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后宫生存手札 第77章

作者:春夜载月 标签: 宫廷侯爵 种田文 轻松 日常 穿越重生

汗阿玛和额娘骑在一匹马上?

周围全都是人!

这还是他认识的阿玛和额娘吗?

胤禩一边保持着惊讶的神情,一边赶紧叫身边的人去知会自己带过来的格格,让她先不要额娘身边尽孝了。

早已回过神来的攸宁:......

不动脑子她都能想象到,这些人私底下又会如何传播她不愧是传闻中宠冠六宫的那一位的谣言......

这些年来,类似的事情可太多了。

没准还会有人在身后的什么自传里提到这一幕......

别问她为什么知道,问就是她曾经就是扒拉着人家自转,试图从中吃到历史人物瓜的其中一位。

听到这些人这么评价,她都心虚得慌,她和皇上顶多算是相处和谐,至于说什么真爱,还真的没有到那个份儿上。

皇上无非就是看她长得好看——现在她确实也好看,还有就是她老的慢,比同期嫔妃是这样的,金手指的妙用就在于此。

再然后就是保持新鲜感,她偶尔抛一点新东西出来,让两个人的相处不至于千篇一律,让人感觉到乏味无聊。

再就是有孩子的加持,胤禩是个聪明乖巧的孩子,当爹的怎么会不喜欢。

当然还有就是出现的时间较早,皇上念旧情,这么多年来大大小小的事情都一起经历过了,哪怕是一只猫猫狗狗,相处这么多年肯定都是有很深感情的。

攸宁并不否认这种多年陪伴之下的感情,不过这肯定不是什么真爱,这种环境下谈真爱,她总觉着有点好笑——纯幽默的那一种好笑。

不过就是再尴尬,这一天的快乐是作不得假的,攸宁感觉自己把宫里那股憋闷的气息都给吐尽了,现在浑身上下都觉得自在,翻了本书随便看着。

皇上处理累了折子,偶尔就看看她。

他心里始终有些疑惑,这些年来她始终表现得很内敛,对一切战战兢兢。起初,他以为她是在自谦,惶恐于这样的事情,这当然很正常,他印象里她就是这样。

后来相处的越来越多,越来越久,他才发现不对,他给她的,和她给他的东西是不一样的。

她不是谦虚,也不是惶恐,是觉得不够。

可是怎么样才算够?

曾经有一段时间,他以为攸宁想要的是权力。

这当然也很正常,人人都渴望权力,这一点上男女都是一样的。

如果她图谋更高的位置,甚至想要为他和她的孩子图谋太子之位,亦是人之常情。

当然,这些他不可能全都满足她。

可到现在,他发现她想要的不是这个,令人震惊。

可一个人再如何伪装也不会完美到这种地步。

那么还是原来的那一个问题,怎么样才算够?

他不知道,不过这不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他只是好奇而已。

第九十九章 打卡第九十九天

南巡的长长路程中, 攸宁只负责吃吃喝喝玩玩乐乐。

她原本自己也有机会目睹一下民生疾苦,后来发现队伍一路上都设了帷帐,停驻的地方不是有行宫, 就是征用了别人家的大宅, 其建筑宏伟程度远不能和紫禁城相比,但依旧美轮美奂, 有些宅院更是比畅春园的更有韵味,更加精致。

她接触这时候普通百姓最近的时候有两次,一次是停在外头的时候,与皇太后,皇上一起品尝了下农家平日的饭食, 说实话,难以下咽, 哪怕这已经是他们精心为贵人备好的最好的饭食了。

皇上却说,此地的光景比数年前要好得多了, 又谈及那时候所见的光景来。

攸宁表现出了没见识的一面,她上辈子和这辈子都没见过。

第二次就是途径一个大城,皇上带着她一起让人叩拜,后来她才知道是这里曾经几乎年年被天花肆虐, 后面当地的一个官儿愣是不顾别人反对抗议,压着几乎所有人都种了牛痘。

当然那几年当地的财政境况就不大好,这个官因为此事,还上上下下得罪了不少人, 加上他本来能力也不是拔尖,政绩更是没法说。

他本来就要考评了,结果预估应该也不算太好,后面是皇上叫人去御前对话, 方知其中缘由,然后给破格提拔了一下,让他去做擅长的事情去了。

攸宁立即对此人充满了敬佩,这几乎是压上了自己的仕途在做实事啊!

要知道这年头的官员考评,可是清清楚楚写在档案上头的,考评结果不好,当年就要降职也就算了,以后但凡有任何要起用的机会,上面人一看这人曾经有这么差的政绩,心里就打了个叉,要是正赶上上官心情不好,觉得这人真是不堪,可能下一次还要降职,如果不甚卷进了什么事情里面,第一波受牵连的大概还是这人。

话再说回来,大规模种牛痘之后,当地再有天花,就没掀起什么风浪来了,城里人口繁盛,各方面也就越发展越好了。

至于那个官,之后换了任职地,再后来就在任上去世了,不过因为本人很有清名的缘故,其后代在他们家当地风评也极好,不论是生活还是出仕做官,都可以如想象得那般顺利。

这一次来拜见的女眷里,就有这家人的夫人和女儿,感慨完皇恩浩荡,扭头就想找路子,想让女儿进来给贵人做个丫头使唤。

胤禩听攸宁说了这么几句,后面兴冲冲出去为她打探消息了。

不久后面色古怪的回来,说这家人在当地名声非常之好啊,大家提起来都是一脸崇敬啊爱戴啊发自内心感激啊,好像是圣人一样了。

可他又在汗阿玛那儿见过参他们家的折子,出门时甚至还有人当街拦着要告御状——拦住的是他,他虽然做过掩饰,可这唇红齿白,锦衣貂裘,侍卫前拥后护的一看就是贵人,告的还是这一家人。

好在胤禩不是单独出去的,五贝勒和七贝勒还在旁边呢,所以理所应当把事情甩给他俩了。

后来胤禩在汗阿玛处得到了证实,这家人的下人欺男霸女,血债累累的事情也是真的,证据很足。

但还不能处置,如果现在处置了,只能从轻,打杀两个下人罚点钱,如果从重了,当地百姓不会相信,更不乐意,因为他们眼里那位大人是好官,当地的父母官啊,大青天啊,处置了好官的能是什么人,当然是坏人。

至于告他们的,那肯定就是诬告了——苦主告状的时候,是在大街上,当时就有人这么喊过。

不过这也不是什么大问题,等到再过个几年十来年,当地再出一个大青天就好了,百姓们渐渐淡忘了前一个,这一家做了坏事的就能清算了。

总之,人生百态,而胤禩大受震撼。

他回来之后跟攸宁说,他现在知道为什么汗阿玛压根儿不关心谁先建好府邸的这些事情了,那些事情在汗阿玛看来,就如同他看弟弟们为谁多吃了一口糖而大哭大闹,坐在地上不肯起来一样,这是事儿吗就拿出来说?

嗯,也许在四哥眼里也是一样的,怪不得他反应那么平淡呢,他还以为四哥为因为这个生气,或者主动来跟他玩。

结果也都并没有。

不过他当时还是很在乎这个的,现在不太在乎了,但是顺手的事情,能帮别人一把,他也愿意去做。

胤禩于是又开始每天兴冲冲跑去旁听阿玛的小课堂,然后跟在旁边上大街上到处看看了,毕竟他还有一个任务是给额娘搜罗当地好吃的好玩的还有有意思的故事。

这让暂时安抚住那个苦主,等着想问胤禩是什么态度的五贝勒很是迷惑。

“八弟这就不管了?”

按理说这件事毕竟和贵妃推广出来的牛痘有关啊,贵妃在外面的好名声一半是皇上身边传出来的,什么孝顺太皇太后,孝顺太后,孝顺太妃,向宫女一样恭敬服侍在长辈身边,还有就是劝谏皇上注意龙体,照顾皇上身体之类的,反正都是按照古时的贤女子顶格吹。

这部分是糊弄外面的人的,大家都认为皇上身边有这么一位贤良的贵妃很好。

还有就是牛痘了,甭管一开始京里有多少人瞧不上,有多少人不相信,有多少人大骂这件事有辱斯文,但是牛痘之法确实活人无数,并且一年比一年要出名,这是一项可以写在史书上的功绩,就这一点是完全没法反驳的。

民间甚至有人认为这样一位贤良女子才应该是皇后,国母。

这样的风声也是他封了贝勒,要出宫开府然后出宫的次数勤了些才知道的。

大家心照不宣,如果贵妃做了皇后,前面孝懿皇后没有子嗣,那八弟就是第二个嫡子了,也难怪太子那边对贵妃态度那样。

可以说,牛痘之法已经是贵妃身上和贤良并称的一个鲜明特征了。

贤良是皇上说的,除非叫皇上再把这话收回去,否则这两个字是不可能从贵妃身上离开的。

能够针对的就是这牛痘之法,也许就是有人要借着这个给贵妃添点儿堵,最好还能顺藤摸呱找到八弟身上呢?

因此,在知道这苦主告的是那家人后,他要等着八弟的反应。

谁知道这小子好像就不打算管了?

七贝勒知道以胤禩的性情,是绝对做不出欺凌苦主的事情的,哪怕事关贵妃也一样,如果能做出这样的事情,那也就不是八弟了。

这事八弟不好做,他跟五哥也一样,但也不能一直拖着让有心人利用,七贝勒想了想,说:“那咱们还是去趁着人少御前走一趟。”

皇上这里早已得了消息,得知事情是大庭广众下出现的,便觉得不好搁置太久,否则小事化大就不好了,容易牵扯到胤禩和贵妃的身上,倒不如该怎么办就怎么办,事后再叫人将民意引导一二,就不会再有后患。

对此,攸宁表示赞同,她看不见,不知道,也管不着的事情就算了,如今这事儿撞到跟前来,怎么能不关注一二。

就算这人身后还有人在操纵什么,可只要苦主们所言句句属实,罪证也摆在那,就该还人家一个公道。

就算最后真的有损她的名声,可是名声一不能吃,二不能用,不过是虚无缥缈的东西。

就算没有这个,只要皇上活着一天,她得宠一天,也不可能有人闯进宫来,说你这个妖妃我要替天行道惩奸除恶什么的......当然就算她失宠了,这也是不可能的。

掌握着实权的皇帝毕竟还是要脸的。

至于这之后的事情,攸宁只知道苦主被还了公道,恶人得到了应有的惩治,而当地现任父母官也平白得了个青天称号以及一桩不错的政绩,对攸宁没有任何影响,倒是还有人夸皇上的儿子真是人中龙凤,深明大义慧眼如炬什么的,也有人敏锐察觉到什么,又吹了一波皇上真是爱民如子,小小捧了一下随行的贵妃,反正最后大家都满意了。

于是此间事了,再度启程前往下一站。

与此同时,京城。

太子暂理朝政的同时,也接连与南巡队伍保持着联系,毕竟大部分事情还是得让皇上知道原委,以及他是如何应对的。

而南巡队伍里,皇上那边的动静他能知道的不多,直郡王和诚郡王他却是能知道不少的。

能够暂代朝政,若是从前的太子必会战战兢兢,力求不出一点差错,他很珍惜,也很高兴汗阿玛给他这样的机会,也认为自己能够做得很好,做得更好,令汗阿玛放心。

可这会儿他翻看着直郡王的动向,却只能感觉到焦躁。

他知道这不太好,只是本能如此,只再多分些心神出来,多加控制着自己的情绪。

太子出了会神,不由又想到近日来依照汗阿玛吩咐,跟着他帮忙做事的四贝勒,每日勤勤恳恳,既有见地,又难得对他这个太子忠心,心道若是每个兄弟都能如四弟一般叫人省心便好了。

第一百章 打卡第一百天

毓庆宫。

太子妃正在着人预备送往南巡队伍中的东西。

皇上临行之前便下旨, 南巡时一切所需都由京中供给,勿扰民间,这事儿自然而然就落在了留守京城的太子身上, 作为太子妃, 她自然也要从旁协助。

不过其中大部分人的用度,都不必太子妃来亲自操心, 只有送去给太后,皇上和贵妃的东西,太子妃才会亲自过目,过目了还不算,她还要专程去太子那儿走一趟, 既是为了方便商议,也有为了表现太子和自己孝心的意思。

太子对此不置可否, 可从没拦着太子妃踏入殿内。

这日,太子妃照常来了, 她这次要与太子相商的是送去给队伍的医药之物,这物说起来不很要紧,可是有了皇上先前御驾亲征,染上病疫的前车之鉴, 这次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珍贵的药材,药丸自不必多说,应有尽有,也有些专门送去对症的药丸, 这就要具体看了。

太子听着太子妃一番温言,忽地开口,利索将其中相当一部分做了增删,而后似有所感, 向太子妃解释了其中缘由。

上一篇:僵尸恋爱守则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