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蒙小茶
近些年来,全国盗M事件频发,就在10天前的晚上,一声巨响将伏龙山的村民们震醒了。
和平了几十年,年轻点的村民们哪里见过这阵仗,纷纷跑出家门来。
一些村民说是不是地震了,一些村民又猜测是不是附近的矿山爆炸了,因为村里有人的家属在矿山工作,顿时慌了起来。
年长的村长判断了一下声音传来的位置,心中暗叫不妙,声音从伏龙山上传来,而那里正是曾国公之墓的所在地。
他赶紧叫上胆子大的后生,抄起手电和农具就往山上跑。
紧赶慢赶到了地方,人没看着,但是眼前的景象将几人吓坏了。
只见墓堆被炸药硬生生炸开了一个巨大的窟窿,爆破产生的强大冲击力将土块、石子溅得到处都是,现场一片狼藉。
地上还散落着一些铲子、绳子之类的工具,显然是盗墓贼在匆忙逃窜时遗落下来的。
此时的山上静悄悄的,大窟窿黑漆漆的,仿佛一只张着血盆大口的怪兽,散发着令人胆寒的气息。
众人皆是毛骨悚然,村长立即下山报了警,还通知了文化站。
一位男同学满脸焦急,迫不及待地问道:“文教授,有考古的专家去了吗?现在情况如何?”
文教授说道:“当地的文化站联系了考古队,用最快的速度赶过去了。
经过勘察,墓室结构部分损毁,但棺椁主体未被大规模破坏,连曾国公的官帽都还放在棺椁之上,推测盗墓者因时间紧迫仅盗走少量文物。”
男同学长舒一口气,说道:“幸好!幸好!”
另一位同学却皱着眉头,一脸严肃地反驳道:
“什么幸好啊!还是有文物被偷走了,墓也被破坏成这样,这可是无法估量的重大损失!”
他的语气中带着痛心与惋惜。
“可终究没有全掏走啊,这已经是不幸中的万幸了,教授,那需要进行抢救性发掘吗?”
文教授再次摇了摇头,语重心长地说道:“今天留堂,就是想给你们提前加上一课。
你们刚开始学习不久,还停留在理论知识阶段,我想对这次事件,和你们讲一讲在实操方面的事情。
当然,你们也可以先当作故事来听。”
苏渺瞬间眼睛发亮,实操啊~她爱听啊~
“教授您请说!我们想听!”
“你们觉得当地考古队来了之后,除了对基本环境的评估,需要做的最重要的勘察是什么?”
“下墓?”一位同学试探性地回答道。
“没错,只有亲自下到主墓之中,才能全面、完整地勘察到墓穴的破坏程度,从而为后续的文物保护工作提供准确、详实的资料依据。
然而,这也是一项十分危险的工作,这次的盗洞正对着棺椁所在的地宫,盗洞不大却很深,只能容纳一个人进入。
进入盗洞危机重重,按照你们目前所学的知识,来!说说大概会遇到什么问题?”
同学你一言我一语的说起来:
“盗洞是被强行破坏的,有可能发生坍塌。”
“墓里面长期封闭,空气不流通,可能会缺氧窒息,还有可能遇上有害气体造成中毒。”
“毒蛇毒虫,细菌真菌,而且还是平时不常见的。”
文教授满意地点了点头,接着问道:“若是让你们亲自下去,你们可有这个胆量?”
同学们瞬间都陷入了沉默,大家在心里暗自想象了一下那个场景:
黑漆漆的盗洞深不见底,前方一片未知,自己与外界的唯一联系仅仅依靠一根细细的绳子和一个对讲机。
光是想想,就让人胆战心惊,脊背发凉。
苏渺也没说话,以上说到的情况她都害怕,毕竟还没有亲身经历过,需要更多的知识储备进行应对,也需要做更多的心理建设。
但是她想着想着,思路倒是走偏了,她怕这些现实性的伤害,倒不怎么怕一般人想到的玄幻危机。
一说到下墓,很多人心里想到的危险是会不会“鬼”,这个苏渺倒还好,“鬼”嘛,又不是没有做过。
第558章
看没人吱声,文教授感叹道:“是啊,完成这项工作,需要有超凡的勇气和坚定的信念。
我希望你们可以在将来的学习当中,汲取到更多可以应对问题的知识,将这些知识转化为对考古工作的信心与勇气。”
苏渺问道:“文教授,那这次的曾国公墓是哪位老师下墓的呢?”
“是一位考古队的同志,因为盗墓贼是在匆忙之间弄出来的盗洞,宽度较窄,这位同志身形瘦小,于是决定让他先行下墓探查情况。
这位同志上来后说盗洞正对着棺椁,棺椁上虽有小洞,但是没有被打开。
破坏者应该是从小洞中掏取文物,因为村长和村民来得快,他们时间比较仓促,故而没有造成特别重大的损失。”
“教授,您还没说,这座墓要不要进行保护性挖掘呢?”同学心急地问。
“这座墓的设计比较特殊,发掘工作比较困难。若是将原盗洞扩大,势必会对墓穴造成新的损伤。
我们平时说的保护性开掘是有前提的,原则是在墓室受到重大损伤的前提之下才可以进行。
这座墓虽然被破坏,但没有达到必须发掘的程度,所以目前当地的意见是就地采取保护性措施,将墓穴封闭。”
接着,文教授又给同学们分享了一些自己参与陵墓发掘工作的经验,几位同学都听得全神贯注,津津有味。
之后,苏渺问文教授,这么有意义的课程,为什么不直接在整个班级里开课,而是给他们几个开小灶呢。
文教授哈哈大笑,直言道:“因为你们的选择最坚定,信念感最强,胆子也大啊!我要是直接在班里讲,说不定又要吓跑几个同学咯!”
苏渺瞬间理解了,考古专业确实难熬,听学长学姐们说,基本每一批都会有同学申请转专业,每一届能有二十个人能坚持到毕业就已经很好了。
虽然文教授看似已经很详细的描述了这次考古队对曾国公之墓的保护工作,但苏渺总觉得他语带保留。
在很多年后,她再次探访已经荣休的文教授时,又谈起了这一节实践启蒙课,文教授才将那时候不便和孩子们说的勘察异象告诉了她。
那位考古队员腰缠绳索,从地面洞口进入地宫,道中腐臭味与炸药的味道相交,十分刺鼻。
越往下通道越窄,他一度被卡住无法脱身,可是当他发出信号时,却发现绳索信号失灵,向上呼救也无人应答。
他只能硬着头皮继续往下,终于成功落地后,却又在探查现场时,听到棺椁旁传来不明原因的动静,令他毛骨悚然。
不过,专业的素养与坚定的信念支撑着他,强忍着恐惧完成了探查。
勘察完毕后,这名考古队员拉绳子,让同事拉他上去,可依然得不到回应,他在盗洞下面大声呼喊,也没人回答。
过了好一阵,他才被队员拉了上去,两边一对,诧异起来。
原来,上面的同事在他下去不久后,就曾对着里头呼喊,但是洞底没有丝毫回应,两边就像是被无形隔绝了一般。
按照惯例,都是等下墓的同事发出明确信号后,上面的同事才会拉动绳索将其拉上来。
可这一次,时间一分一秒过去,却始终没有等到信号,同事们越等越觉得不对劲,这才当机立断,主动将他拉了上来。
而这些难以解释的异常情况,也是最终决定将墓穴封闭的次要原因之一。
当年考虑到学生们的心理承受能力,文教授并没有对此细说。
苏渺她望着眼前头发花白却依旧精神矍铄的文教授,心中对他的敬意又多了几分。
“教授,当时那位考古队员一定吓坏了吧,您做了这么多年考古工作,遇到过类似惊险情况吗?害怕过吗?”
文教授靠在摇椅上,目光飘向远方,似是陷入了回忆,许久才缓缓开口:
“小苏啊,害怕肯定是有的,每次进入那些封闭多年的墓穴,谁也不知道里面会有什么。
但当你站在遗迹面前,感受到历史在你眼前展开,那种使命感就会战胜一切恐惧。”
那时的苏渺已经是一位成功的商人,没有继续在考古行业深耕了。
但是她有钱,不停地库库赚钱,每次都利用出国谈生意之便,搜集祖国散落在海外的“明珠”。
有的是捡漏所获,有的是高价所得,通过层层关卡将它们带回国后,无偿捐赠给了她上了第一节启蒙课的那个博物馆。
而在这一节加课之后,文教授提前给他们安排了田野考古实践课。
“同学们,你们还记不记得我在上课的时候和你们说过的,在上一年被定为全国重点保护文物的璃璃河遗址?”
“记得呀,教授您不是说遗址发掘面积非常大,墓葬区从七三年开始挖,挖到现在都没挖完吗?”一位同学迅速举手,大声回答道。
“对!就是那里,每一年我们学校考古专业的学生都会去开展田野考古实践课。
正常情况下,这项实践课程是从大二开始安排的。
不过今年,我特意为你们大一的同学额外申请了 4 个名额,就是想让你们有机会提前感受一下考古发掘工作的独特乐趣。一般是从大二开始的。
现在已经是冬天了,野外条件比较艰苦,要去的话得先做好心理准备。
我们这次是为期半个月的实践课,如果遇到下雪就提前结束,想去的同学先举手报名,然后我再进行筛选。”
苏渺作为也经常画大饼的人士,文教授的话近了她耳朵里,已经自动翻译为:
地太大啦!壮丁不够用!急需补充牛马!!!
如果是在春秋两季,苏渺肯定毫不犹豫地报名,但是……这天儿好冷啊……纯南方来的孩子感觉有点遭不住啊……
苏渺苦恼地挠了挠头,而一直关注她的文教授,看到她手一动,立马惊喜地喊道:
“好!苏渺同学已经带头报名了,其他同学有没有想法?”
苏渺:???教授!!我只是两天没洗头,头有点痒而已啊!
第559章
苏渺张了张嘴,却发现周围同学们的目光已经齐刷刷地聚焦在自己身上,眼中皆是钦佩与欣赏。
话到嘴边,她又硬生生地咽了回去,那便只能将错就错了。
“既然苏渺同学已经勇敢地迈出了第一步,那大家可要抓紧时间哦。” 文教授笑着扫视一圈。
教室里热闹起来,同学们交头接耳,讨论声此起彼伏,不少同学被苏渺的“带头报名”所影响,纷纷举起了手。
报名的人数超过了名额,因为去实践的同学会落下半个月的基础课程,这个得仔细补上,所以最好是选自学能力最强的学生去。
文教授经过考虑,最终定下了两男两女的人选,苏渺跟何蓉,周浩和张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