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春夜载月
夸得特别明显,有谄媚之意,但是皇上听着倒是很高兴。
原因很简单,攸宁在鼓动目前大概率还听不懂人话的八阿哥,将来长大要向他阿玛学习,做一个勤劳有才华的人,最好继承皇上对外国那些东西感兴趣的基因,长大以后周游列国啊,早点发现国外各种正在发展的高科技,然后传播回来激励大清跟他们竞争!
后面的话不能跟人说,她只好在心里嘀咕一下,能说的其实就是好好跟你阿玛学习......
话说到一半她有点卡壳了,倒不是忘词了,就是突然觉得自己像宫斗文无脑女配,一时得意忘形,怎么就口无遮拦说出来了,八阿哥他爹是个皇帝啊!
让孩子将来做个他阿玛一样的人,这种话放在寻常人家是好话,放在这里就有点,有野心的嫌疑。
攸宁停了片刻偷瞄皇上,见他面色如常,还是有点不敢说。
但皇上似乎没有察觉,顺着她的话接下去了,笑眯眯地对啃着手的八阿哥道:“以后跟着阿玛一起读书骑马哦......”
攸宁悄悄松了一口气。
心道自己果然是小说看多了,不至于不至于,这么小一个孩子呢,还是亲儿子,要是说什么都要避讳,那才真是,没道理。
皇上眼神就没落在她身上,但是心里却知道她想了什么,只觉得气恼又好笑。
瑚氏的脑子,他至今也不知道她是怎么长的,该小心的没见她小心,可怎么偏偏就在这种事情纠结起来。
看她刚刚那神色,简直是,好像他一露出什么神色来,她就准备好了要请罪似的。
幸亏她胆子还没那么小,大约她自己也知道自己是想得太多了。
第六十三章 打卡第六十三天
新人入宫的事情到底没拖着太久, 毕竟是给两位已故皇后的家族施恩,也是安抚勋旧,钮祜禄氏既为皇后同胞之妹, 入宫即为妃, 居储秀宫主位,另一位赫舍里氏年岁尚小, 就暂封了贵人。
后者今年才十岁,攸宁在八阿哥满月那日见过一面,真的就是个小孩,也不知道赫舍里家怎么能舍得把这么年幼的孩子送进宫里来。
跟个童养媳一样。
是后面桂英她们才跟她说,这样的事情时下常有的, 不光是穷苦人家有换亲的习惯,富贵人家相互间有了年岁相当的孩子, 也会提前相看着。
不说别的,就是皇上为了年幼的公主们未来的女婿, 也是很早就盯上了那些容貌俊秀,家风清正的大臣们。
上次蒙古来人,就有那些弱势的部族特意挑了相貌出众的孩子随行,看上去确实比别的要养眼。
......
总而言之,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皇上是个颜控这事儿,攸宁也没有太意外。
她严重怀疑这次进宫的两个新人,赫舍里家的稍显弱势, 一方面真的是年纪太小,另一方面就是她的长相确实不算太好,被斯文清秀的钮祜禄氏给比下去了。
钮妃和赫舍里氏安安静静地入宫了,宫里表面上也是很风平浪静的, 什么吃醋宫斗压根都没有发生,大家一直是相安无事,井水不犯河水。
至少在攸宁看起来是这样的,她们进宫一个月,她都只见过她们一次,后面就没什么要见的理由了。
不认识,没交情。
惠嫔跟她住的近,关系也不错,平素里两个人都是一块儿的,她也对新人没有什么表示。
但攸宁就是隐约觉得惠嫔,以及和惠嫔交好的几个嫔,不大待见储秀宫。
想想也是,任谁努力多年终于爬到个相对体面的位置,结果后来人一朝露面,只凭着家世就踩到了自己脑袋上。
如果这人是皇后也就算了,嫉妒都不敢嫉妒,偏偏是个年轻女孩,只比自己高了一级。
谁心里都痛快不了。
于是皇上近来到启祥宫的次数就变多了。
他向来喜欢可心的新人胜过旧人,更胜过不是特别合他心意的新人。
简单来说,就是有点感情,还有新鲜感的人,他最喜欢,排在后面的就是有感情但没宠爱的旧人,最后才是刚认识不久的新人,就是再貌美,不合心意他也不会留恋。
先前皇上常来的除了启祥宫,就是宜嫔那边,最近却有些躲着宜嫔的意思,人不去,却总赏东西,让攸宁有种幻视小情侣吵架了的感觉。
这种感觉在惠嫔那儿得到了验证,宜嫔确实是有点醋新人了,理智上她也为被新人压了一头不痛快,感情上,她也不乐意让钮妃分走皇上注意力,这两种情感交织下来,让皇上去了应付得够呛。
有时候他没心情玩,就自然换了另一处。
她也只是真真假假的发了些小脾气,皇上没当真,宜嫔自己也没有,反正就是情人间的小情趣罢了。
相比她,攸宁就显得很淡定了,一方面她无感,另一方面她的性格也不会玩这种把戏,她的应对方式就是比以前更频繁的和皇上约定下次做点什么的时间。
皇上应不应另说,她反正也就那么一提。
这就使得皇上经常看她眼神就带着点怜爱和包容,好像她在任性撒娇一样。
私下的小聚会里,宜嫔一时嘴快,就刺了一句,说她倒是心宽。
攸宁当时也没什么反应,宜嫔这个性子嘛,有时候确实不着调,奈何皇上喜欢这一款,而且她平日待人也真诚,不拘小节,也就没人跟她太计较。
——人人都知晓,她是小儿女情态。
过后她就让人带了重礼算是赔罪,还在宫外让人给瑚家送了东西。
宜嫔也不傻,她知道谁是真的交好,能真心能包容她,知道谁是得罪了也不怕的,更知道她和宁嫔关系没有到那份儿上,人家没跟她吵起来或者跟皇上告状,已经是给她面子,够宽宏了。
这样一来,攸宁和宜嫔的来往,居然就比以前多了不少。
人和人的关系都是接触多了相处出来的,她和宜嫔不说是关系有多好,起码也能说得上话了。
大概就是能推着正在学走路的孩子们,一起去外面遛娃的关系吧。
攸宁让人弄了个学步车,还有矮自行车啊,小木马啊等等,她只负责提意见,然后内务府就让人弄了一大堆玩儿的车送来了。
她本来是想给八阿哥学走路,谁知道皇上看了觉得挺好,然后大手一挥,很豪气地给孩子们都批量定制了一套。
然后一岁多的五阿哥就缠着人要天天坐这个玩,这个东西在地砖上面动静挺大的,五阿哥还特别喜欢自己在前面跑着,让人在后面追,动静就更大了。
太后的作息就有些跟不上,但是她是真的宠爱五阿哥,不忍心不让他玩,这个时候宜嫔就出现了,她就每天都去太后那儿把五阿哥带出来疯玩。
因为这一层原因,宜嫔跟她的关系就变得更好了。
不光是五阿哥,喜欢这个的还有不爱出门的三阿哥,对于这个把他勾得爱出门的玩意儿和它的发明者,她也是很感激的。
三阿哥当哥哥的喜欢,就引得下面的四阿哥也想玩,然后五阿哥也爱玩,六阿哥,七阿哥也都跟上了。
攸宁意料之外的就这么和这几个阿哥的额娘以及抚养者拉近了关系。
孩子们疯玩的地方一开始是御花园,后面因为人变多了,就在贵妃的提议下改到了景仁宫,反正这里不住嫔妃,院子里也很宽敞。
皇上就让人做了好几张特别大的毯子在院里铺着,防止孩子磕了碰了。
几个人靠在檐下,看着孩子们玩了会儿,景仁宫门突然开了道小缝儿,进来个眼熟的小太监,说太子殿下让人来借书了。
说着,太子和大阿哥就进来了,匆匆见面行礼之后,贵妃就带着一众嫔妃避到了后殿去。
谁都知道这是个借口,景仁宫是存着一些书,要是只借书,哪用的着太子自己过来,他来就是为了和弟弟们玩耍的。
八阿哥眼尖地瞥到了那一角杏黄色的衣服,立刻像只小鸡一样“咯咯咯”叫起来,叫得旁边三阿哥笑个不停。
八阿哥刚学会说话喊人的时候,他还是看衣服颜色喊的,对着明黄色就叫阿玛,有时候当然能叫对,有时候就不是了,攸宁还看到过好几次,他对着正在熏香的皇上的衣服喊阿玛,但是等到皇上到了面前,穿的不是常看的衣服颜色,就要反应好久喊什么。
然后就是喊哥哥,最开始是皇上给他带些小玩意儿,说是太子哥哥给的,他老在八阿哥面前提太子哥哥,八阿哥就记住了怎么喊哥哥,但是他以为是喊哥哥就有好玩的,于是想玩的时候就到处叫哥哥,对谁都这么叫。
攸宁纠正了好久,最后让他把太子的服饰颜色给认下来了,到现在能认脸了,他还是一看杏黄色就条件反射了。
八阿哥一叫,旁边几个小阿哥也激动了,一时间景仁宫院子里面此起彼伏都是“咯咯咯”的声音,活像养了一院子的小鸡。
太子就笑眯眯地把面前的七阿哥给抱起来了,旁边大阿哥大步走到八阿哥面前抱他,听到他一声清脆的“大哥哥”,立刻笑得眼睛都闭起来了。
——其实八阿哥会的称呼就是阿玛,额娘,娘娘,然后就是哥哥。他一开始喊大阿哥也只是哥哥,后来大阿哥发现他这个哥哥主要叫的是太子,就趁着私下跟八阿哥玩的时间里,软磨硬泡泡出了大哥哥这个专属称号。
一群小萝卜头们都喜欢往太子跟前凑,皇上经常在他们面前提太子,三阿哥头回学识字读书的时候,就是太子哄着他学的,四阿哥是很喜欢太子给的小马鞭,小匕首,后面的孩子们小,但是也都懵懵懂懂觉得太子是笑眯眯的,大阿哥看着就有点凶了。
而且太子也确实给面子,肯和这帮小萝卜头们玩一玩,兄友弟恭嘛,弟弟们喜欢他,他当然也要对他们友爱。
大阿哥不耐烦和小鬼头玩,也只有对着看着长大的八阿哥耐心多一点,饶是这样,看着怀里的小八眼睛往太子那边不住看着,也没忍住气闷了。
八阿哥人小鬼大,探着身子被太子逗了会儿,回来看到大哥哥盯着自己,笑得很欢快地凑到他脸跟前,给他糊了一片亮晶晶的口水。
大阿哥立刻高兴了。
然后八阿哥又扭头期盼地看着太子,太子无奈地倾身上前,就感觉脸上一热又一凉,不用看,也是一滩口水。
阿哥们玩了过后散了,身边伺候的人一回去,就下意识先给旁边的小主子擦脸,伺候久了的人都知道,宫里的八阿哥最喜欢给哥哥们脸上糊口水了。
小孩子不懂事,谁也不好为着这个说什么,只能是养成经常擦脸的习惯了。
第六十四章 打卡第六十四天
康熙二十年冬发生的事儿说来真的不少。
先是太子率诸王官员以及命妇送走了两宫皇后的梓宫, 后又代皇帝前去祭祀,说起来都是露脸的好事儿,攸宁也听说前朝早开始提议让太子出阁读书了。
这一次露面过后, 皇上果然允了此事, 于是关于太子的讨论就越来越多了。
教导太子的师傅,陪同的官员, 侍从等等,总之所有能够作为未来储君助力的位置,如今都成了香饽饽,往前凑的人多得数也数不过来。
要说表现得最明显的,就是还只是一岁小娃娃的八阿哥, 嘴里都不停念叨着他的太子哥哥,不光是八阿哥, 其他的阿哥对太子的态度亦然,可以说是尊崇至极。
当然, 这其中也少不了皇上的刻意引导,在他潜移默化的引导之下,太子永远都是众兄弟们中最为优秀的那一个。
在这种绝对权威的地位上,太子对底下的弟弟们也更加友爱了。
这倒是和攸宁原以为的不一样, 所谓九龙夺嫡,她一开始理所当然以为,是太子的地位过于尊崇,引起了周围逐渐长大的兄弟们的不满, 还暗戳戳观察过,在太子风头之下不得不退缩的大阿哥的反应。
毕竟她与惠嫔相熟,对大阿哥的了解也更多,在她看来, 大阿哥是个优秀,刻苦,肯努力的孩子,文武双全这四个字放在他身上一点也都不违和。
外界将太子夸得天上有地上无的,几乎完全忽略了大阿哥,甚至她隐约能够察觉,惠嫔在试图让大阿哥藏拙。
这对于一个孩子而言,尤其是一个渴望得到皇父赞赏的孩子,无疑是最残忍不过的。
然而即便如此,惠嫔与大阿哥母子俩对太子的态度,仍然是尊崇的,大阿哥与太子关系依旧亲密,似乎没有受到任何干扰。
太子毕竟是太子。
这句话攸宁反应了许久,才终于明白过来。
对她而言,太子是夺嫡中注定的失败者,甚至他现在还是个七八岁的孩子,旁人有的尊崇她是不可能有的,更没有那么盲目的认为他就是未来的皇上。
她都不了解古人的脑回路,又怎么可能能够通过一个结局,来推断出促成这个结局的所有因素?
在当下所有人眼中,甚至是八阿哥这样的小孩子的认知里,太子都是特殊的那一个,代表着无可置疑的权威。
攸宁简单代入了下自己就明白了,不说别的,就说小时候母亲一句‘你是从垃圾桶里捡来的’,‘从胳肢窝里掉下来的’,就让她一直相信到了上初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