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元月月半
薛二哥恍然大悟:“忘了!”
刘丽娘白了他一眼,对林知了说道:“弟妹,我们是早上和面,还是晚上睡前和面啊?”
林知了算过时间,“我们天黑就洗漱睡觉,五更天自然醒来就和面,不耽误天亮开门。二哥,到时候我们小点声,相公要忙到很晚,他不睡好第二天会犯困。”
薛二哥以为会算错账写错字。他打心眼里不希望薛理失去万松书院的差事,“我知道。三弟和小鸽子还有鱼儿去哪儿了?”
林知了看到摆放在棚下的碗筷干干净净的:“兴许在家这几日没人跟他俩玩,相公带他俩出去透透气。可能出城了。”
出城岂不就是回村?薛二哥脸色微变。刘丽娘见状也意识到他想什么:“三弟比你有分寸。”
薛理和两个小的是出城了,走了不到半里路就看到村里的小孩,有一个小姑娘时常找薛瑜,乍一看到她就跑过来,跑到一半注意到薛理又神色不安地停下。薛理对妹妹说道:“去吧。她若问你三嫂在城里做什么,你只管说卖青菜咸菜面,也会卖猪骨头炖干笋汤,你三嫂炖肉担心肉散掉,还要用洗干净的茅草系上,这些东西都要买,钱赚的不多,日日都要二更睡五更起。”
薛瑜疑惑不解:“说这些做什么?”
薛理:“日后你就知道了。”
薛瑜心说,谁要问这些,“你去哪儿?”
薛理:“我在路边等你们。”
薛瑜一听“你们”,拉着小鸽子过去。小鸽子以前不是去书院就是找朋友玩,这几日书院放假,又没人跟他玩,都要憋坏了,才不在意薛瑜去找谁,只要不是自家几个人便可。
未时左右,几个小孩被长辈叫走,薛理带着他们回城。
午饭是大排拉面和红烧肉拉面,晚饭是饭团和骨头汤炖笋干。饭团里自然有肉松,小鸽子和薛瑜很喜欢,大口大口吃着饭团,可一碰到肉松就小口品尝。
林知了见状确定她用大米和糯米做的饭团不会被食客嫌弃。林知了想在饭团里夹油条,可一想刚开始,他们都没有经验,等几日做熟练了再加也不迟。
翌日清晨,林知了睡到自然醒天还没亮,她依然起来去店里把柜子里的笔墨拿出来,记下今日要买的食材——带骨头的大排,里脊肉、五花肉、不值钱的骨头,猪油和煮粥以及盛骨头汤的大砂锅。
林知了今日上午不卖骨头豆腐汤和骨头竹笋汤依然决定买骨头,只因骨头便宜,面煮好捞出加入清汤,不放咸菜或者青菜,五文一碗食客也觉得值。
林知了想过清水汤面,可她开在巷子里,房租省了不少就不能在其他地方节省,否则竞争不过开在街上的早餐铺。
刘丽娘昨晚睡得早,听到动静也悄悄起来,看到纸上很多字,“弟妹,我和你一块去吧。”
林知了:“你先和面,做拉面的面。做饼的面可以等饭后再和。待会叫二哥把我配的香料碾碎,我做油酥。”
刘丽娘以前听她说过油酥,可一直不知道是什么,见林知了终于要揭开谜底,她心里高兴到屋里把薛二哥薅起来。
林知了先前做油饼总觉着少点什么,买香料时意识到油酥。饼里头有油酥,夹肉时不刷酱料也好吃。
林知了又在纸上添上三样常见的小菜,比如雪里蕻做的咸菜,切成片的酸萝卜和白菜做的冬菜。这几样可以放肉饼里头,也可以加到素面里。
这个时节菠菜和油冬菜便宜,林知了又加上这两样,以防昨日买的不够,又加上葱姜。买回来在这些食材后面写下用了几文钱,晚上算账一目了然。
林知了写好天也亮了。烧水洗漱后,听到隔壁邻居家也有动静,估计杀猪匠也起了,她就带着钱去猪肉铺。
林知了到猪肉铺,屠夫才把猪拉过来,猪肉还冒着热气。第一天营业林知了没敢买太多,二十块带骨头的大排,二十斤五花肉,五斤里脊肉和十斤猪板油。只是这些也比屠夫预料的多,他想到城里不止他一个屠夫,五花肉便宜两文,大排和里脊每斤都便宜一文,没等林知了开口他又把剃干净的猪大骨都给她。
林知了见他这么会做生意,决定日后都找她买肉。
原本觉着不多,放背篓里到家肩膀又酸又麻。
薛理在院里盯着小鸽子洗脸,听到脚步声抬头看一眼就收回视线,随即意识到她神色不对,接下背篓险些脱手:“这么重?!怎么买这么多?以后我陪你去。”
林知了拍拍肩膀。薛理把背篓往地上一放就帮她捏捏。林知了倒吸一口气:“轻点,轻点。”
刘丽娘听到动静出来:“三弟,你看着小鸽子,我来吧。”她拎起背篓也险些脱手,“相公!”
薛二哥过来拎到店里,刘丽娘帮林知了捏肩:“应该红了。弟妹,我把面和好就没事了,以后我陪你去。三弟要去书院。”
今日初十,书院开学,饶是薛理担心家里也不得不去。林知了闻言想起薛理和小鸽子要用早饭,就问二嫂早上吃什么。
薛二嫂看着薛理说:“锅里还有昨天剩的肉和饼,凑合吃一顿?”
薛理点头。
饭后,薛理把小鸽子带走,林知了熬骨头汤,薛瑜看着火,她和薛二嫂买剩下的东西,薛二哥在家用小榔头砸大排。
巳时左右俩人回来,刘丽娘和薛瑜刷锅洗菜收拾案板,林知了在店里熬猪油。猪油熬好,林知了炸大排做红烧肉。里脊肉熟得快,客人进门再炸也来得及。
殊不知自打林知了熬猪油,附近店家和路人就闻到香味。直到未时香味都没散。薛二哥拿着炮竹到路口。炮竹声响起,蒋掌柜便知道“林娘子的店”正式开业。
蒋掌柜等人着实喜欢肉夹饼,早上吃的东西也消化的差不多,就过来买一张饼。林知了一看到他们就给二嫂使个眼色,刘丽娘揪一块面拉拉面。
林知了先炸了几张饼备用,很快就给蒋掌柜等人夹了肉,蒋掌柜等人跟她寒暄几句准备离开,看到刘丽娘手里的面有三尺长,眨眼睛越来越细越来越长,跟变戏法似的,蒋掌柜不由得屏住呼吸,看着刘丽娘把面扔到翻滚的清水锅里他才敢长舒一口气:“原来你是卖这种面啊?”
好奇心盛的街坊和路人过来正好看到刘丽娘拉面,其中一人正为晌午吃什么发愁,见状就问:“这样的面多少钱一份?”
林知了:“五文。要不要来一份尝尝?”
五文钱一琬素面有点贵,街上有几片羊肉的羊肉汤才五文。可是他又着实好奇那么长的面什么味,就叫林知了来一碗。
刘丽娘往锅里放一点菜叶,拿起一个粗瓷大碗,加上盐酱油等物,又放一点咸菜,就打开砂锅盛半碗汤。
蒋掌柜已经顾不上吃饼,见状问道:“不是清汤面?”
林知了:“骨头汤。从辰时熬到现在。”
要吃面的食客顿时觉着值了。原本只是想捧场的几位掌柜的叫刘丽娘也给他们来一碗。
街上的大酒店今日也开门营业,厨子没空过来,东家有空,他听厨子提到肉很香,他换下绸缎,身着棉衣,问夹饼的肉能不能加到面里。天气寒凉,他不想吃饼,想喝点热汤。
林知了做了几份四四方方的五花肉,打开砂锅问他要方的还是要大肉片。这位东家看着厚厚的肉片反胃,油亮的方肉也不想吃,可他是来尝鲜的,还是决定一样要一块。
蒋掌柜等人一听面里可以加肉,他们饼里加的是五花肉,还想尝尝大排,就要在面里加一块大排。
经过几次试验,今天的大排很入味,五花肉称得上肥而不腻瘦而不柴,这位东家浅尝一口甚是喜欢,暗暗决定回去就叫厨子试试。
然而等他给钱时,两块肉和一琬面只要二十五文,东家决定算了,一天要卖上千份才能裹住租金和厨子店小二的月薪。
附近街坊路人都认识这几位,知道酒店的东家不可能是托——同行是冤家,见他喜欢,不差钱的街坊也要一份尝尝。
路人一看胡同里很多人,以为有热闹可看,跑进来看到刘丽娘“变戏法”,林知了趁机喊到“骨头汤拉面五文一份”,对拉面好奇又想在外面用午饭的食客都进来。
他们一进来,几张桌子坐的满满的,薛二哥也有了用武之地,端面收碗。不明真相的路人以为这家店生意极好,没法进去吃面就要饼。
林知了趁机推荐她的里脊肉。
店里熙熙攘攘,林知了不得不抬高声音,出来买菜的林蜻蜓脚步一顿,扭头看到一个牌子——林娘子的店,眼前浮现出林知了的样子。前世林知了嫁人后会帮夫家料理庶务,只因她识字会算账。林蜻蜓不意外她开店,林知了手里有钱。她便认为这个林定然是林知了。林知了开店,还能任由薛理无所事事?林蜻蜓想到薛理弯腰擦桌子的样子,毫不迟疑地带着丫鬟朝巷子里走去。
第37章 林蜻蜓进店
青石小巷很窄, 不足一丈宽。林蜻蜓走近才发现不止门外排队,店里也挤满了人,吵吵嚷嚷,推推搡搡, 跟早上的菜市场似的。
林蜻蜓心里有些嫌弃, 林知了怎么不管管这些没有规矩的食客。
不知谁挤了谁一下, 林蜻蜓前面的人往后踉跄, 她吓得本能后退,小丫鬟慌忙扶着她,邹着眉头劝说:“少夫人, 这种小店的食物哪有我们家厨子做的香。”
林蜻蜓心说, 我是为了这口吃的吗?我是为了看薛理弯腰伺候人。然而她这种小心思不敢叫丫鬟发现:“我闻着很香啊。”
小丫鬟:“您闻到的是油香啊。油又不能喝。少夫人,人越来越多, 我担心伤着你, 我们还是回去吧。”
话音未落,又有几人出现在巷口,一脸好奇的样子显然以为这里有打架的, 匆匆过来只为看热闹。
林蜻蜓发现他们衣服脏乱,到跟前就往里挤,恐怕被几人碰到又退两步,身体撞到墙才意识到退无可退。可是她一退,前面多了几人,等轮到她时家里的午饭该做好了。
林蜻蜓为了凸显她的孝心, 听到婆婆要吃鱼,带着丫鬟亲自出来挑选。在看薛理弯腰伺候人和孝顺婆婆之间,林蜻蜓左右为难。思索再三,林蜻蜓扶着丫鬟的肩踮起脚往里看。
林知了把面扯开放入油锅中, 拿起先前炸好的饼从中划一刀便往里塞肉。肉夹饼递出去,锅里的饼也好了,林知了把饼夹出来,继续做饼炸饼切肉做肉夹饼,双眼随着两只手忙得飞起,顾不上打量食客们长什么样。
林知了里侧站着刘丽娘,刘丽娘把条状的面扔到锅里,又往锅里扔一把青菜,煮面和青菜的时候她暂时闲下来就帮林知了做饼。面捞出,薛家老二不知从哪里窜出来把面接过去送到食客桌上。随即薛家老二好像端着碗往后院去。
林知了和刘丽娘身后还有一人,拿着木柴看哪口锅需要柴就往哪口锅底下塞的薛瑜。林蜻蜓看着薛瑜鲜活的样子有些恍惚,这丫头不像她娘那般强势,也不像她大嫂陈文君精于算计,平日里万事不出头。也不像她二嫂刘丽娘,说话不长脑子惹人心烦。也不如薛二婶张丹萍碎嘴,她算是林蜻蜓前世在薛家那些年唯一喜欢的人。
可惜后来在街上被贵妃的弟弟看上强掠至府上,没多久便被凌虐致死。
那些日子林蜻蜓住在林家——林家也在京师办个豆腐坊,等她收到消息薛母也没了。薛理回来后一副要跟贵妃母族不共戴天的样子,林蜻蜓担心被他连累,便同他和离。谁知和离后祖母竟然不许她进门。她不得已去找林知了,林知了果然心软——林蜻蜓看着在店内忙碌的林知了,别怪我同你换亲,你前世享了一辈子福,今生轮也该轮到我。
林蜻蜓的目光从林知了身上移开,透过敞开的窗投向店内,再次看到薛家老二穿梭在客人中间,始终不见薛理的影子,她忍不住在心里暗骂,薛通明,你真不是个男人,竟然让妻子养你!你的圣贤书读到狗肚子里去了吗。
“都怪先生,第一天竟然唠唠叨叨个没完!这么多人要等到猴年马月啊。”
“不会轮到我们正好卖完吧?”
担忧的声音在身旁响起,林蜻蜓下意识看去,十七八岁的小公子踮起脚朝里看,兄长的话浮现在耳边“前日我看到薛理,没想到他没了功名还能去万松书院做事。”
林家豆腐坊用不了那么多人,林蜻蜓的爹娘和叔叔婶婶忙得过来,她祖母也可以搭把手——挑拣黄豆。林蜻蜓就请夫家给她兄长找份差事。
林知了的这位大堂兄日日住在城里,难免碰到薛理。年初二林蜻蜓回村,她大哥就把此事告诉她,除了唏嘘薛理的遭遇,也想知道书院敢用薛理,他们是不是不用担心陛下秋后算账“夷三族”。
林蜻蜓的相公宽慰大舅子,陛下乃治世明君,不会枉造杀戮。
想到这些,林蜻蜓有些失望,她应该挑休沐日过来。
小丫鬟咽口口水:“少夫人,好像真的挺香的。”
林蜻蜓回过神,顺着小丫鬟的视线看到两个中年男子从里面出来,手里各拿着一张饼,饼里加满了肉。林蜻蜓前世今生都不曾见过这种饼夹肉,在她的印象中林知了没有做过这种饼,刘丽娘也不会,必然是薛理的主意。
上马提剑下马执笔的薛通明如今为了生计只能研究吃什么,林蜻蜓想想就开心,“你去买几个尝尝。”
小丫鬟看着手里的背篓:“这个——”
林蜻蜓陡然想起厨子还等着新鲜的鱼,“我拿回去,你在这里等着。”说完接过鱼篓就朝巷口走去。
小丫鬟下意识跟上去,担心她拎到半道上嫌累,回头数落自己。转身之际看到酱香油亮的红烧肉,小丫鬟停下,假装忘记她会累。
轮到小丫鬟饼和肉所剩无几,小丫鬟慌里慌张说道:“三个!”
排在她后面食客抱怨:“吃得完吗?”
小丫鬟脱口道:“我家十口人!”
食客顿时不敢多嘴,担心她脑子一热要十份。
刚出锅的饼烫,小丫鬟问道:“有没有篮子?回头我给你送来。”
林知了给刘丽娘使个眼色,刘丽娘拿出六张油纸,每张油纸都有两个巴掌大,两张油纸可以把一张饼包的严严实实。
林知了道:“一张油纸一文钱。”
小丫鬟想也没想就点头,左右花的不是她的钱,手可是自己的,可不能烫伤。
原先林知了没有想到买油纸,她买香料时看到小二用纸包香料想起如果一人要四五张饼,两只手拿不完如何是好。
林知了便买了许多油纸裁成两个巴掌大,怕热怕油的食客都可以用油纸。然而像蒋掌柜这样的东家有汗巾,他们选择用手拿,吃好再用汗巾擦干净。贩夫走卒不拘小节,不舍得多花上一文钱,是以林知了准备的油纸一张没卖出去。
小丫鬟出去碰到几人,抬头一看其身着锦衣头戴玉冠,心说怎么这么富贵的公子也来这家小店。她愈发好奇肉饼是有多美味,连走带跑地回去。
富家公子不是旁人,正是才听到消息的袁公子。
春节期间袁家客人多,从年初二到昨日他一直随父兄招待客人,没有时间出去,以至于不知道林知了的店何时开业。
上一篇:变成幼崽后被兽人团宠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