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蒙小茶
此话一出,吴主任对苏元正倒是更重视起来,为大家介绍起桌上的佳肴。
“这一道是田螺酿,把里面的螺肉掏出来洗净,再混合猪肉、紫苏等其他香料,剁碎混匀调味后,再填入螺的空壳里混合汤汁一起烧制。听说邕城也喜欢嗦螺,来试试看,滋味是不是不同。”
大家纷纷动筷,夹起那如乒乓球大小的田螺,用筷子轻轻一扣就可将肉馅取出来。
苏渺尝到嘴里,香料和调味都恰到好处,风味鲜美,别具一格。
她对吴主任说:“叔叔,在邕城,我们更多时候是吃小的石螺,用紫苏和酸笋来炒,这个大田螺的做法和我们完全不一样,也很好吃。”
吴主任笑着点头:“小姑娘会吃呀!来来来,再来试试这个荷叶鸭。不知道你们开车过来的时候有没有注意到,我们郊区有很多的莲藕塘,不止莲藕和莲子能吃,这荷叶我们也用来做菜。用荷叶将食物包裹起来煮,既能锁住水分,还能有一股荷叶的清香。”
现在没有流行公筷,所以吴主任是不便给大家夹菜的,只用勺子将炖得酥烂的鸭身从中间破开,大家惊奇的发现,内有乾坤。
叶晗惊讶的说:“这荷叶鸭也和八宝鸭一样,肚里藏宝吗?”
“对对对,里头有瘦肉、冬笋、腊肉和虾米等等,是比较费工夫的一道菜!”
苏渺很喜欢这道菜,鸭肉滑嫩,荷叶清香,馅料多样,默默的将配料都记在心上,想回去了也试着做一做。
接下来的几道菜也都很合大家的胃口,而最后一道让苏渺有些小小的吃惊。
“这是啤酒鱼,虽然放了啤酒,但是煮的时候酒精都差不多蒸发掉了,小朋友也可以吃一点的。”
苏渺尝了尝,果然和自己上一世吃过的一样,她问道:“叔叔,这啤酒鱼也是传统菜色?”
“哦!这倒不是!啤酒鱼是这两年流行起来的,很多外来游客都很喜欢吃,所以现在外头的餐厅,菜单上基本都会有这一道。”
吃完饭后,吴主任给了他们两份《新编桂桂旅游图》,接下来的两天就是他们的自由活动时间了。
这是由漓江出版社出版的桂桂旅游交通地图,好大的一张,为正反两面,正面为桂桂概况和芦笛公园、叠彩山、南溪公园、穿山公园、七星公园、漓江风景区及阳朔等名胜之地的简要地图。
反面地图为大幅桂桂旅游地图,上面将交通主干道和各个旅游景点都标得一清二楚。
地图上还有书文“桂桂市与日本熊本市、新西兰黑斯廷斯市和美国奥克兰市结为友好城市”,原来这时的桂桂山水甲天下的名号,已经远传国内外了。
他们自己驾车,去各个景点是最方便的了。
一天半的时间里,他们去了好几个地方,苏渺还和象鼻山合了影,手里捧着一只打开盒子就会叫的假蟋蟀。
去景点的路上有大片的农田,路旁有卖小吃的,他们下去买了一些。
是糯米鸡,糯米混合了炒制过的香菇鸡肉丁,捏成拳头大的球状。
扎实重手的糯米团子放入调好的面糊滚一圈,下入油锅发出滋滋啦啦的声音,汩汩冒着小油泡儿。
出锅后的糯米鸡外表金黄酥脆,用一小块荷叶包住,直接捧着一口咬下去,既有丰润的糯米香和鸡肉香,也粘上了一点荷叶的清新。
中途他们还遇上了三个外国友人,他们背着大背包,骑着的二八大杠应该是租来的,也停下来买糯米鸡。
先过来的一位女士,用英文问了价钱,摊主大婶听不懂直摇头。
然后苏元正兴奋的说出了那句经典台词:“渺渺!你们在学校不是学英文了吗?过去和外国友人交流交流。”
苏渺和叶嘉音简直是汗流浃背,交流肯定是没有问题,但您一副我家孩子有才艺要展示的样子,真的有点太显眼了。
幸好,女士的同伴适时走了过来,用蹩脚的中文说:“捞板~要散革,多少签?”
大婶这回听懂了,深伸出三个手指头,学着他的调调说:“散革?舅猫签!”
苏渺捂嘴偷偷笑了起来:“爸爸,不用我们,大婶会英语!”
大婶收了钱,包了糯米鸡给外国友人,看见苏渺几人在笑,自己也笑起来:“习惯就好,鬼佬是越来越多了。”
第二天下午,一行人决定去游漓江,近距离感受魅力山水,开车到半路时下起了小雨,叶晗看着窗外的雨景,突然喊道:“红梅,停车。”
施红梅听到后,立刻将车停在了路边。
叶晗迅速打开车门,提着相机冲了出去,施红梅转过头来,笑着对车上的其他人说:“看来职业病又犯了。”
原来她们路过了一个村子的石拱桥边,石桥上长满了历史的青苔,显得格外古朴。
而此时,一个村民正好穿着蓑衣,撑着一只小竹筏,准备从桥洞中穿过。
漫天的潇潇细雨,仿佛给世界蒙上了神秘的薄纱,小河上的竹筏与石桥融为一体,构成一幅天然的人文画卷,叶晗兴奋的按下快门,抓拍下这难得的画面。
一个月后,这张照片刊登在了《回音》杂志的旅游板块上,那幅充满诗意和浪漫的画面吸引了众多读者的目光,大家给杂志社写信,称赞这是一张极具艺术感的作品。
而这张照片,也为桂桂的美丽,打造了一张新名片。
第156章
漓江景区这时已经有两层的观光游艇了,2块钱一张票,可以游两个小时的漓江山水。
但是苏渺一行人,选择另一个更刺激的方式,坐竹筏。
雨已经停了,有好些竹筏工在码头兜客,一艘竹筏上只有两张竹椅,是固定好的,竹筏工拿着长长的竹竿在后边撑竹筏,只需要一块钱,就能畅游一个小时。
他们包了三个竹筏,在如画的山水中慢慢的漂流,竹筏工还不时的给他们讲解每一段的景点。
小小竹排江中游,江水清又澈,与十几年后相比,如今的漓江没有那些人工制造的污染垃圾,零星杂志也只是一些飘落的树叶枝杈罢了。
苏渺将手伸进江中,感受那洁净的清爽,突然!她的手似乎被什么东西撞了一下,吓得她赶紧收回手来。
后头的竹筏工看到了,笑道:“不用怕!是大鱼咧!我们的水好,鱼也多,平时都是随便捞捞就得好大条。”
旁边竹筏上的施红梅和叶嘉音听到这里的鱼多到能随便捞后,都是跃跃欲试,时时关注着水面的情况。
竹筏工见她们有兴致,便把插在腰间的鱼兜子给她们们,就在竹筏绕过一个石山后,她们似乎是遇上了鱼群。
叶嘉音说:“我看到了我看到了,等我捞上一捞。”
叶晗看着兴奋的女儿,担忧的说:“嘉音,悠着点儿,别一会儿把竹筏给弄翻了!”
“妈妈,放心!看我的吧。”
叶嘉音弓着背准备好,等鱼群经过时,将手中的鱼兜子快速往水中一捞,嘿!还真的捞上一条大鲤鱼。
然而大鲤鱼在叶嘉音把它抛上竹筏时,也猛地一个打挺,顺势跃得高高的,在半空划出一道弧线。
众人纷纷惋惜的惊呼,以为大鱼就此跑掉了,它却不偏不倚,正正砸到苏渺的脚边。
那么大一条白得的鱼,苏渺哪里还顾得上害怕,连忙用双手把不停挣扎的大鲤鱼按住。
“爸!快来帮忙!这鱼太有力气了!”
父女俩七手八脚的将鱼控制住,最后还是有经验的竹筏工过来,用一节钓鱼线,从大鲤鱼的鳃和嘴穿过,牢牢的系在竹椅上,这样鱼儿就跑不掉了。
苏渺惊奇的看着这方法,说:“大叔,你随身还带着鱼线呢?”
“呵呵~抓到鱼的可不止你们咧,以前没准备,游客抓到的鱼抱着抱着就跑了,让他们扫兴得很,干脆我就带了鱼线给你们绑住,你们是住酒店的吧,回去让厨房给你们做啤酒鱼,香得很!”
他们确实也是这么打算的,上岸后,做了专门的观光车回到乘船的原点取他们的小车,顺便在小商店买了一个塑料桶,装上半桶漓江水,再将大鲤鱼放进去,保证回到招待所还是鲜活的。
正当他们准备离开时,苏渺看到有一个渔民装扮的人在路边卖鱼。
不少人过去问了问,然后又走开,似乎是觉得价格有些贵。
苏渺拉着叶嘉音过去看,只见渔民桶里装着一种他们在市面上没有见过的鱼。
苏渺惊喜的说:“叔叔!这是芝麻剑吗?”
“疑?小姑娘挺识货啊!这就是芝麻剑!可不好抓,好吃的要命!”
芝麻剑,学名斑鳠,极其珍贵的淡水鱼,此鱼无鳞,形似剑鳍锋利,因身上有芝麻状斑点而得名,能人工养殖,但不能人工繁殖,生命力极强,算是他们这边水域的特产。
现在的数量应该比较多,上一世苏渺跟着富豪一家,有幸吃过一次,那时候因为水质改变和过度捕抓的问题,数量已经锐减了,97年的时候在饭店卖十几块一斤。
芝麻剑没有鱼鳞,含脂量高,肉嫩味美,全身上下都是宝,苏渺决定买一些尝尝。
“叔叔,这鱼怎么卖?”
渔民刚才是坐在马路牙子上的,这会子站起来,跺了跺有些发麻的双腿,说:“你要多少嘛,要的多就便宜,现在晚了,我也想收摊回家了。”
苏渺看桶里的鱼并不大,两斤多的样子,边说:“我要两条。”
“那给你两块钱一条吧,你看每一条都是超过两斤的,算下来都不到1块钱一斤,这也就是我自己抓来卖才有的价格,你要是市场买可买不到。”
相对于芝麻剑的美味,这个价格确实不贵,苏渺挑了两条最生猛的,让渔民帮抓到她们的桶里。
他看到待在桶里吐泡泡的鲤鱼,笑道:“哟!你们还抓到了大鲤鱼,那今晚你们能搞全鱼宴了!”
回到招待所,她们把鱼拎到餐厅厨房,拜托大厨给她们按着地道的做法给她们做。
原本想给大厨一些加工费了,毕竟麻烦人家还用了别人的调料配菜,但是大厨知道她们是上头来的贵客连连摆手,叶晗只能决定在离开时买一些礼物送给招待她们的工作人员。
大鲤鱼做了啤酒鱼,两条芝麻剑,一条做了酸汤的,一条做了清蒸。
啤酒鱼昨天吃过,好味不再多说,而这芝麻剑着实让大家惊喜。
上菜的时候,服务员说古人形容它:“肉如凝脂、酥嫩丰腴,天下至鲜。”
苏渺一行人吃后,深觉得这个形容完全没有夸大的成分。
之后的岁月里,随着旅游业的蓬勃发展,这道美味越来越被游客们所熟知。
飙升的价格让渔民们更热衷于捕捞,在一段时间内渔民使用电工网工对芝麻剑的滥捕滥捞。
电网的威力让鱼儿没有藏身之地,电脉冲所到之处,不管鱼大小,品种,都难逃一死,即便侥幸逃脱也没有能力繁衍下一代。
期间旅游业和工业的发展,使得污水流入江河,水质受到污染,鱼的数量更是逐年锐减,尤其是大个体的更是难得一见,因为无法人工繁殖,整个产地一年连10吨都捕捞不到。
鱼少价高,价高加捕,在这个恶性循环之下,使芝麻剑的种族数量岌岌可危。
终于在2022年,芝麻剑被列入《中国 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二级,终于能与寻常人的餐桌说再见,得以休养生息。
第157章
短暂的旅行结束了,假期最后一天苏渺和苏元正要坐火车回邕城。
施红梅开车将他们送到火车站,还约定回到邕城后,到他们家吃饭。
火车站里的旅客很多,都扛着大包小包,现在出门还没有那么便捷,大多数人都会将路上需要用的东西都整理好带着,很少有空手的。
还有“穷家富路”的说法,意思是居家应节俭,出门则要多带盘缠,免遭困窘。
火车延误是平常事,不过苏渺和父亲今天很幸运,火车准点到了。
排队检票后,父女俩上了车,随着其他旅客一起慢慢往前移动,一边找着自己的座位。
每个车窗下有一张小桌,桌子两边各有一排座位,能坐三个人,苏元正让女儿坐到了窗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