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养娃种田日常 第106章

作者:桃花露 标签: 种田文 美食 市井生活 逆袭 日常 穿越重生

想想无辣不欢的日子,没有辣椒饭桌就少了一半灵魂。

高里正得了她的赞美,得意得很,“我家虽然条件一般,可吃还是有点门道的。二郎媳妇儿,我可以把这几个方子给你,你回头自己炸来吃。”

沈宁:我缺你几个方子吗?我缺的是油好吧。

她笑道:“多谢里正伯,回头我带两斤豆子去镇上油坊榨油,回来也炸着吃。”

说说而已,多费油呢,可舍不得。

凉拌菜沈宁尝着就一般了,是对她的味觉来说比现代的凉拌菜差,不是食材差,是调味料少。

高里正加了酱油醋香油,但是这个酱油一般,味道寡淡,醋也一般。

她怀疑柳家卖的酱油和醋兑水了。

但是她不会说。

她就提议让高里正做酱油。

不必跟柳家抢生意,你自己吃、当节礼送亲朋也好啊。

起码比豆腐上档次。

沈宁想过要自己做酱油的,不过家里没有麦麸,也没有坛子。

大点的坛子也不便宜,一个二十几文呢。

做酱油起码得买五六个。

她寻思反正她也不想靠做酱油赚钱,不如就教给高里正,连豆渣一并送给他,等他做好了送她两坛子酱油吃吃就行。

她从来没想到自己还有看到人家墙根下摆着大大小小好些个坛子羡慕流口水的一天。

说出去谁信啊。

她觉得高里正肯定愿意学。

高里正正滔滔不绝地跟沈宁说凉拌菜的方子呢,突然听沈宁说教他做酱油,他愣了一下。

他没听错吧?

二郎媳妇儿要教他做酱油?

她这个都会?

他就说呢,他说对了吧?

她不可能只会那一两样!

真是奇女子啊,奇女子啊,她怎么会这么多东西!

“二郎媳妇儿,你、你还会做酱油呐?不简单,不简单呐。”

他原本还想正正衣袍、发冠,然后净手,来个十足的仪式感,结果沈宁就那么随便地说出来了。

“把豆渣和麦麸三比一的比例混合,当然,用小麦粉更好,出来的酱油更鲜美,更有层次感。”

她目前是舍不得的。

她只会用喂猪喂鸡的麦麸。

高里正像高进禄被检查功课时候一样,束手直立,端端正正,认真听讲。

沈宁被他搞得有点不好意思,她忙让了让,不让他正面对自己,这跟受长辈的礼没差了。

她继续讲:“把豆渣麦麸活成面团子,一个个攒成拳头大的球,放在盖垫上在阳光里晒半天,然后端到阴凉处放几天。

等开始长出霉菌的时候放入干净的坛子里,加入四倍的凉白开,加适量盐,装大约三分之二坛子,要留发酵的余地,就跟酿酒一样免得炸坛子。

充分搅拌,再用麻布和黄泥将坛口密封,将坛子放在墙根下晒着即可。

这么晒上一年,出来就是鲜美的酱油,当然三四个月也是可以吃的,只是时间满一年口感会更有层次,更鲜美。

不过,这个酱油是白色的,想吃深红色酱油就拿红糖干炒,然后加入酱油烧滚即可,以后就可以当酱油正常食用。

这样做出来的酱油鲜甜咸,用来拌凉菜、给汤、炖菜提味都不错。当然,豆渣换成豆瓣出来的酱油更鲜,但咱这不是为了消耗豆渣嘛。”

那么多豆渣直接喂猪也浪费。

高里正又开始晕陶陶的,这种感觉太熟悉了,就是学点豆腐时候的感觉。

这是他学到思慕已久的知识的反应。

犹如醍醐灌顶,如闻仙界。

这感觉,太充实,太幸福了!

“好,好!”高里正又开始手舞足蹈起来,“实在是妙!”

原来酱油是这样做的呀。

他不但要做豆渣的,他还要做一批黄豆的。

“二郎媳妇儿,你等着,我这就家去做,等酱油好了我送你一半。”他重复了几个关键数据,打算回家默写出来。

这是可以传家的秘方!

沈宁忙道:“里正伯,我家好多豆渣一并送你吧,到时候分我两坛子就行啦,剩下的你留着走礼吧。”

她家的豆渣早就收拾整齐,都在笆斗里放着呢。

高里正自己拿不了,沈宁又喊裴长青帮忙挑过去。

高里正兴冲冲回家做酱油去了。

下午他和老婆子带着空闲的儿媳妇们一起团豆渣,团好了放在盖垫上端到太阳底下去晒。

第二日一早,吃过早饭,他亲自赶驴车拉着老婆子去荷花沟儿。

他要找大舅兄商量合作的事儿。

陶大舅兄刚吃完饭,正骑着驴满村溜达。

他虽然不是荷花沟儿的里正,却是陶家的族长。

这是他每日的行程。

先去地里看看秋收、耕地情况,再去石匠那边看看石磨石碓等的售卖情况,再去磨坊看看,然后再去大鹅鸭子养殖地瞅瞅。

看完时间差不多了,他就骑着驴不紧不慢地回家。

喝喝茶,吃块点心,然后上榻迷瞪个回笼觉。

今儿不等到家就听见人说裴庄大妹子和妹婿回来了,他立刻赶着毛驴驾驾地小跑回家。

高里正见他回来,立刻迎上前,“大哥,猜猜我今儿来作甚?”

陶族长瞅瞅他,满面春风,得意洋洋,要不是知道他的为人,他会觉得这老小子第二春了。

他想了想,眼睛一亮,“二郎家的教你点豆腐了?”

高里正一拍手,“可不么,我就是来教大哥的。”

陶族长立刻挽着他的手臂,“哎呀呀,大喜啊,快来,咱哥俩好好喝两盅儿。”

高里正:“大哥,咱今儿是得好好喝两盅,不过得学完点豆腐的,我还有更重要的事儿与你商量。”

陶族长立刻就明白了。

高里正想的事儿他也琢磨过很久的。

既然柳家看不上乡下这一亩三分地,那他们是不是可以捡起来?

不求多,能换个饲料也是赚头啊。

听高里正说除了点豆腐、豆花以后,沈宁还教了压豆干、豆腐皮、揭油皮,还教了豆渣做酱油!

陶族长听得头发根儿都立起来了,不是吓得,是激动的。

“恁大方呢?就恁大方?没跟你要啥?”

高里正嗨嗨笑道:“没有,我把那两车青砖送给她,她还不肯要呢。”

陶族长:“啥?你没舍得?”

高里正:“咋我没舍得?我给了,他们家现在没地方,过几天砌墙了我再让高木头给拉过去。”

陶族长:“这还差不多。妹夫,我和你说,你是要大方些。”

高里正心里翻个白眼,啧啧,这又逮着机会教育我大方了,你又大方到哪里去?

陶族长沉吟一瞬,点头道:“人家这么大方,咱也不能只占便宜。我寻摸着再送她一盘放在笸箩里手摇的小磨,回头她磨个花椒面儿细盐啥的都成。”

高里正:“……”

大哥,你是大方,比我大方的。

陶族长:“大鹅不行,大鹅贵,再送她两只小鹅吧,她家现在豆渣多,用豆渣养小鹅也现成。”

高里正:“……”

大哥,你是抠门儿里的大方人儿。

“妹夫,你说的不错,咱们要合伙儿,单打独斗不行,容易被人各个击破。咱们合伙儿,到时候半个成阳县乡下地界都得是咱的生意。”

“大哥,我就是这个意思。咱们日常做豆腐,上门的七两就换,咱赶驴车去外村走街串巷送上门的就八两换。咱再做些现成的五香豆干、豆腐皮、油炸豆皮啥的,比豆腐略贵点,寻常人家要是想请客啥的也能换。”

高里正说的就是大舅兄之前的意思。

即便豆腐娘子教大家伙儿做豆腐,却不是人人都乐意麻烦的。

豆子泡几个时辰,中途得换水,不能泡馊了泡过劲儿了,早上天不亮就起来推磨,费柴火煮豆浆,再压豆腐,还得清洗磨盘。

这一套下来好人都累够呛。

保管有人宁愿多花二两豆子换着吃。

更何况这不是还有五香豆干、豆腐皮和油皮啥的么。

“妹夫说得有道理,咱不贪心,就这么细水长流的也是儿孙们的一个进项。”

一户换的少,一村、十村呢,一日、一年呢?

这样天长日久,自然积少成多。

高里正:“大哥,我有个提议。”

陶族长:“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