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养娃种田日常 第172章

作者:桃花露 标签: 种田文 美食 市井生活 逆袭 日常 穿越重生

宝儿:“好呀,那二舅妈给我做点心吗?”

裴云:“做,你好好读书,二舅妈给你做可多好吃的。”

宝儿:“那我读。”

读书么,有啥了不起的。

小孩子现在还不知道功课的魔性。

到了家里,一家三口先去给宋母请安,又让小厨房热热带回来的菜,给宋母等人尝尝。

今儿宋母发话把那小子打了板子,虽然没说大儿媳,可陈氏也倍感没面子,深恐自己威严受损,好好训诫了下人们,这会儿下人自然不敢再怠慢。

很快热好了,宋福瑞就欢喜地给宋母献宝,“娘,这就是我二嫂做出来的吃食,外面没有的。”

宋母来了兴趣,生意人对能创新的人才总是刮目相看的。

她看看那盘红烧素鸡,虽然是回锅的,但是也没破坏品相,看着不错,提筷子尝了一口,香中带甜,很合她的口味,“不错。”

宋福瑞笑道:“我二嫂舍不得加糖,刚才我让小厨房给娘加了糖回锅的。”

沈宁说了素鸡适合一切肉的做法,和肉一起做更好吃,自己单吃也不赖。

确实如此。

宋母又尝了素烧鹅,确实好吃,再尝尝油豆腐,立刻就想出几个新菜式。

她对宋福瑞道:“以后咱家不从柳家买豆腐了,直接从你二舅兄家买,买多少让你大嫂和采买说。”

宋福瑞拿乔了,“娘,我二舅兄家远,管事每天跑多累啊。豆腐还是从柳家买,就这个素鸡、油豆皮、油豆腐、腐乳还有腐竹从我二舅兄家买就好。”

他掰着手指头一样样数,生怕数漏了。

宋母:“豆腐不好吃,也不是非得天天吃,买这些的时候顺便捎几斤就行。”

儿子说远,每天跑累,不过是撒娇耍性子罢了。

怪她以前说远,不让他总陪媳妇儿回娘家。

其实就那么几里路,管事儿每天赶着驴车,一会儿功夫就买回来。

几天买一次也行,这些东西也不是非得现做现吃。

宋母尝了那个腐乳,确实比柳家的好吃,这豆腐娘子真有两把刷子。

她道:“这个腐乳要多订些,回头往其他铺子里发一些给他们佐饭,宋家庄那边也送几坛子去。”

这差不多就得订个五六百斤的样子。

宋福瑞高兴得很,有一种亲戚这么多年,他终于能在岳父家抬起头来的感觉。

他娘和大嫂这些人以前瞧不起他岳家,可实际他在岳家面前抬不起头好吧?

她们那是瞧不起他岳家?那是不给他做脸!

让他觉得自己没用。

那怎么滴,他自己看中的媳妇儿,就是比娘选的好,他不稀罕谁稀罕?

别人稀罕他还不干呢。

说完吃的,他又开始说火炕。

“我二舅兄能耐呢,新屋子盘了火炕,说是北方冷地方才会盘,咱这里都不会。”

他站起来在宋母的屋子里比划,“娘,你看啊,你三间屋子连个隔间也没有,一到冬天穿堂风嗖嗖灌,你装了暖阁烧着炭盆都不好使。”

那炭盆熏笼的还得小心,关门闭窗会熏死人。

火炕就没这个问题了。

他描述的跟高里正脑补的差不多,大炕那么一通,人躺上面甭提多舒服了。

白天热乎,晚上还能烙腰腿呢。

“娘,你和我爹腰和腿不好,冬天怕冷酸疼,要是有火炕睡着,保管舒服很多。”

被他说的,宋母很心动。

年纪大了,腿脚就会不好,畏寒怕冷,腰酸腿疼。

火盆、炭盆、熏笼就是有安全隐患。

冬天她顶多用木板子把床四周围出一个隔间,里面放熏笼。

也热乎不到哪里去。

宋母虽然跑生意,却也没去过北方。

主要是布匹生意南方更好做。

就说这会儿,北方几个省份虽然种棉花,可他们都不会用棉花织布,还在织麻布,所以他们种的棉花只能低价卖到南边来。

宋母自然也没往北方跑过。

没去过,她就没见过火炕实物。

人对没见过的东西,总是会不由自主地美化,不断加滤镜。

越想越觉得这个火炕好。

人家北方冰天雪地的,有些地方八月就飞雪,要是没火炕真扛不住。

这么一想,宋母也当机立断要盘火炕。

宋福瑞就开始讲了。

裴长青给他讲的时候特意让他好好听,回来传话别传差了。

他跟小学生一样乖乖听着,还复述给二舅兄听了呢。

当然有错误,小鹤年帮他纠正了三次。

“那些贫寒人家,可以把锅灶放屋里,这样连着火炕,省柴火。咱们家不缺柴火,娘屋里就不用砌锅灶,就在外间那里砌个炉子,到时候放木炭煤炭什么的就行,装上炉箅子晚上饿了还能烤个芋头馒头啥的。

我看这边可以砌一堵薄墙,把炉子和火炕隔开,这样生炉子爹娘也不用怕呛。”

宋母被他描述得已经能感受到那融融的暖意了,回到现实又觉得屋里冻手冻脚。

更想要了。

“福瑞,你二舅兄什么时候有空,过来给咱盘个火炕?”

宋福瑞:“那我得求求他。他自家现在抹墙,还要砌围墙,我可以求他把围墙放一放,先来给娘盘火炕,不过他们里正也要盘炕,比我定得早,得等等。”

他指了指山墙那里,“二舅兄说咱家正房没有烟道烟囱,得改,一般人做不了,得他亲自带人弄,所以咱稍微等两天吧。”

宋母看看山墙,看看屋内空间,又看看需要砌墙隔断的位置,再想想火炕的样子。

她突然意识到三儿也不是什么都不懂,他说得头头是道,能让她对这个火炕从怎么做到什么好处到有什么难点都有准备。

她想了想,道:“福瑞,娘屋里这个火炕就由你来安排,需要什么材料你跟管事儿说,让他负责采买。另外工钱怎么算,你二舅兄说过没?”

宋福瑞道:“二舅兄说三天,不管他带几个帮工,一天就五百文,超出时间不算钱。”

宋母笑道:“人家来干活儿咋能不管饭?一顿晌饭是要的。”

她倒是没觉得贵,毕竟城镇盖房子本身也贵,再者大家都知道改比新做麻烦,对手艺的要求也更高。

至于裴二郎会不会,能不能做好,她也没担心。

裴二郎既然敢应承,那就是会做,也能做好,否则他们村的里正不会那么信任他。

宋母把大儿媳叫来,告诉她自己要在屋里盘个火炕,由老三负责。

陈氏第一反应是宋福瑞不靠谱,伙同二舅兄骗钱,再细思量又怀疑裴云娘家给老三支招,让他讨好婆母争家产?

她面上却如常,笑道:“娘,什么火炕?怎么个盘法儿?让儿媳也见识见识。”

宋母对大儿媳还是很满意的,精心培养儿子,自然也精心挑选儿媳。

她就让宋福瑞再给大嫂讲讲。

宋福瑞之前给宋母讲过,这会儿越发娴熟。

陈氏听得微微蹙眉,“娘,这改火道开烟囱可不是闹着玩儿的,万一漏烟引火漏雨什么的,那可麻烦。”

他们家这么好的砖瓦房,可不能被老三和二舅兄给弄坏了。

宋福瑞:“大嫂,我二舅兄人家自己盖了屋子,还是麦草顶呢都不漏,怎么咱家砖瓦的就会漏?”

今儿下午裴长青还让人在灶膛那边点了把火,宋福瑞在外面看着,烟不往外倒扑,而是顺着烟道从屋顶烟囱出去了。

非常顺畅。

陈氏:“娘,我觉得还是小心……”

宋福瑞急了,“大嫂要是不放心,先在我和阿云的屋里盘好了。只要给足我说的青砖土坯和石灰,我二舅兄保管给弄得不漏烟不漏雨,到时候你们也好放心。”

看他说话夹枪带棒,陈氏笑道:“老三,我是说实话,你别生气。为了娘着想,我是想先在我屋里试试呢。”

宋母道:“这又不是试毒,还谁先试试。就在我这里盘,我想早点睡那个火炕。”

陈氏怕婆母真以为她想占便宜抢火炕呢,便也不阻拦了。

刚才老三还点她呢,让她别阻拦买材料。

她微微挑眉,老三能耐了呀,这是坐不住了?

宋母又让她也尝尝红烧素鸡,“明儿让管事去豆腐村采买一些豆制品回来,柳家豆腐坊的就先停了。”

陈氏:“娘,按理说亲戚家开了豆腐坊,咱们是得帮衬,就是柳家这里合作很久,突然停了是不是不大好?”

宋母:“只是不买豆腐这些,又没不吃他家的酱油和大酱,有什么不好的?你要是觉得不好意思,就去跟他们太太打个招呼,说咱们关照一下亲戚生意,让他们理解。”

陈氏便没再说什么,只去吩咐负责采买的管事。

家里这些人,铺子里也不少人,需要采买的数量不少。

见大嫂走了,宋福瑞对宋母道:“娘,你放心吧,别的我不敢说,我二舅嫂做吃的,我二舅兄盖房子,那是没的说。他们里正都猛夸呢,还推荐他给亲戚盖房子。都是自己村的,要是不好人家敢用么?”

宋母笑了笑,“是这个理儿。那这事儿就交给你,明儿一早你领着管事去采买吃食,火炕的材料也别忘了。”

宋福瑞得意得很,“娘,你放心吧。”

他一路跑回自己小院儿,“阿云,娘把盘火炕的事儿交给我负责,还让我明儿一早带管事去二哥家采买豆制品。”

裴云正整理鞋底鞋面儿呢,打算明儿就开始给阿年和珍珠做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