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蒙小茶
苏渺回想前一世,这个时间段的深城股市情况。
投资者越来越多,市场过于火爆。
上头陆续出台了多项措施,用以维护市场,抑制投机现象。
最开始就是5月29日开始实行的涨跌停板制度,规定涨跌停板幅度为±10%。
不过,这个限制幅度并没能抑制股价凶猛上涨势头。
所以在6月中旬,涨跌停板幅度降为±5%,一段时间之后,又变更为涨停板幅度为+1%,跌停板幅度为-5%。
然而,这三次调整虽有一定的管控力度,但没能浇灭投资者对股市的激情。
在这几个月里,股市仍是上升趋势,且很多时候能达到涨停的幅度。
一直到11月份下旬,迎来了第四次调整,这次涨停板幅度为+0.5%.跌停板幅度为-5%。
政策一出,深城股市立马开始掉头向下,“老五股”一同杀跌,引发了投资者们的恐慌抛盘,股价连续多日跌停收盘。
深城股市终于开始降温,而这一降就是寒冰刺骨的凛冬。
12月1号深交所在一阵绿幽幽中试营业,伴随着股市的下跌,成交量开始迅速萎缩,真正的坐起了冷板凳。
到了12月下旬,深城股市下跌开始加速,市场真正由牛转熊。
从11月底到12月底这短短的一个月时间里,五只主力股平均下跌两成,股票总市值减少10亿元左右。
而这次暴跌并没有因后续的政策放松而停止,而是一直持续到了次年的九月份,被称为第一次股灾。
这么一通理下来,苏渺觉得既然没在预计的时间抛售,那就还能再等上一等。
现在要做的,就是再确定一个抛售时间。
这次不能卡在第四次调整之前,因为在此之前已经有很多不利信息传出,股市已经出现疲软之态。
八月之后的股市状况不明,她也不记得具体是如何。
他们是大宗持股,只怕到时候清仓不易,最好还是不要冒太大的险。
六月份还在升温,市场上出现大量“拖拉机账户”,通过对倒制造虚假成交量,吸引散户跟风,进一步拉抬股价。
七月份似乎有“安达收购出租车公司”的虚假消息传出,再加之“深交所开业必暴涨”的煽动,估计被拉到将近40元。
同期出台的调整政策是规定卖出股票需缴纳6‰的印花税,红利所得缴纳10%的收入调节税。
8月份,9月……不清楚了。
10月份,上头规定处级及以上干部不得炒股。
11月份,党政干部开始认真执行上头政策,纷纷抛股,再加上第四次的调整,股市开始连跌。
苏渺将写满关键时间节点和政策变动的纸张铺满桌面,台灯在纸面投下交错的阴影,像极了此刻深不可测的股市。
她摩挲着下巴,目光最终锁定在日历上7月与8月的交界处,那是市场狂热与暗流涌动的分水岭。
小胖哥第二天早早就去了营业部,虽然昨天出了新的政策,但是市场依旧火爆,投资者们仿佛没有受到任何的影响。
毕竟涨幅10%的限制已经还是很高的,该来赚钱的还是不停地涌入。
他一直在等苏渺的消息,身上还备着电池,生怕关键时刻BP机和大哥大没电了。
因为他不需要购股,所以坐在大厅的角落里,倒是能静下心来看看这混乱的场面。
他攥着大哥大的手心沁出薄汗,目光扫过大厅里举着交割单奔跑的人群,忽然想起苏渺常说的“羊群效应”。
穿碎花裙的大妈正对着电话大喊:“再买两万!隔壁老王说能涨到天上去!”
穿白衬衫的男人唾沫横飞地给新手讲解K线图,指节重重叩击着公告栏,震得“严禁投机倒把”的标语微微发颤。
角落里,一个头发花白的老人颤巍巍地打开层层包裹的报纸,露出里面皱巴巴的钞票。
小胖哥注意到,包裹钱的报纸头版赫然印着《理性投资警钟长鸣》的标题,强烈的讽刺让他心头一颤。
坐在旁边的一男一女,从他进来开始就在不停的用大哥大打电话。
刚开始小胖哥还在感叹他们的财大气粗,现在大哥大的通话收费很贵,他平时是不敢轻易用的,都是在紧急情况下才会使用。
等小胖哥慢慢听懂两人的通话内容时,就有点笑不出来了,原来是在指挥多个账户同步交易。
就在他心烦意乱的时候,苏渺给他吃了一记定心丸。
突然,腰间BP机的震动让他一个激灵。他急忙挤出人群,跑到街对面的小卖部,手指颤抖地拨通了苏渺的电话。
“渺渺!你终于来信息了,怎么样?我们什么时候卖?”
他的声音因为急切而有些发颤。
“先别卖了,小胖哥安心回邕城吧,我研究了一下,这两个月还是有赚头的,先放着涨一段时间。等7月份我放了暑假,再和你一起去深城卖掉。”
电话里苏渺笃定的语气,让小胖哥长舒一口气,这才发现自己的后背已经完全湿透。
幸好自己“延误战机”并没有造成严重后果,既然渺渺说后续还有得赚,那他就听话等着。
下一回,他一定要听渺渺的话,天知道这几天他是怎么过来的,精神高度紧张,内心也十分折磨,一整天除了股市其他的都没法思考,感觉自己都瘦了两斤了,回去得补一补。
挂掉电话后,他回头望向证券营业部,透过玻璃窗,他看见那个花衬衫男子正手舞足蹈地向周围人炫耀今天的收益,而角落里,老人正茫然地看着墙上的数字。
这一刻,小胖哥突然明白了苏渺的深意,在这片疯狂的海洋里,保持冷静或许才是最大的智慧。
第650章
6月初的清晨,薄雾还笼罩着京城的街道,为这座古老的城市蒙上一层朦胧的诗意。
苏渺和孟琳琳背包里放好训练手册,跟着队伍挤进开往工人体育场的大巴,今天要进行实地培训了。
车厢里弥漫着年轻人特有的朝气,志愿者们低声交谈,时不时爆发出爽朗的笑声。
苏渺靠在窗边,看着朝阳为京城的建筑镀上一层金边,心里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骄傲。
当巍峨的工人体育场终于映入眼帘时,车厢里不约而同地响起一阵惊叹。
体育场在阳光下泛着明媚的光芒,椭圆形的穹顶像一艘即将启航的巨轮。
本届亚运会的开幕式将要在此举行,场馆能容纳八万观众,比她想象中还要壮观。
“排队集合!”领队的哨声刺破嘈杂。
苏渺赶紧小跑回到队伍中,和孟琳琳并肩站好。
今天来实地培训的有一百多名引导员志愿者,都穿着统一下发的白色短袖T恤和深蓝色长裤,胸前别着临时工作证,在阳光下站成整齐的方阵。
“今天是我们第一次实地培训,主要内容是熟悉场馆布局,现在按由分队长带领各个小组进入场馆,要记住你们的编号和负责区域!”
苏渺和孟琳琳被分在北区引导组,跟随一位姓李的女教练走向北门。
李教练约莫三十出头,扎着利落的马尾,走路时背挺得笔直,看着就很有气质和精气神。
李教练边走边介绍:“北门是主入口之一,开幕式当天预计有两万观众从这里进场,你们的任务是帮助观众在最短时间内找到自己的座位。”
穿过安检通道,再往里面走,眼前豁然开朗。
苏渺倒吸一口气,场馆内部比外观更加震撼。
翠绿的草坪像一块巨大的翡翠镶嵌在中央,四周环绕着绛红色的塑胶跑道,看台如层层花瓣向四周绽放,在阳光下呈现出渐变的蓝色。
上一世,她只在电视里看过亚运会开幕式的盛况,来京城之后也只去过体育馆观看比赛,如今亲身来到体育场,才深切体会到它的宏大。
走到一半,孟琳琳扯了扯她的手,难言兴奋的说:“渺渺快看!那边是主火炬台!”
顺着她手指的方向,苏渺看到了那座正在搭建的主火炬塔。
钢架结构已经搭建得差不多了,看起来直冲云霄,将站在它脚下的工人显得特别渺小。
有这个感觉的不止她们,队伍中不停地传来压低的惊叹声。
李教练露出理解的笑容:
“第一次来都这样,觉得骄傲才是正常的。开幕式那天,火炬手在中部点燃,然后火焰会沿着这个螺旋结构一直升到最顶端,将整个场馆照亮,到了那天你们会更激动的。
现在跟我走,熟悉你们的工作路线。”
她们沿着楼梯上行,李教练不时停下来讲解:
“这是A区通道,通往贵宾席;这是B区,普通观众席……记住,不同区域的观众证件颜色不同,要仔细核对。”
苏渺努力记下每一个转弯、每一处标识,但错综复杂的通道还是让她有些晕头转向。
转过一个拐角,墙上突然出现了一幅巨大的亚运会吉祥物“盼盼”海报,那只举着火炬的熊猫憨态可掬,让紧张的神经顿时放松下来。
李教练指了指海报,说:
“这是特意设计的方位标识,在引导时,可以用这些标志性图案作为参照物告诉观众,比如‘看到盼盼壁画后左转’。”
这个实用小技巧让苏渺眼前一亮,赶紧记在小本子上。
她发现场馆里这样的贴心设计还有很多:不同区域的地砖颜色不同,扶手上刻有盲文,甚至连垃圾桶的摆放都经过精心规划。
一个小时后,初步熟悉结束,所有人被集中到场地中央的草坪上。
苏渺小心翼翼地踩了踩脚下柔软的草皮,听说这是特殊草种,采用了先进的草坪种植技术和管理方法,能经得起高强度比赛。
刚才是记自己负责的区域,现在是要熟悉其他的区域。
虽然不是自己所在的服务区,但是也要大致知道方位才行,不然自己也迷路了还怎么做引导呢。
在场馆里又转了两个小时,就到了中午。
中午休息时,志愿者们三三两两地坐在看台阴影处吃盒饭,苏渺和孟琳琳找了个角落坐下。
孟琳琳毫无形象地脱掉运动鞋,把发红的脚掌晾在空气中。
“我的脚快废了……这才半天啊!”
她哀怨地咬下一大口馒头,同时用另一只手揉着酸痛的脚掌。
虽然她平时也喜欢逛街,但是她觉得逛半天街也没这么累呀!
苏渺打开大水壶灌了一口凉白开,感觉瞬间凉快多了,转头看到孟琳琳的动作,提醒道:
“琳琳,你……要不咱别一边啃馒头一边搓脚呗,有一点不雅观。”
孟琳琳已经累得顾不得形象了,无所谓的说:
“没事儿,我用不同的手!你也把鞋脱了吧,放松一下,还有一个下午的呢,要不晚上回去脚酸睡不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