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蒙小茶
他们将当初负责这件事的计生干部告上了信访局,不要求任何的赔偿,只希望能得到孩子的线索,知道她过得好不好。
可没想到他们的诉求竟然被驳了回来,理由是对超生孩子进行社会调剂,是根据当时计划生育工作的严峻形势和政策作出的决定。
而当时被全县统一进行社会调剂的孩子去向,并没有留存任何记录,所以对他们的信访事项不予受理。
这个事件被传播后,在社会上引起了轩然大波,众多民众怒斥有关部门“漠视群众诉求、行政不作为”。
在压力之下,事情最终迎来了转机,陆续有当地卫健局、镇政府、派出所的工作人员去家里了解情况,镇政府工作人员还承诺会帮忙寻找孩子下落。
但毕竟已经过去了几十年,很多参与事件的老干部都已经去世了,在没有任何存档的情况下,找人难于登天。
老夫妻在系统里存下了自己的DNA,希望总有一日能找到孩子。
但是时间一天一天的过去,调查的推进十分的缓慢。
直到几年后夫妇两人相继去世,也没能再见上那个孩子一面。
计划生育的实施有效地控制了人口,为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但是处罚限度的拿捏,千年来传承的传统文化,人权与国情的互相碰撞,也同时成为了几十年来一大社会矛盾。
第122章
终于到了期末考试,同学们的心情变得复杂起来,既有紧张也有兴奋。
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兴奋源于考完试后即将到来的寒假以及欢天喜地过大年的期待,紧张感自然就是来源于这场考试。
在集训队中,这种紧张感尤为明显,因为这次期末考会和暑假前的那次期末考相结合,决定他们初二是否能继续留在集训队。
而隔壁王鑫的班级,最充满斗志的无疑是那些成绩名列前茅的学生,因为马文杰被开除之后,集训队空出一个位置,这使得这次的竞争更加激烈。。
在这次考试结束后,将会有一名同学提前获得集训队的入场券。
作为重点班的尖子生,他们平日里的随测分数仅次于集训队的同学,因此他们几个人升入集训队的概率最大。
这其中并不包括经常反其道而行的王鑫,他对于集训队的评价向来都是“人间炼狱”。
就在同学抓紧复习的时候,他甚至在想着要不要控一控,考得稍微差那么一点点,被爸妈混合双打总比下地狱强啊!
而对于苏渺来说,期末考试她向来是不放在眼里的,能让她在意的是紧接着的跳级考试,这决定了她是否能在初中阶段把没必要浪费的时间节约掉。
初中的课程实在太简单了,她想要提前完成学业,进入高中阶段,如果可以她甚至想直接高考,可惜现在的政策还没有那么随性,她得按部就班的来,这次跳级就是第一步。
两天的期末考试过去后,同学们紧绷的神经终于得到了舒缓,大家都轻松了下来,开始期待着领取成绩单后的假期生活。
然而,那些报名参加跳级考试的学生们却被召集到了大会议室里,他们面临着更为严峻的挑战。
跳级考试的试卷是学校自己出的,现在跳级的制度有所改革,每个学期都有一次跳级考试。
苏渺看了看将近10位同学要跳级,有初一跳初二的,也有初二想下学期跟着初三直接参加中考的。
而像苏渺一样只读了一个学期初中,就要跳到初三,下学期参加中考的,就只有她一个了,所以她的试卷也是独一份,由初三几个学科组长亲自出题。
这些题目旨在全面考察她的基础知识掌握情况,确保她具备扎实的功底,为了验证她的实力,这份试卷所涵盖的知识点甚至比几位二跳三的同学还要广泛。
与平常的考试方式不同,这次的跳级考试采用了一种独特的模式——车轮战。
上午,学生们将连续收到三张试卷,并需要在放学前全部完成并上交,期间允许喝水或去洗手间。
下午来再将其他卷子发下去,一天内全部答完,测试大家的抗压能力和做题速度。
饶是做题速度超绝的苏渺,在一天连续不断的答题后,都有些腰酸肩痛。
她是第一个离开交卷子的,出了考场,活动了一下筋骨,感觉肩膀那块肌肉十分紧绷,手指也因为长时间握笔,压出了一个小凹陷。
走回班级的路上正好碰见了班主任,她关心的问到:“苏渺,考得怎么样?”
苏渺笑道:“应该还不错,就是连续写了这么多张卷子,眼睛都有些花了。”
班主任满意的点点头:“这节是活动课,同学们都到操场上玩儿了,你也去吧,好好放松一下,休息休息眼睛。”
“好的~老师,那我先回去放文具~”
苏渺跑到操场上,同学们各自凑成组玩儿着,有打篮球的、打羽毛球的、打排球的、放风筝的,还有坐在树荫下聊天的。
她知道自己几个小伙伴是不可能去运动的,此时肯定躲在那个角落吃零食聊天。
果然,她在操场一角找到了她们,几个小姑娘跳上了双杠坐着,屁股坐在一根杠上,脚搭在另一根杠上,稳当得很。
看到苏渺过来,几人都跳下了双杠,拉着她坐到榕树底下,因为她们知道苏渺啥都好,就是有点肌无力,总上不去双杠,还有点恐高,把她架上去之后,她总是要掉下来。
张碧莲问:“渺渺,你这么快就交卷了吗?还有半节课的时间呢。”
苏渺点头说:“是啊,写完了就交卷了,一下子写了五张卷子,肩膀都僵了。”
“哎呀,我来帮你捏捏!”黄佳期转到她身后,伸出手来捏她的肩膀。
但是手法不对,捏得苏渺痒痒的,她缩一缩脖子,几人又笑作一团。
“渺渺,你考得怎么样了?有把握吗?听老师说你这个大跨越式的跳法,在一中都还没有过。”
“对呀对呀,我们学校特别注重基础知识的构建,所以对于跳级的考核要求很高。”
苏渺胸有成竹的说:“按照刚才答题的情况,跳级肯定是没问题的,只不过还不知道能分到哪个班。”
吴秀芝有些不舍的说:“那下学期我们就不能在一个班上课了,不能随时聊天一起玩,真是舍不得。”
苏渺安慰她:“没事的,周末我也还能一起玩儿啊,不过听说初三周六还是要上课的,那我们就约周日。”
黄佳期感叹道:“天啊,要是你真的升上去了,下学期你就能参加中考,然后就是高中生了!直接比我们大了两级,我的好朋友真是太了不起了!”
“嘿嘿!到时候你们也和我考一个学校吧,那我就能继续当你们的师姐了!”
黄佳期恶作剧的又捏了捏她的肩膀,说:“嚯!原来在这等着我们呢!偏不叫你师姐~你还比我小两个月呢~”
吴秀芝突然开心的说:“说到小两个月,下周六就是我的生日了,到时你们一定得来啊,我让我妈做好吃的!”
……
两天后,领到成绩单的同学们都开始收拾书本文具准备放假,这时候的假期作业并不多,都是几天就能做完的量。
假期学习主要靠学生们的自觉性,所以大家对假期的体验感都很好。
苏渺带了一张跳级同意书回家,给爸爸看过之后,兴奋的跑去找叶嘉音。
“嘉音姐姐,你看,下学期我就可以去初三集训队了!我们可以做同班同学了。”
叶嘉音有些吃惊的看着同意书,心想自己还是小看了苏渺的实力:“真是太好了渺渺,以后我们就可以一起上下学了,不过初三的课业要比初一的重,你要做好心理准备哦。”
苏渺仰了仰小下巴,说:“放心吧嘉音姐姐,我已经做好准备了!让初三冲刺放马过来!”
第123章
终于正式放寒假了,苏渺第二天因为生物钟的关系,还是一大早就醒了。
坐起来的一霎那,突然想起今天不用上课,于是把被子卷了卷,继续睡了过去。
等她起床的时候已经是10点钟了,今天想嗦粉,于是到巷口的生榨米粉店解决了早餐。
利用接下来的几天时间,把初三的课本都过了一遍,然后就清闲起来了,时常到店里帮忙点单收钱。
这天下起了绵绵的细雨,让本就湿冷的天气更潮了,若是不把门窗关好,连被子都会变得潮乎乎的,怎么盖都暖和不了。
苏渺看着门外淅淅沥沥的小雨,情不自禁轻轻哼起了上一世很喜欢的一首歌。
冬季到台北来看雨
梦是唯一行李
轻轻回来不吵醒往事
就当我从来不曾远离
……
英子隐约听见了一点点旋律,凑近过来听:“渺渺,你在唱什么歌呢?”
苏渺回过神来,说道:“不是什么歌,我随口哼的。”
然后立马换了一首《雨中即景》,因为她突然想起来,《冬季到台北来看雨》是1992年才发表的歌,再唱就露馅了。
英子在一旁跟着哼唱《雨中即景》,右脚跟着欢快的节奏打着拍子。
张大伯进店门后将雨伞伸到门外甩了甩,将上面大部分的雨水都甩落之后,才拿进来。
“渺啊,我要一份卤味饭。”
“好嘞,张大伯堂食还是打包?”
“堂食吧,吃饱了再回去,你张大娘回家看老娘了,今天就剩我。”
张大伯端了饭后,从外套口袋里拿出一小瓶白酒,坐在靠门的位置慢慢吃慢慢喝,不时的抬头跟苏渺聊两句。
“这天湿哒哒的,让人觉得是从骨头冷到外面的,有时候睡上一整晚都没暖和。渺渺,你们冬天能不能煮点热粥,虽然冬天喝粥比较爱上厕所,但是吃干饭多了,有时可也想喝口热乎乎的粥。”
旁边几个街坊听到他说的话,也纷纷附和。
“对啊,渺渺,冬天喝白粥撑不住,你们就煮肉粥嘛,和猪杂饭卖一样的价钱也没关系。”
“嘿嘿,我也觉得,你们太实惠了,即使是最贵的东西也比别人家便宜不少,而且还更好吃,你听一听群众的呼声,和你爸考虑一下。”
苏渺笑道:“好的,我和爸爸商量一下,在人手充足的情况下尽可能满足大家的需要。”
这下街坊们更起劲了,纷纷出谋划策,而苏渺心里已经有了点子。
晚上吃完饭后,苏渺问:“爸,叶阿姨,你们吃过生滚粥吗?”
苏元正摇了摇头:“生滚粥是什么?我们这里平时吃得比较多的是白粥,玉米粥,绿豆粥,冬天有时会煮点肉沫粥。”
叶晗和叶嘉音却眼前一亮,叶晗说:“这是广东的做法吧?先煮好粥,再放料进去煮一会儿,粥又香又滑,我在早茶店吃过。”
“对对,就是叶阿姨说的这个。今天街坊大伯大婶说能不能冬天也煮粥,爸爸,我们现在店里人手如何?如果增加新品能不能兼顾过来?”
苏元正自信的说:“你尽管开发新品,现在人手足足的。”
苏裕也说:“对呀,渺渺,先不说我和你爸,阿毅和英子都是干活儿的好手,做事又快又好,咱们的客量即使再增加一半也能忙得过来,现在就是店面空间有限。”
得到了肯定的回复,苏渺开始说自己的想法:“大家想喝粥,但是以夏天自助粥的形式并不合适,第一冬天适合喝稠的热粥,其次如果是自助粥形式,菜炒出来一会儿就凉了,所以我打算做生滚粥。”
“渺渺,生滚粥具体是怎么样的,你给爸爸说说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