咋办?我爹是奸臣! 第94章

作者:王廿七 标签: 种田文 甜文 爽文 科举 团宠 穿越重生

“还有呢?”

“进了官场之后,因为跟陛下走得近,容易被同僚排挤。”

“还有呢?”

“你的一举一动都会受人关注,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众矢之的’。”

“……”平安问:“没有一点好处吗?”

“也不是完全没有,”陈琰道,“十目所视,十手所指,你就能真正做到‘君子慎其独’了。”

第88章 陛下,术业有专攻。……

都不用等到科举,奉旨不用做功课的陈平安,就已经被很多人虎视眈眈地盯上了。

接到口谕的当天下午,沈廷鹤准备了几十首制诗,郭恒找出了十几份字帖,陈敬时整理出一米长的书单……

还是亲爹陈琰有办法,只要闲下来,就坐在离平安不远的地方念书,平安看他一眼,默默地换个地方玩,陈琰就不动声色地跟过去——说不让做功课,没说不让听吧。

平安第二天索性不去国子监了,出门找小伙伴。

先去了大师祖家找沈清儿,结果沈清儿跟她娘亲出诊去了,又跑到二师祖家里找郭琦玩,郭琦也去上学了,最后只好去何家、王家、陆家……呼朋引伴,把以前在甜水胡同的同窗们攒起来玩。

他们虽然各自被约束在家里读书,但他们翘家的点子多,不一会儿就聚起来了,满街乱晃。

两日之内,陈琰就收到了数份投诉。

第一天,几个孩子跑到京城最大的叆叇店,要求配镜师傅给他们做什么“凹透镜”和“凸透镜”,险些被掌柜报官。

因为此时的镜片多用东海水晶,加上配镜师傅精湛的手艺,造价昂贵,店主根本不信几个孩子是诚心购买,又见他们冒冒失失的样子,生怕碰坏了店里的成品,只好遣人告诉了东家。

叆叇店的背景也不容小觑,消息很快便传到了翰林院,熊孩子们才各自被领回了家。

陈琰问平安,要叆叇镜片做什么?无论是祖父祖母,还是两位师祖,都没有到老眼昏花的地步。

平安拍着胸脯答非所问地表示:“不用担心我,我自己可以解决。”

陈琰:“……”

他担心的明明是别人。

第二天,顾编修又找上门来,请陈司业约束一下陈平安同学,不要再撺掇顾金生不务正业了。

陈琰恰好有事出门,当时没细问,回家就把平安叫来问个清楚。

原来是叆叇的造价太贵,平安唆使人家孩子逃学去叆叇店里当伙计,因为顾金生天生动手能力强,叆叇店里的老师傅如获至宝,还真就收徒了,要传授自己一身绝技,顾金生不但磕头拜了师,还答应给人家养老……

“你怎么能做这种事呢?”陈琰责怪道。

平安很认真地说:“爹,做叆叇是个前景很好的营生,市面紧缺,前途无量。”

陈琰反问:“既然是好事,你自己怎么不去,要撺掇别人去?”

平安摊开双手:“我这两只爪子,写字都写不明白,人家也得要我呀。”

陈琰:“……”

得亏这话没当着顾金生他爹,否则顾编修又要碎碎念:我父亲是国子监博士,我岳父是丁未科二甲第七名,我乃丙辰科探花,我儿怎么成了叆叇店学徒云云。

第三天,顾金生又从家里翻墙逃跑,顾编修再次找到国子监来告状,却发现人家陈平安老老实实坐在老爹的签押房中。

平安朝他摊摊手,这次可不关他的事,陛下给他的任务只剩一天时间了,他在赶工。

见顾编修转而去了叆叇店,平安才定下心来研究那份“驸马考题”。

方方面面都涉及到了,只是浮于表面,不够具体,且这时代的考试有一个通病——主观性太强,因此衍生出了八股文,要求在规定的框架下答题,就是为了弱化主观性,保证考试的公平公正。

可驸马考试没有先例,更没有明确的考试范围,让人无的放矢。

那么就要增加客观题的比例。

譬如喜欢的颜色可改为色系、单项选择,喜欢的书籍、食物和衣料可改为多项选择,确保二人有共同的兴趣爱好,在此基础上增加情感类问题,确保未来驸马是个心思细腻、体贴入微之人,另多加五道附加题,针对公主最喜欢的《三侠平妖传》展开,以确保二人有共同语言。

前两个部分的答案由公主提供,而附加题,他有标准答案——《三侠平妖传》的作者空山闲客就是他家小叔公。

陈敬时看着他狐假虎威地在眼前蹦跶了三天,已经很不爽了,当平安拿着一份《三侠平妖传》的节选说要考考他时,险些一口老血喷出来。

拿他的文章来考他,真是不知天高地厚。

抓起试卷,抖一抖,只见顶头第一题:

「‘他得了一场无根的富贵,明里拥趸无数,暗处嫉恨丛生。’这句话在全文中的作用?」

“……”

这句话的……作用?

陈敬时目光由笃定变得迟疑,又由迟疑变得涣散,吹散水面漂浮的茶叶,缓缓地啜了口茶,然后靠在椅背上,想了想,又探身去摸案头的文玩核桃。

“小叔公,能不能专心一点?”平安对他的态度很不满意。

陈敬时只好实话实说:“想到哪里写到哪里,哪有什么作用?”

平安小声咕哝:“看来作家做不出阅读理解是真的……”

“你说什么?”陈敬时问。

“没什么,”平安笑道,“您看下一题。”

「何三的法器是什么?被石竹山道院开除后,将法器藏在了哪里?」

陈敬时咂摸一阵,起身去书架上翻找。

“怎么了?”

“我先查查何三是哪位。”

平安:“……”

他招呼也懒得打一声,拿着试卷转身就走。

“干嘛去?”

平安道:“拿去给我娘看看。”

林月白算完手里的账时,平安已经殷勤的磨出一小池墨汁,她几乎想都不想,提笔便在稿纸上写,片刻,一篇字迹工整的标准答案跃然纸上。

“不愧是我娘,‘空山闲客’的书粉头子!”平安道。

有了标准答案,平安将所有题目分类排序,划定分值,单选题二十题,共四十分,多选十题,共三十分,问答三题,共三十分,另有附加题二十分,合计一百二十分。

通过复试的考生,还应加考一场“武试”,以免纸上谈兵滥竽充数。

恰好国子监正在翻修校场,马上就要完工了,平安提议把武试放在这里,也算给重开武学“热场”。

宁安公主喜欢射柳、冰嬉、马球、投壶,论季节和人数,举办一场马球赛最为合适。

其实到了本朝,尚武之风渐渐消退,马球这项运动的热度也日渐降低,宫里除了端午、重阳,几乎不再举办马球赛,民间自不必说,国朝开科取士,富家子弟都将精力放在攻读经史上,渐渐疏远了这些马上功夫,只有达官显贵还保留了部分喜好。

与贵族毫不沾边的陈家,对于马球几乎是一窍不通的,宫中一定有懂行之人,想必不用他操心了。

平安已经想好了,做完最后这件事,他要跟皇帝保持距离,然后过个几年,日理万机的皇帝和他的朝臣们彻底把他忘掉,再去参加科举。

毕竟自己是不是君子,自己心里最清楚了,他可禁不住别人盯着,不要弄到最后,连老爹的事都还没搞清楚,自己就先荣登奸臣榜了,那就真的悲剧了。

第四日一早,吴公公便来到了国子监,陈琰去彝伦堂给监生们讲课了,只有平安在签押房里补觉。

平安被吵醒,睡眼惺忪地抱怨:“您老是不是追比钱粮的酷吏呀。”

“陛下倒是不急,礼部催得紧,年初就开始着手的事项,年中还没个章程,怕遭人笑话。”吴公公道:“你做完了没有?没掉链子吧?”

平安道:“你看我熬了三天,人都瘦了,当然做完了。”

吴公公弯腰瞧瞧他那张包子脸,瞎哒哒地感叹一声:“诶呦还真是,咱可得跟陛下好好说说,功劳且不说,苦劳肯定是有了。”

平安点点头,又不知想起什么,改口道:“还是别说了,小事一桩,不足挂齿。”

吴公公也没问他为什么如此谦虚,只管接过试题,装入木匣,交给手下收好。

……

乾清宫,明亮的灯光下,皇帝专注地批阅奏疏和票拟,遇到拿不定主意的地方,不论昼夜也要垂询内阁。

因此内阁成员各有一间值房,轮班值守,以备顾问咨议。

当定昏的钟声敲完,皇帝恰好处理完最后一本奏疏,双手覆在脸上歇了一会儿,端起吴公公递上的茶盏来喝。

入口苦涩,皇帝皱眉道:“这是什么?”

“皇后娘娘交代的,陛下夜间要少喝浓茶,以参茶为宜。”吴公公道。

皇帝有些意外,皇后难得主动关心他一次,皱着眉将杯盏里的汤水饮尽。

“娘娘挂心驸马遴选的进度,老奴没敢告诉她,还没开始选。”吴公公说着,将袖中的试题拿了出来。

皇帝这才想起,今天是第四天了。

宫人摘下烛罩,拿蜡剪往灯芯里一剪,噼啪一声爆响,稍有些昏暗的火光立刻变得明亮。

皇帝对着试题仔细看。

第一部 分是询问一些生活习惯和个人喜好,这个不必说,第二部分他却有些看不懂。

「公主偶感风寒时,当如何应对?一、多喝热水,按时吃药,早点歇息;二、延请太医,嘘寒问暖,侍奉汤药;三、备好零食,小说话本,任凭驱役;四、遣人禀报皇后,调查原委,问责宫人。」

“这个选‘一’。”皇帝道。

“不对,陛下,这题选‘三’。”吴用道。

“……”

皇帝再接再厉。

「公主说‘我想静静’时,当如何应对?一、叩问静静何人?二、默不作声,陪伴身侧;三、令行禁止,及时告退;四、反躬自省,及时补救。」

“这个选‘二’。”皇帝异常干脆地说。

“陛下,这个选‘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