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养娃种田日常 第220章

作者:桃花露 标签: 种田文 美食 市井生活 逆袭 日常 穿越重生

不识字暂时没关系,张氏也不识字,不是照旧可以谈生意么,她先给张氏做助手就好。

等大丫二丫学会拼音和基本算术,就把她俩送过去,一边当助手,一边教张氏和香蒲。

香蒲清亮的眼睛里含着泪花儿,响亮道:“好嘞!这就去!”

如果能跟着大娘卖货,那她一天至少十五文工钱,这可比家里做豆腐千张赚得多。

毕竟全村供豆腐娘子这边儿呢,并不是每天每户都能送,是要轮流的。

去干活儿就能天天赚钱!

张寡妇赶紧回家,帮着闺女收拾一下铺盖。

家里穷,铺盖有限,兄弟几个一个被窝,娘儿几个一个被窝。

她顶多给香蒲收拾一条褥子出来,让她去那边儿和张氏或者三婶儿搭伙儿睡。

等大丫二丫去了,三个女孩子一个被窝也可以,省被褥的。

可惜香蒲没有新衣服,最好的一身也是带补丁的。

香蒲却没关系,“娘,豆腐娘子知道咱家啥情况,不会在意的。你没发现么,豆腐娘子至今还穿着带补丁的衣服呢,她之前还穿草鞋,最近才换上了布鞋。”

沈宁的布鞋也不是新的,鞋底是旧鞋子,鞋面是裴母新给缝上的。

张寡妇摸着闺女的脸,叮嘱道:“香蒲啊,你打小性子要强,手脚勤快,娘知道你去了外面肯定会抢着干活儿,就是你要多忍让,你婶子让你干啥你就干啥,别顶嘴,少说话多做事。”

香蒲虽然不完全同意娘的意思,但是却不顶嘴,免得还没走娘就担心。

她笑道:“娘,你瞧好儿吧,我指定不给你丢人。”

她背上自己寒酸的行李卷儿,一床破褥子,两件单薄的衣裳,毕竟棉衣这会儿已经上身了,脚上是一双鞋头补了好几层补丁的破布鞋。

怀揣着赚钱的梦想,她告别娘和兄弟,给豆腐娘子深深地鞠躬,然后爬上高里正的骡车。

她眼眶潮湿却胸膛火热,朝着张寡妇挥手,“娘,放心吧!”

张寡妇:“诶,娘放心着呢。里正叔啊,香蒲会烧火做饭,路上你只管指使她,别客气啊。”

高里正摆摆手:“都放心吧,走啦。”

他朝着沈宁笑了笑,是只有两人知道的小眼神儿——这一次发了好多腐乳腌白菜,要回一笔巨款啦!

王木匠瞅着有些眼热,他闺女也想去,但是不行,闺女大了要嫁人不能生事儿。

今儿小鹤年没去镇上,就在家里教大丫二丫学拼音和数字。

二蛋早上帮田氏收黄豆,时不时收收白菜,只要没事儿就跑到沈宁这里来看看有没有能帮忙的。

但凡小鹤年在家,他就一定会过来学识字、算术。

小珍珠也被小鹤年要求和大丫二丫一起上课。

珍珠感觉失算了,但是又不好意思逃避。

她都习武了,就觉得比大丫二丫更要有担当,不能给豆腐娘子和裴二郎丢人。

他们在村里可是非常有面子的。

所以她也打起精神好好学。

大丫二丫没学过识字,甭管现在让她们学拼音还是数字,她们没有丝毫违和。

在白纸上作画,比在画作上擦除再作画容易得多。

阿年第一节课先教她们5个字母,不是死教死学,更不用死记硬背,而是利用了沈宁说的联想学习法,给这几个字母联想好记忆的意象。

他让二蛋分享了自己的记忆方法,又让大丫二丫做独属于她们自己的联想。

大丫:“a啊——,我小弟一哭就这样。”

别的孩子是哇哇大哭,她小弟是啊啊啊大哭。

大家就笑起来。

阿年:“这是发音,形状呢?”

做这个联想,并不是非得多准确,而是为了加深她们自己的印象,有助于她们记忆深刻。

这样就能迅速记住且不会忘。

而等记住以后,这些联想就没什么实质意义。

哪个常年人会说1像铅笔2像大鹅呢?

大丫想了想,“像刚发芽的豆子。”

阿年点头:“很好。”

二丫:“这个a像小猪仔的蛋蛋。”

阿年老师、二蛋助教、珍珠班长齐齐沉默了。

二丫:“你们没见过吗?那个劁猪的来我家给小猪割蛋蛋,丢出来就这样一个,那个蛋蛋是可以吃的!劁猪匠说他都拿回家加点盐煮煮下酒喝。我都没尝过什么味儿呢。”

小鹤年和二蛋嘴角有点抽抽,他们虽然小,但是小孩子的信息是共通的。

村里来了劁猪匠,他们当然也知道是干啥的。

不知道也会问问大人,就有那促狭地故意吓唬他们,说小猪崽要被阉割,他们是小孩子也要小心被劁猪匠割了去,吓得他们见到劁猪匠就跑。

小鹤年冷酷道:“换一个!”

二丫想了想,笑道:“鸡蛋长出了小尾巴,朝着我游啊游呀,啊呜,跑到我嘴里来,真香!”

她忍不住问阿年:“阿年,你是怎么记的?”

小鹤年:“我不需要这个。”

他看娘写过读过,这个模样和发音就牢牢印在脑海里了。

二丫:“你好厉害呀。”

第二节课学数字,阿年直接教了0-10这11个数字,因为在他看来非常简单。

当然,他也没有强迫她们必须一堂课记住,第一节课就是领着她们读熟,顺口就能喊出来。

之后再联想记忆。

1,大丫说的是一根筷子,二丫说的是一根大棒骨。

前几天奶让爹买了根大棒骨,没肉,但是熬了一锅汤,煮了白菜豆腐,还是很香的,当然比不上肉。

第三节课继续学拼音,先复习第一节课的内容,看看她们记住多少,复习半堂课再学新的。

如此往复。

阿年打算两天就让她们把这些拼音记住,并且能会10以内的加减法。

在他看来这是非常非常简单的事情,毕竟他一会儿功夫就学会的。

简单的加减法他好像小时候听吴秀娥、裴端说就会了,自己举一反三,知道了加减法的规律。

知道规律以后,再大的加减法也就无师自通了。

他感觉大丫二丫不算聪明,或者说一般吧,还没二蛋学得快,但是她们有着和二蛋一样强烈的想要变好的欲望。

这使得她们很勤快、主动、听话。

几样加成下来,学得也不慢。

起码不像有些孩子教了转身就忘,你这里跟他说7-4=3,回头问他7-3=?他跟你说等于8。

当然,那种笨卡卡的孩子也不会积极主动跳出来说“我要去卖货”。

爹娘说过,勇气是人类最稀缺最美好的品德,它可以弥补不够聪明。

一个人再聪明、再会卖货,他没有勇气迈出村子,也只会跟人吹牛“我可会卖货了,我要是去保管比她卖得好”。

阿年自己是个有勇气的孩子,很小时候明知道大伯大哥不喜欢他读书识字,还是跟着偷学,自然也欣赏有勇气的人。

他对大丫二丫教得很用心,所以她俩进步也很快。

沈宁在窗外悄悄听了听,非常满意。

这时候陶族长又赶着牛车来送鸭蛋了,她赶紧带人去登记

之前的咸鸭蛋和松花蛋虽然还没好,但是沈宁一直关注着,知道肯定腌得不错,所以要继续做。

裴长青计划明天带人去县里找麦掌柜,所以今天就跟镇上诸家说清楚以后由王大负责这边的工程。

免得有人带节奏,说他接了活儿又不负责。

这几天他已经带着王大等人跟镇上证明了他们的能力。

他能做的活儿有限,大部分都是他们做的,而且王大、高木头几个也都能独立开屋顶砌烟囱,没出任何问题。

交定金的几家态度相当好,“裴二郎,我们相信你和你的人。”

当然立刻就有大聪明背后蛐蛐,“既然他能把王大那些人带出来,那张瓦匠就学不会了?咱先别交定钱了,我听人说张大给郑氏盘火炕只收正常工钱,不多收。”

“这样呀?那我也等等,说不定再过几天两百文就能盘火炕了。”

即便有这样的声音,裴长青也没管,更没降价。

因为这不只是工钱,还包括风险费用。

如果有安全、工程质量问题,都要从这个钱里赔付的。

他怎么可能让员工赔?

他们有几个钱赔?

当然,不出事故是最好的。

他计划留在镇上一共三组,王大和裴铁牛、高木头和张本力,裴大柱和裴大民裴大根。

旺财也涨到25文,依然是机动人员,帮忙和泥、传递消息等。

王大是分队长,负责技术问题。

宋福瑞是他的代理,负责跟雇主沟通、接订单收定金、收尾款等。

如果雇主有问题也可以找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