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亲后今天也在努力赚钱/换亲后嫁给探花郎 第150章

作者:元月月半 标签: 美食 爽文 市井生活 日常 群像 穿越重生

此话令男子大为好奇。

薛理说个大概,期间看一眼林知了。林知了装没听见,薛理继续,说找到被拐的女子的时候没有看到这小姑娘,把人扶出来才发现缩在角落里的小孩。小孩被那几人保护的很好,与其谢他,不如谢那几人。这小姑娘到现在都没有发现自己被拐。

小姑娘的家人还没去过衙门,是家丁满城找人的时候看到金吾卫押着一群人,忍不住上前询问有没有见过一个小孩。

若是往常金吾卫办案会叫家丁走远点。今晚的案子特别,明日一早就要为被拐的女子找家人,金吾卫就停下说有,但是被中郎将抱走了。家丁直呼不可能。校尉听出不对,把家丁拉到一旁低声询问怎么不可能。家丁解释,他们家二爷这个时候也在外面找人,怎么可能抱着小小姐回去。

校尉很是震惊,比得知户部员外郎比金吾卫勇猛时还要震惊,那孩子竟然是中郎将王慕卿的侄女,兵部侍郎的小女儿。

校尉可惜此事瞒不住,他们这队人无法独享这个功劳。转念一想,若非他们及时赶到,薛理不定要跟坊间百姓僵持到猴年马月。单凭这一点中郎将也要感谢他们。

校尉想到明日能得到中郎将的赞赏,心情又好了起来,低声告诉家丁,其实在户部员外郎家中。他能说出“王慕卿”三个字,想来见过王大人,王大人应该也认识他。

家丁立刻回去禀报。

到门外正好撞到骑马回来的王慕卿。

王慕卿认识薛理,先前查办仁和楼掌柜的以及账房等人,刑捕人手不够找金吾卫借人,王慕卿因此去过刑部。刑部和户部离得近,王慕卿碰到过薛理。

薛理梦中跟王慕卿打过交道,对此人记忆深刻,以至于梦醒了还记得他这个时候是中郎将。薛理冒充他也是因为对当朝官吏了解不多。因为他在丹阳那几年朝廷被陛下梳理过一遍。

王慕卿也是在刑部门外再次见到薛理才想起来薛探花打马游街那年,他大侄女曾不止一次可惜薛探花竟然早早娶亲。

对大侄女念念不忘的人好奇,几年前的中秋宫宴上王慕卿还多看几眼。不过在刑部认出薛理的时候王慕卿不知道他家在何处。

近来家丁时常去仁和楼买鸡蛋糕和雪衣豆沙,王慕卿吃不惯雪衣豆沙,但是很喜欢鸡蛋糕,有时候忙起来顾不上吃饭,就吃几口蛋糕垫垫。有一回被同僚看见,同他聊起仁和楼,告诉他仁和楼背后的东家其实是太子殿下。掌柜的也不是外人,薛探花的妻子。

有个金吾卫听到此话就说,四舍五入薛探花跟他是邻居,都住在宣平坊。还夸薛探花人和善。

王慕卿庆幸他记性好,还记得薛理家地址。是以家丁说完,王慕卿就进院告诉母亲,小侄女可能找到了。

王慕卿本想跟母亲兄嫂一起来,可是一想到为了找侄女亲友都惊动了,就让他们先来,他在家里安排家丁挨个去亲戚家告知此事。

所有人都派出去,王慕卿口干舌燥,喝着他平时不屑喝一口的白水,心里感叹那年中秋宫宴上他不该腹诽薛探花鲁莽。

当日那种情形,国舅都不敢吭一声,他居然跑出来顶雷。若非薛探花如此年轻气盛,今晚也不敢勇闯拐子窝。到了明日兴许他小侄女已经被卖到别处。

王慕卿还没来得及跟兄嫂和母亲说这些事。此刻听薛理说完救人经过,王家老太太还是出言道谢。

薛理不知道兵部侍郎认识不认识他。他是一眼认出兵部侍郎。金吾卫中郎将的侄女,兵部侍郎的女儿,被世人眼中的文弱书生救出来,这事传出去无论别人信不信,反正金吾卫和兵部算是颜面扫地。

兵部尚书可能都会因此脸上无光。

薛理可不希望做了好事得罪了一群同僚,是以再次把功劳推到金吾卫身上,直言若非金吾卫及时出现,他今晚可能会留在那个小院。

说到此,薛理下意识看林知了。林知了白了他一眼。薛理尴尬的轻咳一声,对王家老太太说小姑娘可能困了,在衣柜里窝半天也可能有些害怕,不如先带着孩子回去,别的事明日再说。

第113章 二哥二嫂搬家

王家众人为了找人, 没有吃午饭,也没有用晚饭,不止中郎将王慕卿口干舌燥,王家老太太更是身体发飘。

原先以为担心小孙女心慌导致, 此刻看到薛家吃了一半的面和菜, 王家老太太才意识到可能是饿的。

今日天色已晚, 也不方便长谈, 王家老太太撑着儿媳的手臂起身,再次向薛理一家道谢。

薛理心说,可别谢了。您每谢一次, 我妻子的脸色就冷上三分。再谢下去, 今晚要跟小舅子住了。

薛理和林知了等人看着王家众人上车后直奔坊外就回去继续用晚饭。唯有刘丽娘怅然若失,坐下就叹气。

林知了:“舍不得?”

“小姑娘很乖。”刘丽娘停顿一下, 有些懊恼, “忘记问她叫什么。”

薛理:“萍水相逢,兴许以后再也见不到,问再多也是枉然。”

林飞奴转向他姐夫:“那小孩的父亲是不是认识你啊?”

薛理:“我跟金吾卫校尉说过, 我是户部员外郎。知道小姑娘在咱家的除了拐子和被拐的人,只有金吾卫。他们家能找到这里,定是听金吾卫说的。”

薛二哥并不知道薛理没有同校尉提过家庭地址,因此深信不疑,“金吾卫校尉要是不认识你姐夫,也不敢叫小孩来咱家住一晚。没想到她爹娘这么快找来。我还想着晚上是跟我们睡, 还是跟鱼儿凑合一晚。”

刘丽娘听闻此话又忍不住问:“怎么这么快?”

林知了:“我觉得不快。这家人女眷乘马车,男人骑马,单单坐骑就值几百贯。定是非富即贵。我猜不止他们家出来找人,还花钱请了很多人。城中各条街道, 各个坊市应该都有他们的人。明日再找不到,有可能请金吾卫全城搜捕。”

以今晚薛理对那些人的了解,全城搜捕也不一定能搜到。毕竟不是谁都能想到身为一坊之长的里长竟然给拐子打掩护。薛理起初就没料到。

因此要说薛理是王家女的救命恩人也不为过。可是薛理不想以救命恩人自居,同树大根深的王家牵扯太多。

薛理梦中的王家忠君,然而不看好太子。梦中太子病逝后,薛理听到过王家庆幸太子短命的言论。

凭太子和太子妃信任林知了,薛理也应当远离王家。再说了,这也要那也要,贪心太多,往往竹篮打水一场空。

梦中薛理被陈文君骂糊涂,竟然跟着太子一条道走到黑。如今薛理也不打算改。以他对多疑帝王的了解,薛理有信心帮助太子熬死皇帝,无需拉拢兵部王家。

王家也不太可能被他说服,兴许还会劝他忠君,而非忠于储君!

薛理就故意说:“娘子说得对。今天没被我碰到,明天也会被金吾卫搜出来。所以这事我们只当顺手为之。”

刘丽娘听出他言外之意,不可以恩人自居。

没怎么出力也没怎么费心劳神的薛二哥完全赞同他弟,还说拐子窝点就在西边,很容易搜到。

林知了还没来得及问拐子窝在哪儿,“我们隔壁?”

薛二哥:“再西边。”

林知了很是意外:“离皇城也不算远啊。我以为在南边人多又乱的地方。像咱们附近租户极少,生面孔很打眼,他们隔三差五带个人回去,里长都没发现?”

说起这事,薛二哥放下筷子大谈特谈里长是帮凶,人都被绑了还不死心,反咬一口薛理不是中郎将。即便不是中郎将,看薛理的气质和做派也是朝廷命官。里长非但不怕,还想把薛理绑起来。

在薛理表明身份后里长还动手,他绑的可就不是薛理一人,而是对皇权的挑衅!

薛二哥感叹:“京师不愧是天子脚下,一个里长比丹阳县太爷还嚣张!”

刘丽娘此刻才意识到凶险:“三弟没事吧?”

薛二哥也是个心大的:“他能有什么事。进院二话不说就放箭。跟我年龄相仿的两个壮汉被他放倒我还跟做梦似的。”

薛理想叫二哥住口,林知了的目光转过来,薛理拿起碗筷老老实实吃面。

晚饭后,林知了去洗漱,没有追着他问东问西。薛理感觉是电闪雷鸣前的宁静。洗漱后回到卧室,林知了坐在床上,而不是躺下,薛理心里咯噔一下,来了!

林知了明知故问:“怎么不过来?不困啊?”

薛理磨磨蹭蹭过去:“娘子,有话好好说,可不许动手。明日我还要去部里报到。”

林知了似笑非笑地问:“不是喊我‘了了’喊的很顺口吗?”

“了了”二字不过是情急之下脱口而出,此刻薛理有点张不开口,“昼长夜短,明日五更天就要到酒店,再不睡可能起不来。”

林知了:“我身体好,一夜不睡早上也不困。况且店里有我的床铺,早饭后再睡也不迟。”

薛理又想发誓,耳边响起小舅子的话,想来林知了也不信因果鬼神那些东西,“再有下次,你带着林飞奴和薛瑜去店里,把我一人扔在家里?”

以前林知了认为薛理最在意薛母,其次是妹妹和两个兄长,她和小鸽子排最后。如今林知了觉得她在薛理心中应当高过薛瑜。薛理日日带着小鸽子,有道是,感情是处出来的。小鸽子应当仅次于她,反而是薛瑜排最后。至于薛二哥,他不算,他是二嫂的人!

薛瑜和小鸽子在薛理心中也许一样重要。不管谁先谁后,薛理敢把他俩扯进来,这次应当是认真的。

林知了:“身为朝廷命官,可不能跟无赖似的出尔反尔!”

薛理心里好笑,朝廷命官可比流氓无赖擅长颠倒黑白。

“娘子教训的是。是不是先休息?”今天下午在外面走了近一个半时辰,又抱着小孩走二里路,薛理此刻又困又累,到床上就忍不住打哈欠。

林知了发现他双眼无神,“明天再说。”

以薛理对她的了解,一觉醒来气就消了。否则凭他娘,陈氏和二婶以及薛瑞那么会气人,林知了但凡气性大点,早被他们气得跳河上吊。

“明天再说。娘子想怎么说怎么说。”薛理敷衍地点点头就把灯熄灭。

林知了看他这样又来气,朝他身上一巴掌。

薛理拉住她的手,把人带入怀中:“明天再打。”

林知了气笑了,“明天谁有空打你!”

回答她的是手上的力道消失。林知了感到不可思议,这就睡着了?

薛理睡着了。

薛理不止身体疲惫,心也累。跟拐子周旋一两个时辰,若非他足够有耐心,根本撑不到拐子家就会提前路出马脚。

林知了家安静下来,金吾卫可是各个不得眠。

中郎将王慕卿在家吃点东西,有力气上马就去拜访金吾卫将军,请求严查城中拐子。

将军跟拐子没有利益牵扯,对王慕卿的请求,他给出的回复是想怎么查怎么查。随即意识到天色已晚,将军看着窗外的明月,不确定地问:“这个时候?”

中郎将王慕卿据实以告,他小侄女被拐了。

王家兄弟几人孩子十多个,可是能被拐子骗走的,应当是兵部侍郎的小女儿,今年好像只有五岁。这个小姑娘金吾卫将军早有耳闻。

王家乃行伍出身,生的女儿阳气过重像儿子,生的儿子带有杀气。王家一直想要个娇娇软软的小姑娘。对此王家也没抱希望,谁知真被王家盼到。

金吾卫将军听他夫人说过,兵部侍郎的夫人一辈子没做过针线活,为了小女儿放弃兵刃改拿针线。又说给孩子穿金戴玉,担心被阎王爷惦记上等等,简直是捧着怕掉,含着怕化。这样的孩子丢了,王家老太太不得昏过去!

将军强烈支持中郎将查,严查!又允许他征调这几日休假的金吾卫,彻查此事!

这等事情其实不必上报金吾卫将军。中郎将王慕卿特意走一遭,正是为了调用这两日休假的金吾卫。

得到想要的答案,中郎将立刻前往金吾卫府衙。这个时候王家人还没到薛理家。待王家接到孩子回到家中,王慕卿已经审出一批。

校尉带队出去拿人,不止拐子认识的拐子,还有买家。

本朝律法规定私下买卖人口都有罪,明知被拐仍然购买,其刑责只比拐子低一个等级。像薛理今日遇到的拐子,那个老太太负责哄心善的妙龄女子,中年女人负责哄小孩。这二人没有得手,就由家中唯一一位妙龄女子出面。三十岁左右的两名男子在家看住被哄骗的女子。薛理在奴仆市场外遇到的男子负责找买家。

分工明确,都参与进来,依照律令斩立决。然而金吾卫负责抓贼拿人,无权定罪。于是中郎将令人把拐子带下去,他审里长。

王慕卿日日在外骑马操练,肤色粗糙,且被晒得黝黑,留有胡须,又临近子时,很容易让人想到阎王。

做贼心虚的里长被单独带上来就面露胆怯。王慕卿又没有自报家门,他面容严肃的样子很有大将军的气势,里长愈发害怕。王慕卿一问他是否知罪。没等他二问三问,里长就如倒豆子般该说的不该说的,听到的见到的,全部和盘托出,只求放过不知情的儿女小辈。

放过不放过金吾卫说了不算。像这种案件,又发生在京师,金吾卫应当交给大理寺。王慕卿自然不会据实以告,只是叫长史记下。

随后又单独审了里长的妻子、大儿子和两个儿媳以及孙子孙女。哪怕除了里长的妻子其他人不知情,王慕卿也没把人放回去,理由是担心走漏了风声。

里长一家被带下去,王慕卿带领金吾卫拿人。拿下一批回到府衙就突审。直到仁和楼开门卖早饭,金吾卫才回到府衙休息。

王慕卿令人把案件证据以及拐子和帮凶,一切的一切都交给大理寺。他稍作休息要请众人吃饭,结果都睡着了。

昨晚王慕卿听到捉拿拐子的校尉描述,确定小孩是他小侄女。可是不曾亲眼看到,王慕卿心里不踏实,揉着眼角,强打起精神回家。

到家正好赶上他哥下朝。王慕卿告诉兄长,那些拐子之所有大胆什么人都敢哄,是因为朝中有人为他遮掩,人证物证都在大理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