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后宫生存手札 第74章

作者:春夜载月 标签: 宫廷侯爵 种田文 轻松 日常 穿越重生

太子惊觉自己对汗阿玛是有怨的。

哪怕汗阿玛对他已经足够厚爱,足够信任,可是他还是要提防他,制衡他,控制他。

他知道这么想是不对的,全无道理,可还是一直在想,既然如此,为什么皇上就不能信任他信任到底呢?

既然自幼一手将他抚养长大,亲自教养,视他为满意的继承人,令他骄傲的太子,又为什么一定要在这时候渐渐疏远他,把大哥抬出来?

皇上说,这是为了历练大哥,为了让将来他与大哥也像皇上和裕亲王一做一对君臣相得的手足兄弟。

这话有几分真,又有几分假?

就算是真的,大哥和裕亲王难道就是一模一样的人吗?

皇上不是先帝,皇上的兄弟们更不是他的兄弟们。

这一晚,太子想了很多,又好似什么都没有想,他知道自己只有向前走这一条路。

第九十五章 打卡第九十五天

太子妃是个贤淑女子。

在她进宫之前, 包括攸宁在内的后宫诸人,还有太子的后院,其他阿哥的福晋们, 多多少少心里都对她有些猜测, 以及身为女人的那一丝丝怜悯。

太子妃本人是皇上十分满意的儿媳不假,但她与太子成婚的时日稍晚了些。

此时的毓庆宫, 太子已经有了两子一女,更要命的是这两个儿子都是由太子宠妾侧福晋李佳氏所生的,大阿哥四岁,二阿哥是太子妃进门前才刚刚落地。

这若是放在别人家,莫说这个关头生孩子了, 就是妾侍有孕,甚至是前头有了个庶子, 正常女方都不会愿意自家女儿嫁给这样的人家。

但谁叫这是皇家呢,总不能让太子给未进门的妻子守身如玉。

哪怕这成婚的日期是皇上一拖再拖, 好容易定下时间,太子妃的阿玛又在去年过世,总不能叫人在热孝中成婚。

据说,太子妃的玛法病重也有些日子了, 皇上也是赶着这个时候,趁着太子妃的玛法还能撑着一口气成婚,否则这婚事可真的遥遥无期了。

总之这婚事似乎是有些不大顺利的。

太子不至于为着这些事冷待自己的正妻,但这些日子来发生的种种, 也确实令他没什么兴致。

夫妻俩在新房端端正正对坐着,满眼都是喜庆到有些刺目的红,可二人之间的氛围却有些冷淡了。

这会儿若太子妃是个明艳些的女子,自然知道该怎么活络气氛, 令太子开怀,最不济也能叫新婚之夜不这么无趣。

太子妃年纪比太子略小些,可也已经是这时候女子出嫁较晚的年纪了,二十岁,脾性自然不如十多岁时那般活泼。

更别说能叫皇上满意的儿媳人选,自是娴静大方,和性子活泼半点不沾边。

太子和太子妃说了些话,只觉得太子妃和旁人告诉他的没什么两样,他并不讨厌,但也说不上多么喜爱。

大婚就这样按部就班地进行下去。

婚后的太子妃似乎对一切毫无所觉,没有察觉到太子稍显冷淡,没有察觉到毓庆宫后院的妾侍们各怀心思,亦没有察觉到后宫诸人各异的眼神。

她只是做好了一个太子妃应当做的事情,上孝顺皇太后,皇上,太妃,乃至于后宫一众嫔妃,下关照毓庆宫两个阿哥一个格格的生活,接到身边亲自教养,对于太子的宠妾,她态度温和,但也并不宽宥她们行止失当之处。

对于太子,太子妃亦是时时劝谏。

太子对她的态度一如往常,他称不上喜欢她,可是不得不承认她是个合格的太子妃。

于是当李侧福晋明里暗里想要接回自己的两个小阿哥时,太子没有多加干涉。

——在这上头,太子妃许是知道自己初来乍到,因此是很有分寸的,照看小阿哥的人都是毓庆宫原本的奴才们,待太子和皇上忠心不二。而这本来也是应有的规矩。

李侧福晋因此很是气恼,但也无可奈何,太子不站在她这边,她纵使再更多办法,使出来也是无用的。

可她必须得想个法子才是,不能叫太子爷的心偏到正院那头去。

李侧福晋招来心腹,耳语了一番。

太子妃不是不知道后院的妾侍们各有心思,不过她很有耐心,能等到她们犯错再行事,哪怕真有人能灵活利用规矩,她也是不惧的,只要太子不插手,她就是规矩的制定者。

而眼下看来,太子跟前虽有几个得宠的,但他从不关注这些小事。

太子妃如今要面对的头一件大事,便是宫中宁贵妃的生辰。

毓庆宫与启祥宫,论理是八竿子打不着的关系,但两宫似有争端,太子妃对此事略有耳闻,但更多的就不知道了。

嫁入毓庆宫后,太子妃不是没有私底下叫人探过口风,奈何毓庆宫里知道此事的人极少,几乎打听不到什么。

太子妃心底猜测着恐怕不是一件小事,毓庆宫当初知道这事儿的恐怕都叫波及赐死了。

她也不能够再打听。

可是就在这个关头,太子妃的人真的打听到东西了。

这消息来得太巧妙,太子妃不是不起疑,但是她知道这消息八成是真的。

告诉她事情缘由的人,是太子的奶嬷嬷,没道理为这个说谎。

她紧张兮兮地告诉太子妃,两宫交恶,最开始是因为有人欲谋害贵妃,以此为由诬陷太子。

太子妃顿时了然,宁贵妃盛宠,膝下又有一个阿哥,极得皇上宠爱,其外家在朝堂上又和太子的外家曾有过争端,自然会有人看不惯的。

——毕竟那时候皇上病重在外。

以太子的脾性,不会将区区一个贵妃放在眼中。

太子妃拿到了过往的生辰礼册子,略扫一眼,就更确定了自己的猜测。

太子可以不把贵妃放在眼里,可太子妃自认不可以。

她是皇上选定的太子妃,石家忠于皇上,忠于太子,石家出来的太子妃也该当如此。

若是太子疏忽了事情,她要替他周全,若是太子做了不恰当的事情,她就应该站出来劝谏,这是身为太子妃的职责。

太子也许会生气,也许会发怒,可是不会因此问罪她。

而她也不惧怕这些,她必须要做一个皇上和太子都满意的太子妃。

这一日,毓庆宫中不少宫人都知道了,太子从太子妃院中拂袖而去。

太子妃却出奇得平静,甚至比从前还要平静,她心想,最坏也不过如此了,有什么好畏惧的呢?

她慢条斯理地查看着将要送入启祥宫的贺礼,细细叮嘱着宫人不要出错。

李侧福晋把自己关在屋里,痛痛快快地笑了一场。

她知道自己这一招并不高明,可是那位贤良淑德的太子妃一定会钻进这个圈套,因为这是个阳谋。

承担着皇上厚望进入毓庆宫的太子妃,自然要致力于辅佐,劝谏太子,而与宫中的宠妃交恶显然有违皇上的意愿。

太子妃或许以为她又做了一件正确的事情?

也许太子会生气,会恼怒,可决不能指责她。

甚至还会认为她是个合格的太子妃?

可是太子妃不知道,她这样做,才真正把太子爷给推远了。

若是两宫只是单纯的交恶,那么太子妃的打算也许真的有效。

可太子妃不知道,自打那件事之后,太子爷和皇上之间,便不复从前那般了。

作为仗着太子在宫里横行霸道数年她来说,从无到有,再到失去这些权势,她的感受不可谓不明显。

她一个狐假虎威的人尚且如此,太子的感受只会比她更明显。

太子不会怨恨皇上,可是一定会怨恨那个导致了一切发生的女人。

此乃人之常情也。

李侧福晋高兴得胃口大开。

太子将自己关进了书房,他写着大字,心却全然不在这上头。

他没有拦着太子妃无谓的努力,因为他知道这完全不会管用。

那个女人不过是个导火索,引爆了汗阿玛一直以来对他的不满。

他久久沉思着。

最后他觉得让太子妃碰个钉子也好。

*

东宫这次送来的贺寿礼格外重。

攸宁啧啧称奇,不过也不奇怪,往年这些事儿都是李侧福晋负责的,她的态度自然也代表着太子的态度。

礼不薄也不厚,也并不投其所好。

而太子妃进宫以来,对上恭敬,对下宽厚,对着攸宁这个外界传言和太子不和的贵妃,不仅没有比如蛇蝎,反而主动前来请安。

这样孝顺的姿态自然迎来了皇上的赞赏。

攸宁一则不会迁怒一个无辜的人,二则,这是皇上所希望的,她自然也没理由跟他对着来。

这样一想,其实也很有趣。

本该代表太子态度的太子妃,与太子对着干,而她这个真正的与太子交恶的人,反而没事人一般,做出皇上所希望的和睦样子来。

无论旁人如何作想,攸宁与太子妃之间的相处称得上和睦。

皇上倍感欣慰的同时,大手一挥,给原定给八阿哥的两个侍妾人选里又塞进去一个人,出自太子妃同族,不过并非主支,父兄也没什么能耐,有这份前程,纯粹是看在了太子妃的面子上。

攸宁没什么话好说,叫来三人看了看,石氏出身大族,人瞧着不算多出挑,只能说是无功无过,先前定好的一个张氏,一个佟氏,模样性情都很好,一个娴静,一个则明艳些。

这三个格格都是不久后就被抬进了阿哥所,入宫的第二日又一齐来启祥宫请安。

攸宁看着她们,感受略复杂。

和她同样感受复杂的还有一个人,就是刚刚被赐婚的五阿哥之母宜妃。

宜妃对着她长叹一声,似乎是在感慨自己居然也已经到了做人婆婆,未来还要变成祖母的年纪了。

宫里的女人总是对年纪特别敏感一些。

攸宁亦觉着有些恍若隔世,不知不觉间,她居然也已经在这里生活了这么久。

两个人对坐着感慨了大半天。

宜妃最终还是没有忍住,提起了自己未来的儿媳妇他他拉氏,她当然是在夸这个女孩,夸到最后才玩笑似地担忧了一句,也不知道小两口的脾性合不合。

攸宁先是一怔,然后慢慢地将从皇上那听来的话转述给她。

上一篇:僵尸恋爱守则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