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后宫生存手札 第64章

作者:春夜载月 标签: 宫廷侯爵 种田文 轻松 日常 穿越重生

想到这里,攸宁看着皇帝的胡子都没那么不顺眼了,显老就显老呗,总寿命长就行了。

有个历史上有名的长寿帝王丈夫,晚年也并没有变得多昏聩,动不动杀女人和孩子,对她而言简直是安全感满满。

皇帝看着她神情变来变去,不知想到了什么,顿觉好笑。再一看,她居然还主动要来帮他梳理恨不得全拔光的胡须,忙警觉起来,伸手按住她道:“这还是我叫人来吧!”

上回她如此主动过后,不知怎么,他总觉着胡须掉得频繁了许多,也不知是不是她的力道太大了些。

这还不好说,毕竟他不想为着这么点事儿让她不愉快,但是从此下定了决心不再劳烦她。

攸宁只好略带遗憾地罢手,心道,早知道上回就该偷偷用些脱毛膏了。

第八十一章 打卡第八十一天

攸宁表现得对他御驾亲征的事情很担心, 三番四次旁侧敲击的问起来,皇帝自然是能够察觉到的。

他起先以为她是对北边的事情很好奇,不光自己说给她听, 还叫人给她拿了些书本子看。

后来次数多了, 就看出来她是在担心自己。

若是旁人这么喋喋不休,皇帝就算再体谅人也不免觉得不耐烦。

可这人换成了攸宁, 他心里就是另一番感受了。

从太皇太后病重到崩逝的日子里,皇帝一度伤心欲绝。

他自幼养在宫外,父母膝下,未得一日承欢,幼时他敬仰皇考, 渴望生母的亲情,可与他相处最多, 真正教养他长大的人,却非皇祖母莫属。

若无祖母的耐心细心和耐心教导, 断无今日之玄烨。

祖母病重之时,皇帝衣不解带随侍在侧,想要略尽孝心,可却遭到阻拦, 他知道这是祖母不愿他为了侍疾而耽搁朝政,虽然万分难过,却也不得不听从,以免她不能够安心养病。

后宫诸多嫔妃, 可能得祖母欢心者,除了已逝的两位皇后,也只有皇贵妃一人,她一贯身子不好, 不能操劳,其余诸人虽然也有些早年的旧人,却却与祖母不算亲昵,更兼锦衣玉食,谨言慎行惯了,也不过是差使宫女代劳。

余下,也只有攸宁一个了,她的命格好,性子也不那么循规蹈矩,还有些食膳药膳的本事,也幸而有她无微不至的侍奉在侧,让祖母在最后的日子里病痛稍稍缓释。

分明自己辛苦得很,稍有时间也要来乾清宫上报祖母的病情,哪怕太医已经禀报过一次,但她知道他是不放心的,恨不能亲眼去看,索性便日日同他谈及祖母感受如何,事无巨细,告诉他祖母今日又说了什么,是提到了他幼年的事情,还是叮嘱他日后要如何行事?

临了,还要关照皇帝自己的身体。

这其实已然有些越矩了,有些事情旁人心知肚明,却不敢说,不敢做,归根结底是因为宫里头的规矩多。

得宠时候做什么也许不会被追究,可一旦追究起来,处处是错。

她却似乎根本不在乎,又或者是在乎他多过于在乎自己。

这让皇帝如何不感动。

到后来,那段悲痛到他至今都不愿回忆的日子里,旁人都劝他顾惜己身,连姑母淑慧长公主都看不下去了,也只有她敢一句话都不说,只是在他身边陪伴着,替他拭泪,按摩僵硬的身体,为他端来精心准备的食膳,任由他用一切尽可能的方式来发泄悲痛。

旁人后来都不敢在他面前提及慈宁宫,提及已逝的太皇太后,甚至连皇太后短时间内都在克制自己不要提起,生怕激起他的伤心来。

也唯有攸宁会旁若无人地提起来,然后看着他红了眼眶落泪,也是那个时候,他看到梁九功的眼睛都快眨抽筋了,难过之余,也不由好笑。

皇帝觉得攸宁是懂自己的,她知道他就算再伤心,再不顾惜自己,过后也一定会整理好心情,去做该做的事情,所以她什么都不说,却时时刻刻替他珍惜他的身体。

所以她敢在祖母过世不久就‘不识相’地提起,她知道他仍然在悲伤,在怀念,也知道他仍然需要将这些情绪倾泻出去,纵使伤心欲绝,他也希望能够有人对他提起祖母在世时的种种。

然而如今能同他谈及此事的人又有几个?朝臣们唯恐他再做出割辫这样违反祖制的举动,姑母淑慧长公主对祖母的亲情不输于他,可她年纪渐大,又如何能再度引她伤心?

能够大胆听皇帝倾诉的贴心人,年少之时其实有过许多,与他结发的伴侣,一同成长的友人,以及他最重要的亲人,然而斯人已逝,到如今人至中年,竟也还能遇此良人,兴许是逝去那些人也在垂怜于他吧。

知道攸宁对他的关切,皇帝并没有丝毫不耐,反而认真许下承诺:“这一战虽无法速胜,但也不会持续太长时间,不必太担心,待我凯旋,就接你去祖母留给你的汤泉行宫瞧瞧,你还没去过吧?”

皇帝口中所说的汤泉,正是太皇太后留下的遗产之一,她去世之前,就将自己的珍宝首饰之类分给了淑慧长公主一部分,也有一部分给了皇太后,孝懿皇后和攸宁,最后则是宫里的太子和诸位公主们,大福晋,以及大福晋所生的两个格格,这也是太皇太后的玄孙一辈了。

至于剩余的东西,则是皇帝自己做主分配了的,除了攸宁得到的这座汤泉行宫的支配权,这是太皇太后亲口要给她的。

虽然只有这么一件,但是,这可是一整座行宫啊!

而且还是专为太皇太后建筑的行宫,虽说称不上多么奢靡华丽,但意义很显然是不一样的。

皇帝得知后说,太皇太后生前,就希望他日后珍重自己,得闲就去汤泉里泡一泡,莫让那么好的地方荒废下去,却没想到这汤泉居然给她了。

说这话时一脸的不爽。

攸宁却想到了自太皇太后去世后,就空闲下来的慈宁宫,甚至是临近慈宁宫那一侧的隆宗门,皇帝也再不想走了,怕触景生情,顿时觉得太皇太后这叮嘱,估计也是早就料到了皇帝在这事上的任性态度。

所以就把难题留给她,她要出宫去那么远的地方,总不可能是自己去,那可不就是要跟着皇帝一起吗?

去年有朝臣上折子,要皇帝去天坛祈求上天令大清风调雨顺,本来只是意思意思罢了,这样的折子每年都有,今年上折子这人就被皇帝劈头盖脸骂了一顿,贬出京去了。

——当然,事后皇帝想起来很不该,绕了一圈给人换了处任职的地方,也算是补偿了。

而这一切的原因,也是玄烨在记恨上天没有答应他的祈求——他甘愿以自己的寿命来换得太皇太后活着。

对于他这样任性的行为,攸宁有些无奈,却并没有劝说。

祈雨什么的,本来就是形式大于内容,若是放在有大灾之年去一次稳定人心也就罢了,寻常时候不去也没什么。

而皇帝对此的表现则是:朕就知道你懂朕!

——他也不过是在范围之内小小任性一下罢了。

第八十二章 打卡第八十二天

距离皇帝出征的日子渐渐近了, 攸宁前往乾清宫伴驾的次数也越来越多,待得时间从几个时辰逐渐变成了大半天,这两日甚至是在乾清宫睡觉的。

这自然是不合规矩的, 但此时后宫也没人敢出来劝谏, 皇太后是个不管事儿的,贵妃早缩了起来, 人人都当做不清楚,只有攸宁作为当事人,不免有些高处不胜寒之感。

她还记得自己最开始只是想当个主位来着,只要不用每天去给主位请安讨好主位,吃穿也别被克扣得太厉害, 就真的烧高香了。

至于其他的她从来没想过,也不觉得有什么必要, 毕竟皇帝是历史上有名的端水大师。

哪怕是前两年宠爱最盛的时候,她也没有生出过自己能牢牢霸占着皇帝的想法, 因为她很清楚自己的优势所在,不就是有了系统辅助,容貌越发出色吗?其余的不过是次要因素。

哪日她年纪大了,肯定会再冒出个比她年轻比她貌美比她还要更会做解语花的人, 那时候她大概也可以过上养老生活了。

这就是她对十年之后生活的设想。

而现在回想起来,皇帝对她的偏爱,似乎正是太皇太后去世之后才开始的。

也许是因为她在太皇太后生前表现得足够孝顺?

皇帝对太皇太后的感情浓厚,自然而然, 也会为她那么细致地侍候太皇太后而感到欣慰,高兴。

攸宁觉得有哪儿不太对,但这已经是最符合事实的猜测了。

她坐起身,外面的宫人听到动静进来侍候, 脸一抬露出笑呵呵的两张面孔来,是启祥宫的兰英和玉英。

——这两个名字连同柳英、桂英,本来是最初时候服侍她的四个宫女,后来她们出了宫嫁人,新提拔上来的人本也有新的名字,只是她习惯了顺嘴就会喊出前头的人名,她们就自请改了名字。攸宁自然是不同意的,可宫女二十多岁才能出宫嫁人,她又不忍心她们耽搁太久,所以启祥宫换宫女的频率比旁的宫里频繁许多,到最后她是真的没法分辨出来了,也只好改了。

她二人在启祥宫就一直服侍她梳洗,不过到了乾清宫,能带的人手有限,她一般带的是两个大宫女,服侍这样的事情都是乾清宫的宫女过来。

所以她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启祥宫有什么事儿发生了,所以让柳英和桂英回去处理了。

兰英和玉英手下动作不停,笑道:“咱们宫里没什么事儿,是今早就有人来叫我们,说从今往后都让我们跟过来侍候娘娘。”

说着,又有宫人将今日要穿的衣裳和用的首饰摆了几套出来,跟变魔法似地。

嫔妃要在乾清宫换衣服,自然不能指望乾清宫有个自己的衣柜,一般都是宫人提前备好带来。

然而现在摆在攸宁跟前的却并非是她有印象的做过的衣裳,因为这衣裳和首饰的料子太好了,她虽然不能记得自己的每件衣裳,但这么好的她肯定有印象。

只是玉英和兰英并没有任何要解释的意思,她心想,大约是过两天就是她的生辰,皇上特别交代了什么。

皇上人不在,乾清宫却给她摆好了午膳,攸宁只得吃过再走,用完膳,她想到什么,问身边的宫女:“我记得昨天还有个穿粉色的奉茶宫女,怎么今儿没见着?”

之所以记得,不光是因为那个宫女长得好看,还因为她好像有点打量自己的意思。

适应了旁人或是尊敬或是讨好的目光之后,再遇到这么不客气的眼神她就很容易察觉了。

感觉到她目光不对后,攸宁就有了点猜测,多少有些尴尬,虽然知道乾清宫有些宫女实际上也属于嫔妃,但以往这么多宫女都穿戴差不多,她自然也没想到这方面去。

谁知道这个表现得这么明显。

不过大家同为皇帝小妾,五十步笑百步属实没有必要,她自是当做没瞧见。

后来却仿佛瞧见这宫女被人叫出去,后头就没回来,今儿早上也没看见,才想起来问一句。

——希望不是有人自作主张讨好她做出点什么来。

谁料这话一出口,旁边的宫人慌张地跪了下来,说是昨日那宫女没规矩,皇上已经叫人撵出去了。

剩下的话那宫人没敢说,只是有些叹息,好好的本来能晋封当主子的人,就这么撵出去,赐给了外头的小官为妻,一辈子也算是折在上头了,而她到底也没做什么,只是有些没规矩,心大了,妄想着取代面前这位主子。

攸宁本来是担心那些太监做点什么恶事,听到此话说是皇上让人赶出去的,便不欲多问。

毕竟乾清宫的宫女规矩比别处更严。

于是略闲聊了两句,就不再说什么了。

攸宁不知道的是,自己回去以后,皇帝从这宫人处听来了她的反应。

得知她在听到那宫女同人有婚约,出去便能嫁人,就放松了些后,皇帝摇摇头,她的脾性还是太好了些,连个宫女都敢在自己眼皮子底下对她不敬。

眼下也就是她得宠,旁人不敢说什么做什么,日后她稍有些掉下去的趋势,不定有多少人想上赶着把她拉下去呢。

只怕她还以为只要自己和气待人,旁人便也会以和气待她呢!

宫里有几个人是讲理的?渺小如微尘一般的蚂蚁,谁会在意自己走路的时候踩死了多少?

皇帝没再说什么,心里却有了思量。

宁寿宫。

太皇太后去世以后,皇太后与皇帝母子两极为哀痛,均是大病一场,皇帝身子骨好些,好得也快些,皇太后则是落下了病根儿,前些日子下了几场雨又开始腿疼,如今正在将养着。

旁边侍候她的是多年的宫女乌兰,出宫后嫁了人,太皇太后去世,皇太后大病一场,她又回来成了嬷嬷侍候旧主子,正给她按摩着腿,闲话道:“我这一听说主子爷要封贵妃,还来请您的旨意,就为您高兴极了。”

太后也笑了:“皇帝素来孝顺,在我心里,他就是我的儿子一样。”

嬷嬷笑眯眯的:“您从今往后便只管着享福抱孙子吧! 福气多着呢!我今天来的时候,还听人说后宫里的主子们要来给您问安,是要封贵妃的那位主子吧?”

皇太后睁眼看她:“你这是替佟家来打听吧?我就说,出了一趟宫,既然嫁了人,好端端的又回来做什么?原来是他们派到我这老婆子身边来的!”

嬷嬷犹自强笑着:“主子这是什么话?奴才当年是蒙了您赐婚啊,您病了,奴才进来伺候一场,又何必说这话!”

皇太后理也不理,只道:“你回去吧,往后不必再来看我了。”

旁边自有人来将她带走,那嬷嬷却不肯,挣扎了两下子,扑通一声跪倒在地,用力磕了几个响头,哭道:“主子难道不明白奴才的苦心?先帝那会儿就独宠一个董鄂妃,为了让她做皇后,让咱们多过了多少苦日子?主子不记得!奴才还记得!奴才当初不就是为着这个才被送出去的!如今主子难道又要眼睁睁瞧着另一个董......”

上一篇:僵尸恋爱守则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