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军嫂,养崽日常 第22章

作者:红薯柠檬汁 标签: 穿越重生

下午,赵静舒领着儿子回了娘家。

自打上次回去已经过去七天了,中间呀她去看过赵大勇一次,当时外伤已经结痂,只是骨折的左腿还是不能动弹。

这一次,赵静舒想着,大哥应该可以拄着拐杖下床走动了。

不出她所料,赵大勇在灵泉水的作用下,外伤都恢复的差不多了。

从昨天开始,他就可以下床了。

虽然不能干重活,但是帮着家里喂喂鸡,择个菜还是可以的。

当赵静舒带着陆向明到赵家时,张大勇正在洗四季豆,准备晚上吃的菜。

自从赵大勇能自已起来后,赵母就去上工了。

现在正是农忙时间,儿子可以自已照顾自已了,她就下地赚工分给家里多分点粮食也是好的。

家里养了两只兔子,上个月下了一窝小兔子,足足有七只,赵家两个孙子喜爱的不得了。

赵静舒一进门,就看到文山领着武山在兔子窝前拿着尾巴草喂小兔子。

看到赵静舒来了很是乖巧的喊人。

“姑姑!”

“姑姑!”两个人异口同声的喊道,可是当他们看到姑姑身边的小男孩时,赵武山一脸的好奇。

“姑姑,这个小孩是你在河里捡到的吗?”

文山没有像武山一样,他知道姑姑和姑父有一个孩子,是他们的弟弟。

虽然这是第一次见到陆向明,但他就是知道这是弟弟,姑姑家的弟弟。

赵文山走到陆向明身边,牵起后者的手,就往赵武山身边带。

“弟弟这是哥哥,是姑姑和姑父的孩子。”

听到赵文山的解释,赵武山似懂非懂,但还是听哥哥的话,脆生生的喊了一声。

“哥哥!”

“弟弟好!吃糖。”

陆向明从口里拿出六块大白兔奶糖,分给了弟弟还有文山哥哥。

第30章 进城

赵静舒看到三个孩子第一次见面就这么和谐,从拿来的背篓里拿出三块桃酥,给三个人每人分了一块。

“宝贝们真乖,拿着好吃的去一边玩吧。”

看孩子们都去喂小兔子了,赵静舒看自家大哥拄着拐在洗菜,赶紧上去帮忙。

“我来就行,你领着孩子过来也累了,在一旁歇着吧。”

赵大勇不用妹妹帮忙,他自已一个人没问题。

看大哥坚持,赵静舒也没在坚持。

这人病了刚好的时候,就是喜欢做点什么,来证明自已身体已经康复了。

把自已带来的一条鲫鱼拿出来,清理之后炖上。

还带来了一条咸鱼,两斤腊肉给赵父赵母他们改善伙食。

切半斤腊肉上锅蒸半小时,再拿出来洗干净,用来炒四季豆味道不会差。

主食就是蒸大米,用的是从商城里买的两斤。

怕赵母看出家里的大米没有少,她又拿了一点放在锅里一起煮了。

等赵父赵母和李爱凤回来后,闻着从厨房飘来的香味时,三个人连连吞咽口水。

“大勇你今天还做饭了?做的啥好吃的,味着太香了。”

“我哪会做这么香的饭菜,是静舒还有明明来了,带了好多东西呢。”

赵母一听外孙来了,心里顿时一紧。

她好久没看到外孙了,平时闺女来都不带着孩子,也只有她去看闺女时才能看陆向明一眼。

看到几个人回来,陆向明和赵文山赵武山三人都跑了过来。

“外公外婆好!舅妈好!”

陆向明和一个小大人似的,对长辈一一问好,这让赵父赵母二人心里欢喜的不行。

刘爱凤看陆向明也是越看越喜欢,回屋拿了自已俩儿子都不舍得给的红枣出来。

“明明,这个拿着吃。”

陆向明很懂事,看到有人给自已东西吃,小眼神盯着自家妈妈看。

等赵静舒说可以吃之后,这才拿了两个,并不多要。

一旁的赵父赵母见闺女把外孙教育的这么好,心里很是欣慰。

今天赵家的饭菜格外丰盛,这都多亏了赵静舒拿的好吃的。

“大哥鲫鱼汤你多喝一些,这是特意为你准备的。”

“好!你和明明也多吃。”

赵大勇被自已妹妹照顾的如此周到,有点不好意思。

以前的赵静舒可不是现在这样的,在饭桌上别说找人了,就是不自已把好吃的自已吃完就不错了,更别提照顾别人。

看现在不仅自已大变了模样,连孩子都教育的懂事有礼貌,自已这个做大哥的心里也能放心了。

傍晚,赵小勇放学回来,看到姐姐回来了,心里高兴得很,一整个下午都粘着赵静舒。

看着已经十五岁的弟弟,赵静舒知道赵小勇在镇上读初中,特意在商城里买了一辆自行车给他。

见到自行车,赵小勇怎么都不要,他知道自行车的珍贵,可不只是有钱就能买到的。

再看姐姐带着陆向明来,都是步行来的,自已都不舍的买,却给自已买了,赵小勇心里感动的不行,但怎么都不肯收。

“拿着吧,每天路上也方便,早点回来还能帮帮家里。”

“可是姐,我…”

“让你收着就收着,别说废话。”

不再理会赵小勇接下来的话,赵静舒就招呼一家人开始吃饭。

一顿饭赵父赵母、赵大勇刘爱凤都吃了不少,这是他们吃过最好吃的饭菜,自然要多吃点。

反观,赵静舒和陆向明二人,只是吃了一点点青菜,上好的大米饭都没吃一口。

陆向明是年纪小,下午吃了不少零食,这会吃不下什么了。

赵静舒是因为,她晚上从来不多吃,除非有特殊情况,不然是不会吃主食的。

晚饭少吃,不仅能减肥,对身体也有好处。

吃完饭天已经黑了,赵静舒领着陆向明回去,赵父怕娘俩走黑路不安全,给送回清河村的。

第二日一早,赵静舒拿了一条咸鱼和两斤猪肉,把陆向明送到了陆母那里。

“娘,今天我需要去城里,明明你先帮我照顾一天。”

“行,你放心吧,明明是我孙子,放我这是应该的,拿这么多东西干嘛。”

知道儿媳妇进城里是干什么,她没有多问。

看着赵静舒送来的东西,陆母很无奈,现在的赵静舒变了。

变得让她越来越不认识了,行事作风和以前完全不一样,和换了个人没区别。

赵静舒只是笑笑,没有说别的,孩子在这里,她拿点好吃的也是应该的。

村里每日都有去县城的牛车,赵静舒背了一个大背篓,手里还提了两个大布袋子。

“全贵叔麻烦您了!”

赵静舒掏出一毛钱,递给孙权贵。

“没事,这是进城送货去啊?”

孙全贵随口问了一句,帮赵静舒把东西拿上牛车,他们开始赶路。

等一进城,赵静舒随便找了个借口,就下了牛车。

和孙权贵说好了聚集的地点后,她一个人拿着东西自顾自的离开。

等走到没人的小巷子里,赵静舒把手里的两个袋子还有身上的背篓都放在了地上。

把里边的东西拿出来,不是别人以为的干蘑菇,而是银耳。

这些银耳是在商城买的,专门为了掩饰用的。

等把银耳收进储物空间后,赵静舒再拿出十斤大米、十斤面粉、五斤红糖、两条咸鱼和五斤腊肉出来。

把东西一一收在背篓和袋子里,赵静舒再给自已打扮了一帆后这才往外处走。

供销社不远处的小街道上,一个浑身包裹在长袍内,显得很是臃肿的妇人正是赵静舒。

她在这已经来来回回走了三趟了,看看有没有机会找人换点东西。

这是她最后一次在这转悠了,不然来来回回走多了,惹人起疑。

这时正好有一个五十岁左右的妇人,刚从供销社出来,朝着赵静舒这边走来。

看来人是一脸的失望,不用想都知道,这是没买到想要的东西。

王永珊觉得今天自已运气不好,起个大早来排队,结果一两肉都没买着。

她的小儿子上学临走时说了,想要吃红烧肉,这下子是没戏了。

“嫂子,我是乡下来的,家里有一些山货我给带了来,您看看有需要吗?”

王永珊正走着路,被突然出现的赵静舒吓了一跳,半天没缓过神来。

看到发愣的女人,赵静舒把刚才的话又说了一遍,王永珊这才听清楚她说的是啥。