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回八五,自助粥火爆了 第321章

作者:蒙小茶 标签: 穿越重生

“嗯嗯!我知道了爸爸。”

沪市和金华隔着很长的距离,今天白天一半的时间都得在车上了。

如果中途在杭州停留的话,就要轻松一些,但是再过两天就是小年了,他们想抓紧时间回去备年货呢。

至于西湖美景,就等暑假的时候再来看荷红叶碧吧。

这边的城市发展比较好,公路相对来说还是挺好走,但是时间久了,苏渺觉得自己屁股都要坐扁了。

为了缓解长途坐车的不适,苏元正每隔一个多小时就会停车休息。

父女俩下车活动活动筋骨,呼吸新鲜空气。

中午时分,他们在进入到一个小镇,在路边餐馆中选了一家最大的解决午餐。

这个小镇有一条宽宽的大路横穿,道路两边开着不少的店铺,饭馆、旅馆、小卖部还有修车的铺子应有尽有。

父女俩等菜时,正好有一辆长途大巴停下来,一车的人呼啦啦全涌进不同的餐饮店里,就像散养的鸡听到敲盆声,冲下山觅食似的。

苏元正说道:“幸好我们来早了几分钟,不然估计要等了。虽然是个小镇,但是挺红火的,生意也这么好。”

老板娘正端着菜过来,听到他的话,笑道:

“别看我们是个镇,和县城没什么两样,主要得益于这条大路。很多客车货车都往这边过,允许私营之后,我们就开店了,专门服务旅客,每年的营收还不少呢!”

老板娘还真不是在吹牛,刚才那辆客车停下来不久,又来了一辆,此时店内已经坐满了,很多旅客进来看了看,只能到别的店去了。

果然,交通因素直接影响着一个地方的发展。

饭后的阳光斜斜地打在车窗上,苏元正发动车子继续向金华驶去。车载收音机里飘出邓丽君轻柔的歌声,车轮碾过柏油路发出规律的沙沙声,父女俩有一搭没一搭地聊着天。

下午四点,车子拐进金华市区。

刚转过一个弯,一股浓郁醇厚的咸香味便顺着车窗缝隙钻了进来,像是有人在空气中撒了一把神秘的香料。

苏元正下意识放慢车速,苏渺挺直身子,好奇地向窗外张望。

只见前方不远处,一个热闹非凡的集市正喧腾着。

集市外围一字排开好多家卖火腿的店铺,各家招牌上 “金华老字号火腿” 的字样在阳光下格外醒目。

店铺里外人头攒动,吆喝声、讨价还价声此起彼伏,空气中弥漫着火腿特有的咸香,混着些许烟火气,让人忍不住咽了咽口水。

苏渺眼睛发亮,指着窗外说道:“爸,金华火腿特别有名,以前还是贡品呢!要不我们下去看看?”

苏元正笑着点头:“好啊!正好买点带回去,过年让你三婆、二伯他们也尝尝鲜。”

第594章

找地方停了车,父女俩选了一家最大的店铺走了过去,光是在门口就能闻到醇厚的肉香便扑面而来。

玻璃柜台里,数十只火腿整齐码放着,每一只都色泽红润,在暖黄色的灯光下泛着诱人的油光,表皮微微发亮,仿佛裹着一层琥珀色的蜜糖。

柜台上方还悬挂着几只巨大的火腿,用粗麻绳系着,随着穿堂风轻轻摇晃。

老板是个四十多岁的中年人,正热情地和客人们讲解:

“这火腿可不是越老越好!两到三年的最是鲜美,肉质紧实,咸香适中;超过五年就太咸了,十年以上的啊,虽然闻着香,可那口感…… ”

他故意停顿,惹得众人伸长脖子,“连狗都不肯吃喽!”

围在柜台前的一群人看起来像是旅客,有人频频点头,还有人忍不住凑近火腿仔细端详,那专注的模样,倒真在学校课堂上还认真几分。

老板好一通宣传之后,就将客人们交给工仔来接待,看到了在人群后伸长的脖子的苏家父女。

他走到另一边柜台招呼道:

“两位要买火腿?这可是正宗的金华火腿,用本地"两头乌"的后腿,古法腌制晾晒的!”

苏渺和父亲看了看柜台里的火腿,他们是外行,若是品级成色相差特别多的也许能看出来,但是像这种只有细微差别的还真不知道怎么选。

苏元正凑近柜台,指着一只中等大小的火腿问道:“这个怎么卖?”

"同志好眼力!这是两年陈的,肉质比较嫩,您闻闻这香味……"

老板麻利地取出火腿,用一根细长的竹签在蹄部轻轻一戳,然后凑近苏元正,一股浓郁的咸鲜味顿时钻入鼻腔。

苏渺好奇地观察着火腿表面,红褐色的外皮上结着一层薄薄的白霜,老板解释说这是盐霜,是优质火腿的标志。

“两位要不要试一下我家的火腿?”老板笑着递过一个小盘子,上面有两片切好的火腿。

苏渺接过薄如蝉翼的火腿片,对着光看时竟能透出淡淡的粉红色。

她小心地放入口中,顿时,咸鲜的滋味在舌尖绽放,随后竟泛起一丝甜味。

父女俩相视点头,确实好吃。

看了好几只火腿,老板都细细地和他们讲解,然而他们实在是不怎么能分辨不同,于是选了一只最顺眼的。

“那就来这只吧。麻烦帮我们包好,要带远路的。”

“好嘞!”

老板手脚麻利地取出一大张油纸,他一边包装一边说:

“我给您包两层,再用草绳扎紧,保准不会漏油。回去后挂在阴凉通风处就行,现在这个天气坏不了那么快,当然能尽快吃自然是最好的。

可以蒸好后,放凉切片吃,也可以蒸鱼或炒蒜薹、莴笋,炖汤时放几片,鲜得能让人吞掉舌头!”

父女俩回到车上,苏渺把火腿小心翼翼地放在后座,说:“回邕城我去图书馆找找有没有介绍金华火腿详细吃法的书,千里带腿,得讲究一点才是。”

此时已经快五点了,夕阳下,各家火腿店门前挂着的火腿泛着金红色的光泽,与熙熙攘攘的人群构成了一幅充满生活气息的画面。

他们来到一家国营招待所,进去的时候苏渺还特地拎上了火腿,打算一会儿还要仔细研究一番。

开好了两间房,他们正要上楼去,一个正在厅里看报纸的老伯突然开口:“小同志,你们买火腿了?”

老伯放下报纸,推了推鼻梁上的黑框眼镜,目光灼灼地盯着苏渺手中的火腿。

那么冷的天也没穿棉袄,穿着笔挺的中山装,一副老干部模样。

苏渺点点头,说:“是的阿伯,我们刚才路过集市,看到好多人在买,也买了一只想带回去尝尝。”

前台的姑娘突然探出头,麻花辫随着动作晃出活泼的弧度:

“陈科长退休前是金华火腿厂的质检科科长呢,是火腿行家,你们可以给他看看买的火腿好不好,不好可以拿去退。”

苏渺将火腿拿上前,问道:“能麻烦陈科长帮我们看看吗?”

“诶~我就是个退休小老头,你叫我陈伯就好了,那我就帮你们看看买贵了没有。”

陈科长熟练地解开草绳,轻轻掀开油纸。

他先是凑近闻了闻,再手指轻轻按压火腿表面,还敲了敲,又在刚才他们挑火腿时片开的切口处上上下下的看了一番。

然后点头说:“这火腿还是不错的,盐渍时间也够,发酵到位,可以在及格线以上的。”

正当苏渺为自己买到好火腿而高兴的时候,他又补充了一句:

“不过这不是金华火腿厂的,是自家店做的货,一样的价钱品质还是差了一点。”

苏元正不明白的问:“啊?这不是金华火腿吗?”

陈科长呵呵一笑,说:“这就要你们对金华火腿的定义是什么了,如果你们觉得,在金华地区用传统工艺做的火腿就是金华火腿,那这个确实是的。

但我们本地人所说的老字号,还得是金华火腿厂出品的,哦,现在已经更名叫Z江省金华市火腿厂了。

开放之后,很多金华的火腿加工作坊都是用金华火腿的招牌,市场上的火腿越来越多,品质良莠不齐,感觉有点坏了招牌的迹象。”

“这……那我们这是买到了假货?”

“倒也不能说是假货,还是有很多家牌子是不错的,你买的这只火腿还是可以的,只不过……怎么形容呢,不是正规军。

我们厂的火腿从选猪种、腌制时长到晾晒温度都有讲究的。”

“啊……老哥,请问哪里可以买到‘正规军’呢?我们千里迢迢的,好不容易来一次,得买最正宗的回去才行啊。”

陈科长看了看手表,说道:“要不去我们厂的门市买?不过现在门市部应该准备下班了,这样吧,明天上午你们要是不着急走,我直接带你们去买。

零售价都是厂里定的,讲不了价,但凭我这张老脸,兴许可以让他们送几样赠品给你们。”

苏元正感激地说:“好好好!那就多谢老哥了。”

第595章

为了赶早不用排队,他们约了第二天上午八点碰头。

早晨,父女俩洗漱好下楼,看到陈科长已经坐在昨天的位置等着了。

昨天经过了解,父女俩才知道,原来陈科长退休后觉得自己还正当年,应该继续为革命发挥余光余热,所以免费到招待所的办公室帮忙做一些文书工作,平时没事的时候就在大厅里看看报纸喝喝茶。

苏元正迎上去,客气的说:“不好意思啊老哥,我们起晚了。”

“没有没有,你们很准时,我年纪大了觉少,平时都是很早来的。”陈科长无所谓的摆了摆手。

三人一起走出招待所,陈科长指着旁边停的一辆三轮自行车,说:

“你们开小汽车不好抄近道,也不好放车,就做我的三轮车吧,我搭你们去。”

苏元正上前轻握住车头,说:

“您给指路,我来骑车吧。”

陈科长点了点头,心中满意的想:这同志很有眼力见嘛,要是以前在他们厂就好了,他一定能给提拔上来。

三轮自行车在晨雾中穿行,路过几个冒着热气的早点摊,食物的香味混在清冷的空气里。

苏元正想请陈科长吃早餐,他摆手道:“先去买火腿吧,一会儿人该多起来了。”

路上陈科长还给父女俩讲起了金华火腿厂的前世今生。

其前身是1947年创办的永昌腿栈,创始人金士辉是金华地区东阳县人士。

东阳火腿是金华地区所产火腿的上品,生产始于唐代,盛于明清,明万历年间被列为贡品。

金士辉先是于30年代在杭州创办永昌腿行,做的是收购家乡作坊火腿,运至杭州批发的生意,收益颇丰。

后因大环境因素,沪杭地区物价飞涨,通货膨胀,金华火腿产区货源短缺,永昌腿行难以为继,于是迁址金华县城。

至此,改名永昌腿栈,前店后坊,自产自销,很快就发展了起来。

上一篇:乾隆能听见我心声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