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养娃种田日常 第307章

作者:桃花露 标签: 种田文 美食 市井生活 逆袭 日常 穿越重生

谢炜虽然是小谢庄的,可并非嫡系,而是五服之外的,除了能去族学读书自然沾不上别的光。

他家贫,读书又花费不少,家里还有兄弟姊妹,在跟着裴长青做活儿之前他数月不回家一次。

就为了节省路费,把赚来的钱捎回家给爹娘。

这会儿虽然没一下子赚很多,却有盼头儿,每个月能额外拿一两半到三两银。

这可不是一笔小数目!

裴长青再三让他们回,他们才结伴儿回县衙吏舍去。

童陶等人今晚上真是看麻了,裴二郎的能耐一直在刷新他们的认知。

你以为他就会盘炕,他还会做家具,你以为他和老板们关系好,他还能搭上县衙。

给他们县衙都不敢进,县衙书吏都是官老爷。

就高里正去县衙都战战兢兢,对县衙的胥吏、衙役们都得恭恭敬敬地捧着,可裴二郎呢?

那些胥吏捧着他!

你就说厉不厉害吧。

瞅着崔书吏几个对裴二郎仿佛对上官的态度,他们几个真是开了眼界。

忍不住扪心自问,他们是不是对裴二郎太随意了?

总以兄弟相称,他们是不是太高攀了?

不等他们琢磨着怎么捧捧裴长青呢,裴长青却道:“天儿冷了,过几日会更冷,明儿开始你们每人涨五十文的低温施工费。”

镇上的自然也有。

什么?

众人惊呆了。

低温施工费?

裴二郎竟然还能说出这样新鲜的词儿!

等等,五十文!!!!!

这等于他们工钱翻倍!!

一天给他们一百文?这也太多了吧?他们不好意思拿。

现在他们一天五十文工钱,十六文的伙食标准,还有十文的不出错奖金。

再给五十文,真的好多呀。

就说吧,跟着裴二郎干有前途。

别人谁能这么五花八门地想办法给他们发钱?

裴长青想的却是现在他们都能独立施工,两人一组,之后不开屋顶的话两天就能一盘炕,一盘炕收三两银子。

多给他们发一些也是应该的。

城里那俩工匠直接惊呆了。

他们做了这么多年的瓦匠,只见头儿绞尽脑汁扣他们的工钱。

管饭就要少发钱,冬天给生个火炉子要扣取暖费。

说是一天五十文的工钱,扣掉七七八八最后拿到手能有三十文就是不错的。

在裴二郎这里干活儿,五十文工钱是基本的,肯定能拿到。

管饭不但管饱,每天还有荤腥,至少一碗肉汤加两大片肉,还有卤素鸡香干当加餐。

这么一算,跟着他干一天比跟着别人干好几天赚的都多。

什么冬天冷、结冰上冻的,只要雇主愿意生火盆盘炕,他们可以干到腊月去!

等跟另外两名工匠也分开,裴长青又对童陶几人道:“我这一趟回去把你们之前的工钱结算一下回头给你们家里送过去,可以吧?”

不分家的给爹娘,分家的给媳妇儿。

几人猛点头,“多谢二郎。”

他们赚钱就是给家里花的。

裴长青又拍拍童小枫的肩膀,“平时跟着虎头他们学学拼音识字,要想再进一步,识字是必须的。”

童小枫激动得小腿肚子都有点打转,裴二郎的意思是——他有希望进县衙当差吗?

虽然很多文章里说胥吏没地位、胥吏不能科举、胥吏被人瞧不起等等,可那得看站在哪个角度。

站在科举胜利者的角度来看,当然瞧不上胥吏。

但是大部分胥吏都是文化水平低,本身就无望仕途的人,想什么科举?

而他们出身低微,也无法给孩子提供高质量教育,所以大部分胥吏的孩子也不会走科举,除非特别聪慧有才华的,那又数量极少。

什么被人瞧不起,只有上位者瞧不起下位者,官员瞧不起吏员,平头百姓有什么资格瞧不起?都得捧着巴结着呢。

总之只有削尖了脑袋往里挤的,没有主动放弃的。

即便现代很多基层公务员抱怨工作多累多苦,可让他辞职去自由就业,他也不肯,毕竟也是千军万马上岸的,是很多人羡慕的、求不得的。

抱怨只是习惯,也想让待遇更好而已,而不是真的想砸饭碗。

这时候的胥吏也是一样的。

即便他们抱怨没有正经俸禄,收入低等等,你让他不要做回家种地,那他也不肯的。

只要有点手艺、有点门路、有个差事,那绝对比单纯种地要好。

士农工商、三百六十行,农民就是最苦的。

这一点只有农民自己最清楚,所以童小枫当然乐意去县衙谋个差事。

反正这也不耽误他跟着裴二郎赚钱。

没看崔书吏几个也能赚钱么,其他书吏也都在外面有外快可赚。

回到城北院儿的路上,他们还碰到了巡逻的衙役。

这都是陆典史的手下,自然认识裴长青,非常熟络地跟他打招呼,并不责问为什么这么晚之类的话。

裴长青又和他们聊几句,说说自己要回家的事儿,又请他们平时常过来吃骨头汤米线。

衙役没几个,晚上在这片儿巡逻的更没几个,到家里吃上盆骨头汤米线也没几个钱。

但是只要他们过来,就算照顾城北院儿,地痞流氓的就不敢上门捣乱。

现官不如现管,陆典史没空管几个泼皮,还得这些地面儿上走的衙役。

几人笑道:“那可多谢,回头我们得空就去打扰一二。”

回到院儿里,各人打水洗脚。

锁头娘和蒜头奶奶专门负责给他们做饭、烧水、烧炕,每天给他们照顾得舒舒服服,必让他们吃得舒服睡得热乎。

张氏等人也没睡呢,还在盘账加学习。

嗯,裴金子和裴铁梁、高进升等小伙子们也没逃脱学习的命运。

在这里二丫是老师。

虽然虎头铁头学的时间长,却都没二丫学得好。

香蒲拼音数字已经出师,正和大丫一起帮张氏算账。

张氏以前虽然不识字,但是加减法算得很溜。

现在也跟着学拼音、数字以及乘除法。

现在孩子们都出去卖扁粉,每天都要算账,所以一个个都成了算小账目好手。

张氏就让裴金子等人也算,他们一天做多少米粉、成本多少、卖多少、他们多少工钱等等。

还可以算自己的工钱能买什么,结合实际,他们算得格外带劲,进步也快。

这都是小鹤年和小珍珠教孩子们的学习方法,二丫活学活用教给张氏。

张氏:“二郎,要不要给你做碗醒酒汤?”

裴长青:“大嫂,不用,我就喝了两杯,没事儿。”

他要跟张氏讲讲收账的事儿,他回家以后盘炕那边儿的账目也归她拢着,帮忙收钱,攒着回头让高里正一起捎家里去。

张氏:“你放心吧,一点不会给你弄差的。”

别的能差,钱肯定差不了。

这还有个二丫呢,二丫对吃的、钱特别上心,半文都不待差的。

裴长青:“辛苦大嫂。”

张氏笑哈哈的,“不辛苦不辛苦。”

辛苦啥啊?她每天乐不得呢。

她打小就有这个毛病,就不喜欢在家待着,就喜欢出去晃悠,出门就开心,哪怕累点也乐意。

在家待着她就跟蔫儿了一样。

二丫算完账,从自己小布包里掏出2文钱,递给裴长青,“二叔,你帮我送给珍珠,这是我给她发的零花钱。”

嘿嘿,她赚钱啦!!!

她自己还有十文呢。

裴长青下意识道:“你自己留着吧。”

二丫认真道:“那不行,这是我和珍珠说好的。”

她知道珍珠和她一样喜欢数钱,也不花,就把钱攒在那里,数一数听听响,可快乐呢。

裴长青沉默一瞬,将钱拿起来,“好,我帮你给珍珠。”

这些孩子以前个个不起眼儿,现在进入他的视线以后,个个都有特色,鲜活。

快一个月没回家,想到回家裴长青晚上有点失眠,躺着背了好一会儿书才睡过去。

第二日他就跟高三郎的运输队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