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养娃种田日常 第469章

作者:桃花露 标签: 种田文 美食 市井生活 逆袭 日常 穿越重生

靳老板在老爷子买完以后自己又来买了一批,说的是“我家开的可是酒楼,跟饭馆不一样,酒楼就得给客人最好的享受。天冷人家洗个手净个面的,总不能让客人面皮紧绷绷的吧?这高档润肤霜一擦,还有个不满意的?”

不只是八方酒楼,好运来也要安排,毕竟现在都归他管嘛。

他买走三十罐。

麦掌柜和康老板也不甘落后,火速为客栈安排上。

客栈当然更需要啊。

麦掌柜离开杨家以后,没有直接给康老板打工,而是合作,他开发新业务。

这不,麦掌柜一场官司扬名,直接跟官家驿站谈了生意,只有他可以承接驿站外包的客人。

同时,因为他的加入,康老板客栈大有鸟枪换炮的架势,伙食水准都上去了!

有那些很忙,没闲工夫逛街的客人,就可以在客栈点餐。

简单好吃的快手饭菜客栈自己做,讲究的就从好运来订餐。

订餐自然要比去酒楼吃贵一些,要给客栈抽成的嘛。

这样客人节省了时间,酒楼卖了餐,客栈赚了差价,皆大欢喜。

反正被他们一抢购,沈宁铺子里的高档品就成了成阳县乃至周边县府走年礼的抢手货了。

太抢手,所以下下批都被预订出去了。

那张氏、阮荷花等人还能放着钱不赚?

必然不肯放假的。

他们忙,沈宁也忙。

先是商会诸多事宜需要她亲自参与,她强硬地规定商会会长各家轮流做,若是有人以权谋私、对其他商户不公,委员会加半数会员可以弹劾他,那么他家就轮空一届。

这样就能避免一家独大。

一个职位,但凡有人想霸占着不放,那必然是对他有极大好处呗。

没有好处,大家避之唯恐不及呢。

沈宁不贪恋这个职务,作为商会发起人自然要带个好头,免得十年二十年以后商会就变了味儿,成了某些人谋私利的工具。

铺子新货陆续上架她倒是没怎么耗神,这就是培养得力干将的好处,她把做法教给女孩子们,她们心细手巧又肯花功夫琢磨,熟能生巧,就可以推陈出新,做出比她教得更好、更多花样。

沈宁除了忙商会事务就是年前走礼。

以往家贫,也没走礼的需要,现在富裕起来,有生意有身份,自然要和县里这些交情到位的人家走起来。

日常见的商会同仁可以不管,但是知县太太、成家、丁教谕、程先生、陆家等得走动一下。

人家给她和裴长青送年礼,她自然也得给人家送。

好歹现在有钱,市面流行的年礼四样八样的他家也能轻松配齐,不过他们更喜欢她铺子里的高档品,买不到多少,就指望她走礼送呢。

这么一忙,就到年底了。

腊月二十八了,沈宁和裴长青不再等张氏等人一起回村,让他们自行安排休假,他俩先坐骡车带着石榴和二蛋回家了。

珍珠阿年宝儿几个小年前一天就跟着爷奶、裴云宋福瑞回村了。

珍珠虽然在县里和成家玩得开心,可她也想村里小伙伴儿啦。

陈琦、陈玉箫、谭姨、宫嬷嬷等人,她都想的,要是不回家玩几天,那陈琦他们就要回县里过年了呀。

这日傍晚,沈宁和裴长青几人坐着骡车回到村里,刚到村口就响起噼里啪啦的鞭炮声。

一大群人夹道欢迎,纷纷笑道:“二郎回来咯,沈老板回来啦。”

人太多,沈宁余光瞥着吴秀娥竟然也在,她旁边还站着个有点陌生又有点熟悉的女人。

众人围着两人,显得异常热闹而亲热。

这两年他们跟着沈老板赚钱啦,去年过年就没那么寒酸,今年过年就算得上丰盛啦——鸡鸭鱼猪羊肉齐备,哪个能说不丰盛?

这全赖沈老板呢,当然要感谢。

沈宁和裴长青交换了一个眼神,按理说裴家人和村里人都不至于这么高调,主要是不会这么破费。

这时候鞭炮老贵呢,不只是珍贵的火药,还有纸张呢!

公婆、大伯大伯娘他们应该不会这么高调铺张,他们了解自己,他们不带头,村里人也不会这么张扬外放地表达感激之情。

那就是……

沈宁视线在吴秀娥脸上顿了顿,又落在旁边那衣袍簇新,头插金钗银簪的妇人脸上。

妇人见沈宁目光有些疑虑,没有她想象的亲热,登时有些不爽。

她伸手扒拉,想凑到夫妻俩跟前说话,可惜大家太热情,她又自诩太太身份不能和泥腿子硬挤,所以被挤在后面,只能气恼地看着一群人给沈宁夫妻簇拥回家。

她抬手理了理被挤乱的发丝,又摸了摸头上的金钗银簪,可贵呢,千万不能掉了。

吴秀娥也被挤得大喘气,恨得不行,对妇人道:“大姐,你可瞧见了吧?老二两口子现在张狂了,眼里根本没有咱们这些哥哥姐姐的。”

裴大姐抻了抻自己起了褶皱的衣摆,“咱们买的鞭炮,这些狗腿子倒是会沾光,走。”

两人急忙回身往裴家去。

回到家的沈宁和裴长青也明白怎么回事了——裴二郎的大姐和大姐夫带着小儿子来了。

裴家姐弟四个,裴大姐和裴端感情更好,裴云和裴二郎更亲。

裴端少年读书有才名,也结识了不少年纪相当的青年才俊,大家一起称兄道友,一起读书研习文章。

其中有个叫许行的家境和才情都不错,裴端想借力,便把自己大姐介绍给对方。

裴大姐生得白皙俊俏,面若银盘,一副福气相,许行一眼就看中了。

三媒六聘,结为亲家。

起初两家走动频繁,后来许家二老离世,许家几兄弟便分了家。

许姐夫只分到少部分家产。

其一许行是次子,其二他和裴端一样,读书多年也只是一介童生,一直没通过院试。

兄嫂本就对他多年读书花费大量钱财不满,若他中了秀才,能给家里带来好处便也罢了,他偏生不争气,兄嫂自然不肯忍让。

许姐夫跟裴端一样低落了两年。

因为久考不中,他大姐夫就劝他多务实,不要总想那些虚无缥缈的东西,考不上秀才如果能进县衙做个书吏也是好的。

大姐夫作为县里大商户,愿意拿钱给他活动,如此他在县衙有关系,许姐夫也能有份事业。

最后许姐夫同意,带着妻儿搬去遂县。

裴大姐跟着丈夫去了遂县,已经有几年没回来了。

今儿突然回来,那自然不是因为单纯想爹娘弟妹。

宫嬷嬷一眼就能看穿这夫妻俩的打算,但她是外人,自然不会多嘴,只私下里提点裴父裴母。

裴父裴母虽然老实,不爱主事儿,可他们不是傻子,在大闺女两口子上门的时候就隐约有猜测。

这是冲着老二两口子来的。

以往家里那么艰难,爹娘二弟两口子被大弟两口子拿捏欺负,也不见裴大姐回来心疼爹娘,这会儿说想爹娘什么的,又有什么可信的?

若是别个父母,保不齐更偏心自己儿女,会为了他们给儿子和媳妇施压呢。

可裴父裴母自来就没捞着当家主事,年轻时候有爹娘压着,爹娘没了大儿子两口子又当家,和大儿子分家又是老二两口子当家。

虽然老二两口子尊重他们,让他们管家,可他们见识能力有限,也就管管家里吃喝啥的,生意以及场面儿事儿他们哪里懂?

自然不乱插手。

老夫妻最大的好处就是有自知之明,还听劝,这个家是老二两口子的,他们就是来养老的,坚决不插手家里大事儿。

大女婿不管来求什么,他们不帮腔,都让老二两口子决断。

“二郎、弟妹,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呀,咱们才多少日子没见,你们竟然这般能耐了,我在遂县都听说你们的事儿了。”许行说得很是感慨。

其实他早就听说淮州府差役案以及育种司的事儿,只是他作为县衙书吏,两只眼自然是盯着上官的。

裴长青和沈宁在成阳县这边儿有名,去了外地沈老板名气更盛,至于那些案件以及传奉官的细枝末节,许行这些书吏关注的是书吏、知县等人的信息和反应,以此来判断如果这件事儿发生在自己县,他有没有机会捞好处,要用什么手法来捞,压根儿是不会去探究当事人是什么样的。

所以他虽然知道事儿,却不知道知县、县丞等上官们整天议论羡慕的“成阳奇人”“曾知县副星”竟然是自己小舅子。

还是吴秀娥悄悄写了封信去他们知道。

这不,他就火速带着妻儿过来了了。

裴长青和沈宁是穿越的,虽然有原主的记忆,但是那种记忆和自己亲身经历不同,一开始清晰,后面不常温习记忆里的某些人也会生疏的。

他俩就没第一时间认出许行来。

裴长青似笑非笑,“许童生,你说的能耐应该是我媳妇儿,她现在是成阳县商会的会长,我么,现在正头悬梁锥刺股地苦读书呢,还没有任何成绩。”

沈宁说他现在对这个身份越来越有归属感了,对儿女爹娘也有亲人的感觉了,可那不包括原主的姐姐和大哥。

神马玩意儿,你二弟从前被欺负不见你出面关心一句,刚有点能耐就来吸血?

甭管借势还是借钱,他都懒得搭理。

许行面色有些懊恼,以前他年轻就是童生的时候喜欢人家叫他许童生,现在他年过三十,还是一介童生,再听就觉得刺耳,感觉是裴长青故意讽刺他。

他虽然懊恼,可求人自然得放低姿态,顺着话茬儿夸沈宁能干,“咱家娶了弟妹,可真是娶对了人。”

沈宁坐在裴长青身边儿,作为上辈子就非常有默契的夫妻俩,这辈子不需要说话一个眼儿就知道对方意思的伴侣,她当然知道裴长青的意思。

她笑了笑,“许童生也会夸人了呢,以前我大姑姐总跟我大嫂抱怨我晦气,命硬,不是个好弟媳,说不得会给裴家带来霉运呢。”

原主年轻轻守了望门寡,被前夫婆家闹上门坏了名声,爹娘跟着丢人,怕耽误下面弟弟妹妹婚事,也怕丢家里颜面,就给她远远地嫁过来。

从桃源县沈家庄到成阳县裴家庄,原本不该有外人知道她的过往。

可大姑姐仗着自己身份和婆家有点家底,就喜欢回娘家当话事人,教训她这个不听话想闹分家的二弟妹。

原主和裴二郎的悲剧,他们自己要负最大责任,可施暴者也不是无辜的。

作为穿越者,她和裴长青不会主动复仇,但是也不会给施暴者提供助力。

亲兄弟姊妹又如何?

他们又不是春节大舞台,不管开始怎么鸡飞狗跳,最后都包团圆饺子。

她和裴长青对裴端几人是终生不原谅,也不会伸手帮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