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养娃种田日常 第296章

作者:桃花露 标签: 种田文 美食 市井生活 逆袭 日常 穿越重生

第108章 宫里来人 给裴二郎使坏

第二日一早高里正和陶氏就领着高进升和俩妇女过来给沈宁看看。

高进升果然生得高大健壮,学石匠虽然手艺不知道咋样,却练出一身紧绷绷的肌肉来,这时候都没穿棉袄,就穿着夹袄和马甲,手臂撑得鼓鼓囊囊的。

那俩妇女一个是蒜头的奶奶,一个是锁头他娘。

蒜头小叔结婚以后老两口就给儿子们分了家,他们跟着大儿子过。

蒜头娘当家,奶奶就可以出去。

锁头家是他奶当家,老太太对外为人和善,独独对儿媳妇们刻薄悭吝,挑三拣四,整天怕儿媳妇偷懒偷吃,亏了自家当初出的那些彩礼钱。

锁头娘在家憋屈受气,听说有这好事儿她立刻跟陶氏表态可以出去。

豆腐娘子和高里正管吃管住,还给工钱,脱离了婆婆监视犯人的眼神儿,她不知道多乐意呢。

不给工钱都愿意去!

既然是陶氏选的,沈宁只简单聊几句就同意了,让她们回去收拾一下自己的铺盖和日用品,明儿跟着送货车过去。

沈宁让裴金子几个带着高进升做米粉。

这小伙子不愧学过石匠,那力气,石磨推得飞起,揉面团更是轻轻松松。

裴母看得可欢喜了,“诶呀,好家伙,这力气,真是没白吃饭呐。”

王木匠那里陆续有漏杓木架做好,沈宁又从村里找了十来个小伙子,给他们编组,跟着五个小组长。

裴铁梁主动把小组长让给高进升,因为他有点忐忑,怕自己当不好小组长。

其实高进升跟着过去和他们做小组长不冲突的,不过既然他提了沈宁就同意。

不管他是真觉得自己不合适,还是家里权衡之后觉得高进升是里正孙子,裴金子是沈老板堂弟,他不好和人争才叫他让出组长的,只要提了就是对自己做组长不自信,那就不适合做小组长。

当然,有些人就适合做组员,赚钱就好,不管其他的事儿,也挺好。

一连三天,沈宁都跟着他们做米粉,直到非常娴熟没有什么疑惑才让他们出师。

这时候虎头、铁头哥俩也学会拼音和数字,能把带拼音的三字经读下来,加减法没问题,九九乘法表也背熟,简单的乘除法也有涉猎。

到这个程度就可以自学了。

二丫那里有一份三字经,一份员工手册,先对着拼音背诵,然后再跟着识字。

沈老板就是如此大胆用人(缺人)。

第二日一大早一行人背上行囊,将两套漏杓木架装上骡车。

那边高老三、陶启明等人也将豆制品、米粉以及腐乳、鸡蛋鸭蛋什么的装了几大车。

现在他们几乎天天发货,可县郊小院儿还是囤不下多少,因为那些老板进了货又往其他县送,下一次还要很多。

张氏带着虎头和铁头辞别大伯娘、裴大伯以及裴大柱几个。

裴大柱眼神都哀怨了,他每天去镇上盘炕,回来也想老婆孩子热炕头,不,他家没有火炕,现在媳妇儿又走了。

俩闺女一个六岁一个三岁,因为早就断奶,一直都是奶奶带着,所以也没多恋母。

赵氏酸溜溜的,忍不住对俩侄女道:“你们娘又跑了,不要你们了。”

大丫二丫那俩死丫头,出去就不回来了,白给沈宁干活儿,一个铜板都不给她这个当娘的。

太过分了。

翠兰才三岁,根本不懂什么事儿,她有姐姐领着玩就心满意足。

翠莲六岁,大一些,开始懂事儿。

娘回家给她和妹妹带甜甜的糖,还有软糯糯的点心呢。

娘晚上搂着她和妹妹睡觉,说出去干活儿是为了赚钱给她们买新衣服,买好吃的,让奶在家给她们买肉肉吃。

娘才没有不要她们呢。

奶也说了,他们家人都要干活儿赚钱,大丫二丫姐姐先出去,大哥二哥也出去,等她和翠兰大点儿也要学识字出去。

赵氏还在那里叽歪,翠莲就好奇道:“二婶儿,我奶、娘和大丫二丫姐姐都出去干活儿赚钱,你怎么不去?是人家不要你吗?”

这下可戳了赵氏的肺管子,她气得抬手就要打翠莲。

翠莲转身就跑,“二婶,你打我,我告奶奶。”

赵氏又委屈又气,“一个两个都欺负我,你个死丫头也欺负我是吧?你们一个个整天往外跑,就我在家里累死累活推磨点豆腐,还得做饭,比里正家的驴还命苦我!”

原本张氏跟大伯娘商量,她把大丫二丫、虎头铁头都带出去,赵氏没人帮衬做豆腐,家里就别做了。

反正现在全家都赚钱,就让赵氏在家做饭带孩子好了。

再者全村都会做豆制品,自家也没必要再给高里正供货,把这点赚头让给村里人就行。

大伯娘却有自己的想法,可以不给高里正供货,但是不能让赵氏闲着。

这人不安分,闲着就整幺蛾子,必须让她干活儿。

不供货,那自家不也得吃吗?

加上老三老四家,每天也得做点呢。

她嘟囔就让她嘟囔呗,反正大家都不在家,在家时候她也不敢大声嘟囔。

赵氏的悲伤和愤怒无人懂,因为大家伙儿都忙忙碌碌,高高兴兴。

第一趟米粉高里正要亲自送,他朝沈宁挥挥手,“阿宁,走啦!”

张氏神采飞扬,肉眼可见地又兴奋又激动。

看出来了,她在家是真待不住。

沈宁也挥挥手,目送运货队再一次离开。

她搓搓手,冻手,过些天是不是会下雪啊?

想到下雪上冻裴长青他们就不能盘炕赚银子了,她有点失落,但是想到裴长青要回家,她又开心。

在钱和男人之间,她还是选择了男人,毕竟现在作坊赚钱不少,不差裴总的钱啦。

县衙,裴长青也搓了搓手,感觉到了一丝冷意。

他身体强壮,血气旺盛,不到真降温是不觉冷的。

他感觉冷,那就是又降温了。

再冷的话,就没法和泥了。

这几天烧石灰都慢了很多,和泥也不那么顺畅。

好在县衙墙壁之类的修缮工作已经完成,其他主要是木结构,瓦片也好说。

即便真的降温,只要没滴水成冰的程度,他也还有办法的。

到时候在屋里和泥,点上火堆,和泥还是没问题的。

火炕那边儿……只有开烟囱受限,上冻的话烟囱封不牢,到时候漏雨漏雪。

如果把火炕盘在北边儿,从后窗底下开烟道那倒是问题不大。

这么一算,就算小雪也还能再坚持阵子。

不过……他是真想家了。

现在陶童几人已经出师,回头修完县衙他先回家读书了。

只要有媳妇儿抱,读书就读书,不在怕的。

崔书吏狗腿地凑过来,“二郎,圆桌样品出来了,你要不要去看看?”

裴长青惊讶道:“秦书吏动作这么快?”

崔书吏:“他有钱赚嘛,当然快啦。”

裴长青便去看圆桌了。

此时桃源县到龙庙镇的路上,四辆马车正朝龙庙镇驶来。

第一辆马车里坐着四个十四五岁的的小太监,生得眉清目秀,气质敦厚老实。

第二辆马车里是两个气质不俗的嬷嬷,一个身形消瘦,一脸严肃,一个身形圆润,笑眯眯很和善。

第三辆马车装着他们的行李箱笼。

第四辆马车拉着萧先生给小少爷阿年珍珠等人的礼物。

宫嬷嬷抬了抬略水肿的眼皮,神情越发严肃了,这一路长途跋涉,又是马车又是坐船的,她小腿都肿了,膝盖也不舒服。

南边儿太冷了,尤其坐船,湿冷湿冷的,寒风冷气直往骨头缝里钻。

她搓搓手,把脚底下的暖炉扒拉进怀里。

水嬷嬷朝她笑了笑,“听说裴二郎家有暖炕哟,咱们不用睡南方这冻死人的空屋子啦。”

她俩是地道的北方人,冬天都是睡暖炕的,突然来到没有火炕一冬天就睡潮湿阴冷空屋子的南方,真是嬷生绝望。

好在豆腐娘子的男人能干,会盘火炕,听说还靠这个赚大钱呢。

宫嬷嬷嘴角扯了扯,并不抱希望,“听说裴二郎家很穷,睡的是土屋子。”

老天爷啊,天塌了啊。

她虽然只是宫里的嬷嬷,可过得比外面富贵人家的老太太还舒服好吧?

她俩原本是太后宫的老人,太后薨了她们也不必出宫,就在宫里荣养。

不用伺候人,有人伺候她,不用勾心斗角,那日子舒服得,啧啧,真是没的说。

现在好了,皇帝一杆子给她们支到大南边儿来。

不知道的还以为她们被发配流放了呢。

当然,她理智知道这是皇帝对她们的信重,其他姑姑嬷嬷的不当此大任,只有她和水嬷嬷既有威望能弹压这些小太监,又低调不会被人关注,关键她们对皇帝绝对忠心。

就是乡下这条件太差了,让她发憷。

水嬷嬷却很乐观,虽然在宫里舒服,可那日子过于沉闷,一眼望到头,让人空落落地发慌。

如今一把年纪还能给陛下做事,她不知道多高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