈结婚前有婚检,还是来的邕城,在医科大检查的,全程免费。”
“这样啊,那结果怎么样?”苏渺追问道。
“你妈有那个什么被它还什么贝塔型,就是一个像字母的符号,我也不认识。”
苏元正放下筷子,有些无奈的说,他确实不认得那个符号。
“她有?那我会不会也有啊?”
苏渺一下子紧张起来,心里暗暗想着:真的是好事没干一点,就知道拖后腿,不过她只担心了两秒钟,就被父亲安慰到了。
“没关系的,我没有呀,你出生的时候也抽了血去检查的,随我,没事。”
苏元正笑着给女儿吃了一颗定心丸。
苏渺放下心来,转头看向惠姐和裕哥,说:“惠姐和裕哥检查过了吗?要不去检查检查,以后好注意。”
惠姐和裕哥一脸懵,什么地什么贫?那是什么?没病也要检查的吗?
苏元正以前在单位接受过宣传,此刻点头道:“检查检查也好,不过我们家好像很少有人带这个基因的。”
“嗯?为什么呢?”
“这个基因不是西南地区携带者比较多嘛!我们祖上从山东过来的,本身没有。
不过也经过了上千年的融和了,还是会有个把人带了,不过没有那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