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桃花露
他们这边儿的账目很杂,进出货、工钱、货款等,都要分门别类地罗列清楚,这样才不会出错。
因为裴长青和小鹤年定制的账目格式简单有效,加上数字记账,所以他们记账算账也省力不少。
他们除了笔算、心算也开始采用珠算。
虽然还没有发展成后世的算盘,但是已经初具规模。
这自然是小鹤年在裴长青的引导下和谢恒沟通商量的结果。
看到沈宁带着二蛋和石榴过来,大家也都挺开心的,手里有活儿的就大声打招呼,没活儿的就赶紧上前迎着。
他们有轮休,定期回家,家里人得空也跟着运输队来看他们,不来就请运输队给捎东西,所以他们也没什么想家的,沈宁自然也不用帮家里给捎东西。
沈宁笑道:“天儿冷了,大家伙儿都辛苦。”
裴金子大声道:“二嫂,赚钱呢,一点不辛苦呢。”
二嫂是个好东家,眼明心亮的,别看她不在跟前,却知道谁干活儿勤快该给奖励。
在她的作坊里就是干得多,赚得多。
没有面子交情这些。
大家都心服口服。
沈宁:“今儿我来,晚上给大家伙儿加菜,你们想吃什么?”
少年和汉子们有的喊火锅,有的喊红烧肉,有的喊麻酱鸡蛋的。
沈宁笑起来:“鸡蛋有啥稀罕的,这样吧,去买两头羊和木炭,炖一锅红烧羊肉,再烤一些,甭管烤肉串还是肉片、羊排的,各凭心意。”
人多,食量大,不过两头羊也足够的。
众人跟过节一样,纷纷谢沈娘子、沈老板的。
蒜头奶奶和锁头娘给沈宁泡了热茶,又问要不要喝碗热乎乎的骨头汤。
沈宁对员工大方,不管家里作坊还是县里都让厨房每天熬一大锅骨头姜汤,煮面也好涮菜也罢,或者直接喝也成。
沈宁表示不用,家境差喝点骨头汤很好,她现在吃喝不错就不能喝太多汤。
沈宁跟香蒲大丫说话,让二蛋和石榴去各处看看聊聊。
香蒲和大丫趁机请教一些算术方面的问题。
沈宁给人解惑比小鹤年要更通俗易懂一些。
小鹤年因为太聪明,而且颇有一种举一反三的本领,很多东西他一看就会,根本不需要解释为什么,可其他人不懂,他们需要知道为什么这样。
讲清原理,他们理解了就能永远记住,否则就只能死记硬背。
沈宁回答了问题,又看了看作坊意见本,狠夸了香蒲和大丫。
说实话这个作坊院儿人员构成比较复杂,运输队的归高里正管,作坊的、销售的归张氏,多少的也会有矛盾和摩擦。
不过沈宁从来不主动过问,而他们也没闹到她跟前过,都是私下里沟通解决的。
这就得表扬张氏、香蒲和大丫二丫几个女孩子啦。
张氏年长,是她和裴长青的堂嫂,有身份加之性格不软弱很能震慑人。
香蒲则是因为性格坚韧,为人真诚体贴,该温柔的时候温柔,该强势的时候强势,汉子们觉得这丫头不错,小子们喜欢她都乐意听她的。
大丫二丫一个文静一个泼辣,也是张氏的好助手,有些话大人不好说,二丫就敢说。
他们之间有了摩擦,张氏不许他们私下里吵吵,更不许他们打架,也不许他们生闷气,让他们不舒服就说出来,大家坐下来沟通。
不好意思说的可以写在意见簿上。
但凡有不沟通就吵架、打架、背地里使坏的,统统赶回去!
作坊又不是找不到人,多少人花钱走后门想来干活儿呢。
恩威并施,这是她跟沈宁和裴长青学的,很管用。
沈宁虽然说过这个法子,其实她自己在作坊没用,用不着,毕竟现在村里人都怕她不带着他们赚钱,哪里敢跟她唱反调?
作坊的意见簿成了感谢和表扬之用。
等张氏带孩子们回来,自然又是一番热闹。
张氏面色原本很严肃,见到沈宁立刻笑得乐开花儿。
沈宁关心他们几句,问张氏是不是有事儿。
张氏笑道:“都是小事儿,常见的,都能解决。”
她带着一帮人在县里管作坊,平时也有不少事儿,不过有沈宁和二郎的名头与人脉,都好解决。
剩下就是小问题小摩擦,没什么。
只要不是大问题,她很少跟沈宁说,从不抱怨。
抱怨啥啊,沈宁给她分红了!
原本她是拿工钱的,一开始一个月五百钱,后来一两银子,现在一个月二两,然后阿宁还把她出货的二分利给她。
这是给自己赚钱,她干劲十足呢。
二丫听说晚上吃羊肉很开心,又问阿年和珍珠怎么不来。
宝儿又顺势抱怨一下珍珠姐姐给他丢开十天不理他的事儿了,至于阿年,傍晚就见着了。
沈宁让张氏他们几个明儿去西大街铺子看看。
二丫小嘴叭叭的,给宝儿和二蛋、石榴讲邱家娘子小气。
“去别家收账都可利索了,账本一摆,该多少就是多少,痛快数钱结账。单单她家,每次都要审贼一样审,什么‘啊,那天送了吗?是这些对吗’真是好笑,你不当天结账非要赊账,赊账又不记账。每次让抹零就算了,还总故意弄错少算,难道我们收账的不会提前算一下吗?真是好笑!”
沈宁听见跟张氏道:“嫂子还做她家呢?”
张氏笑道:“为啥不做?邱家家口多,吃得多,每个月好大一笔银钱呢。那邱家娘子有些小心眼儿罢了,不值当我们放弃她婆家的生意。”
最初邱家娘子挤兑她,说些不中听的话她还难受,后来被沈宁开导过,又见过邱文举,再知道邱文举的花花事儿,张氏还觉得邱娘子可怜呢。
男人不做人,她管不了男人,心里憋屈,又不敢跟婆家人撒气,可不就逮着跟她家做生意的人撒气么?
张氏都摸着她的脾性了,别看她挑刺,说不好听的,可你要是不给她送吃食不赚她钱,她又不同意。
张氏就趁机多卖她东西,但凡作坊产的,邱娘子都买很多。
有钱赚,张氏就不计较那些。
沈宁:“嫂子,你这是修炼出来了,金牌销售。”
张氏好奇道:“阿宁,什么金牌销售?”
沈宁笑道:“就是你,销售本领一等一的好。”
张氏就哈哈笑,她生得不美,皮肤底子就不好,加上多年劳作更是晒得黑里透红,在县里养回来一些也只是比以前好点,比起城里那些不干活儿不怎么晒太阳的娘子不能比。
可她的笑容自带真诚,让人觉得亲切、信任,愿意听她说,愿意买她东西。
而且她不漂亮,就让那些娘子不设防,也愿意把她引荐给自家男人,让男人买她的东西。
沈宁:“大嫂,你得再从村里挑些孩子来训练,西大街铺子也需要。”
去年冬天村里已经选不出合用的伙计,如今村里人跟着赚了钱,态度都有改观,纷纷让自家孩子去学识字算术,哪怕十来岁的女孩子也都乐意了。
今年冬天可用的少年男女就不少。
成年人三观定性,不好掌控,沈宁就让他们在家里作坊干活儿。
少年人三观未定,可以影响,就让他们先在学习班启蒙,再来跟着张氏锻炼。
没多久锁头娘领着俩肉铺伙计过来,伙计扛着宰杀收拾好的羊,背着自己的皮革工具袋。
可以根据顾客需求帮忙分割羊肉、斩羊骨。
冬日天短,日头落山基本就不能干活儿了。
沈宁就让他们自己商量去,她和张氏说西大街铺子的事儿,要她配合宋福瑞先把铺子装潢一下,再置办一些家什儿。
等婆子们把羊肉炖上,汉子和少年们说笑着串肉串儿,又问二郎和阿年什么时候过来,大家一起吃肉串。
都知道裴长青在读书不喝酒,就不说喝酒的事儿。
他们隔着墙喊方管事几个。
方管事陪着蔺承君出去办事儿了,只有俩伙计在。
有蔺承君交代,方管事几个跟这边儿关系很好,他们也常买烧鸡、羊肉什么的过来聚餐。
等羊肉可以入口的时候裴长青和阿年、高进禄以及宋福瑞和裴云两口子也一起过来。
此时肥美鲜嫩的厚切羊肉片在通红的炭火上烤得滋滋冒油,撒上五香面儿,羊肉特有的香气扑面而来,让人猛吞口水。
宝儿忍不住脱口道:“没有孜然,撒点孜然更香!”
蒜头奶奶:“哎哟喂我的小少爷,有五香面儿就可了不得呢,你不知道多贵呢。”
蒜头奶奶已经不是当日的农村老婆子,现在颇有见识。
蒜头在酒楼做学徒,不忙的时候也会过来看她,应大掌柜允许也会带点吃食给她尝尝。
这上好的五香面儿就是靳老板让她孙子给的呢。
孜然只有大酒楼才有,一般饭馆都没呢。
孙子可给她讲了很多长见识的事儿呢。
小鹤年一边嚼着烤得外酥里嫩的羊肉块,一边想着爹娘说的辣椒什么样儿,说比茱萸更辣,但是辣得更纯粹、更直接、更香!
他都馋了呢。
宝儿用力嚼着焦香的羊肉串,嘴里说着:“我姐没口福,哼!”
姐姐不在这里,他吃得都没那么香呢。
每次和姐姐一起吃饭,他觉得格外香。
二更天的时候大家散了。
厨房早先给沈宁他们盛了一些羊肉出来,让他们带回去明儿吃。
沈宁和裴长青一行人回去的时候正好碰到夜间巡逻的差役,都是熟人,他们笑着聊几句。
裴长青就拿了一包红烧好的羊肉给他们,有个两斤多的样子。
上一篇:列车求生,夺取玩家身份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