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养娃种田日常 第202章

作者:桃花露 标签: 种田文 美食 市井生活 逆袭 日常 穿越重生

幸亏素鸡这些回款快,但是又要付工钱又要买豆子白菜啥的,赚了又花出去。

吃过早饭很快王大父子三人过来。

这一次王二肉眼可见的稳重起来,不像之前那么轻浮。

这段日子大哥一直跟着裴二郎赚钱,爹也给裴二郎家做木匠活儿,只有他在家里给大娘婶子的做小家什儿。

他感受到了差距。

他起初挺不平衡的,明明自己做活儿比大哥好,凭啥不让他去?

他娘就叹气,他小妹不客气地怼他,“二哥,我从来没听大哥抱怨啥,只听他夸裴二郎仁义,豆腐娘子做饭好吃。”

他爹骂他,骂多了他耳朵也疲,他娘叹气劝他,可他自小受宠,总觉得什么都是理所当然的,自然也听不进去。

媳妇儿就更别说了,一个男人甭管自己多窝囊,他都想从媳妇儿孩子身上找优越感。

更何况他会木匠活儿,媳妇儿就在家做饭推磨带孩子呢。

小妹不一样。

小妹比他小八/九岁,从小跟着他长大的。

爹娘疼小妹,他和大哥也疼。

原本他以为自己和小妹关系更好,哪里知道她却刺了他。

也是他被裴二郎嫌弃,心里愤愤不平,少不得日思夜想。

想多了,总归也会往自己身上找找原因。

他痛定思痛,难道真的是自己的问题?

他又回想第一次去裴二郎家干活儿,大哥吃完饭就去修檩木,他却在人家院子里溜溜达达,一副什么都懂,什么都要点评两句的轻浮样子。

猛然间,他觉得好丢人啊。

人家裴二郎和豆腐娘子还不定怎么笑话他呢。

人一旦有了羞耻心,就会时时刻刻为过去的蠢事懊恼。

越想越丢人。

就在这时,爹说裴二郎让他去帮忙锯木板、做木匠活儿。

王二真的惊呆了,裴二郎还用他呢?

不嫌弃他?

他跟爹赌咒发誓自己肯定会好好干。

“裴二郎,你放心,我指定不给你耽误活儿。”王二说这话的时候眼眶都泛酸。

裴长青拍拍他的肩膀:“跟着王伯好好学手艺。”

他并不嘱咐什么,王木匠人品过得去,肯定会督促王二的,不需要自己多说。

他带着裴大柱、裴大民和裴大根几个去陶族长家盘炕。

王大则带着高木头、裴铁牛,用鸡公车推着小鹤年和小珍珠,加上另外一大袋子铜钱。

小珍珠兴奋地眉飞色舞,小鹤年却一脸呆滞。

他娘真是……不同凡响,就敢给他这一袋子钱,让他和珍珠去镇上铺子买东西。

他爹娘看来不只是被判官换了脑子,只怕还换了个比心脏还大的胆子呢。

裴母也用小布袋拎上一袋子叮叮当当的铜钱去高里正家,请陶氏帮忙雇俩人给二郎家把麦子种完。

还是一天24文,不管饭。

陶氏正在堂屋美滋滋地往火炉里添煤炭呢。

煤炭是女婿那边帮忙买的。

这煤炭真是怪哈,烧火还得先泼水,可比柴火耐烧多了。

她把燎壶坐上,里面一直有热水,她泡茶、洗脸、洗脚都方便,还顺便放几个栗子芋头上去,一会儿给孩子们当零嘴儿。

看裴母跟着田氏进来,她高兴地挽着裴母的手,拉着她往炕上坐,“大妹子,你来。哎呀,这个火炕真真的好东西啊,睡得我呀,甭提多香了,你家盘得早,早两天就睡了吧?”

昨儿一早高里正去县里送货了,现在还没回来。

他家的火炕这几天加晾待小火烘干的,昨晚上陶氏觉着能睡了。

她也不管老头子没在家,自己先享受上了。

按照裴长青说的铺上厚厚的麦草,然后铺上席子,睡着可软和呢。

可惜她家的火炕有点大,晒席都小一大圈。

她索性铺了两张晒席,然后铺上大棉被。

给炕烧得热乎乎的,临睡前再铲上两铲子煤,都不用汤婆子和火炉,她就盖着一床被子,一晚上都热乎。

再也不冻脚冻脸了。

这一晚上给她舒服得呀,连梦都是香甜的。

自打上了年纪以后,多少年没睡这么香了。

她也是憋得慌,老头子不在家,她也不好跟儿子儿媳显摆,毕竟他们没睡上啊。

所以见着裴母这个也有炕的,难免激动得找共鸣了。

裴母笑道:“巧了,我们也是昨晚上睡的。以前那不是墙不干嘛,二郎不让睡,说潮气大伤身体。”

陶氏见裴母也睡了,就放心痛快地跟她畅聊火炕的舒服之处。

她说得眉飞色舞,给下面的田氏委屈得不行。

她也冷啊!

她也想要啊!

昨晚上她想跟婆婆一起睡,婆婆非说儿媳妇哪能睡公爹的炕?

不让她来。

呜呜呜呜。

嫉妒死她了!

她说自己屋也要盘炕,娘说人家裴二郎给镇上盘炕一天八百文,给咱家那实在是亏了的人情价儿,得大房自己出钱,公中可不管。

啊啊啊啊,委屈死她了,娘不疼她了,姨母也不疼她了。

田氏委屈嫉妒,裴母则嘴巴都合不拢了。

唉吆喂,要不说里正家家底厚呢?

瞅瞅,人家这会儿就烧煤炭了。

裴母都不知道煤炭木炭是啥,还是沈宁给科普的呢。

瞅瞅哈,这还没进十月呢,陶氏就跟过冬一样了。

哎呀,咱不嫉妒,咱二郎和阿宁多能干呀,火炕和豆腐都是他们弄的,以后咱家也烧煤啥的。

陶氏拉着她又问:“一早我听见有人说二郎他爹找人编席呢?”

裴母点点头,就把麦掌柜定炕席的事儿说了。

陶氏:“哎呀,我还想买两张炕席呢,就是不好耽误给人家交货。”

她可以不用便宜,就按照麦掌柜的价格来。

本身裴二郎给他们盘炕,老头子还觉得给他一天八十文挺高的,美滋滋地跟她显摆帮二郎提价儿。

结果人家转身去镇上就能五百甚至更多。

听高木头说了以后,老头子立马就想给二郎补钱。

她给拦住了。

不是舍不得,而是这是二郎给他们的人情。

这说明在二郎心里,咱比宋家还亲呢。

你乐不乐?

以后啥时候补不行?非得可丁可卯地补上去?

老头子乐得大牙差点笑掉。

自己人好,自己人妙,嘿嘿。

裴母笑道:“这有啥的?他爹说了先让这几个熟悉熟悉,过两天还得雇俩来呢。你把秫秸准备好了送过去,出几天工钱,他们就给你编了。”

顶多自家不赚钱。

她相信儿媳妇不会跟里正算这个。

陶氏笑道:“只出工钱哪行,咋也得让人赚点。比县城便宜个十文二十文的,我就顶乐呵的。”

说笑几句,裴母就说雇人的事儿。

陶氏满口答应,“放心吧,指定给你找勤快老实的,绝对不会偷懒更不会偷一个麦粒儿。”

她笑道:“咱村以及周围五六里内村里的汉子,谁勤快老实不偷吃,谁偷奸耍滑拿东家粮食的,我门儿清呢。”

裴母笑道:“就是知道你能耐,特意找你呐。要不像俺们家以前那条件儿,上哪里知道这些去?”

这就是阿宁和二郎说的人脉。

要不是跟高里正交好,他们家就算有点钱,想找人干活儿都得挨个试试,不打两年交道你都不知道谁好使谁不好使。

裴母直接把钱给陶氏,就让她给安排了。

陶氏:“麦种够不?不够的话跟我说,我今年可挑了好麦种呢,产量比往年高两成。”

裴母一听来了兴致,“二郎家也留了,就是产量肯定不如你家高,要是大姐你家麦种有多的,那给我二郎家换几十斤?”

多了也不敢开口,毕竟麦子珍贵,人家那么多地呢。

陶氏:“有的有的,给你换八十斤。”

裴母道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